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方式不对会产生致癌物质
- 格式:pdf
- 大小:83.83 KB
- 文档页数:2
这三种错误的做菜习惯很容易伤害身体
1、油锅冒烟才下菜
生活中,很多人放入食用油后,会等到油锅冒烟才放菜,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用的食用油,多为精炼型植物油,它的特点是即便热了,也不易冒烟。
等到油锅冒烟时,油温已经高达200。
C甚至以上,用这种油炒菜,不仅会造成食物营养的大量流失,还会产生定量的致癌物质苯并花、丙烯酰胺等,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尤其是肺癌。
建议平时烹饪最好热锅冷油,放入食用油几秒后,即可下锅炒菜。
2、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懒人”朋友在做菜的时候就常会犯这种错误,都觉得这样子特别省油,例如刚炒过鸡蛋,剩下点油继续炒青菜,甚至把炸过的油收集下次用。
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可能会残留一些食物残渣,再次高温加热的时候,就容易烧焦,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产生苯并花,属于致癌物的一种。
3、放盐不讲究时机
盐,是一道菜的灵魂所在,能否让一道菜充分发挥食材的独特味道,放盐时间的把控至关重要,而且放盐时间对了,菜入味了,就不至于用盐过量,对人身体也大有益处。
有些人菜刚下锅就放盐,有些人准备起锅的时候才放盐,究竟哪个时间才准确呢?不同做法,不同食材,放盐的时间
其实都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像炒一般蔬菜都要出锅前放盐的。
如果盐放早了,会导致蔬菜出水过多,营养会大大的流失。
但对于一些硬质蔬菜,比如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等,这些蔬菜炒软后就可以加盐了,加盐以后再炒2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炖肉和煮肉最好是出锅前10分钟加盐,不但可以入味,而且肉质Q弹。
日期:。
每个人做菜都有自己的方法,开大火、开小火,无论你是怎么做的你都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慢慢的就习惯成自然了。
一些坏习惯也许就是癌症的制造者,越早了解越早改正,为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做个健康的保证。
1、许多人习惯油冒烟时才把菜下锅,这样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反式脂肪酸伤害身体。
油到冒烟时已达到200℃以上,这时将菜下锅,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致癌风险,同时素菜中的营养也破坏了。
建议做菜时候热锅冷油。
2、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菜,产生的苯并芘致癌。
最常见的就是许多人刚炒完鸡蛋,将鸡蛋拿出后紧接着就放菜,为了省那么一丁点的油。
锅表面附着的油脂或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后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不刷锅直接炒菜,原本剩余的余菜容易烧焦,也存在致癌危险。
3、剩下的油用来炒菜,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都不舍得倒掉炸过的油,用来炒菜。
道理同炒完鸡蛋剩下的油一下,经过再次加温,易产生苯并芘。
选油优先选择物理压寨产生的油,少用化学侵出的产生的油。
4、炒完菜后立即关掉抽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炒菜的时候,火候有的时候会特别大,菜会烧焦话,会引发有害物质释放,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引发肺癌的可能。
所以抄完菜不要立刻关掉吸油烟机,运行几分钟后确保有害气体排出。
5、肉类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可能产生致癌物,下锅油炸前裹一层厚度适中的面粉,且均匀,使实物受热均匀。
6、炒菜时加醋。
烹饪时减少致癌因素,还要尽量保持食材中的维C,另外炒菜时的菜汁不要扔掉。
7、炒菜时勾芡。
在炒小白菜、西红柿等蔬菜时候很容易出汤,出锅前勾点芡,淀粉把菜汁浓缩起来,尽量保留蔬菜中的维C。
8、蒜泥要出锅前放。
蒜泥中的硫化物及大蒜素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但是不受高温,所以出锅前才有效果。
大蒜中的抗癌物质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十分钟以上才能生成抗癌物质,所以生吃大蒜的他们就是好这味道。
餐饮环境中致癌物质的来源与对食道癌、胃癌的风险621000餐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是否知道,在餐饮环境中存在一些潜在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餐饮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主要来源,并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减少对食道癌和胃癌的潜在风险。
一、餐饮环境中的致癌物质餐饮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是指在餐馆、酒店、食品加工厂等餐饮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会引发癌症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通过食品、饮水、工作环境或污染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致癌物质及其来源:1.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常见的餐饮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之一,尤其是在加工腌制食品时。
亚硝酸盐可以存在于熟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腌渍蔬菜、腌制海鲜等食品中。
当亚硝酸盐与胃内的胺类物质反应时,会产生亚硝胺类物质,其被确认为一类致癌物质。
2. 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来源包括烧烤和油炸食品的烟熏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熏食物(如熏鱼、烧烤食品)中。
多环芳烃的一些物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可能是人类致癌物。
3. 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它通常存在于烟草烟雾中。
在餐饮环境中,苯并芘可能通过吸烟人士的烟雾以及烹饪过程中的高温产生的油烟中释放出来。
苯并芘在IARC的评估中被明确归类为一类致癌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致癌物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餐饮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的致癌物质。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餐饮场所应采取科学的工艺措施和卫生管理,控制和减少致癌物质的生成和暴露。
同时,个人也应尽量避免暴露于含有致癌物质的环境中,合理选择食品和烹饪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致癌物质与食道癌的关联食道癌与致癌物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餐饮选择与食道癌潜在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1. 吃烫食物:长期食用过热食物,特别是烫的液体如茶、咖啡等,可能对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并引发食道癌的风险。
细数五种致癌炒菜习惯,损健康!关于《细数五种致癌炒菜习惯,损健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了解,在外面吃快餐不环境卫生,一般都选择自己开膳食烧菜,可是很多人忽视了烧菜关键点,长期性有误的烧菜方法也有可能致癌物质功效。
烧菜,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是。
但你清楚吗?这里边实际上也有许多大学问。
有误的烧菜方法会使菜的营养成分受到非常大影响,乃至还可能造成致癌物质。
烧菜先淋油。
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式时,很多人喜爱先将食物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那样做出去的菜颜色光亮、味道浓醇。
但这类烹饪方法会造成摄取的植物油脂超标准,毁坏蔬菜水果自身的营养成分,另外还可能造成致癌物质。
建议大伙儿少吃过油菜子、油炸菜,烹饪蔬菜水果要用白灼、炒海、拌凉菜和清蒸的等方法。
油起烟时才入锅。
直到锅中起烟,那样的水温通常早已做到200℃以上,这时才把菜入锅得话,造成的致癌物质会提升癌症风险性。
这类标准下,蔬菜水果中的许多营养元素也被毁坏了。
除此之外,油在这类溫度下,不但在其中含有的脂溶性维他命受到损坏,并且在其中身体中必须脂肪酸也遭受空气氧化毁坏,减少了油的营养成分。
烹饪时,应控制水温在150℃~180℃上下。
非常简单的方式是,把竹筷子插进油中,当其四周出现很多气泡时,就表明溫度够热能够入锅了。
烧菜后不洗锅然后炒。
很多人以便方便或看锅较为干净,通常第一道菜炒完后立即就炒下一道。
殊不知,看起来干净的锅表层会粘附植物油脂和食物残留,当再度高溫加温时,可能造成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因而,建议大伙儿每炒完一道菜必须将锅用心清理干净后再炒下一道,那样不但降低了有害物的造成,还能避免上一次烧菜的调味品和沉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味和色香味俱全。
剩余煎炸的油仍用于烧菜。
很多人舍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继续用于高溫烧菜或煎炸。
但这类作法十分不可取,由于油历经高溫加温会造成反式脂肪和有害的植物油脂氧化产物,当再次应用这类油高溫烹饪时,致癌物质生产量会大幅度提升。
别让“好菜”变“毒菜”1. 引言1.1 为什么要引入这个话题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在家做饭。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人对菜品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并不了解,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有些所谓的“好菜”在不恰当的烹饪方法下,往往会变成“毒菜”,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引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好菜”与“毒菜”之间的区别,以及导致“好菜”变成“毒菜”的原因。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效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因食物不当处理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大家正确对待饮食问题,让每一道菜都能成为滋补身体的营养佳肴,而不是“毒害”身体的隐患。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更加重视健康饮食,避免因不慎而让“好菜”变成“毒菜”,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1.2 本文的主旨本文的主旨是警示人们不要因为贪图口福而让本来的“好菜”变成“毒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常追求火爆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
一些食材的处理和烹饪方法可能会导致原本健康的食物变成有害的“毒菜”,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
本文旨在提醒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造成伤害。
通过深入探讨“好菜”和“毒菜”的区别,分析导致“好菜”变成“毒菜”的原因,提供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的建议和相关案例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让人们更加关注饮食安全和健康问题。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什么是“好菜”与“毒菜”“好菜”与“毒菜”是饮食安全领域常用的两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食物的安全性和质量。
所谓“好菜”,指的是食材新鲜、营养丰富、加工合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而“毒菜”则是指食物受到了污染或者加工不当,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致病微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所谓的“好菜”最终却成为“毒菜”的案例。
烹饪会产⽣致癌物吗 烹饪会产⽣致癌物吗?这是⼀个令很多⼈迷惑的问题。
店铺来帮⼤家解决这个问题吧。
其实⾷物经烹饪之后,虽然味道会变得更加可⼝,但往往会损失其中的营养,甚⾄还可能产⽣⼀些致癌物。
馒头烤焦含 丙烯酰胺 焦⾹的烤馒头⽚、锅巴、烤饼等⾷物让⼈回味⽆穷,但很少有⼈知道,烤焦的淀粉类⾷品中隐藏着⼀种致癌物——丙烯酰胺。
中国农业⼤学⾷品科学与营养⼯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命时报》记者,丙烯酰胺是⾷物发⽣“美拉德反应”时的⼀个副产物。
⼀般来说,丙烯酰胺的产量和美拉德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
同⼀种含淀粉⾷物,热烹调后颜⾊越深重,⾹味越浓郁,丙烯酰胺的产量就会越⾼。
丙烯酰胺虽不属于⾼毒物质,却是⼈类可能致癌物,长期⼤量摄⼊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体神经系统,摄⼊⾼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情绪低落,产⽣幻觉,甚⾄失去记忆。
⽣活中,丙烯酰胺⼗分常见。
国内外检测发现,三类⾷物丙烯酰胺最易超标:⼀是炸薯⽚、炸薯条、炸⼟⾖丝等油炸薯类;⼆是油条、薄脆、排叉(北京传统⼩吃)等油炸⾯⾷;三是饼⼲、曲奇、薄脆饼等焙烤⾷品。
范志红指出,想要远离丙烯酰胺,饮⾷上应注意:在保证做熟、杀灭微⽣物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过度烹饪⾷品,⽐如温度过⾼、加热时间太长;做主⾷时,建议采⽤蒸、煮、炖的做法,少⽤煎、炸、烤;最好少吃油条、馓⼦、⿇花等油炸⾷品,炸蔬菜丸⼦、裹⾯糊的炸鱼炸虾等也要少吃;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类制品;如果要进⾏煎、炸、烤烹调,尽量把块切⼤,把⽚切厚,这样有利于减少丙烯酰胺;馒头⽚、⾯包⽚不要烤得太黄。
▲ 炒菜、烧烤油烟含 苯并芘 2012年,“韩国⽅便⾯检出致癌物”的新闻让⼤家开始认识“苯并芘”这种物质。
范志红指出,脂肪在300℃时会产⽣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其中苯并芘是典型代表。
苯并芘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蓄积性不强,但接触致癌的效果较强。
动物实验发现,将苯并芘涂在兔⼦⽿朵上,⼏⼗天后,该部位便会长出肿瘤。
炒菜油烟危害也许你根本就没注意,厨房里的油烟的成分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油烟损害身体。
今天店铺就跟大家聊一聊油烟这个厨房里的杀手吧。
油烟的危害1、厨房油烟暴露增加1、4至3、8倍的肺癌风险研究中说,在中国烹饪时边炒边搅拌和高温煎炒非常普遍,粗制的菜籽油、大豆油以及玉米油产生的高温油烟所含的挥发性物质,氧化后成为热解物,高温油烟中的苯并芘、丁二烯、苯酚等都已被证实为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厨房油烟的暴露增加了1、4至3、8倍的肺癌风险。
2、烹调中不使用排风装置的妇女,增加肺癌风险为3、2至12、2倍来自台湾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烹调中不使用排风装置会增加患肺癌风险3、2至12、2倍。
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也表明,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灶具上做饭,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这种情况每年在全球导致160万人死亡。
这项报告还指出,厨房油烟可导致肺癌、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可能引起的疾病还包括哮喘、白内障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国妇女大部分不吸烟,但却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原因即在于此。
3、炒30年菜患肺癌概率大10倍“炒30年菜的人要比普通人发生肺癌的概率大10倍。
”中国癌症肿瘤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如是说。
不仅如此,油烟还会使皮肤长色斑、易衰老。
油烟附在皮肤上,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导致皮肤表皮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及细胞活性功能下降,久而久之,皮肤就会变得松弛无弹性、布满皱纹、灰暗又粗糙。
4、厨房连着卧室大大增加患肺癌风险调查表明有25%女性肺癌患者的家庭中厨房连着卧室,冬天炒菜时也很少打开窗户。
高温油烟久久不散,甚至睡觉时也在吸入。
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了呼吸系统细胞组织。
减少油烟吸入方法1、戴口罩戴口罩能初步达到保护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烟直接进入体内。
2、用新油炒菜,不要用煎炸过或曾经加热过的油脂炒菜煎炸过的油脂,或者使用过一次已混有杂质的油脂,烟点会明显下降,这就意味着炒菜时油烟更多,对操作者的健康会造成更大伤害。
戒烟限酒:15岁以上人群1/4吸烟烟草含有许多致癌物质,吸烟可以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事实表明每两个长期吸烟者有一个将最后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
目前全球每年有400万人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即每8秒钟有1人死亡。
假如按照目前的趋势,WHO估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1000万,即每3秒钟有一个死于吸烟。
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
吸烟对女性有特殊危险,患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危险性都因此增加。
2002年广东省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省15岁以上人群每4个人就有1人是吸烟者。
加上不吸烟人群当中有将近一半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控制烟草的危害主要从青少年开始,拒绝第一支烟,对于“烟民”,加强戒烟技巧、方法的研究,对保证戒烟的成功及避免复吸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被动吸烟者,立法加大禁烟场所也是主要措施。
过度饮酒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位癌症高发因素,与饮酒肯定有关的癌症为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可能有关的癌为乳腺癌和直肠癌。
2002年全省饮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全省15岁以上人群饮酒率为13.5%,其中三成人每天均在饮酒,现状提示通过各种措施减少过度饮酒也势在必行。
居室污染:传统热火炒菜要反思目前居室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建筑材料、烹饪。
随着现代装修业的兴起,室内污染这个“隐形杀手”正借助装饰材料,潜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据有关报道,油漆中所含的苯、甲醛等成分,如果超过安全的浓度,就会通过人体的呼吸或直接接触,影响到人体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使红血球的补充无法跟上,导致白血病的病发。
因此专家建议,装修后的居室不要立即入住,装修以后要科学地选购家具,注意进行室内环境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炒菜做饭时产生大量油烟也是居室的主要污染来源,油烟中的苯并芘等是致癌的祸根,因此传统的烹调方式值得进行反思,市民应尽量减少热火炒菜,加强厨房排气与通风。
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可能产生致癌物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可能产生致癌物炒菜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的烹饪技能,但你知道吗?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学问。
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
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
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
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
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油冒烟时才下锅。
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
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
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左右。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健康饮食小常识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
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炒菜时四个习惯或致癌
东明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现在社会无论男女对于炒菜都可能会一点点,但要讲到烹饪的技巧那可能还需要多多学习下,因为里面有很多常识与学问需要大家一一掌握,以下四个不正确的炒菜方法不仅会使菜的营养大大下降,还可以导致一些致癌物质的产生。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东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1
【相关文献】
1.炒菜时太过节约或容易致癌 [J],
2.4个炒菜习惯易致癌 [J], 任林
3.一定要戒掉日常炒菜的四个习惯 [J], 盛珺[1]
4.炒菜时四个坏习惯有致癌风险 [J], 乔亚楠
5.炒菜——盐:炒菜时放盐不用讲究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炒菜方式不对会产生致癌物质
炒菜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的烹饪技能,但你知道吗?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学问。
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
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
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
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油冒烟时才下锅。
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
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
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
150℃~180℃左右。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
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
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以上就是炒菜方式不对也会生癌吗的全部内容,饮食对身体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炒菜方式不正当,就会让你的身体生病了。
如果你感觉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百度张杞军获得肿瘤咨询和免费领取肿瘤护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