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阻教案

第3节电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电阻大小决定因素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树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重点】

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知识点一电阻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3-64,完成以下问题:

1.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在电路图中

用符号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MΩ=106Ω,1 kΩ=1_000Ω.

3.常见的电阻值

人的双手间(干燥):1 000~5 000 Ω

人的双手间(潮湿):200~800 Ω

照明灯泡(工作时):100~2 000 Ω

实验用的小灯泡:5~50 Ω

实验室用的导线(每根):0.01~0.1 Ω

【教师点拨】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器.

知识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4-65,完成以下问题:

【合作探究】

演示一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其中:A为细长的铜丝,B为细长的镍铬合金丝,C为粗长的镍铬合金丝,D为细短的镍铬合金丝.

演示二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1.由于探究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因素,因此实验时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对各个因素逐个研究?

答:控制变量法.

2.怎样比较电阻的大小?

答: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电流的示数越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电阻越小.

3.怎么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

答: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需要改变的变量是材料的种类,因此应选择电阻丝A和B进行实验.

4.怎么探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

答: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导体的材料种类、横截面积,需要改变的变量是导体的长度,因此应选择电阻丝B和D进行实验.

5.怎么探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答: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导体的材料种类、长度,需要改变的变量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应选择电阻丝B和C进行实验.

6.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要怎样探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用酒精灯对白炽灯灯丝进行加热,隔一段时间便观察和记录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电流表的读数变小,说明白炽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了.7.两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答: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讲,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教师点拨】

1.像前面这种方法中,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导体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跟进训练】

1.如图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与导体材料有关的电路.其中除了AB、CD导线的长度相同外,还应满足的条件是(B)

A.横截面积不同,材料不同

B.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C.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相同

D.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

2.(四川广元中考)用一个导体制成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体a和b(a和b互相连接),a比b的横截面积大,将它们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通过a、b的电流分别为I a,I b,a、b两端电压分别为U a,U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I a>I b、U a=U b

B.I a<I b、U a=U b

C.I a=I b、U a>U b

D.I a=I b、U a<U b

知识点三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6,完成以下问题:

1.有一些材料,例如锗、硅,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常被称做半导体.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影响.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

2.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现象带来的好处有: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时采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用超导材料来制作电子元件,由于没有电阻,可以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 电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电阻(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电路,并连接了相应的实物电路,如图Ⅱ所示。 (1)在连接的实物电路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______(填a、b 或c) (2)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V1都没示数,电压表V2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更换器材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Ⅲ所示的曲线图。 ①图Ⅲ中,甲、乙两条曲线是根据图Ⅰ电路测得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其中图Ⅰ电路中电压表V1对应的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 ②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Ⅲ中的曲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③由图Ⅲ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Ω。 (拓展)学习小组的同学还想由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5Ω、10Ω、15Ω、20Ω、25Ω。 ①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向______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②该同学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是______Ω。 【答案】b滑动变阻器断路甲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40 右 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图Ⅰ可以看出,电压表应该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而图Ⅱ中的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所以导线b应该接到滑动变阻器的左下端接线柱或接到定值电阻R1的右侧接线柱上。 (2)[2]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V1都没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V2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与电压表V2并联的滑动变阻器断路。 [3]根据图Ⅰ可以看出,电路是一个串联电路,电流增大时,根据U=IR,电压表V1的示数也增大,对应图Ⅲ中的甲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压 电阻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在使用电压表之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那一边偏转,则应对电压表进行 ______; (2)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 (3)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4)测出L1两端电压后,小明同学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装在B、C之间,小聪同学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答:______;理由:______; (5)测出AB、BC、AC之间的电压,记录在图表格中。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U AB/V U BC/V U AC/V 3.1 1.4 4.5 【答案】机械调零不相同 2.0 电压表换用0~3V量程,重做实验不正确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实验存在偶然性,需多测几组数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使用电压表之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向零刻度的左边,说明电压表没有调零,此时应对电压表进行机械调零。 (2)[2]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中,为了使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采用规格不相同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 (3)[3]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择的是0~15V大量程,其示数为2.0V。 [4]2.0V远小于15V,容易产生误差,为了读数更准确,电压表应该换用0~3V的小量程,重新完成实验。 (4)[5][6]不正确,理由是根据电流流向,电流从电压表正极进、负极出的原则可知,将与A 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压 电阻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 1.有一个低压电源的电压在 30 V~36 V 间,小明要测量出它的电压(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除了待测电源,手边有一个量程为 0~15 V 的一块电压表,及四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分别为R1(0.01 Ω)、R2(20 Ω)、R3(30 Ω)和R4(30 kΩ)各一个,一个开关及若干导线,请合理选择以上器材,测出电源电压。要求: (1)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 (3)写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U= ______。 【答案】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b.闭合开关 S,读出电 压表的示数U1.U=2.5 U1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小于电源的电压,故所用的实验电路应是串联电路,串联的两个电阻应选用20Ω和30Ω,用电压表测出其中一个电阻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过求出另一个电阻的电压,则电源的电压亦可求出。故电路如图: (2)[2]实验的操作过程是:a.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3)[3]由实验操作可测出电阻R2的电压U1,而R2、R3的阻值分别为20Ω、30Ω,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有 U1:U2=R2:R3=20Ω:30Ω=2:3 即

U2=1.5U1 那么电源的电压 U=U1+U2=U1+1.5U1=2.5U1 2.某同学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操作: (1)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L的关系,实验室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电源E (电压U=1.5V) B.电流表A1 (量程 0-100mA) C.电流表A2 (量程 0-0.6A) D.电阻箱R0(阻值0~999.9Ω) E.待测电阻丝R (阻值约为10Ω)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则: ①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的是_______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 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的接线柱a和b上,电阻丝上夹一个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 P 的位置,就可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把这些实验器材按图甲连接起来。闭合开关 S 前,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到________Ω。 ③ 闭合开关 S 后,将电阻箱调到适当位置不动,多次改变金属夹 P 的位置,得到多组I、L 的数据。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在坐标平面内,以电流的倒数1 I 为纵坐标、电阻丝的长度L为 横坐标,得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图像说明,横截面积S相同的同种材料的电阻丝,接入长度L越长,电流I越小,电阻R _____________。 ④ 该电阻丝 lcm 长度的阻值为 _____Ω 【答案】控制变量 B 999.9 越大0.3 【解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2]由题意可知,当只有待测电阻丝R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知识点归纳 [设计意图] 题目千变万变,可知识点是一样的。所以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分析,那么一般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互评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知识点的复习是通过题目的形式来回顾的,我选用的是实验题。这一是因为实验题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二是学生在实验上的问题较大,这样一举两得。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层层设问,如对每一个器材的选择,每一个步骤的作用,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实验应该有的放矢。 其次反馈练习是让学生分析,教师只是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多做多练多讲,掌握分析的思路,会解一道题也就会解了一个类型题;同时试着让学生讲出每题考察的知识点,加深对题目的实质题目实质的理解。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指导电阻的概念,会设计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发散性

思维,同时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同学之间互学互帮的好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与电阻的关系;变阻器的原理和接法。 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具和学具]可调电灯 [课前准备]复习并列出本节复习提纲。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点评一、引入:(3分钟) 出示一盏可调台灯,调节灯忽明忽暗。提问:从你看到的现象中,说说有哪些物理知识? 回答:(例: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的大小;灯泡的亮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灯泡越亮,灯泡的功率越大。)一是对前后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例题精讲 (20分钟)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可以改变电流的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 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 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中考题:电阻的测量

(2019安徽) 答案: 26. (2019南京)有两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 (1)图甲是用伏安法测R1阻值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 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 ①甲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并在图上改正(所画的导线用实线且不能交叉). ②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电表均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滑动变阻器断路 B. R1断路 C. R1短路 ③故障排除后,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2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1=________Ω. ④现有以下三组数据,分析可知,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有________(填序号). (2)图丙是能巧测R20(阻值未知).要求仅利用电阻箱读数表达R2的阻值.请在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①将开关接a,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开关接b,调节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记下________;

③则R 2=________. 答案:(1)①如图所示 ②A ③4 ④1、3 (2)①电流表的示数I 和电阻箱R 的阻值R A ②电阻箱 电流表的示数I 、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 电阻箱R 的阻值R B ③R A -R B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电压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及实验探究能力.(1)①原电路电阻R 1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且电压表串联接入了电路,应将电压表与电阻R 1并联,且R 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②改正后的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如果R 1断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如果R 1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故本题选A.③电压表的示数是1.2 V ,测量的是R 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用的是0~0.6 A 的量程,其分度值是0.02 A ,电流表的读数为0.3 A ,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U I =1.2 V 0.3 A =4 Ω.④电源电压恒为3 V ,第1次实验中I =0.2 A ,电路的总电阻R = U I =3 V 0.2 A =15 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 滑=R -R 1=15 Ω-4 Ω=11 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10 Ω;第3组数据中电流表读数为0.475 A ,因为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 A ,记录的数据估读值过小,不是由实验直接记录的数据,故1、3两组数据不是由实验直接获得的.(2)先将开关接a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和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 A ;将开关接b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记下电阻箱接入电路阻值R B ,则前后两次电路的总电阻相等,由于R 0和R 滑的电阻不变,则R A =R 2+R B ,可求出R 2=R A -R B .这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测量电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压 电阻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电压电阻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 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 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L R S ρ =,其中R、L、S分别表示 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而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红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3: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于是小红找来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1)写出电阻率ρ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1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_________材料作为电阻线圈,这是因为相同规格的这种材料电阻较________(大/小)。 【答案】Ω·m错误控制变量法 1、3 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镍铬合金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已知R的单位是Ω、L的单位是m、S的单位是2 m,由电阻定律公式 L R S ρ =。根 据等式两边的单位相等可以知道电阻率ρ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Ω·m ; (2)[2][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长度不同时电阻率相同,故猜想1是错误的;只允许一个量发生改变,控制其他量不变的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的数据横截面积不同时,电阻率相同可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 (4)[5]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它们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时电阻率不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电阻率大小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5)[6][7]根据表格可知镍铬合金的电阻率比较大,所以如果要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镍铬合金材料作为电阻线圈,这是因为相同规格的这种材料电阻较大。 2.在某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晓益利用蓄电池(电压为 24V)、电压表(量程为 0~ 15V)、校准电阻 R0、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Ω)等器材,设计了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方案(图甲),选配合适的校准电阻值,能够使油箱装满汽油,滑动变阻器的触片在某一端时,油量表示数为最大值(即电压表示数达到最大值)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滑动变阻器的触片在另一端时,油量表示数为零(即电压表示数为零) (1)校准电阻除了可以校准表盘,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 (2)校准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_________ (3)另一个小组的大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你从能耗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案的优点.___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由题知,电源电压U=24V,电路中若没有校准电阻R0,则R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24V,超过了电压表量程0-15V,会被烧坏,所以校准电阻R0串联在电路中,除了可以校准表盘,还起到分压的作用,能避免电压超过电压表量程而损坏; (2)当油箱装满汽油,由图甲知,滑片在下端,此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电压表示数达到最大值15V,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的时间紧,还要进行九科竞赛,面临的压力很大。今年的两位新搭档,我们之间还需要磨合,针对现实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进行六步四检的课堂改革。在教学中自己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对这些学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姓名、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初二进行的是六步四检的教学模式,我也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九年级内容繁多,时间很紧,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平时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及时的让学生接受自己。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为:第一部分是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具体内容分为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热机的效率和能量的转化比热容和效率的计算。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例如: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和效率计算的相关问题)。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节奏,力争保证全体学生理解,别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掉队。第二大部分为电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与上一部分内容相比,电学内容相对较难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点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电学的公式及概念)、相关计算。扎实基础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今年教学的任务艰巨,成绩的压力很大,我们三人会共同努力,定会实现我们全县前二的目标。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做到哪些内容是考点,哪些是难点。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实用可行的教案,课件,学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坚持并摸索适合我们物理教学的磨课方式。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做好培优辅差,在达标题的设计上注意分层,要有拔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差生吃饱。 4、严格管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物理知识的储备。严格管理学生,抓紧课上的每一秒钟,洞察一切。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帮助学生成长。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多做山东省的物理中考题,及时写出试题的分析,多做总结。及时的反思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压 电阻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 1.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不同例如6B软铅笔用来作画,软硬适中的HB铅笔用来写字,6H硬铅笔用来制图。已经知道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小明有5cm和15cm的6H、HB、6B的铅笔芯若干,用如图所示的方案探究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硬度是否有关。 (1)实验中小明通过______反映铅笔芯电阻的大小。 (2)应选用______cm的铅笔芯做实验更好一些 (3)实验中更换不同硬度的铅笔芯,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可能是铅笔芯的电阻差别比较小;改进的措施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______。 (4)实验中,______更换不同硬度的铅笔芯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保持电源电压不变。 (5)根据改进后的方案,画出记录数据的装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______ 【答案】灯泡的亮度 15 电流表需要 实验次数铅笔芯硬度电流表示数 I/A 铅笔芯电阻 (选填“较小”、“较大”、“很大”) 16H 2HB 36B 铅笔芯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为15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电压一定时,铅笔芯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灯泡越暗,所以可以用灯泡的亮度来反映铅笔芯的电阻大小。 (2)[2]不同硬度的铅笔芯,选用较长的,它们的电阻差别较大,灯泡亮度变化明显,便于观察。 (3)[3]灯泡亮度几乎不变,说明电流变化不明显,串联一个电流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电流

的变化情况。 (4)[4]研究不同硬度铅笔芯的电阻与硬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所以需要保持电源电压不变。 (5)[5]实验时,要控制铅笔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进行多次实验,由于没有电压表,所以不能测出铅笔芯的电阻值,只能通过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其电阻大小,所以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铅笔芯硬度电流表示数 I/A 铅笔芯电阻 (选填“较小”、“较大”、“很大”) 16H 2HB 36B 铅笔芯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为15cm 2.张峰有一个标准的电压表,它有0~3 V和0~15 V两个量程。用它测量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时,接线正确,但他读出的读数是10 V,这显然是错误的。请你说出他出现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实际电压应是_____V。他接着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 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 A B处的电流I B C处的电流I C 10.100.120.22 20.200.240.44 30.400.480.88 (1)表格设计存在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__,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______。 (2)测量三次的目的是_____,在这次实验中他是通过采用_____(填“改变电源电压”或“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3)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_____。 【答案】看错了电压表量程2电流没有单位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改变电源电压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49份) 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