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导学案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道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背诵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重点);3、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1、班班通多媒体系统、《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导学案、历史地图册等。
2、课前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及时小结法。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阅读课文P28-P32,并标注在课文中。
)一、预习导学1、对外交往概况: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洲以至洲、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2、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日本的往来)(1)遣唐使①时间:从年间开始。
②目的:学习吸取文化。
③影响: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参照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①时间:时。
②目的:传播唐朝文化。
③贡献: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与新罗的关系(1)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
(2)文化交往: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传入中国,并广泛流行。
4、玄奘西游(唐与天竺的关系)(1)时间:年间。
(2)目的地:。
(3)贡献: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成为研究、以及我国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二、课堂研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总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共同之处有哪些?(提示:可以从身份、生活朝代、贡献、高贵品质等方面来总结)【达标检测】(一)书面作业1、唐朝政府对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采取的态度是()A.反对B.支持与鼓励C.反对冷淡D.禁止通行2、唐朝时,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为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4、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七年级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日、中印文化的交流;认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学会分析历史人物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历史上中外友好交流的典型事例,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意义;学习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分析历史人物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1.玄奘西行天竺的艰辛历程;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对外友好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鉴真东渡日本教师介绍鉴真东渡日本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讲解鉴真东渡日本的历程,强调其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贡献;分析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性。
2.玄奘西行天竺教师介绍玄奘西行天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讲解玄奘西行天竺的艰辛历程,强调其在中国佛教文化、翻译学等方面的贡献;分析玄奘西行天竺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郑和下西洋教师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朝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强调其在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加强友好关系等方面的贡献;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性。
四、合作交流(15分钟)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请结合教材,简述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2.请谈谈你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七年级下历史LS-07-06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导学案中学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哪几个国家与唐朝交往频繁,能说出鉴真与玄奘的事迹。
2、通过材料能分析出隋唐时对外友好往来的原因及影响,能感受到鉴真,玄奘的不懈奋斗精神。
唐朝在当时世界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与今天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学法指导】隋唐时期,唐朝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往非常频繁,这种情况可以从唐朝前期的繁荣和强盛已及当时日本、新罗和天竺的简要情况来比较。
唐朝文明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注意封建社会的对外交往和今天的国际贸易是不一样的。
【知识链接】《大唐西域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所撰。
共12卷,本书记载了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及斯里兰卡境内的140多个古国的山川、物产、风俗、宗教和政治、经济情况。
这为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七世纪中叶历史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游1、遣唐使开始于贞观年间,目的是。
影响:①以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②对照汉字创制了。
③在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时鉴真东渡。
贡献:①传播了。
②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唐朝。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选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
朝鲜传入中国。
4、玄奘西游时间:。
出发及到达地点:→()。
贡献:携带大量佛经回。
写成。
意义:①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究一:材料一:材料二: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及制铜技术也传入新罗;新罗的姓氏、服饰、节令、风俗也深受唐朝影响……——摘自《中外关系讲义》材料三: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来参会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此掀起“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新课导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该节目的宗旨是追逐海外华人的足迹,展示华人的风采。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也都有“唐人街”,(展示各地唐人街图片)为什么在现代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出示课件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陆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条道路呢?(提示学生张骞出使西域的行经路程)对,是丝绸之路。
(第6个)学案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一、学习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玄奘西游的史实。
2、体会唐朝和海外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的意义。
二、上课回顾三、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各国称中国人为“”。
(2)、隋朝时,已有日本到来,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很多,期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他精心设计的唐,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是。
他还以亲自经历写成《》,这部书称为研究、、以及我国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补充反馈2、自主探究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补充反馈3、合作学习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补充反馈四、课堂回顾1、主要内容2、规律总结五、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达十多批的国家是A 新罗B 日本C 天竺D阿拉伯2、对于唐和日本的交往情况,描述不准确的是A 日本有大批遣唐使、留学生、僧人来到唐朝B唐朝与日本的贸易频繁C玄奘曾去日本取佛经D日本受唐文化影响很深3、居唐朝进口物产首位的国家是A波斯B天竺C日本D新罗4、唐朝时,从朝鲜吸取的文化成就突出表现为A医学B天文C历法D音乐5、唐朝时,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6、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A《大唐西域记》B《西游记》C《东征传》D《东周列国志》7、“传法为重,舍身未轻,六度东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是指A天竺B日本C朝鲜D越南(二)非选择题玄奘和鉴真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谈谈我国对外交往有何优良传统?六、教学反思。
朱田中学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新授课) 主备人:__孙莉_____ 审批人: 学案编号: _1-6_______ 班 级: 姓 名: 小 组: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 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自身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1.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2.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使用10分钟精读一遍教材,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
2.利用20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或需要探究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一、 复习回顾:二、 预习自学:见《指导课程》P21“探究过程”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七年级】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七年级】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第六课对外友好交流计划[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在封建时代对外交流如此频繁?它和今天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程类型】新教学[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程: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在皇帝去世之前,各族领导人都把他尊为各族领袖——“天汗”,即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兴趣并引导学习新内容。
3)讲授新课:图片介绍:通过教科书介绍箱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受到最高礼遇的故事,可以介绍新课程。
或者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来介绍本课,并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如“鉴真第六次东渡为什么成功”、“鉴真在不避险的情况下渡海到日本解释了什么”。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二、唐朝与新罗的外交关系:新罗是唐朝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四、唐代与古代阅读的关系: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祝。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学生们听说过“玄奘西学经”和“鉴真东渡”。
老师可以让他们先讲他们知道的故事。
然后,当老师讲述故事时,重点要求学生注意传说和历史真相之间的差异。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情况(对日本、新罗、天竺等)。
2.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
3.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因素及对我们的启示。
【预习检测】1. 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2.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3.《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阅读28页“导入框”内容和第一段课文,回答:1.《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取经。
2.唐僧取经说明了唐朝对外交往的。
3.思考:唐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影响如何?合作探究一: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从第一段课文中概括三个要点)二、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阅读29-31页有关的课文、插图、资料和注释,完成下列问题)1. 隋唐时期,有、、、从日本来中国。
2. 根据28页“动脑筋”思考: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3.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表现在哪些方面?4. 唐朝赴日本的人当中,最有名的是。
合作探究二:结合30页《鉴真准备东渡》图和32页‚自由阅读卡〃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图文,回答: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可从人物的精神、贡献考虑)三、唐与新罗的关系(阅读31页的课文,回答)1.新罗位于半岛。
2. 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 唐与新罗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阅读29页相关课文)1. 玄奘到的寺取经游学。
2. 玄奘取经回国翻译的同时,还以亲身见闻写成《》。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