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45
基础知识一、口腔解剖生理学1、牙体解剖(1)牙的概述(2)牙体外形、内形解剖及生理意义2、牙列、牙合与颌位上下牙齿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列或牙弓。
上颌叫做上颌牙列(弓),下颌称为下颌牙列(弓)。
牙列的生理意义1.分散牙合力,有利于咀嚼效率的发挥2.避免食物嵌塞,保护牙周组织的健康3.保护唇、颊、舌部组织在咀嚼运动健康4.衬托唇、颊部组织,维持颌面部丰满度5.辅助吞咽和发音的功能(1)牙列的分型(一)按照构成的类型分型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1.恒牙列由恒牙组成完整的上下恒牙列各含16颗牙上颌牙列较下颌牙列略窄长2.乳牙列全部由乳牙组成完整的上下乳牙列各含10颗牙形态近似半圆形牙列较恒牙列短小牙列的宽度与长度的比例大于恒牙列3.混合牙列牙列乳牙与恒牙组成乳恒牙的数目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各有不同(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方圆型尖圆型卵圆型(三)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1.正常牙列牙数正常,牙列整齐无间隙2.异常牙列牙数异常:牙数过多(多生牙)或过少牙排列异常:牙列拥挤、牙列稀疏、弓外牙等(2)牙列的大小(一)牙列长度与宽度(二)Terra牙列指数采用牙列宽度与牙列长度比值来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即w/l*100%(3)正常牙排列的倾斜规律①正常牙排列的倾斜意义使咀嚼运动中牙合力沿牙体长轴传导牙列中牙之间接触广泛紧密,防止食物嵌塞,保护和维持牙周组织健康。
增大上下牙接触面积,提高咀嚼效率保护唇、颊、舌组织健康,便于舌运动衬托唇、颊,保持面下三分之一的形态(一)牙体近远中向的倾斜情况从牙弓的唇侧或颊侧方向观察,前后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倾斜上颌中切牙根部向远中倾斜5–10°上颌尖牙根部向远中倾斜15°侧切牙大于两者上下颌第二、三磨牙牙根略向远中(二)牙体唇(颊)舌向的倾斜情况从牙弓(断面)的近中或远中方向观察,前后有不同的倾斜情况,这种倾斜称为唇(颊)舌侧倾斜上下切牙的切端均向唇侧,与颌骨前端牙槽突的倾斜度一致,约60°上下颌尖牙及上颌前磨牙均较正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下颌前磨牙、磨牙向舌侧倾斜(三)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plane of occlusion)定义: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该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解剖学牙合平面定义: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牙的上下位置以牙合平面为基准,上颌中切牙切缘略低于牙合平面;侧切牙与牙合平面平齐;尖牙、前磨牙颊尖、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在一个平面,略低于牙合平面;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起,上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颊尖位置逐渐升高,形成凸向下的补偿曲线(4)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横牙合曲线牙合曲线(curve of occlusion)纵牙合曲线(矢状方向)横牙合曲线(冠状方向)概念:用以表示牙弓牙合面形态的曲线叫牙合曲线(一)纵牙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1.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连接下颌中、侧切牙切嵴,下颌尖牙牙尖,下颌前磨牙颊尖,下颌第一、二磨牙近、远中颊尖所组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2.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连接上颌中、侧切牙切缘,上颌尖牙牙尖,上颌前磨牙颊尖,上颌第一、二磨牙近、远中颊尖及第三磨牙远中颊尖所组成的一条凸向下的曲线*(二)横合曲线(wilson曲线)定义: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5)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1.牙列与面部标志2.参考线与参考平面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从眶下缘最低点→外耳道上缘连成的平面人坐正、头直立时,该平面与地面平行鼻翼耳屏线从鼻翼中点→耳屏中点的连线,与合平面平行3.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及其与参考平面的关系上颌中切牙体长轴与眶耳平面的唇向交角约80°上、下颌中切牙长轴舌向交角约140 °上颌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合平面交角约60 ~65°4.面部协调关系面部三等分发迹→眉间点=眉间点→鼻底=鼻底→颏下点眼外眦→口角=鼻底→颏下唇齿关系下颌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 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齐平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远中部分或第一前磨牙的近中部分牙型、牙弓型与面形的关系牙列与颌骨的关系1.Balkwill角:从髁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联线与合平面所构成的交角,平均26°左右2.Bonwill三角1887年Bonwill报告:从两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三点连线够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度约为4吋(10.16cm)3.球面学说(Monson spherical theory)Monson提出:以眉间点(glabella)为中心,以10.16cm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合面与此球面一部分相吻合,又认为补偿曲线也是它的一部分IcO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上颌唇系带2.除上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两牙对应接触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牙尖顶对应下颌尖牙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牙尖顶对应上颌尖牙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口腔解剖生理学》四、牙列、(牙合)与颌位一、A11、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牙列的形态为A、尖圆形B、方圆形C、椭圆形D、混合型E、圆弧形2、最常见的牙弓形态是A、尖圆形B、方圆形C、椭圆形D、混合型E、正圆形3、尖圆形的牙弓,上颌牙列自哪颗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A、侧切牙B、尖牙C、前磨牙D、第一磨牙E、第二磨牙4、W ils on曲线又可称为A、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B、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C、S pee曲线D、横(牙合)曲线E、补偿曲线5、以下关于上颌前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B、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C、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D、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E、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6、覆(牙合)的定义是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7、下列有关牙尖交错位的相关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是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B、当牙尖交错(牙合)位于正中时也称正中(牙合)位C、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稳定的,不会改变D、牙尖交错位也称牙位E、牙尖交错位可重复8、下列选项中用于表示后退接触位的是A、RCPB、ICPC、COPD、MPPE、MIP9、下颌姿势位的意义是A、正常人在24小时内上下颌牙接触的时间仅十几分钟B、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10、不属于息止颌位的前提条件的是A、不咀嚼B、不吞咽C、不说话D、下颌处于休息状态E、上下颌牙弓处于闭合状态11、以下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是尖牙的有利条件B、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川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C、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D、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E、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12、乳牙(牙合)期间特征不包括A、无明显倾斜B、曲线不明显C、平齐末端D、牙列拥挤E、深覆(牙合)13、以下不属于4岁以后乳牙(牙合)特征的是A、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B、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C、上、下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同一平面上D、随下颌升支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减小E、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14、下列关于“齐平末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下颌第一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B、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C、上、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D、上、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E、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二、A21、男,60岁,因“口内多数牙缺失,要求修复”来就诊,患者端坐在治疗椅上,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口腔在不说话、不咀嚼、不吞咽时,上下颌牙列脱离接触,此时患者下颌所处的位置是A、下颌姿势位B、肌位C、牙尖交错位D、下颌后退接触位E、下颌前伸位三、B1、A.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B.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D.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1> 、中性(牙合)是指A B C D E<2> 、近中错(牙合)是指A B C D E<3> 、远中错(牙合)是指A B C D E2、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中切牙间间隙C.暂时性远中(牙合)D.暂时性前牙拥挤E.暂时性深覆(牙合)<1> 、乳牙初萌时,上唇系带常位于两中切牙之间,随着颌骨发育、牙根生长,上唇系带可退缩至正常位置A B C D E<2> 、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侧切牙萌出,间隙逐渐消失,中切牙位置转为正常A B C D E <3> 、随着颌骨的长大、替牙过程出现的调整空间和恒牙弓的增大的是A B C D E<4> 、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距离较上颌第一恒磨牙移动得多的是A B C D E<5> 、前牙也可有暂时性深覆(牙合)现象,随着恒牙的继续萌出,以及颌骨的生长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尖圆形: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
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一、A11、下颌处于后退接触位时A、前牙有接触B、常常是前磨牙接触C、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前上方D、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E、重复性较下颌姿势位差2、关于牙尖交错位描述错误的是A、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B、在下颌后退接触位的前下方C、又称牙位D、牙列完整时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E、下颌的主要功能位3、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A、下颌在向前运动过程中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颌位B、前伸(牙合)颌位即为对刃颌位C、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D、总义齿咬合关系中,前牙无接触,后牙亦有接触E、多数情况下,对刃颌位是下颔前伸运动的极限位置4、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两种(牙合)型的区别在于A、正中(牙合)时接触状态B、正中关系(牙合)时的接触状态C、前伸(牙合)时的接触状态D、侧方(牙合)时工作侧接触状态E、侧方(牙合)时非工作侧的接触状态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C、尖牙往往在恒牙中存留到最后D、尖牙较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E、尖牙有支撑口角的作用6、下颌作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C、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7、三点接触平衡是指下颌做侧方咀嚼运动时,工作侧相对各牙的牙尖工作斜面均保持接触A、非工作侧牙齿接触点一定等于工作侧牙齿接触点B、非工作侧仅有个别磨牙保持接触C、非工作侧有三个后牙保持接触D、非工作侧牙齿均保持接触E、非工作侧牙齿无接触8、(牙合)的类型可根据上下颌牙齿的接触情况分为A、中性(牙合)和近中错(牙合)B、正中(牙合)和正中关系(牙合)C、正中(牙合)和息止颌位D、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关系E、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9、息止(牙合)间隙的距离为A、1-3mmB、3-5mmC、5-7mmD、7-9mmE、9-11mm10、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是A、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B、升降下颌诸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形成息止(牙合)间隙,可以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位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位11、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12、正中关系位是指A、下颌升支的位置B、下颌体的位置C、上颌的位置D、髁突的位置E、下牙列的位置13、上下颌牙齿对位接触情况有下列几种,除了A、面对面C、尖对窝D、尖对沟E、尖对隙14、覆(牙合)、覆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除了A、便于咀嚼运动时保持接触关系B、减少侧方运动时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边缘15、牙弓的形状可为下列几种型,除了A、方圆型B、卵圆型C、尖圆型D、长圆型E、混合型16、上颌第一磨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面在颊侧所构成角度A、近乎90°B、大于90°C、小于90°D、与第二磨牙的情况相似E、与第三磨牙的情况相似17、替牙(牙合)阶段一般在A、2.5-3岁B、3-5岁C、5-6岁D、6-12岁E、8-14岁18、MPP与ICP属于()A、侧向关系B、垂直向关系C、前后向关系D、水平向关系E、以上都不是19、牙位是指()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E、以上都不是20、髁突铰链运动从哪个颌位开始()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21、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B、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C、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D、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22、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出现在哪种颌位()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D、前伸颌位E、侧方颌位23、覆(牙合)的定义是()A、牙尖交错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24、在自然牙列,良好的咬合关系应具备哪些条件()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接触广泛均匀无碍B、侧向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平衡侧均有接触C、前伸咬合时,前牙成组牙不接触而后牙有接触D、侧向咬合和前伸咬合时都应该有平衡接触E、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间有一间隙25、牙尖交错牙合时,中性(牙合)主要的指标是()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B、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远中颊沟对位C、下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与上颌同名牙的舌沟对位D、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E、以上都不是26、下列哪项不是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A、扩大咀嚼面积B、减少侧方运动时的咬合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功能27、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A、左右两侧同名磨牙舌尖的连线B、左右两侧同名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C、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的连线D、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尖的连线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28、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D、在切牙段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29、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C、前牙拥挤D、磨牙关系偏近中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30、乳牙期间特征不包括()A、无明显倾斜B、(牙合)曲线不明显C、平齐末端D、牙列拥挤E、覆深31、没有咬合接触的是()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正中关系D、前伸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32、乳牙(牙合)期是()A、2岁半~6岁B、6个月~2岁半C、1~2岁D、2~8岁E、6~12岁二、A21、男,30岁,在常规口腔检查时发现,患者正中关系(牙合)和正中(牙合)是同一位置,在做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均无接触,但在做左侧方运动时,左侧上下颌尖牙保持接触,在做右侧方运动时,右侧上下颌的尖牙,双尖牙和磨牙都有接触,这种情况可描述为下列哪一种情形A、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也是尖牙保护(牙合)B、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是组牙功能(牙合)C、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既是尖牙保护(牙合),又是组牙功能(牙合)D、两侧都是组牙功能(牙合)E、两侧都是尖牙功能2、男,10岁,因前牙排列不齐、有间隙,来医院检查,发现口内乳牙和恒牙都存在,对于其关系的判断,哪个不是暂时性错(牙合)A、中切牙间存在间隙B、恒侧切牙向侧方倾斜C、上下第一恒磨牙,出现偏远中关系D、下颌前牙位于上颌前牙的唇侧E、上前牙拥挤3、男,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