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41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所讲的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第18课,题目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内容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的理论探索,包括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
1.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
1.3 教材重点•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及其对中国的意义1.4 教材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5分钟)2.1.1 导入问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我将提出以下问题: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1.2 导入活动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观点和分析。
2.2 学习内容(40分钟)2.2.1 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5分钟)首先,我们将通过课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这包括了经济困难、国家安全问题、农村问题、社会问题等。
通过详细的介绍,学生将对新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2.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25分钟)接着,我们将介绍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这包括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等。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这些理论探索的背景、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我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2.1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思想理论的碰撞与融合;•“三大改造”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重大影响。
2.2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思想解放的进程与发展状况;•第一个解放思想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延续与开拓。
2.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观看视频。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引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二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第三步:通过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第四步:观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视频,了解其内涵及表现形式;•第五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特点;•第六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与新时期思想理论的关系;•第七步:总结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了解了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为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还使用了视频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发展观。
最后,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掌握好知识点的分量,特别是在演示科学发展观的视频环节,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编号时训练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四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A.中共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中共一大、七大、十四大、十六大C.中共二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D.中共二大、八大、十三大、十六大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④“一国两制”的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7、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其突出表现是A.中国革命的前途将向何处去的问题B.改革开放问题C.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 D.党的农村工作问题8、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 )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2.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声音响彻天空。
高二历史第18课知识点在高二历史的第18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
以下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三代时期: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三代时期,即夏、商、周三个时期。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其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贵族政治体系。
最后,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其制度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随后,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变革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封建制向封建国家制发展的过渡时期;而战国时期则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与发展,也是战争频繁,国家割据的时期。
3.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本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道德修养、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朝代。
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例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伟大的工程。
5.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王朝。
汉朝的重要特点是推行了“承秦制而行汉法”的政策,即在继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
同时,汉朝还推行了国家统一铸币制度和“开疆拓土”的外交政策。
6. 南北朝的分裂: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政权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动荡和战乱中,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的代表性朝代有刘宋、南齐以及南梁等,而北朝的代表性朝代包括北魏、北齐和北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