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回顾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7
物理知识回顾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具备深入的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回顾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帮助读者巩固对物理学的理解。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它们分别是: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热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
2.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导致的能量传递。
3.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传导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质、温度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
4. 热辐射:热能通过真空或介质中的辐射传递,例如太阳的能量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
5. 热膨胀:物体随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的现象。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第三章: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电磁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1. 电荷:基本的电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2.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电场,用于描述电荷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3.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4. 电路: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5. 电压(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获得的势能差,单位是伏特(V)。
6. 安培定律:描述电流和电荷之间关系的定律。
7.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第四章: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学科。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中,总结和归纳各个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力学篇1.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和描写-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平衡条件3.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运动规律 -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5. 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能的定义- 动能定理- 动能与功的关系6. 力的功和功率-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方法 - 功率的概念- 功率的计算方法7. 力和运动的应用 - 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运动- 吊球运动二、热学篇1. 温度和热量- 温度和温标- 热平衡和温度计- 热量的传递2. 物质的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和计算-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 热量传递-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 摩尔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5.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 热机的热效率- 熵增原理及其应用6.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 - 卡诺循环- 热泵和制冷机三、光学篇1. 光现象的基本规律- 光传播的直线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2.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规律- 物镜和目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规律3. 几何光学- 球面反射和折射定律- 薄透镜成像公式- 镜面成像和透镜成像的应用4. 光波的特性和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粒子性质5.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 衍射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衍射的应用四、电磁篇1. 电场和电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电势的概念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场力线2. 电容-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强度和电流的方向 - 电阻和电阻器- 电阻与电路的基本关系4. 简单电路和恒定电流- 并联和串联电路- 恒定电流和欧姆定律- 电功和功率的计算5. 磁场和磁性材料-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感强度和磁场强度- 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6. 电磁感应-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互感总结:以上总结了高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等篇章。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分支。
物理学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寻找物理规律。
2. 位置、位移与路程位置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量,路程指物体的实际走过的距离。
位移是矢量量,与方向有关,而路程是标量量,与方向无关。
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会随时间变化。
5. 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惯性,即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6. 牛顿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因此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要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行计算。
8. 阻力与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中受到的一种抵抗力,它与速度有关。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9. 重力与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引力。
弹力是一种弹性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常见于弹簧、橡皮筋等。
10. 杠杆与杠杆原理杠杆是指由杆和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1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直线的形式在空气、真空或者透明介质中传播。
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从微观到宏观,探秘世界的奥秘一、力学篇1. 相对运动:描述物体相对运动的原理和方法,如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计算。
2. 牛顿定律:介绍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如受力分析、动力学方程和惯性定律。
3. 动量与能量:探讨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势能转换。
4. 万有引力:揭示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
5. 圆周运动:研究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如向心力和离心力的计算。
二、热学篇1. 温度与热量:介绍温度的测量和热量的传递,如热平衡和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2. 理想气体定律:解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包括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热力学第一定律:探讨能量守恒的热力学定律,如内能变化和热功等。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如熵增原理和热机效率。
5. 相变与态函数:介绍物质的相变和态函数,如固液气相变和焓、熵、自由能的计算。
三、电磁篇1. 电场与电势:研究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和电势,如库仑定律和电势能的计算。
2. 电流与电阻:探索电流和电阻的基本特性,如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
3. 电磁感应:揭示磁场的产生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动势。
4. 电磁波与光:研究电磁波和光的性质,如电磁波的传播和光的折射和反射。
5. 电磁场与电磁力:解释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如洛伦兹力和电磁场的能量。
四、光学篇1. 光的传播与反射: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规律,如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与色散:揭示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如折射定律和光的色散。
3. 光的干涉与衍射:探索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如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
4. 照明与光学仪器:介绍光的照明和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如凸透镜和显微镜。
五、原子物理篇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研究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一、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牛顿的三大定律包括:1.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即便物体内的所有外力都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它也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说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特性。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公式为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而与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二、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概念。
动能通常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公式为K=1/2mv²,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势能则表示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U表示。
在重力场中,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滑雪者在下坡时将动能转化为势能,而在上坡时则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三、牛顿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一种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具体公式为F=G(m1m2/r²),其中G为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个质点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牛顿引力定律适用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四、牛顿理论的应用牛顿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桥梁和建筑物时需要考虑牛顿理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也要考虑牛顿理论,以确保它们的性能和安全。
此外,牛顿理论也被应用在天文学、导航和航天领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帮助。
五、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重点笔记归纳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基本现象。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物理学中一些关键概念和原理的笔记:1.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描述物理现象的性质或者状态的量化表达,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物理量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物理量和单位的标准体系,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一些导出单位。
2. 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可以用矢量表示。
-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 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和规律,其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牛顿的三大定律。
-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4. 力学-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或者加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弹力是物体受到形变后恢复原状时的作用力,是一种与形变程度成正比的力。
-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表面之间的接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能量- 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由于其位置、状态或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
以上是物理学中一些重点内容的笔记归纳总结。
物理总结知识点
一、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动量与冲量: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功与能:动能定理、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
二、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交流电与电磁波:交流电的性质、变压器、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三、光学:
几何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光的色散。
四、热学:
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内能。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五、现代物理: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时间膨胀与长度收缩。
量子力学:光子、光电效应、原子的量子模型、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每个领域下都有更多的细分知识点和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总结知识点时,建议结合教材和习题进行,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注意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
物理总结知识点(精选5篇)1.物理总结知识点第1篇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2.物理总结知识点第2篇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最新物理学科的知识点总结(五篇)物理学科的知识点总结篇一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1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1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2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物理学科的知识点总结篇二1、恒定电流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
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
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在高三物理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对我们的学习进程和成绩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对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任何物体之间相互作用都存在着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位移:一个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一个力的效果。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的效果分解为多个分力的效果。
5. 弹力和胡克定律- 弹力: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 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二、热学1.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热能的转移方式。
- 热平衡: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热量不再流动。
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热传导:热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 热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 热对流:液体或气体中传递热量的过程。
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和做功可以相互转换。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三、光学1. 光的折射和反射- 光的折射:光线由一介质传入另一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弹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而产生的互相干涉现象。
- 光的衍射:光通过物体边缘或孔径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必修一1.质点:物理学中,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考虑某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只考虑物体的质量,这时可以将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
比如,一辆火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指的有向线段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3.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X/t。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X–t图像: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理解:1通过图像得出对应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2倾斜程度放映了物体的速度;3图像只能反映出对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应的X–t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6.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
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7.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同,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8.V–t图像:○1反映了物体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轴上方正位移,时间轴下方负位移9.匀速直线运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时间关系x=vt。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x= ,当v0=0时,公式化简为:x= ;速度位移关系:,当v0=0时,公式化简为:11.由静止开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1.1T末,2T末,3T……nT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1:2:3:……n;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n=1:4:9:……n2;第一个T,第二个T:第三个T:……第n个T内位移之比:X1:X2:X3:……Xn=1:5:7:……2n-1.12.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方向:竖直向下;特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但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0=0,a=g=9.8m/s2。
相关公式:○1v=gt;○2h=1/2gt2;○3v2=2gh。
13.力的三要素:力产生的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的。
运动状态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大小还是方向变化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了。
14.重力:定义: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15.弹力:发生形变动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6.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和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
表达式: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
k只与弹簧本身有关,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
17.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之间存在弹力○3两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f=μFN。
18.力的合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分力F1,F2大小一定时: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F1+F2;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F=︱F1-F2︱;成角度θ时:︱F1-F2︱﹤F﹤F1+F2。
合力大小的范围:︱F1-F2︱≤F≤F1+F2。
19.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某一个地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0.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运动下去。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该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理解: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质量使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4确定了力的含义:“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及物体质量间的关系,说明加速度由合力和物体的质量来决定。
2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任何性质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物体间这对相互作用力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其中一个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
24.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比较必修二26.曲线运动中的位移:描述曲线运动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两个坐标轴方向的分位移描述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
26.曲线运动的速度: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速度大小:曲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分速度来表示,两个分速度分别是Vx=Vcosθ,Vy=Vsinθ。
28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9.平抛运动: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30.平抛运动的分解:1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抛体速度:水平方向:Vx=V0 抛体位置: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Vy=gt 竖直方向:y=1/2gt231.抛体运动的特点:加速度恒定,始终等于重力加速度,是匀变速运动。
32.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叫线速度的大小,即线速率。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眼圆周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线速度方向:就是圆周上改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的快慢。
大小:ω= ,单位:rad/s。
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2πr/T。
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式:ω=2π/T,线速度和周期:v=rω,频率和周期的关系:T=1/f。
33.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匀速”是指线速度大小不变。
特点:1轨迹是圆,2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3角速度、周期、频率都恒定不变,4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都恒定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5.是一种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34.向心加速度: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作向心加速度。
方向:总指向圆心,即加速度方向总与速度方向垂直。
大小:ɑ=物理意义: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进一步理解:向心加速度ɑn的方向时刻改变,是变加速运动。
35向心力: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作向心力。
公式:Fn= .方向: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由于向心力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来源:向心力是效果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提供。
36.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37.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即F= ,其中G是引力常量,G= ,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称实验测得的。
38.万有引力的应用:○1地球质量的计算: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公式:由此可得:地球的质量为M= .○2.计算天体的质量:将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来提供,可以列出方程,由ω=2π/T得到从而求出太阳的质量M= 。
○3○4人造卫星: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为v=39.第一宇宙速度:v=7.9km/s;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
40.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经典力学只能描述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对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只能用量子力学或相对论来处理。
低速:通常所见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列车,发射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及宇宙飞船等物体的运动皆为低速运动的物体。
高速:有些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接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
41.势能:物体由于高度的提升而具有的能量,也就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一种与速度有关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
42.功:定义: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着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1)若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则W=FL;(2)若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夹角为θ,则W=FLcosθ。
功的正负:当θ=π/2时,cosθ=0,W=0,即F对物体不做功;当0≤θ<π/2时,cosθ>0,W>0,力F对物体做正功;当π/2<θ≤π时,cosθ<0,W<0,即力F对物体做负功或物体克服力F做功。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符号J。
43.功率: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功W跟时间的壁纸叫作功率。
用P表示,定义式:P=W/t。
1W=1J/s。
44.重力势能: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大小:EP=mgh。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表达式:WG=EP1-EP24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表达式:EK= 。
动能定理: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EK1-EK2=适用范围: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均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