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阿里改革的后果
- 格式:ppt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33
改革的后果【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1.前期的扩张2.后期的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1.失败的内部因素2.失败的外部因素三、改革的意义1.改革目的及局限性2.实际效果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难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可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后,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人力和物力,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
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辉煌一时,昙花一现,就是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最好比喻。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随着国力的强盛,穆罕默德·阿里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从18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
提问: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后,归纳概括指出:阿里对外扩张前后30年,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1811~1831年)为前20年,阿里打着素丹的旗号对外扩张,以维护帝国统一为名,打击分离势力、实行对叛逆者讨伐的扩张手法。
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岛、苏丹、希腊。
第二阶段(1831~1841年)为后10年,阿里在羽翼丰满后,走上了直接与素丹正面交战,摆脱素丹控制追求独立自主的路子。
第3课 改革的后果教材整理1 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1.条件随着改革的推行,埃及的国力日益强盛,阿里的扩张欲望更加强烈。
2.表现(1)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2)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深度点拨]全面认识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的影响一方面要看到对外征战使埃及得以维护主权,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因而动摇了政权的根基,成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教材整理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
(2)内因①对外战争,加强对人民的掠夺和奴役。
②武装起义时有发生,社会矛盾尖锐,改革难以继续。
(3)外因:英国加紧了对埃及的干涉,法国放弃对埃及的支持。
2.表现(1)埃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2)英国等欧洲列强势力进入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埃及民族工业很快被冲得七零八落。
3.结果19世纪40年代,改革终告失败,穆罕默德·阿里本人也致疯而死。
[图解示意]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教材整理3改革的意义1.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本质上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2)对外扩张和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进步性(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
(3)军事文化: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以维护。
(4)综合国力: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5)近代化:为埃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改革土地制度:逐步废除包税制,歼灭了残余的马木路克,没收了许多违规的宗教地产,打击了宗教长老阶层,实施单一的土地税,确定了土地私有制;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过程与方法:问题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情感价值与道德观:通过对改革内容、过程分析,体现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有作为的改革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改革会有阻力,只有不畏艰难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关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从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的性质并概括其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必要性:奥斯曼帝国与马木路克在埃及的腐朽统治造成埃及国力衰弱,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西方列强的侵略,埃及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
可能性:拿破仑在埃及近代化措施的诱导;埃及的民族意识的形成;;阿里政权的建立。
讲授新课一、改革土地制度1、措施A 没收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的土地,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B 宗教地产不再有免税权,没收违规的宗教地产,削弱宗教对政治的影响;C 1814年,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D 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E 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2、影响消除了马木路克和宗教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探究学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奥尔克•麦克莱姆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
材料2: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
回答:1)判断奥尔克•麦克莱姆应该属于哪个阶层?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属于宗教长老阶层。
宗教长老阶层势力威胁到了阿里的政权.阿里必须采取措施消除这一阶层。
2)材料2中“尤灭弄权之骁骑"是指什么?这一举措有何影响?答:指消灭马木路克势力.消除了马木路克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课文注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1.随着改革的进行和国家的富强,阿里并没有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不断向外扩张,掠夺新的领土,奴役其他弱小民族,从而使阿里政权处于同埃及人民和被奴役国家人民对立的地位。
连年战争耗尽了埃及的资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为维持军队开支,加紧征税,同时加紧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
使阿里改革很快失去包括商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支持,并激起他们和其他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2.封建官僚制度的腐败。
阿里在进行经济改革时遇到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
首先是资金匮乏。
他开办的工厂,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多少利润,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其次是管理不善。
阿里实行中央集权制,工厂的原料、机器和燃料的供给、人力的配备、计划的制定等均由政府负责,阿里甚至亲自过问这些事务。
工厂主管人员的权力有限,他们大多是现役或退役的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营私舞弊却是能手。
为免遭阿里的指责和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们用克扣工人工资和编造假账的办法来降低成本,用延长时间和硬拼设备来增加产量。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产极其混乱。
3.外商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而将一些老式的、残缺不全的甚至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使之花费大量外汇,得到的却是一堆废铁。
外国技师消极怠工,故意不向埃及人传授技术,处心积虑破坏生产。
4.阿里帝国的建立引起欧洲一些列强的嫉恨,它们决不容许地处要冲、物产丰富的埃及通过阿里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强国,英国对横亘在通往印度道路上的埃及更是视若仇敌,为此他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