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
- 格式:pptx
- 大小:753.78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历史知识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成果(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是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正式提出的,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伯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推动了国民革命。
但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贯穿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建国后的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三模块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本课内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求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发展是近代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一代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孙中山就是20世纪初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的大旗,创建三民主义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
为维护共和,孙中山又发起一系列革命运动,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屡战屡败。
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他一生的最伟大的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的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本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又脱离今天的现实,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进入历史情镜,帮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伟大的理论总是跟时代紧密结合才有威力和生命力的。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于孙中山及其旧三民主义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及其新三民主义则了解不多,特别是本课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概念较多,脱离今天的时代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