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6紫藤萝瀑布》word教案 (7)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内涵极为丰富的散文,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
###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紫藤萝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水平,协助学生实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水平。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很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很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
作者宗璞(_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_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_77~_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紫藤萝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纸打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写作内容,是站在你们语文老师的肩膀之上进行的,关于景物描写,我们从七年级就进行过专项训练(展示投影1)【投影展示】写作训练一: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第四单元)写作训练二: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七下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三: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八下第一单元)【那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来写景状物,让一枝一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我们先来(展示投影3)【请常棋媛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一段文字。
】(展示投影4)【投影展示】那天,我骑着自行车,扛着相机,想拍几张美景作为素材留下来。
于是,我来到了公园。
风吹柳絮,枝叶摇曳,这儿真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地方。
看那片枝头,小鸟们成群结队的,热闹极了,似乎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演唱会呢!东台实验初中常棋媛(师)【听完后,同学们看看她笔下的公园之景有什么特点?(有生机)选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突出公园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呢?(柳絮、枝叶和小鸟)(投影红色字体柳和小鸟)【是的,在她的笔下,风吹柳絮,柳枝摇曳,小鸟欢闹,有活泼泼的生命扑入视野,充满活力。
初中人教版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因为学生对文章所写的紫藤萝花比较陌生,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非常遥远,所以他们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短短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使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1、作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自主运用网络搜集有用的资料来帮助学习。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在小组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来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方法:1、评析欣赏法。
2、美读感知法。
3、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学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轻音乐《神思者》及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插入教学课件。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种花的图片及“汶川地震”相关图片,运用于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作者宗璞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点出幻灯片1:图片展示:百花齐放;文字显示:“语文课堂欢迎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花朵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花朵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们认出来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出幻灯片2—7:图片展示:向日葵、荷花、蒲公英、康乃馨、菊花、紫藤萝)师:谁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紫藤萝花?请2名学生描述。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课文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如何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瀑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找意思。
3.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四、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2.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瀑布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2.学生尝试创作一篇描绘瀑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1.课文《紫藤萝瀑布》2.课文作者:宗璞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4.课文内容概括: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景,表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4、《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味优美语句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
2、学习通过揣摩关键词句来体悟文章深沉的主旨。
教学难点:本文写得含蓄深沉,所以,引导人生体验尚很少的学生学会通过捕捉信息、揣摩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大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
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
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
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一、理解:1、放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标记描写紫藤萝树和紫藤萝花的语句。
3、理解描写景物的特点:学生按句式说话:“…这句话,写出了…。
”教师择要加以引导: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藤萝生长的繁茂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藤萝色彩的跃动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盛开的藤萝花的形状,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花开之闹,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教师小结:作者对藤萝花的描写,生动形象,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4、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赏花(1-6段)——忆花(7-9段)——思花(10、11段)5、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花瀑、花穗、花朵由整体到局部6、学生讨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紫藤萝瀑布”的背景知识。
(2)理解课文《紫藤萝瀑布》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课文中新词汇的含义,掌握部分词语的基本用法。
(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感悟,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2)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向生态文明转型。
二、教学内容课文:《紫藤萝瀑布》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看图说话,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大自然的美景。
(2)学生轮流从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主题,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探究(30分钟)(1)听读课文《紫藤萝瀑布》。
(2)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并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3)掌握生词,初步训练理解阅读能力,培养感悟力和想象力。
(4)通过讨论加深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拓展(15分钟)(1)就学习过的课文做类比,让学生通过比较形成概括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
(2)学生自主扩展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拓展阅读面。
4.训练(30分钟)(1)听读课文,读出出文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
(2)复述课文,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和整合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能力。
(3)小组合作,对课文中关键词句进行解释和精细讨论,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归纳(10分钟)(1)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2)提示后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自我学习。
四、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以引导式教学为主,采用一对多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在学生阅读时,教师会根据课文中的情感与意境,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情感。
课文中的新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教师将在适当时候进行讲解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室中或在调研和写作中联系课文,掌握课文的精髓,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完成阅读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及教案(7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文章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
初中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2、过程与方法: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
同学们,坚贞的腊梅,幽静的兰花,挺拔的翠竹,傲霜的秋菊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倾心。
女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同样有着眩人眼眸的美丽,有着跳跃闪烁的生命,更有含蓄隽永的哲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跟随作者一起去饱览生命的色彩,触摸生命的悸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紫藤,作者,写作背景后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重点字词。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
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来了解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读中思考问题。
大家想不想听听配乐朗诵?(同学们异口同声:想)
听读思考: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梳理作者的感情线索。
(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
1.给加点字注音:
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伫立伶仃
2.解释词语:
迸溅繁密伶仃挑逗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
3.写作思路:
由____花____花____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题。
看花部分又按花_____花_____花_____依次写来,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
(每空填一字)
4.感情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
三、精读课文,感悟哲理
(过渡)一篇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这样,就会贴近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反馈,小结:
(教师小结)
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四、赏析妙句,升华情感
(提示从运用修辞的角度分析其好处)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
同学们自己从课文里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小组交流。
多媒体展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本文写景的妙处,感受作者的笔法。
体会成功的喜悦)
(过渡)这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大家注意到没有,让大家从不同的感官体会到了藤萝的美,请同学们找出来。
(有同学已经找到)(屏幕展示)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先找学生说,然后老师再补充)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
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相通的,修辞上叫做通感。
这里使用通感,把无形的香气比做有形的色彩,具体的表现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飘渺轻柔的感受。
(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
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
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五.学以致用,课外延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根据本文的写作特色,把你的喜爱和感悟写出来。
[板书设计]
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忆花悟花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优美和流畅,习惯性的口语偶尔还存在。
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转折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教学临近尾声时还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