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空气-2017年中考化学必备之专题测试.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44.49 KB
- 文档页数:9
中考化学空气单元练习3篇中考化学“空气”单元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后变黑B.海水经日晒析出食盐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D.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2.下列关于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白磷易自燃C.碳酸氢铵易分解D.酒精是可燃性液体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常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漏斗、玻璃棒、烧杯B.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C.量筒、烧杯、试管、药匙D.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C.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口稍稍向上倾斜D.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5.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石灰水二氧化碳—→碳酸钙水B.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化铜—→铜水D.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钠(纯碱) 水二氧化碳7.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B.镁氧气氧化镁C.木炭氧气二氧化碳D.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白炽灯炮中的钨丝在通电后发光放热B.在倾倒钢水时发生钢花四溅现象C.高压氙灯俗称“人造小太阳”通电后发出强光D.炼焦炉中倒出的赤热焦炭在空气中保持赤热状态二、用文字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注意反应类型1.红磷在纯氧中燃烧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3.乙炔在纯氧中燃烧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5.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三、简答题加热A可以得到绿色固体和黑色粉末B并放出无色气体D;加热C至熔化后也能放出气体D;如果把A和C混合后加热则A先分解,A分解的产物能促进C迅速分解。
考点3 空气(包括空气成分探究、空气中其它成分性质、空气污染与防治)一、选择题2.(2017山东省枣庄市,14题,2分)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空气污染物PM2.5的及防治。
PM2.5是指空气中含有直径小于2.5微米的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绿色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微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①值得提倡;焚烧秸秆不仅产生大量的微颗粒,还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②应禁止;发展共享单车,不产生任何污染,且节能,③值得提倡;煤燃烧时既产生PM2.5,又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减少燃煤的使用,开发无污染的新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④值得提倡;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PM2.5和有毒气体,⑤应不提倡,综上所述,减少空气中PM2.5应提倡的做法有①③④,故选A。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防治2.(2017湖南省长沙市,题号2,分值3)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B.空气是混合物C.氧气具有可燃性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答案】C【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及杂质气体0.03%,A正确;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杂质气体组成的混合物,B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C错误;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正确;故选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
2.(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题号2,分值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 21%B. 0.94%C. 0.03%D. 78%【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初三化学空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瓶空气中的氧气,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请你帮助该同学选取最适宜的物质()A.蜡烛B.铝丝C.木炭D.红磷【答案】D【解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分析,可利用燃烧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并要在除去氧气的同时,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故该物质需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A、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浓度较低时生成物为一氧化碳,都是气体,故错误;B、铝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正确。
故选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点评: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2.已知在相同情况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A.约等于21%B.大于21%C.小于21%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要根据质量与体积、密度的关系,并结合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回答本题。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根据“质量═体积×密度”,故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大于21%。
故选B【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点评:要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并能灵活运用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3.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⑴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⑵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⑶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填字母)。
初中化学《空气》中考典型试题专题复习梳理汇编(附答案详解)1.【吉林省中考试题】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北京市中考试题】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B。
3.【重庆市A】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A.氮气B.氧气C.甲烷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B、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B错误;C、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C错误;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D错误。
故选A。
4.【重庆市A】我国主办“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SO2B.NO2C.O2D.PM2.5【答案】C【解析】A、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A错误;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B 错误;C、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D、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C。
5.【山西省中考试题】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A.O2和H2O的含量B.O2和N2的含量C.O2和H2的含量D.O2和CO2的含量【答案】B【解析】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需要调节的是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专题03 空气(解析版)一、【知识梳理】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成分体积分数78%21%0.934%0.034% 0.02%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基本思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定混合物在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2)药品选择:生成物是固体,只与氧气反应。
例如:红磷或铜等。
如:用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原理:2Cu+ O2 2CuO(2)装置:气球作用(缓冲压力防止橡皮塞冲出使氧气充分反应)。
(3)步骤:测硬质玻璃管的体积(记录),及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连接仪器加热,不断推拉注射器(目的:使铜与氧气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冷至室温后读数(不然,读数偏大,使氧气含量偏小)(4)现象:红色铜逐渐变成黑色,注射器内气体减少。
(5)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1/5;(6)误差分析: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铜粉量不足;加热时间不够;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装置漏气;如: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原理:4P+5O22P2O5(2)装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
(4)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到约1/5处。
(5)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1/5;(6)误差分析: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铜红磷量不足;加热时间不够;装置漏气;4、空气各成分的用途:(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降温加热氧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空气液态空气氮气(石油蒸馏同这里的原理一样)加压原理:各成分沸点不同稀有气体(2)用途:氮气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5、空气质量:(1)空气中的有害物: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2)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3)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空气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A.葡萄糖B.金刚石C.冰红茶D.苛性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5.今年某某市成为某某省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PM2.5是监测指标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下列做法不会增大PM2.5监测结果的是()A.汽车排放尾气 B.工厂排放烟尘 C.太阳能发电D.露天焚烧垃圾6.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9.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接近集气瓶口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底部D.伸入集气瓶内任何部位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11.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13.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A.80mL B.60mL C.40mL D.20mL1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A.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16.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7.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18.在氯酸钾里加入了少量的高锰酸钾后,加热时制取氧气的速率大大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容易分解B.高锰酸钾起了催化作用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使产生的氧气增多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成为氯酸钾受热分解时的催化剂19.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二、填空题2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天然气在空气中可以燃烧;(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资源;(3)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有一层水珠;(4)澄清石灰水久置后变浑浊;(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2.在下列物质:①海水;②铜;③食盐水;④空气;⑤氮气;⑥泥水;⑦二氧化碳;⑧“娃哈哈”纯净水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23.将一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所示,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据此回答问题:(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24.请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2)有三种物质生成,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3)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三、实验探究题25.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仪器名称Ⅰ,Ⅱ.(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填编号),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编号)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2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 15mL 9mL(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空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B、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A.葡萄糖B.金刚石C.冰红茶D.苛性钠【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葡萄糖、金刚石、苛性钠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红茶由水和茶、糖等组成,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葡萄糖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冰红茶由水和茶、糖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苛性钠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考点】氧化反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C、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D、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不一定是两种,故错误.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故错误.C、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例如铁丝的燃烧,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蜡烛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一定有物理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理解,是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铁丝、红磷、木炭、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C错误;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注意火焰、光、烟雾等的区别.5.今年某某市成为某某省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PM2.5是监测指标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下列做法不会增大PM2.5监测结果的是()A.汽车排放尾气 B.工厂排放烟尘 C.太阳能发电D.露天焚烧垃圾【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微小颗粒物,会增大PM2.5检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工厂排放烟尘,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符合题意.D、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去分析;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时冷凝的原因去分析;C、从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去分析;D、从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缘故去分析.【解答】解: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错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时冷凝的原因,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缘故,与水蒸气无关;故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关系,学会用化学的视角看生活.8.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解答;C、根据氧气能帮助呼吸解答;D、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错误;B、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错误;C、氧气能帮助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正确;D、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熟练掌握反应的实验现象,以作出正确的判断.9.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接近集气瓶口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底部D.伸入集气瓶内任何部位【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解答】解:A、接近集气瓶口部,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选项正确;B、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C、伸入集气瓶底部,无法验满,故选项错误;D、只能在接近瓶口的位置验满,不是在任何部位都可以,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验满方法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可燃物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进行分析.【解答】解:A、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的,故说法正确B、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故说法正确;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说法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全面地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只有全面地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的事项等才能完成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11.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解答】解:A、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错误;C、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错误;D、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A.80mL B.60mL C.40mL D.20mL【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约占)、氧气占21%(约占),故100mL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约为20mL;灼热的铜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将100mL 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氧气被反应掉,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100mL ﹣20mL=80mL.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气体的分离与除杂问题,掌握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A.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运用工业上运用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依据: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解答】解: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故选A.【点评】本题从基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入手考查,记忆这类知识要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抓起实质才能永久不忘.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使用火柴引燃,以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所使用的铁丝必须把表面的铁锈打磨掉.【解答】解: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说明没有的燃烧现象,也是就没有发生铁丝的燃烧,所以所有分析围绕燃烧来进行,更确切地说是铁丝的燃烧条件来进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有一定的接触,且接触越充分越容易燃烧.温度越高燃烧也就越容易.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B、铁丝生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铁丝可能不燃烧.C、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铁丝可能不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方面的问题也是对燃烧条件具体情况下的分析应用.16.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能力.【解答】解:A.高锰酸钾固体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制取氧气,故A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制气体,故B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来收集,故C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气体的物理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制取和收集装置.17.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催化剂是反应中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的物质.并不是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解答】解: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使反应变快或变慢,本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会改变.并不是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但有的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选D。
中考化学专题--空气(含解析)空气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A.葡萄糖B.金刚石C.冰红茶D.苛性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5.今年南充市成为四川省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PM2.5是监测指标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下列做法不会增大PM2.5监测结果的是()A.汽车排放尾气B.工厂排放烟尘C.太阳能发电D.露天焚烧垃圾6.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9.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接近集气瓶口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底部D.伸入集气瓶内任何部位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11.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13.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A.80mLB.60mLC.40mLD.20mL1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A.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16.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7.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18.在氯酸钾里加入了少量的高锰酸钾后,加热时制取氧气的速率大大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容易分解B.高锰酸钾起了催化作用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使产生的氧气增多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成为氯酸钾受热分解时的催化剂19.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二、填空题2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天然气在空气中可以燃烧;(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资源;(3)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有一层水珠;(4)澄清石灰水久置后变浑浊;(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2.在下列物质:①海水;②铜;③食盐水;④空气;⑤氮气;⑥泥水;⑦二氧化碳;⑧“娃哈哈”纯净水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23.将一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所示,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据此回答问题:(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24.请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2)有三种物质生成,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3)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三、实验探究题25.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仪器名称Ⅰ,Ⅱ.(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填编号),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编号)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2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空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B、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A.葡萄糖B.金刚石C.冰红茶D.苛性钠【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葡萄糖、金刚石、苛性钠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红茶由水和茶、糖等组成,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葡萄糖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冰红茶由水和茶、糖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苛性钠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考点】氧化反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C、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D、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不一定是两种,故错误.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故错误.C、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例如铁丝的燃烧,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蜡烛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一定有物理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理解,是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铁丝、红磷、木炭、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故A 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C错误;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注意火焰、光、烟雾等的区别.5.今年南充市成为四川省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PM2.5是监测指标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下列做法不会增大PM2.5监测结果的是()A.汽车排放尾气B.工厂排放烟尘C.太阳能发电D.露天焚烧垃圾【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微小颗粒物,会增大PM2.5检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工厂排放烟尘,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符合题意.D、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监测结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去分析;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时冷凝的原因去分析;C、从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去分析;D、从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缘故去分析.【解答】解: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错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时冷凝的原因,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缘故,与水蒸气无关;故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关系,学会用化学的视角看生活.8.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解答;C、根据氧气能帮助呼吸解答;D、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错误;B、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错误;C、氧气能帮助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正确;D、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熟练掌握反应的实验现象,以作出正确的判断.9.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接近集气瓶口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底部D.伸入集气瓶内任何部位【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解答】解:A、接近集气瓶口部,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选项正确;B、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C、伸入集气瓶底部,无法验满,故选项错误;D、只能在接近瓶口的位置验满,不是在任何部位都可以,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验满方法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可燃物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进行分析.【解答】解:A、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的,故说法正确B、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故说法正确;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说法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全面地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只有全面地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的事项等才能完成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11.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解答】解:A、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错误;C、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错误;D、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A.80mLB.60mLC.40mLD.20mL【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约占)、氧气占21%(约占),故100mL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约为20mL;灼热的铜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氧气被反应掉,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为100mL﹣20mL=80mL.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气体的分离与除杂问题,掌握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A.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运用工业上运用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依据: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解答】解: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故选A.【点评】本题从基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入手考查,记忆这类知识要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抓起实质才能永久不忘.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使用火柴引燃,以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所使用的铁丝必须把表面的铁锈打磨掉.【解答】解: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说明没有的燃烧现象,也是就没有发生铁丝的燃烧,所以所有分析围绕燃烧来进行,更确切地说是铁丝的燃烧条件来进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有一定的接触,且接触越充分越容易燃烧.温度越高燃烧也就越容易.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B、铁丝生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铁丝可能不燃烧.C、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D、铁丝的一段没有系火柴;铁丝可能不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方面的问题也是对燃烧条件具体情况下的分析应用.16.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能力.【解答】解:A.高锰酸钾固体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制取氧气,故A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制气体,故B正确;。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单元汇编之我们周围的空气1、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2、下列气体中,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是A.COB.CO2C.N2D.O2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 B.生铁 C.干冰 D.液氮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牛奶B.泉水C.水银D.空气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6、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利用风力发电B.增加绿化面积C.节约用水用电D.直接排放废气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 0.94%C.0.03%D.78%10、(2017新疆)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能改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A.废旧电池任意丢弃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11.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造成空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例,但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C.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2017齐齐哈尔)14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自带布袋购物B.垃圾野外焚烧C.共享单车出行D.多使用太阳能15.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臭氧D.一氧化碳16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18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混合物C.氧气具有可燃性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9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2B.NO2C.SO2D.PM2.5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2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发出姗眼白光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017全国中考化学空气、氧气专题汇编1.(北京市)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燃料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可用作导线2.(上海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 02B. N2C. HeD. C023.(天津市)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 4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5.(重庆市)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 78%B. 21%C. 11%D. 58%6.(广州市)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支持燃烧B. 02可用排水法收集C. 0?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02中燃烧生成Fe2037.(长沙市)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混合物C.氧气具有可燃性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8.(成都市)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C02B N02C S02D PM2.59.(沈阳市)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0•(福建省)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11 •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
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12.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
其中“a”代表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I)•稀有气体13.(广西北部湾)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氧气B. 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14.(广西北部湾)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B.物质跟氧气反应都会发光发热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15.(云南省)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6•(云南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吋,红磷一定要过量17.(呼和浩特市)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考点32 空气的成分探究一、选择题1.(2017•日照)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解析】A.点燃白磷后快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以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较大误差,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错误;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整个装置是密封的,实验效果会更好,正确;D.磷燃烧时放热,如果没有夹紧止水夹,实验中会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使测量结果偏大,错误。
【答案】C2.(2017·营口)下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C. 燃烧值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操作;化学上烟是指固体小颗粒聚集形成的,雾是固体小液滴聚集形成的,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颗粒,形成大量白烟,故A 错误;实验中,反应停止后有水倒吸如瓶中约五分之一体积,瓶中约五分之四的气体是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且不和红磷反应,故B正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红磷不能换成铁丝,故C错误;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小,故D选项错误。
3.(2017·邵阳)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答案】A【解析】A项,为保证尽量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全,要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此项正确。
2017年屮考备考乏专龜剧试专题03 空气一、选择题1.[2016届广东省卓越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四城联考B卷】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B.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C.空气屮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影响D.空气屮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2.【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天气预报时,下列指标不会预报的是()A.PM2.5B.二氧化硫浓度C.氮氧化合物浓度D.二氧化碳浓度3.【2017届江苏省南通市金北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各组物质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A.。
2、N2、CO?B. N2、CO、H2OC. O2、CO2、SO2D. SO2、CO、NO24.【2017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笫二次月考】安全气囊内所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屮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氧气D.氮气5.【2017届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A.海水晒盐B.燃放鞭炮C.露天焚烧垃圾・D.工厂排放烟尘6.[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B.冰水混合物C.空气D.明矶7.[2017届四川省富顺县童寺学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年“世界环境日”屮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8.[2017届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丄D.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59.[2017届山东省临沂太平屮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A. 20mL 处B. 15mL 处C. 10mL 处D. 5mL 处10.【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1.[2017届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屮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燃烧更旺、继续燃烧,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12.【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通电发有色光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用作电极D.二氧化碳进行光含作用植物的肥料13.・【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陵前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A.稀有气体・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4.[2017届重庆市江津区五校九年级上第二学月联考】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屮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15.【2017届重庆市江津区五校九年级上第二学月联考】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6.[2017届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过少,实验结果会偏小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4/517.【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将CO、CO?、H2> 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的石灰水、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最后剩余的气体是A. N?和CO B・ H2和N2 C. CO?和N2 D.只有N?18.[2017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二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C )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C・高镒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19.【2017届福建省福州延安屮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屮】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屮,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②汽车排放的尾气;③化工场排放的废气;④动植物呼吸排放的气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2017届江苏省盐都初级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冬天到了,暖宝宝使用多了。
其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下图)。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最终流入55mL水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粉生锈消耗氧气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屮发热剂的多少不彫响测量结果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21.[2017届四川省富顺县童寺学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B.空气中的CO?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二、填空题22.【2017届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小丽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任写一条).23・【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二次月考】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
然后采用___________ 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
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
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l/10o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
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
相比较后得岀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4.【2017届江苏省仪征三屮九年级上学期笫二次月考】空气屮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儿乎耗尽【实验回顾】(2)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稈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 o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经典赏析】教材屮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曲颈瓶E2【提出问题】(3)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240°C )和白磷(着火点40°C)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请从燃烧条件【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屮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5)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
(填字母)。
A.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B.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C.铁丝生锈比红磷燃烧反应更快【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闻资料,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馆水烧杯内剩余蒸憎水131 mL90.0mL63.6mL置如图4)。
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浸润的滤纸(内壁撒有铁粉.炭粉的混合物)圉二(6)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7)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_____ (填字母)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A.红磷B.白磷C.铁粉、炭粉、氯化钠、蒸憎水【拓展延伸】(8)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 U2(0H)2C03]O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空气中CO2含量只有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儿乎耗尽b.铜丝反应比铁丝快c.反应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