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重点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是时期邹国人,是思想家、教化家,《》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书下注释】苟得:如使:丧:豆:呼:蹴:万钟:何加:已:【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三、重点问题1.第一段第一层:写法(好处、作用)(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2.第一段其次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什么结论?目的是什么?3.其次、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4.第三段:孟子擅长辩论,他的语言富于文采和气概。
本文就采纳大量的排偶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选段的结尾用“乡为……今为”构成排比句式,请分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拓展题1.“杀身成仁”的现实意义(生命是珍贵的,你怎么看待孟子“杀身成仁”的观点?)2.本文主要阐述了“杀身成仁”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3.孟子的“杀身成仁”和“酷爱生命”冲突吗?五、写法题(肯定留意结合原文必须要写原文)1. 孟子喜爱运用比方,把道理说得深化浅出、生动好玩。
结合原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3. 喜爱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第三段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答案三、1.比方论证,类比推理。
以生活常理为喻,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以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自然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使道理生动形象,深化浅出,由此及彼,自然明晓。
2.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有比生更重要的“义”,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不义”。
得出结论人人都有杀身成仁之心,只不过贤者能不为利诱,不为势屈,无论什么状况下都能保持杀身成仁之心。
目的是激励人们保持杀身成仁之心。
3.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论证;以“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论证,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本心”的丢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而论证了“杀身成仁”这一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苟.得(gǒu) 一豆羹.(gēng) 乞人不屑.(xiāo)B.所恶.(è) 一箪.食(dān) 蹴.尔而与之(cù)C.妻妾.(qiè) 乡.为身死(xiāng) 弗.得则死(fú)D.穷乏.(fá) 有所不辟.(bì) 二者不可得兼.(jiā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是亦不可以已乎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5.用课文原文填空。
(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 ”。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6.某班开展了以“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材料一】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国富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2019年2月19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直播,杜国富等11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C.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吗这就叫做改变了(自己的)心意。
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名为《论语》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提到,人们都想要得到鱼和熊掌,但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必须放弃其中一个。
同样,人们也想要生命和道义,但同样不能同时得到,必须放弃其中一个。
文章还指出,生命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能为了苟且偷生而放弃道义。
同样,死亡虽然可怕,但也不是最可怕的,因此不能为了躲避祸患而放弃做正确的事情。
这表明人们的欲望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道德准则。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故事,一个行路人只有一箪食和一豆羹,如果得到食物和水,他就能继续生存,否则就会死亡。
但他并不会接受路人的施舍,因为这样会失去自己的尊严。
然而,如果有人给他万钟的财富,他却会接受,这表明他已经失去了本心,不再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文章表明人们的欲望是有限的,不能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准则。
只有珍惜生命和尊严,才能真正地活着。
3.“得”和“德”同音,但意义不同,“得”表示感激,恩惠;例句:今天我帮助了所认识的困难者,他们感激我。
4.“与”和“欤”同音,但语气不同,“与”是介词,表示共享或参与;例句:我和所认识的困难者一起解决了问题。
5.“乡”和“向”同音,但意义不同,“乡”表示从前或以前,例句:从前,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接受。
三、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古义是一种量器,今义是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是代词,表示这种,XXX是判断动词,表示是。
四、词类活用所认识的困难者感激我,这里的“得”是名词作动词,表示恩惠、感激的意思。
五、句子翻译1)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正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但这两者不能同时拥有,所以我选择舍弃生命而追求正义。
2) 如果死亡是人们最害怕的事情,那么任何可以避免危险的方法都应该尝试。
3) 有些人不愿采用某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也不愿采用某些方法来避免危险。
4) 这种本性不仅贤人有,所有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失去这种本性。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高位厚禄)..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1.与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⑵呼尔而与之(给)2.而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3.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是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5.得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为⑴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wéi做,接受)二、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 [释](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 [释](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释]同 [释](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 [释]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2)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2)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3)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4. 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贤者能勿丧.耳 丧: (4)蹴.尔而与之 蹴: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5. 单选题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 .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 .“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 简答题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简答题作者在文中批判和嘲讽了哪类人?赞扬了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人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②恶()③由是()④独()⑤蹴()⑥本心()⑦得()⑧已()⑨丧()⑩向()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此是乎?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乃置酒请之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斯速已矣B. 惧其不已C. 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2)dān gēnɡ(3)cù(4)xiè3、①“乡”通“向”;从前。
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③“辩”通“辨”;辨别。
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
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②厌恶③通过某种办法④仅仅⑤践踏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5、C6、C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舍生取义10、不为苟得也患有所不辟也11、A 12、D(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2、B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2、D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