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在北方,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如下:
初一庆新年,家家喜连绵;打开玉蛇门,祝福好运人。
初二回娘家,述说旧年话;新年多愉快,欢笑又开颜。
初三合家欢,祭祖也拜神;外出求财者,早归喜迎春。
初四喜开颜,恭贺新岁来;平安喜开颜,健康吉祥安。
初五破五穷,扫尽五穷运;除去不祥事,迎来福寿禄。
初六送穷鬼,穷困都跑掉;扔弃破衣物,扔弃穷困苦。
初七人日节,人人庆新年;摊煎饼吃寿面,祈求吉平安。
初八不回家,初九祭天公;新年又一日,吉祥又如意。
初十打春去,又迎立春到;冬去春来至,新年再启程。
十一请子婿,女儿回娘家;女婿来拜年,女儿回娘家。
十二搭灯棚,元宵节日近;观灯赏花灯,喜庆又吉祥。
十三人开灯,观灯看月明;新年将过完,喜庆乐融融。
十四神看灯,人人好兴致;灯会正热闹,诸神来观赏。
十五元宵圆,幸福乐团圆;观灯猜灯谜,欢乐又美满。
这个顺口溜描述了北方地区从初一到十五的过年风俗和习惯,每个日子都有特定的活动和寓意,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幸福和团圆。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习俗礼仪。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地缘环境、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现在的春节习俗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希望大家希望!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初一:红包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
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
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初三:不出门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初一到十五日日有讲究来源:网络收集整理:画儿年初一:贺新岁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正月初一这天历来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名为“贺新岁”。
拜年时,长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利事”(也叫利市、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
在初一这天一般吃斋,祈求来年更顺利,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所以忌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引来“扫帚星”。
另外,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回娘家初二一大早,家中妇女就要主持“开锅”。
接下来是“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
农历正月初二又有“姑爷节”的俗称,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
回娘家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等年货。
年初二,很多地区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举行简单仪式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日在初三这个穷鬼日,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扫穷鬼”,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和穷根。
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
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到就容易引起口角争执,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会比较在意,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而如果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但是,“赤狗日”的观念在现代人眼中也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照常出门游玩。
年初四: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臵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准备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
年初五:破五传说中的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初一到十五的养生建议初一到十五的养生建议如下:1. 初一: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精神饱满。
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舒缓身心。
2. 初二: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饮酒和油腻食物。
3. 初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如瑜伽、舞蹈等,保持身体健康。
4. 初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可以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
5. 初五: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6. 初六: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7. 初七: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播。
8. 初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
可以适量开窗通风。
9. 初九: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提高身体免疫力。
10. 初十: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粗粮、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消化。
11. 十一: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可以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
12. 十二: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和压力。
可以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13. 十三:适量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
14. 十四: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15. 十五:元宵节要注意饮食节制,避免过度食用甜食和油腻食物。
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享受节日氛围。
总之,在初一到十五的养生过程中,要注意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方面,以维护身体健康。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习惯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中国民间初一至十五风俗与忌讳第一篇:中国民间初一至十五风俗与忌讳中国民间初一至十五风俗与忌讳年初一:不用扫帚、不打扫、不往外泼水。
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夫婿同行,亦是拍全家福的日子。
年初三:赤口,通常不会外出拜年。
年初四:祭财神的日子,要是老板要炒人,就不请该员工拜神。
年初五:放鞭炮“赶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吃饺“揑小人嘴”。
年初六:酒楼开业,家家户户将节日积存的垃圾扔走,这叫送穷鬼。
年初七:人日,民众爱吃及第粥,希望可以科举高中状元。
年初八:谷日,是谷子生日,如果天气晴朗,预示今年将会丰收。
年初九:玉皇大帝诞辰,各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年初十:石头的生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年十一:子婿日,岳父以初九祭天剩下的食物宴请女婿。
十二至十五:准备庆祝年十五元宵节,忙着搭盖灯棚、开灯。
第二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讳,不可不知!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讳大全,不可不知!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大全(中英文版)English:From the first to the fifteenth, here"s a complete list of handy sayings. 中文:初一到了十五,这里有一份顺口溜大全。
English:A handy saying for the first day, "New Year"s Day brings new joys." 中文:初一是这样的顺口溜:“新年第一天,带来新喜悦。
”English:On the second day, "Two hearts beat as one."中文:初二的话是:“两颗心齐跳。
”English:The third day"s saying, "Three is a crowd, but it"s fun."中文:初三的顺口溜是:“三个人是群,但是好玩。
”English:For the fourth day, "Four seasons, each one unique."中文:到了初四,“四季轮回,各有千秋。
”The fifth day brings, "Five senses, life"s delights."中文:初五的话是:“五感带来生活之乐。
”English:On the sixth day,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we"re all connected." 中文:初六的顺口溜是:“六度分割理论,我们皆相连。
”English:The seventh day"s saying, "Seven seas, vast and wide."中文:初七的话是:“七海辽阔。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过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忙碌。
初一拜年走亲戚,红包拿来喜笑语。
初二贴春联,门神镇宅保平安。
初三拜神明,烧香礼佛祈福禄。
初四扫房子,除旧布新迎新年。
初五吃饺子,团团圆圆团团圆。
初六走亲戚,拜访亲朋好热闹。
初七人日庆,吃七样菜迎吉祥。
初八祭灶神,烧纸钱保家宅。
初九祭玉皇,烧香拜佛祈平安。
初十吃元宵,团团圆圆团团圆。
十一十二打扫卫生,迎接年货满满盈。
十三十四准备年夜饭,全家团聚喜满堂。
十五元宵节,猜灯谜吃汤圆。
初一到十五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7年第03期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
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
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
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
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
“洼”就是屁股。
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
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說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
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
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
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
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
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去了。
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
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
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
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
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
我实在很不高兴。
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
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
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
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
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
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
”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
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
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
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
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
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节选自丰子恺《过年》,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段时间家乡的一些热闹的场面,有的是介绍习俗,有的是说明禁忌,有的是叙述热闹的场景,就像连环画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年味。
小露一手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仿照这篇文章,写一写你们家乡从除夕到十五比较重大的习俗,让大家喜欢去你们那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