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雨花石》课堂实录_0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聆听《红星歌》学唱歌曲《雨花石》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二、课堂导入学习师: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上,还出现了一批小英雄,他们和父辈们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英雄人物。
出示课件:一组图片:(1)《闪闪的红星》剧照(2)《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3)冬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4)冬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照片生:我知道,这是《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
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的情节?生:……教师边看图片边总结:年仅十岁的冬子一心想参加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亲眼看到妈妈为了掩护撤离的乡亲而英勇牺牲就义的情景。
他发誓一定要为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终于带上了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电影中的主题曲—《红星歌》。
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生1:不知道。
生2:只是南京雨花台。
师:对,这里就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刚才我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雨花台的地底下蕴藏着无数有神气光彩的小石头,称为“雨花石”。
(课件)雨花石形态各异,晶莹剔透!它们虽然不是红的,但人们始终认为雨花石是因为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才变得可爱、美丽,很多人珍藏它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雨花石”身上到底有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这里有首曲子就是写雨花石的,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出雨花石身上那种精神?出示歌曲《雨花石》,教师范唱。
师:听了这首歌曲,谁来说一说你听出的雨花石身上的那种精神?生1:我听出了甘愿牺牲的精神。
小学课堂中的《雨花石》音乐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很容易参与,帮助增加个人自信的课堂表现形式。
歌唱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应与演唱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营造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带动所有学生进行情感丰富地歌唱。
良好的课堂环节设计,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丰富表现力。
通过合作演唱,小组配合等,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协调、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后,要求同学们能够以连贯而优美的声音,饱含情感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歌曲的情感,能够怀念过去、珍惜现在,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了解和学习革命的传统,感激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革命烈士,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点:《雨花石》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同时有丰富的节奏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演唱方面的掌握难度。
通过学习唱歌,学生可以唱出抒情,优美,连贯的歌曲,深刻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歌曲想要描绘的音乐情境。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首歌曲的节奏,掌握具体的演唱方法和概念,切分音、休止符等处做好细节的把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这样安排课堂内容。
1.老师做一次歌曲演唱的示范,同学们认真聆听。
在唱歌过程中,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听老师唱歌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同学们的回答可能是:优美的,深情的……老师唱的速度是中速……(通过这样的提问,提高学生对歌曲感情的品味。
)2.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老师可以这样进行介绍:这首《雨花石》是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曲。
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在旧社会中遭受苦难,后来跟随地下党孙大叔,这位革命烈士的脚步,最终成长为优秀的新四军士兵。
《雨花石》教案课前交流:同学们搜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通过资料让我们也了解了更多的英雄事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我们的“红色之旅”,好,下面我们来上课。
一、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师: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音乐四十分钟,我们今天“红色之旅”的目的地就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让我们随音乐出发吧!(课件出示雨花石图片)。
2、激情导入师:,刚才我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
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出示战争时期的一段视频)师: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表达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我想到了一首歌,我要把这首雨花石献给这些可敬的英雄烈士!孩子们,请用你的掌声给老师加油吧!(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师: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的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二、寓教于乐1.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
(出示课件)2.初步聆听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深情地中速)师:你们认真聆听的态度让老师感动!3.再次聆听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小声的从歌声中去感受雨花石的精神。
4.朗读歌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体会雨花石被赋予的神圣内涵。
(出示课件)4.重难点乐句处理师:同学们读的很有感情,革命先烈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化作一颗颗美丽的雨花石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两颗漂亮的雨花石,请听,雨花石在唱歌呢?(出示节奏课件)1=bB 2/46 3 6 | 54530| 2033212|2—|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
孩子们,请仔细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 62 |17650| 4032312| 5—|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你听出来了吗?生:师:你的听力真好,其他的孩子听出来了吗?请看着他们的旋律线跟着琴声学一学。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雨花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能正确演唱前倚音。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把握好相似乐句,休止符的演唱与运用,以情感为线,以感受音乐形象为主,引导学生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石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出发!(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就是有名的雨花台。
刚才我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二、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同学们,革命先烈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化作一颗颗美丽的雨花石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两颗漂亮的雨花石,请听……老师刚才用雨花石敲的就是这条节奏,(出示节奏课件)你会吗?请拿出你们的雨花石,学老师敲敲这条节奏。
2/4 X X X X X XOX X X—(指出休止符的地方,教师示范,学生模仿)2、处理难点:1=c 2/46 3 6 545 3 0 203 321 2—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
(1)教师弹唱示范,学生学唱。
(2)指出休止符处,学生跟琴声唱。
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1 62 176 5 0 403 2312 5—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跟着琴声学一学。
师:孩子们,无数的雨花石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请听,雨花石的心愿是什么?(教师弹唱)……你知道雨花石的心愿吗?(3)看到歌曲的第一乐段,在这一个乐段中,又出现了一种装饰音,是用一个小音符表示的,写在需要装饰的音的左上方,你找到它了吗?我们把它提出来(出示课件),它的名字叫前倚音,它和上波音有着一样的本领,也能够把旋律装饰得更加好听,也难怪,它们都是装饰音嘛!我们把它放到旋律中来唱一唱。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雨花石》【教材分析】《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
旋律淳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歌曲为四二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旋律采用了重复的创作手法,在“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着革命先烈像雨花石一样朴实无华,虽默默无闻、但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旋律亲切而又感人。
【教学目标】1、学会《雨花石》这首歌曲,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掌握倚音,八分休止符以及十六分休止符的唱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革命先烈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雨花石》的教唱2、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的教学【教学难点】1、《雨花石》中跨度大的音程的学唱2、《雨花石》中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学唱3、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以及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几张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图片引出雨花台的特色“雨花石”。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地点吗?生:是南京的雨花台师:没错,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埋葬着无数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
那同学们知道雨花台的特色是什么吗?生:雨花石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一起来探索一下这小小的石头背后的故事。
二、新课教学(一)、聆听1、初听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生:深情地,速度稍慢师:这是一首曲调婉转,旋律非常深情的歌曲。
2、复听请同学们再仔细的听一听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都说了些什么?(歌曲是四二拍的,是一首歌颂革命烈士的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通过“雨花石”表现出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
《雨花石》教学设计龙城镇中心小学梁红侠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雨花石》音乐知识:2/4拍音乐知识:装饰音--倚音、休止符教材分析:这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
歌曲2/4拍,小调,二段体结构。
旋律淳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礼貌,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并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虚心接受,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过渡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意外情况容易冲动,有自己的思想,和老师交流不主动等教学目的:1、能深情的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式边唱边指挥。
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歌曲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和学习机会。
甘愿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唱歌曲《雨花石》教学准备:钢琴雨花石课件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师生问好;2/4 1 23 4| 5 —| 1 5 0| 1 5 0 |5 43 2|1 —||2、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师:听一段音乐,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加入你们喜欢的动作吧|二、新授部分1、师:你们刚才听到的音乐里唱的什么?(石头),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石头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段故事:2、(配音乐《雨花石》的伴奏)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了一个地方,就是南京最著名的景点---雨花台。
走进雨花台一座高大、雄伟、壮观的石雕映入我们的眼帘,孩子好奇的指着石雕问:妈妈,那个老爷爷是谁?那个叔叔是谁?这个小孩又是谁?我说,他们都是为了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们。
走到一棵松树下,他捡起一块石头,殷虹的石头上刻着美丽的花纹,他爱不释手,我告诉他在那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无数革命烈士为了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建设新中国,不畏牺牲、不畏强暴,与疯狂的敌人进行着英勇的斗争,献血染红了一地,满地的石头就变成红红的----雨花石。
雨花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雨花石》,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宏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并要好好珍惜。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学唱过程中,把握好相似乐句、倚音、休止符的演唱与运用,以情感为线,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较到位地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三十二分音符。
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雨花石》,把握好相似乐句、倚音、休止符的演唱与运用2、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雨花石》观看视频片段导入(出示雨花台背景)1、介绍雨花台历史背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师;这是南京的雨花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曾是屠杀共产党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有将近10万的共产党人残遭杀害,这些革命烈士就像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又伟大。
2、全体学生读歌词3、缅怀的歌声师:因此,我想用歌声去缅怀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你听!二、分析歌曲1、一次聆听歌曲师范唱全曲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雨花石》2、二次聆听师: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三、学唱歌曲1、第一部分(出示前八小节旋律)请找出相同的旋律师:我们跟随琴声来唱唱相同的旋律师生分别互相完整交由学生唱旋律加歌词(出示歌词)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加上歌词一定很动人,填上歌词唱唱2、第一部分歌曲演唱精致处理师:找出不同的旋律,跟随琴声唱一唱随琴完整再演唱一次师: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深深地埋在泥土中,雨花石拥有怎样的品质?生——师:它是那么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3、学唱第二部分师:让我们随着伴奏音乐演唱第一部分(师唱第二部分)师:雨花石有一个小小的心愿?生——师:为什么要重复强调自己的心愿呢?生——师:它是那么的甘心乐意无怨无悔师:那么相同的歌词我们在演唱中怎样去表现呢?生——师:在唱情绪激昂的时候适当用动作去表现(师示范)4、完整随琴伴奏演唱四、拓展播放《雨花石》演唱视频。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聆听雨花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雨花石》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石头的视角,描绘了南京雨花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同时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阅读五线谱,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导入相关的历史知识。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2.学会演唱《雨花石》,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
2.学会演唱《雨花石》,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关于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
2.乐谱:《雨花石》的五线谱和简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录音。
4.教学道具:雨花石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南京雨花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雨花石》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
《雨花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培养其音乐的审美能力,本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参与。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对歌曲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基本理念,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内涵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了解歌曲相关资料,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烘托了本课的音乐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情感以及表现欲,使学生和整个艺术作品产生了共鸣。
在新歌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以雨花石为主线,引出雨花石在敲节奏,在唱歌,雨花石的心愿是什么,从而熟悉歌曲主旋律,这种新的教学设计,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使用恰当的情绪演唱歌曲,又能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深情激昂的情绪,并根据各种主题进行造型的设计,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3、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充分表现歌曲深情细腻的感情,并从歌曲和旋律中体会石头普通而又不平凡。
三、教学分析南京雨花台,这里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刑场,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遇难。
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此兴建了烈士陵园。
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
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
歌曲以第一人称神情的抒怀了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的奉献。
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雨花石》课堂实录
《雨花石》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并且能够用歌声来表达对革命烈士奉献精神的赞美。
2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培养学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操。
3能够体会休止符、倚音等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能够大概掌握倚音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情感上(爱国、奉献)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
1休止符的唱法。
2倚音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
学法指导:
交流、感悟。
1 / 6
教材分析:
雨花石象征着烈士的鲜血,象征着爱国和革命的传统。
《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雨花石》的主题歌,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要求学生学会用连贯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查阅并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你们都准备了吗?生:
(准备好了)师:
接下来我来请几个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所搜集的资料。
(师略作点评)师:
你们课后搜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老师也没偷懒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多媒体课件),看完后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感受生:
(雨花石各式各样,晶莹剔透,图像像是人工雕刻一般)(师稍作补充)二、歌曲教学师:
看歌词,相互交流一下,除了刚刚所说雨花石的外在美,还有什么美呢?美在何处?生:
(这首歌词用雨花石象征着革命烈士无私奉献,象征着爱国和革命传统)师:
---------------------------------------------------------------最新资料推荐------------------------------------------------------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最真挚的敬意来朗读这首歌词吧!(播放《雨花石》歌曲旋律)生:
(有感情的伴随着音乐朗读歌词)师:
在学这首歌曲,我们需要进行发声练习(中学生处于变声期,需要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
)生:
师:
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歌曲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播放录音,提示学生跟着旋律划 2/4 拍)师:
跟旋律动一动手,边唱边用手打着旋律线条感受高低起伏的旋律;说一说从旋律起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哪儿?刻画了什么?生:
(旋律局部重复、对比;旋律不是平直的起伏较大;**是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刻画了革命先烈对自由和平的生活向往,而甘愿牺牲自我做人们的铺路石的革命精神。
)师:
(适当点评,加以补充)师:
(钢琴教唱,学生自己找出难唱的句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师:
同学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唱《雨花石》第 3、4两句,听一听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们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一种不
3 / 6
带休止符演唱,另一种带休止符演唱。
)生:
(第一种不带休止符演唱,另一种带休止符演唱。
原因是出现了休止符)师:
接下来老师要求你们把休止符唱好,唱到休止符时可以轻轻吸口气,像是倾诉般。
生:
(师伴奏)师:
大多数同学都能唱准休止符了,接下来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把《雨花石》第 7、8 两句唱一遍。
生:
(师伴奏)生有感情的跟伴奏演唱整首歌曲,唱的时候教师适当提示学生用感情的演唱,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 三、音乐小知识师:
同学们唱一唱,找一找,哪个字的唱法和其它音不一样,它的记谱法也和其它音符不一样?生:
(头的唱法和其它字不一样, mi的左上方有个so。
)师:
嗯,这是音乐记谱法中常用的装饰音,这样记法的音我们称之为倚音。
(师介绍倚音的概念以及基本分类)(咬苹果的口型,唱啊)先渐强,在渐弱,表现革命烈士的鉴定和革命道路的继续延续四、
---------------------------------------------------------------最新资料推荐------------------------------------------------------ 巩固、拓展:
1、轮唱词和啊的轮唱。
第一段齐唱,第二段的第一乐段轮唱,第二乐段齐唱。
《雨花石》教学反思《雨花石》教学反思《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
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其中,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尤为关键。
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效果。
但在音乐课中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比较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比较少。
光片面地理讲解了技能,会使我们的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
这样做,表面上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
5 / 6
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的心情。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融于轻松、自然之中,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去学习。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