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学习导航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优秀教学设计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指名读,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方圆驰骋尴尬虚拟道具装饰表演方式无穷无尽约定俗成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24课《唐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石壕吏【教学目标】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2.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情怀。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重点难点】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2.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情怀。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板书课题:唐诗三首石壕吏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唐诗三首》,先学习第一首《石壕吏》,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2.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情怀。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了解背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因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风沉郁顿挫。
2.了解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围攻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
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
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石壕吏》是杜甫投宿石壕村,对所遇吏卒深夜捉人一事的实录。
四、初读诗文,指导朗读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课件展示: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第24课 图形的位似学习目标1.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2.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和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图形位似的性质.3.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知识点01 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
知识点02 位似图形的性质1.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2.当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时,若原图形上点的坐标为(y x ,),位似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k ,则位似图形上的对应点的坐标为()ky kx ,或()ky kx --,考点01 位似图形的概念【典例1】如图四个图中,△ABC 均与△A′B′C ′相似,且对应点交于一点,则△ABC 与△A ′B ′C ′成位似图形的有( )能力拓展A.1个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解析】解:图1、图3、图4是位似图形,图2的对应边不平行,不是位似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是相似形、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对应边平行,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即学即练1】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A.B.C.D.【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解析】解:A、△ACB与△FCE是位似图形,不符合题意;B、△ABC与△DEF是位似图形,不符合题意;C、△ABC与△EDF是位似图形,不符合题意;D、△ACB与△ECD不是位似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考点02 位似图形的性质【典例2】如图,△ABC与△DEF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OD=1:3,且△ABC的面积为2,则△DEF的面积为( )A.6B.9C.18D.27【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AB∥DE,证明△OAB∽△O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解析】解:∵△ABC与△DEF是位似图形,∴△ABC∽△DEF,AB∥DE,∴△OAB∽△ODE,∴==,∴=()2=,∵△ABC的面积为2,∴△DEF的面积为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即学即练2】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位似,其位似中心为点O,且,则=( )A.B.C.D.【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EH∥AD,证明△OEH∽△O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析】解:∵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位似,∴EH∥AD,∴△OEH ∽△OA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掌握位似图形是相似形是解题的关键.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图形中位似中心在图形上的是( )A .B .C .D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分别得出位似中心位置即可.【解析】解:A 、,位似中点在图形内部,不合题意;B 、,位似中点在图形上,符合题意;C 、,位似中点在图形外部,不合题意;D 、,位似中点在图形外部,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如图,△ABC 外任取一点O ,连接AO 、BO 、CO ,并取它们的中点D 、E 、F ,得△DEF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②△ABC 与△DEF 是相似图形;③△ABC 与△DEF 周长之比为2:1;④△ABC 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9:1.分层提分A.1个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根据位似的定义,以及相似的性质: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作出判断.【解析】解:根据位似的定义可得:△ABC与△DEF是位似图形,也是相似图形,位似比是2:1,则周长的比是2:1,因而面积的比是4:1,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的定义,位似是特殊的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为( )A.点M B.点N C.点O D.点P【思路点拨】连接BB′,交AA′于点P,根据位似中心的概念解答即可.【解析】解:连接BB′,交AA′于点P,则点P为位似中心,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与△ODE是位似图形,则它们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 )A.(4,4)B.(4,3)C.(4,2)D.(3,4)【思路点拨】连接DB、OA并延长交于点P,根据位似中心的概念得到点P为位似中心,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即可.【解析】解:连接DB、OA并延长交于点P,则点P为位似中心,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知,点P的坐标为(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掌握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各顶点坐标为A(﹣1,1),B(2,3),C(0,3).现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作△A′B′C′,使△A′B′C′与△ABC的位似比为.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或(,﹣) .【思路点拨】位似是特殊的相似,若两个图形△ABC和△A′B′C′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是k,△ABC上一点的坐标是(x,y),则在△A′B′C′中,它的对应点的坐标是(kx,ky)或(﹣kx,﹣ky).【解析】解:∵在△A′B′C′中,它的对应点的坐标是(kx,ky)或(﹣kx,﹣ky)∴A'的坐标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关系,记忆关于原点位似的两个图形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位似中心点O;(2)直接写出△ABC与△A′B′C′的位似比;(3)以位似中心O为坐标原点,以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A′B′C′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A″B″C″,并直接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思路点拨】(1)连接CC′并延长,连接BB′并延长,两延长线交于点O;(2)由OB=2OB′,即可得出△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3),连接B′O并延长,使OB″=OB′,延长A′O并延长,使OA″=OA′,C′O并延长,使OC″=OC′,连接A″B″,A″C″,B″C″,则△A″B″C″为所求,从网格中即可得出△A″B″C ″各顶点的坐标.【解析】解:(1)图中点O为所求;(2)△ABC与△A′B′C′的位似比等于2:1;(3)△A″B″C″为所求;A″(6,0);B″(3,﹣2);C″(4,﹣4).【点睛】此题考查了作图﹣位似变换,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7.画出线段AB的位似图形.要求:以O为位似中心,各边缩小为原来的.【思路点拨】连接OA,作出OA的中点A′,同法得到B′,A′B′就是所求的位似图形.【解析】解:A′B′就是所求的线段.【点睛】考查位似图形的画法;用到的知识点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题组B 能力提升练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6,2),F(﹣2,﹣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把△EFO缩小,则点F的对应点F'的坐标是( )A.(﹣1,﹣1)B.(1,1)C.(﹣4,﹣4)或(4,4)D.(﹣1,﹣1)或(1,1)【思路点拨】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进行计算即可.【解析】解:∵点F(﹣2,﹣2),以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点F的对应点F′的坐标为:(﹣2×,﹣2×)或(﹣2×(﹣),﹣2×(﹣)),即(﹣1,﹣1)或(1,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9.如图,已知△ABC,任取一点O,连结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与△DEF是位似图形B.△ABC与△DEF是相似图形C.△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41D.△ABC与△DEF的周长之比为41【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ABC与△DEF是位似图形进而根据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得出;△ABC与△DEF是相似图形,再根据周长比等于位似比,以及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根据位似性质得出:A.△ABC与△DEF是位似图形,则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ABC与△DEF是相似图形,则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1,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则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正确的记忆位似图形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ABO,其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4,2),(﹣2,4).(1)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作出△AOB的一个位似△A1OB1,并把△ABO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2)点C(﹣2.4,3.6)是边AB上一点,根据你所画图形写出它对应点的坐标.【思路点拨】(1)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分在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形;(2)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析】解(1)如图所示,△A1OB1即为所求;(2)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8)或(1.2,﹣1.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位似变换,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两种情形.11.如图,在9×9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看作单位1,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作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请在网格中画出△ABC的一个位似图形△A1B1C,使两个图形以点C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ABC的相似比为2:1;(2)将△A1B1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A2B2C,画出图形,并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分别写出△A2B2C三个顶点的坐标.【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2B2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7,﹣1),B2(7,5),C(3,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旋转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解题关键.1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请按要求在方格纸内作图.(1)在图1中以O为位似中心,作△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2)在图2中画▱ABEF,使得它与△ABC的面积相等,且E,F在格点上.【思路点拨】(1)连接OA、OB、OC,分别取它们的中点即可;(2)取BC的中点E,把AB平移使B点落在E点,则A点的对应点为F点.【解析】解:(1)如图1,△A′B′C′为所作;(2)如图2,平行四边形ABEF为所作.【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位似变换:先确定位似中心;再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接着根据位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然后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组C 培优拔尖练1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为两个圆或相似的正多边形,其中位似图形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解析】解:如图,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可知第1、2、4个图形是位似图形,而第3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不能交于一点,故位似图形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图形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牢记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一定相似,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14.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请按要求在方格纸内作图.(1)在图1中以点B为位似中心,作△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2)在图2中画格点线段EF(端点在格点上),把△ABC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其中点E,F均落在△ABC的边上且不与点A,B,C重合.【思路点拨】(1)分别取AB、BC的中点即可;(2)根据△ABC的面积为×6×4=12,则线段EF将△ABC面积分成4和8两部分,构造面积为4的三角形即可.【解析】解:(1)如图所示:(2)∵△ABC的面积为×6×4=12,∴线段EF将△ABC面积分成4和8两部分,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了作图﹣位似变换:先确定位似中心,再根据位似比,分别确定关键点的对应点,即可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也考查了图形面积的计算.15.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 ﹣(a+3) .【思路点拨】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比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析】解:设点B的横坐标为x,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2(﹣1﹣x)=a+1,解得x=﹣(a+3).故答案为:﹣(a+3).【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比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P(0,﹣1)为位似中心,在y轴右侧作△ABP放大2倍后的位似图形△DCP,若点B的坐标为(﹣2,﹣4),则点B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4,5)B.(4,6)C.(2,4)D.(2,6)【思路点拨】建立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析】解:以点P为坐标原点,原y轴为y轴建立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B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3),∵△ABP与△DCP的位似比为1:2,∴点C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4,6),则点C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4,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17.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以B为位似中心,作平行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平行四边形EBFG,位似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连接AG、DG.则△ADG的面积为 4 .【思路点拨】延长EG交CD于点H,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EH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得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8,从而可得△ADG的面积.【解析】解:延长EG交CD于点H,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BFG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F∥EG,∴AD∥EG,∴四边形AEHD是平行四边形,∴.∵位似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即,∴,∴.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A(﹣2,3),B(﹣5,1).(1)作出图形ABCD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D1;(2)求出图形A1B1C1D1的面积;(3)以图中E(﹣1,1)为位似中心,将图形ABCD放大2倍,并在点E的右侧作出放大后的图形A2B2C2D2,并写出点C2的坐标.【思路点拨】(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作图;(2)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计算其面积;(3)根据位似的坐标特点作图.【解析】解:(1)如图;(2)图形A1B1C1D1的面积为3;(2)如图所示,点C2的坐标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位似图形的作法,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部编二下语文第24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世shì(世界)(出世)(世代)界jiè(边界)(外界)(国界)功gōng(成功)(功夫)(立功)反fǎn(反正)(反应)(反面)复fù(反复)(复习)(答复)式shì(方式)(正式)(形式)简jiǎn(简单)(简直)(简短)弄nòng(玩弄)(弄错)(戏弄)由yóu(自由)(理由)(由于)三、易错字简:上下结构,注意“门”里面是“日”,不是“目”。
世:注意第一笔横长,左右出头。
四、多音字当:dāng(当心)dàng(上当)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五、近义词年纪—年龄必须—一定开始—起初主意—办法容易—简单自由—随意六、反义词开始—结束成功—失败简单—复杂容易—困难自由—约束睁开—闭上七、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
课文以小孩子童稚的角度想象太阳、月亮、水及其他事物的变化,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绝不是我们大人所认为的无知。
小孩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他们可以理解的世界,我们畅游在这神奇的想象空间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梦游仙境,使心灵变得更柔软。
八、课后习题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小树迎着阳光,努力向上生长;大公鸡在早晨打鸣,饿了在地上找虫子吃,晚上休息;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图文解读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世界)(成功)(反复)(方式)(简单)(捉弄)(由来)(纪念)(必须)(秩序)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世(shì )界功(gōng ) 勋结(jié )论公式(shì ) 捉弄(nòng) 结(jiē) 实三、比一比,再组词世(世界)界(世界)复(复习)弄(捉弄)也(也是)介(介绍)夏(夏天)王(王者)四、近义词年纪——(年龄)开始——(开端)成功——(胜利)简单——(简便)清楚——(明白)从前——(以前)五、反义词圆——(缺)必须——(不必)开始——(结束)高——(低)成功——(失败)明白——(糊涂)六、照样子,写句子例:月亮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
《悼念玛丽·居里》学案一、目标导航1、理解课文以凝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特点。
2、学习居里夫人热忱、顽强、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
3、理解文章新颖脱俗,深刻高远而发人深思的立意。
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悼念()崇高()真挚()钦佩()公正不阿()公仆()妥协()热忱()罕见()(2)解释下列词语公正不阿——钦佩——公仆——才智——解脱——(3)知识积累:了解科学家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2、二读课文,感知课文(1) 找出文中赞美居里夫人的中心句。
(2)说说文中记载的居里夫人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什么。
(3)理清文章的结构。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1、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2、诵读《悼念玛丽•居里》,要求做到两点:(1)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
(演讲稿、悼词)3、课文第一段文字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4、居里夫人的一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是怎样做的?5、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在什么地方/6、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
你知道她为什么心情总是抑郁的吗?四、课堂总结1.理解这篇演讲稿的立意。
2.课文的结构方式总——()——(),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3.小结悼词这种文体的特点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
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年岁数;(2);(3)。
根据表达方式,悼词可分为记叙式悼词、、抒情式悼词三种。
本文属于五、课堂练习一. 基础知识: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她极端的谦虑,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B.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仰郁的。
C.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第24课《喂----出来》编制人:关黎辉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6.18 编号:28 今日名言: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学习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及作者的有关常识。
(重点)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难点)3.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
(热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学习导航】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课前热身】配乐诵读【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哂()笑牟()取履()行众目睽()睽棘()手铆()钉贪婪()莫衷()一是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 ):讥笑。
( ):谋取名利。
( ):形容事情难办,象荆棘刺手。
(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做事不知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 ):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 ):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 ):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3.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
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提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理由:4 .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本题抓住小说显露主旨之处,引导我们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结尾的含义。
)【文本探究】再读文本,突破重点难点:1.作者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应该领悟哪些道理?2.学习作者的想像思维,可以得到哪些启发?3.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后受到的启示(多角度的看问题) 。
序号:1702 班级姓名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导航】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1)中国的日益提高。
(2)广大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时间:。
3.意义:(1)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中美关系缓和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美国:A、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与苏联争霸的需要;C、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中国: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问题的和平解决;C、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2.过程:(1)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往来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4)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5) 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4.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5.影响:
(1)促使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2)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反对,维护。
2.成就:(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
2001年,在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形成了。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1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巩固练习】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西方国际的支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3、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害冲突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4、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主要决定因素是()
①国家性质②国家力量③国家利益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5、下列对于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关系
【学习拓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1)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3)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四中这个“法”?
(5)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