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心力衰竭中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807.02 KB
- 文档页数:3
I. 概述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
而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我在ICU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II. 观察1. 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患者依赖于呼吸机来提供正常的呼吸功能。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通气支持。
2. 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及时发现临床异常并及时处理。
3. 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患者可能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的情况。
4. 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患者易于产生呼吸道分泌物,护士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III. 护理1. 呼吸道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定期吸痰、拍背等手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皮肤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护士需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健康。
3. 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往往需要持续进食,但又不能口服,护士需要通过管饲等方式,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4.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身处ICU环境,往往感到孤独、焦虑,护士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
IV. 经验总结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意识状态、呼吸道分泌物等方面的全面观察,并进行呼吸道、皮肤、营养、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V. 结语在ICU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一项重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全面观察和细致护理,我们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在 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探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5:40:04.9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陈鑫[导读] 探究在ICU有创机械通气诊疗呼吸衰竭病患诊疗过程中舒适护理干预举措的应用方式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效果。
陈鑫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有创机械通气诊疗呼吸衰竭病患诊疗过程中舒适护理干预举措的应用方式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5月作为研究的起始时间,2020年5月作为研究的结束时间,通过随机筛选方式完成这一时期内在我院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诊疗的呼吸衰竭病患的筛选工作,共收录病患94例,根据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完成其分组工作,共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病患的人数为47人,对比组病患在住院诊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举措为常规ICU护理举措,研究组病患在住院诊疗期间则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举措。
收录病患的诊疗资料,对两组病患接受诊疗时候自身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作率以及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接受诊疗之后,两组病患的呼吸功能相比诊疗前均得到了改善,研究组病患呼吸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病患,同时并发症的发作率也低于对比组病患,研究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各项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研究意义。
结论:针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病患,为了提升病患的诊疗体验,ICU护理医务人员就需要在病患接受诊疗的过程中针对病患的病情给予病患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干预举措的应用能够提升病患的病情恢复效果,降低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作率,对于呼吸衰竭病患生命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呼吸衰竭;ICU;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举措;应用效果引言:呼吸衰竭是老年群体常见疾病的一种,这一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危急等特点[1]。
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就诊的88例ICU机械通气者观察如下。
病者入院48h行电脑随机分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异。
结果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U机械通气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控相关性肺炎发病,助益脱机。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脱机传统医疗机械通气期间需长时间制动和静养。
但机体缺乏运动可出现肌萎缩、呼吸功能失调、排痰困难等问题。
痰液排出不畅可增加肺部感染几率,诱发相关性肺炎;呼吸肌疲劳、呼吸功能失调亦可加剧撤机难度。
临床多行护理配合减轻患者机体障碍,改善脱机困难征。
常规护理侧重不同器械通气干预,未过多关注康复效能。
故文就早期康复护理ICU机械通气者应用效果探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8例ICU机械通气者为本实验对象。
所有患者依电脑随机表法分组。
对照组(n=44)年龄45-98(71.7±26.9)岁;观察组(n=44)年龄46-99(72.3±26.5)岁。
组间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P>0.05)。
排除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存在不稳定骨折者。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
首先,气管插管护理。
检查气管插管深度预防导管滑脱。
头部微后仰位并不定时左、右旋转。
日常口腔清洁,2次/d。
气囊放气4h/次,预防气管粘膜溃疡坏死。
其次,气管切开护理。
连接导管、呼吸机后适当支撑管道。
导管气囊适度充气适度,2-3次/d清洗内套管。
固定导管纱布以容纳一指为度。
最后,呼吸道通畅护理。
依痰液分泌情况吸痰,连续吸痰不可>3次。
吸痰前后要高流量吸氧预防血氧分压下降。
吸痰前后滴入3-5ml湿化液后吸引。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一、I期康复(床上锻炼)。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一、疾病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ARDS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
ARDS 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氧中毒等。
因此,对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肺内因素:如肺炎、误吸、肺挫伤等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2. 肺外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烧伤等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二)发病机制1. 炎症反应:各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等,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和肺不张。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引起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3. 肺内分流增加:肺组织损伤后,肺内分流增加,导致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损伤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无效通气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三、临床表现(一)呼吸困难是 ARDS 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呼吸频率可达 30-50 次/分以上。
(二)顽固性低氧血症尽管给予高浓度吸氧,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 60mmHg,甚至更低。
(三)咳嗽、咳痰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四)发绀由于低氧血症,患者可出现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发绀。
(五)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一)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
每日唤醒镇静治疗用于 ICU 机械通气有什么效果每日唤醒镇静治疗是一种通过每日给患者暂时停止输注镇静药物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这种治疗需要等到患者彻底清醒而且可以正确回答几个简单问题或患者出现不适或躁动的症状,然后医生再重新判定的剂量至患者需要的镇静水平(一般需要保持 Ramsay评分在3~ 4分)。
ICU重症病房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长时间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对自身疾病的担忧、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气管导管对患者的刺激、各种有创操作等都会使ICU患者出现焦虑、躁动、不安等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给予患者每日唤醒镇静治疗。
每日唤醒镇静治疗是用于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给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每日唤醒镇静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也可以保障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效果。
因此,下面针对每日唤醒镇静治疗用于ICU机械通气所面临的问题、每日唤醒镇静治疗用于ICU机械通气的方式以及每日唤醒镇静治疗用于ICU机械通气的效果进行进一步论述。
1.每日唤醒镇静治疗用于ICU机械通气所面临的问题理想镇静药的起效快,具有剂量效应,半衰期比较短,抑制呼吸循环的能力比较小。
目前来说,给ICU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镇静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和丙泊酚。
但是这些药物都没有办法满足它们以上要求。
一般情况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时间远远大于其他疾病使用镇静药的剂量。
如果大剂量使用镇静药治疗药物,很容易造成镇静的程度以及时间掌握不当。
甚至可能出现过度镇静的问题,还容易引起ICU患者出现昏迷、撤机困难、肾功能不全、呼吸抑制、麻痹性肠梗阻、心动过缓、免疫抑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果每日唤醒镇静治疗时间超过七天,还会使得患者对药物有依赖性,并且很可能出现戒断症状。
除此之外,由于药物蓄积以及药效延长,使得患者苏醒时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的费用。
在给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每日唤醒镇静治疗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一文读懂 :心衰治疗中的呼吸机应用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其主要是由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一经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说明心脏功能发生障碍,不能泵出足够血液满足机体需要。
此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临床表现。
在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相互作用下,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治疗,缓解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升治疗效果。
临床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常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且经临床试验,呼吸机辅助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是一种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左心在舒张过程中肺部血液回到左心,收缩过程中血液进行全身循环。
急性左心衰就是指无法正常完成血液肺循环和全身循环,导致肺部出现淤血。
在心力衰竭急诊中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做常见,且患者伴有明显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血,甚至有粉红色泡沫痰。
其主要是由于左心功能衰退导致血液循环下降,泵血不足,无法排出机体所需血液。
肺部中血液淤积,导致肺血管内压力升高,当淤积血压一旦超过肺血管内胶体渗透压时,血液将会渗透到肺部,弥散在肺泡腔或肺间质中,诱发肺水肿和急性肺淤血,导致肺部通气障碍,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
当血液弥散至肺部中,诱发肺水肿后,会破坏肺泡表面物质活性,影响肺泡正常新陈代谢,使肺泡因无法正常吸收营养物质,出现萎缩现象。
同时氧气不足、肺血管血液淤积、代谢性酸中毒、肺部间质牵张等会引起肺部感受器兴奋,从而提升肺部通气效果,造成呼吸喘、急、快,导致呼吸肌能量消耗加快,二氧化碳无法正常排除滞留在肺腔中,造成肺水肿进一步加剧,胸腔压力受肺部压力的增大而减少,左心室跨壁压增大,左心室负荷量增加,导致左心室射血量明显减少。
此外,在加上代谢酸的侵蚀作用,导致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受到严重损害,血液循环受阻,出现循坏衰竭现象。
此时,应采用有效治疗手段提升左心血液循环,提升氧气供给,才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目前,在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维持机体内正常血氧浓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