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通过综合面诊、问诊、望诊、切诊等方法,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倾向性。
针对不同体质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调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养:根据体质特点,合理搭配饮食,推荐一些食物和草药来调理体质。
如气虚质宜食用温补食物,阳虚质宜多吃温热食物等。
2. 草药调理:中草药具有调理体质的功效,可以根据体质类型选择适合的中药来调理。
比如补益气血的草药对于气虚质和血瘀质有效果。
3. 运动调养:不同的体质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如阳虚质宜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以促进气血运行。
4. 心理调养:中医体质辨识也注重心理层面的调养。
不同体质类型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倾向,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调节情绪来改善体质。
5. 环境调养:饮食起居、身心环境等都会对体质产生影响。
中医提倡根据体质类型调整生活方式,创造适宜的环境来调养体质。
总之,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是一种综合的个体化调理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草药、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达到平衡体质、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方法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中医都要根据体质下方。
那么现代人都是什么体质呢?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
1.平和体质 2.气虚体质 3.湿热体质 4.阴虚体质 5.气郁体质 6.阳虚体质 7.痰湿体质 8.血瘀体质 9.特秉体质。
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其它8中偏颇体质占67.25%。
1、平和体质:32.75%特点:“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如果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恭喜您,典型的平和体质!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体质:12.71%特点: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好发疾病: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以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湿热体质:9.88%特点:性格表现急躁易怒,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
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
好发疾病:皮脂分泌增多、青春痘、胆道系统疾病、黄疸等病。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
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酒性辛热上行,湿热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4、阴虚体质:8.89%特点: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这种人性情急躁,形体稍偏瘦长型,舌较瘦薄,苔少。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与调养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重点解读了调养指导方案,一、平和质㈠体质概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㈡调养指导方案1。
调摄原则: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2.环境起居:睡卧顺应四时:3.形体运动:4。
精神调适:5.饮食调理:6.药物调养:不需药物调摄。
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二、气虚质㈠体质概要1.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
秋冬注意保暖.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
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4。
精神调适:适当多休息。
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
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5。
饮食调理:常吃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土豆、大枣、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鳝鱼等。
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少吃油、盐。
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
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中医体质辨识及养生调理1中医对人体质的分型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中医认为对疾病的认识,要从整体观出发,如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个脏腑之间及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与特禀质等九大类别。
2不同的体质的调养方式2.1平和质体质特征: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味觉良好,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好,二便正常。
性格随和开朗。
调养方式:(1)饮食调理: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冷热食物适度。
平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2)运动及自我调理: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2.2气虚质体质特征:平常说话语音低怯,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
面色偏黄或晄白,目光少神,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容易头晕,记忆力减退,大便不成形,或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调养方式:(1)饮食调理: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鸡肉、鸡蛋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补益脾气、肺气、心气的作用,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消除或改善气虚证。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以及辛辣走窜之物,如辣椒、孜然、胡椒粉等。
(2)药物调理:常用的补气药物: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灵芝、大枣等,可以有补益元气、固脱生精、安神之功效。
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
中医养生了解自己体质并做出相应调整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了解自己的体质是中医养生的第一步,只有明确自己的体质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中常见的体质分类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一、中医体质分类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阴阳虚实、寒热湿燥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的体质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的体质分类。
1. 阴阳虚实体质阴阳虚实体质是中医养生中最基本的分类方式。
阴虚体质的人体内阴气不足,常常出现口干、咽干、心烦等症状;阳虚体质的人体内阳气不足,常常出现畏寒、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阴虚阳虚体质的人阴阳两虚,症状较为明显;阴实体质的人体内阴气过盛,常常出现口苦、咽干、烦躁等症状;阳实体质的人体内阳气过盛,常常出现口渴、便秘、烦躁等症状。
2. 寒热湿燥体质寒热湿燥体质是中医养生中对人体体质的另一种分类方式。
寒体质的人体内寒气过盛,常常出现怕冷、手脚冰凉、喜欢喝热水等症状;热体质的人体内热气过盛,常常出现怕热、口渴、易出汗等症状;湿体质的人体内湿气过盛,常常出现身体沉重、容易疲劳、皮肤湿疹等症状;燥体质的人体内燥气过盛,常常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等症状。
二、相应调整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相应的调整。
下面将介绍针对不同体质的调整方法。
1. 阴阳虚实体质的调整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糯米、黑芝麻、银耳等;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温阳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对于阴虚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既能滋阴又能温阳的食物,如糯米、黑芝麻、姜等;对于阴实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连、菊花等;对于阳实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连、菊花等。
2. 寒热湿燥体质的调整对于寒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对于热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西瓜等;对于湿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红小豆、荸荠等;对于燥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滋润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蜂蜜等。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学将人体的体质分为九类,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淤体质和特禀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是指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出个体的体质类型,为合理调养提供依据。
以下将分别介绍各种体质的特点和调养方法。
平和体质是中医理想的体质状态,指体内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人体健康状态良好。
平和体质的人外表精神饱满,体态匀称,精力充沛,面色红润。
调养方法为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饮食宜清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乏力、容易出汗、声音低弱等症状。
调养方法为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适当补充营养,进行气功锻炼等。
阳虚体质的人常觉寒冷、肢体发凉、腰膝酸软、尿频清长等。
调养方法为保持温暖,多食温热补益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阴虚体质的人常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多汗、失眠等。
调养方法为饮食宜清淡养阴,多补充水分,保持心情舒畅。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肥胖、腹部胀满、言语痰涎等。
调养方法为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生冷,适量进行有氧运动。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大便燥结等。
调养方法为清热去湿,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气滞体质的人情绪多郁闷、胸闷胁痛、消化不良等。
调养方法为保持心情舒畅,多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油腻食物。
血淤体质的人常见皮肤黝黑、皮肤瘀斑、月经不调等。
调养方法为活血化瘀,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特禀体质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体质异常,如过敏体质、湿疹体质等。
调养方法为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质调理,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识别自身体质特点,合理调养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延缓衰老,维护身心健康。
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注自身体质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什么是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养护决定。
先天我们无法选择,但后天可以通过悉心调养去改变。
常见体质可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体质】体形匀称健壮,睡眠好,二便正常,平时不爱得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
调养方法:饮食不要过饱、过饥、过冷、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适度进行运动锻炼。
【气虚体质】说话没劲,容易呼吸短促,经常出虚汗,经常疲乏无力,肌肉松软不实,容易感冒,不耐寒暑。
调养方法: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平时可按摩或灸气海穴、关元穴。
【阳虚体质】总是手脚冷,不敢吃凉东西;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性格多沉静、内向;这种人肌肉松软不实,耐夏不耐冬。
调养方法: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多晒太阳,可温和灸关元穴、命门穴。
【阴虚体质】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喜冷饮;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耐冬不耐夏;容易患虚劳、失眠。
调养方法: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
合、地瓜、山药;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可经常按揉太溪穴、三阴交穴。
【痰湿体质】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
皮肤出油,多汗且黏,眼睛浮肿,经常感到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
调养方法: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可经常按揉足三里穴、丰隆穴。
【湿热体质】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调养方法: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可经常按揉或拍打支沟穴、阴陵泉穴。
【气郁体质】性格内向不稳定,多愁善感、忧郁脆弱,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
调养方法: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可经常按揉合谷穴、太冲穴。
【血瘀体质】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容易出现瘀斑。
调养方法: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可经常按揉期门穴、血海穴。
【特禀体质(过敏体质)】对花粉或某些食物过敏等,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季节变化,易引发宿疾。
调养方法: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可经常按揉神阙穴、曲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