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6.03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另外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下列对于社会保障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的社会保障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保障社会生活秩序的安全稳定B.社会保障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其既有经济保障又有服务保障D.社区服务、住房保障都不属于社会保障形式答案:C解析:A项错在“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B项错误;社区服务、住房保障属于社会保障形式,D项错误。
故选C项。
2.下列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共同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并使资金保值增值B.都具有互助共济特征,可以降低投保人的风险损失C.都是自愿行为,能满足投保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D.都具有强制性,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都具有互助共济特征,可以降低投保人的风险损失,B项正确;二者并不能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A 项说法错误;商业保险是自愿行为,能满足投保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社会保险则不能,C项排除;社会保险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生活水平,具有强制性,这不是商业保险的特点,D项排除。
故选B项。
3.2023年以来,某市落细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2023年前8个月,该市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达6.04亿元。
该市的做法()①坚持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②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③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权责清晰④筑牢了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坚持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未体现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权责清晰;②正确,该市运用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部分社会救助资金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④正确,该市落细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筑牢了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介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保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逐渐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类,旨在通过集体共济的方式分散个人因生、老、病、死、伤、残等风险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初具规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以社会保险为例,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以期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研究意义:阐述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性,包括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意义。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工具,其核心目标之一是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影响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为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收入分配不公往往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根源,而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安全网”和“稳定器”,能够有效缓解因收入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紧张。
整理《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与历史发展⼀、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制度2、“投保资助”型3、“福利国家”型4、“国家保险”型5、“储蓄保险”型⼆、填空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标是,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
2、19世纪末,德国新历史学派(亦称讲坛社会主义者)的、等⼈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
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设计了“福利国家”的蓝图。
3、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财富和福利》⼀书,1920年⼜把该书扩展为《》。
4、是世界上第⼀个实⾏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部《社会保障法》。
5、社会保险并不等同于商业保险,⼆者之间的区别表现为、、、、、。
6、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包括、、、。
三、选择题:1、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投保资助”B、“国家保险”C、“福利国家”D、“储蓄保险”2、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庇古B、凯恩斯C、贝弗⾥奇D、罗宾逊夫⼈3、新中国成⽴后,制定的第⼀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 .A、《劳动保险条例》B、《社会保障法》C、《国家机关⼯作⼈员退休处理暂⾏办法》D、《社会保险暂⾏条例》4、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存是政府的义务。
A、旧《济贫法》B、新《济贫法》C、《公共健康法》D、《退休⾦法》四、论述题1、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的安全⽹?2、社会保障制度产⽣和发展分⼏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章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活发⽣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活的制度。
2、“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的⽀持,即个⼈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同时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研究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
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亟待改善。
我们在对天津市工业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职工的缴费能力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了四点建议:(1)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2)加大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3)加大财政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尽快定型。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应该考虑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分析财政的负担能力。
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进行研究。
一、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困境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财政投入社会保险资金能否高效运用,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前途。
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使现行的社会保险体制陷入了难以克服的财政困境之中。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理论界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保险投入理论思考不足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由无数独立的私人资本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展开的;作为无数私人资本集中代表的西方政府,其活动必须符合私人资本的要求,反映私人资本的愿望。
这就直接决定了西方财政收支的具体内容表现为:财政收支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是直接以个人为对象和基础进行的。
政府收入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财产税等为主,而政府支出中的相当份额则直接用于个人的社会保险。
正是因为用于个人社会保险的基金在财政收支中占据了重要份额,所以,西方财政理论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社会保险理论的研究,并致力于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
新疆社会保障水平分析:2000年~2010年刘玉祥;郭德辉【摘要】The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certain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in Xinjiang from 2000 to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vel of i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cale of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differences, Xinjiang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eco- nomic conditions, social security financial iuvestmeut and social insuranee coverage. Based on the formula of moderat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deducted by previous scholars, it calculat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rat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est the level in Xinjiang.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he total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in Xinjiang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it is the same ease of the per capita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the growth rate is faster. However, the overall of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in Xinjiang is not on a moderate level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economic situation.%社会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弗里德曼曲线表示的关系弗里德曼曲线的表示关系弗里德曼曲线是关于整体经济规模和个体收入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和收入分配率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和公平,以及社会福利的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弗里德曼曲线的表示关系,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 弗里德曼曲线的基本含义弗里德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提出的,它是研究国民经济中物质福利分配的重要工具。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将会发生变化。
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弗里德曼曲线呈现的是一条下凸曲线,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加大;而在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情况下,弗里德曼曲线会呈现为一条上凸曲线,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减小。
2. 弗里德曼曲线的实际应用弗里德曼曲线可以被用来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分析一种分配政策的效果,探讨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具体来说,弗里德曼曲线可以揭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于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社会公平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弗里德曼曲线常常与基尼系数一起使用,以便更全面地分析收入分配现状。
3. 弗里德曼曲线的含义与局限性虽然弗里德曼曲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
首先,它并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具体方式和政策,只是反映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
其次,弗里德曼曲线很难区分贫富两极的人口变化情况,无法衡量贫富差距的具体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弗里德曼曲线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的实际效果,以便更好地分析分配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
综上所述,弗里德曼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描绘和分析国民经济中物质福利分配的情况,为政策实施者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避免产生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包括其实施范围、体系结构与保障标准等)虽然也受政治环境、人口结构、社会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终是由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正是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才使各国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表现出高低悬殊的差异性。
2、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柱石。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机制虽然能使经济效率得到提高,却可能隐藏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如贫困、失业、贫富差距扩大化等,均可能使一些社会成员陷入生活困境,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因此,市场体制不会自动消除贫困问题,也无法化解阶层分化带来的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离开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润滑和维系,市场经济就可能走向价值规律的极端,自由竞争将结下难以下咽的苦果,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可能陷入极度不协调状态。
3、社会保障的经济职能。
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功能的肯定也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这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出发点已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逐步转向构筑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功能体系。
也就是说,经济学家将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视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功能就由社会功能转变为经济功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状态的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社会就等于有了“安全网”和“减震器”。
(2)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者的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力要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劳动者就不会因意外事件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相反,通过社会保障还可以实现对劳动者的经济生活保障、劳动保护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社会保障构成市场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概论》自学作业一、选择题1. 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C)A 、法国B、德国C、英国D、瑞典2.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也称“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B)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3.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C)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4.福利国家保障模式最早是在(B)建立A、中国B、前苏联C、英国D、德国5.投保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C)A、瑞典B、新加坡C、美国D、英国6.储蓄保险模式的最典型国家是(B)A、瑞典B、新加坡C、英国D、中国7.(D)颁布的失业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A、法国B、德国C、瑞典D、英国8.补充型失业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是(C)A、美国B、德国C、加拿大D、英国9.1883年,(B)政府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
A、美国B、德国C、智利D、瑞典10.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BCD)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11.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ABCD )A、企业缴纳B、劳动者个人缴纳C、国家财政基金D、基金投资收益12.社会保障的最初形态是(B)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13.社会保障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14.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保障基金的是(C)A、抚恤优抚B、安置经费C、福利费D、补助费15.以福利政策为主、且把解决住房作为福利纲领的国家是(D)A、美国B、新加坡C、加拿大D、朝鲜二、填空题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在分配,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社会保障的特征主要包括:保障性、社会性、公平性、互济性、福利性和强制性。
3.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
问题研究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的对比分析黄秀海姚朋丽摘要:社会保障是我国新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构建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线指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形成与发展时期,整体上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处于回落时期。
构建的Lasso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国家的经济变量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一些变量的影响方向也是有别于传统的保障理论含丈,随着对自变量使用的压缩,模型均方差增大,Lasso回归能够抑制过度拟合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基本生活水平;Lasso回归;对比分析DOLlO.l9456/ki.tjyzx.2020.04.004—、弓]言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生活、调节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实践及债务危机影响说明社会保障过高会导致不良后果,保持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水平是一种必然选择[1]o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由少数行业到所有行业、由城市到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叭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在深入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问题尤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社会各方迫切想了解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是否适度,与西方国家的保障水平相比情况如何等?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二、变量选择与比较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统计数据口径经过几次调整,处于不断完善过程,社会保障支出数据不多。
目前与欧盟统计局、世界经合组织(OECD)相比,社会保障数据的统计口径具有一些显著性差异,相关指标统计口径范围对比分析现整理如表1,表2所示。
表1中国与欧盟统计局关于社会保障支出核算的统计明细项目比较扌旨标来源:根聶《中国财政税收统计年鉴>,BtM&t计局网站:https:// ec.europa.eu/eurostat/database相关资料整理得到中国统计口径口径2008年统计口径2006-2007年统计口径2005年统计口径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抚恤和社会保障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医疗卫生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养老保障就业补助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残疾人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事务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家庭与儿童社会融入失业治理住房保障从表1可知,欧盟统计局将社会保障支出范围分为: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残疾人保障、抚恤事务、家庭与儿童、社会融入、失业治理、住房保障等8个方面。
开题报告格式规范一、题目名称及来源(小3号黑体)(一)题目名称(4号黑体)(二)题目来源(4号黑体)二、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小3号黑体)(一)研究目的和意义(4号黑体)正文用小4号宋体,行距20磅(二)研究现状(4号黑体)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小3号黑体)(一)主要研究内容(4号黑体)第1章我国三农问题与城市化问题研究状况综述及相关范畴界定1.1 三农问题研究状况综述1.1.1(二)研究方法(4号黑体)(三)创新点(4号黑体)四、进度安排(小3号黑体)五、研究的难点及对策(小3号黑体)(一)研究的难点(4号黑体)(二)对策(4号黑体)六、主要参考文献(小3号黑体)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报告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重点阐述上述1、2、3条2.阅读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应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一般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着重查阅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期刊文章。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院(中心):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方向:指导教师:研究生:入学年月:论文题目:开题报告日期:管理学院一、题目名称及来源(一)题目名称:人均社会保障适度结构水平测定模型研究(MPA研究生论文要结合工作实际,要有数据分析,避免空洞)(二)题目来源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遍认为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障水平过度与否不仅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其他部分的稳定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和社会保障实际水平的测定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指标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社会保障分项水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等。
理论界对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其中以辽宁大学穆怀中教授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最有代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8章 失 业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力(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所有人。
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
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
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
计算方法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再乘以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率可以分别按性别、年龄、种族、产业和职业分组进行计算。
西方各国失业者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统计时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的4周以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此外,包括在失业者统计范围的还有:①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召回的人。
②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但等待时间达30天以上的人。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这一指标并不足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还有那些因为寻找工作太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非劳动力人口的“丧失信心的工人”,他们并没有包括在失业者范围之内。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