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第二节荷马史诗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三节荷马史诗一、关于“史诗”中国古代文论中没有“神话”和“史诗”的概念。
今日所言“史诗”,又称“英雄史诗”,译自西文epic一词,是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中的传统术语,指的是:在大范围内描述武士和英雄们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
是多方面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
黑格尔认为,一个民族早期的伟大功业和事迹多为史诗性的,它们大半是对外族的征战,或是民族对外敌的防御战。
古代史诗可划分出两种基本类型:1、原生史诗。
即口耳相传于民间的集体性创作之史诗,也包括由某一个或多个文人加工整理过的民间史诗。
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
是现在知道的人类最早一部史诗,于公元前19世纪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
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邦的国王,是一位非凡的巨人,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
起初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并行使“初夜权”,肆意占有城邦的女人。
老百姓苦不堪言,向天神乞求帮助。
天神造出另一个巨人恩启都,来到人间与恩启都抗衡俩个巨人的争斗不分胜负,继而化敌为友。
吉尔伽美什从此不再残暴,同恩启都一起杀妖怪立大功。
但因拒绝女神伊斯坦尔的求爱而遭到报复。
最后恩启都病逝。
吉尔伽美什悲痛之余,开始思索生命的奥秘。
他长途跋涉到天边去寻求永生。
他侥幸得到不死之草,却在返途中不幸被蛇吃掉。
他只好在死的威胁下回到城邦。
史诗结束于吉尔伽美什同恩启都亡灵的对话。
对话中了哀伤和地狱凄惨情景的描写。
作品有一个隐性的象征结构层次:用来标志太阳的运行周期和曲线。
全诗刻在12块泥板上,恰恰对应着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12宫和历法中的一年12个月及一天的12个时辰。
恩启都在病后12天死去,吉尔伽美什在第12块泥板上结束了他必死生涯的故事。
由于太阳在一天的中午时分达到曲线顶点,随后下跌,故主人公的命运也以第六块泥板为界,开始由喜转悲由盛到衰。
在第11块泥板中,主人公侥幸得到不死之草,但不过像西沉的太阳的余辉,不久仍将坠入黑暗之中。
到第12块泥板,主人公就只能如同行将隐没的落日,把注意力从充满生机的地上转向阴森凄惨的地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