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内容、课时及学分安排
- 格式:xls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教育部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传统,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意.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数字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体魄强健。
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能力。
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视野。
开封杏花营中学课程表一、高中部课程表1. 语文课程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内容: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写作技巧的培养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数学课程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内容:包括数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英语课程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内容:包括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 物理课程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内容:包括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物理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提高物理实践应用能力。
5. 化学课程时间:周二、周四,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培养、化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化学实践应用能力。
6. 生物课程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内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培养、生物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实践应用能力。
7. 历史课程时间:周二、周四,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内容:包括历史基本知识的学习、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察能力,提高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8. 政治课程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内容:包括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政治理论的探讨、政治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目的: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维能力,提高政治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9. 地理课程时间:周二、周四,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详细说明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登录网址:输入用户名、密码及令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
一、学分管理单击学分管理按钮,进入学分管理模块页面。
(下图)选择新课程学分认定→新课程模块菜单项,进入新课程模块操作页面。
(下图)进入新课程模块页面后:1、选择左边列表树中的年级→班级,出现本班学生信息。
2、在学期列表中选择认定学分的学年→学期。
例:2009-2010 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认定2009-2010、2010-2011两学年,高二年级认定2010-2011一学年] 3、以上两步选择完成后,单击认定学分按钮,出现学分修习模块,学年,学期选择对话框(如下图)分别在修习模块、修习年级、修习学期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年级、学期,(如图中的模块:﹤语文﹥必修1,年级:高一,学期: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相应科目学分登记页面。
(学期学科模块及学分信息以附表中的为准)首先把成绩类型默认值设置为:正常;学分默认值设置为后边括号中所提示的学分:2,然后单击设置按钮。
成绩类型与认定学分两列数据均自动填充完整,只需双击对应学生的模块成绩列录入模块成绩。
全班此科目的模块成绩全部录入完毕后,最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数据。
先后出现提示与信息对话框均单击确定按钮(如下图)。
之后又返回到新课程模块页面,认定结果列由未认定变为查看(如下图),再重新单击认定学分按钮录入本学期下一学科模块成绩。
直至各学年各学期各学科模块成绩录入完毕(高三:2009-2010;2010-2011两学年,高二:2010-2011一学年)。
二、综合素质管理登录进入系统后,单击综合评价按钮进入综合素质评价页面。
(下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菜单下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三个菜单项,现以研究性学习为例解释说明。
如上图单击研究性学习菜单进入研究性学习登记页面。
(下图)按图中①②③④步骤进行。
河南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附件: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特制定《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我省实际,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规范有序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基础性。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整体设置必修课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选择性。
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特点,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
——适用性。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我省教育现状和普通高中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课程体系。
——创新性。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2 —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调动学校实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河南省新乡市高中选修政策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省教育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新课程实施重点任务、具体要求。
《方案》明确,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必须获得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方案》要求,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教学,不得随意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和周课时总量。
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不得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前确定选考科目。
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