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原生金矿类型_分布特征及找矿前景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685.36 KB
- 文档页数:9
2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分析张剑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布昌金矿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唐央乡行政区管辖,位于唐央乡人民政府移动10KM 处,总面积约21.16km 2。
在区域内并未设置矿业权,也没有矿权争议。
同时,周边内早已设置四川省木里县博念沟金矿、四川省木里县麦地龙乡拉绒金矿等探矿权。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27-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张剑波,生于1965年,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
木里县城以北有200km 的林区公路可以抵达唐央乡,而唐央乡到步昌有简易的乡村公路可以通行。
拟选靶区内部分地段因地势平坦设有简易公路,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但是部分地形地势具有一定的坡度,致使其难以通行,需要借助人力、畜力进行运输,交通运输总体而言,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1 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布昌地区大地构造主要位置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与扬子陆地相接合的部位。
其主要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中生代中晚期陆内俯冲以及新生代陆内三次不同类型造山时间演化而成的。
三次造山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促使其成为成矿期最为重要的三期。
现阶段,与布昌地区相邻的区域咋便宜发现一系列酸性岩体相关的大中型斑岩铜矿。
由此可见,在布昌地区内,金、铜矿不仅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 金矿矿区地质情况2.1 地层区域分布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系人公组、瓦厂组、志留系米黑组、三叠系领麦沟组、中三叠统三珠山组、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以及上三叠统喇嘛垭组等。
奥陶系人工组主要是指灰色石英砂岩夹深灰色千枚状板岩。
2020年3月・18・四川有色金属Sichuan Nonferrous Metals 文章编号:1006-4079 (2020) 01-0018-05四川省丹巴县美河金矿构造期次及找矿方向探讨凡韬(四川省地矿局403地质队,四川峨眉 614200)摘 要:美河金矿是松潘-甘孜成矿省内一处典型构造控矿石英脉型金矿,属造山型金矿。
为理清矿床成矿规律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填图和大量的钻孑―坑道等探矿 工程资料,运用构造解析等方法,对构造格架和构造控矿期次进行了分析,探讨矿床成因,并对与成矿物质来源相关岩体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认为在矿区以北分布的酸性岩体与深大断裂之次级断裂的叠合部位,是下次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关键词:构造控矿;成矿期次;石英脉型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志码:ADiscussion on Tectonic Stage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Meihe Gold Deposit, Danba County,Sichuan ProvinceFAN Tao(403 Geological Brigade of S ichuan Bureau of g 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 Emei 614200, China)Abstract : Meihe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structural ore controlling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 in Songpan -Ganzi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which belongs to orogenic type gold deposit. To clarify deposit metallogenicregularity in deep and periphery prospecting, based on the field geological mapping and large amount of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data, such as drilling, tunnel using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time of tectonicframework and tectonic ore-controlling was analyzed, and the ore deposit genesis, and study rock mass in thenorth of mining area which related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which believes that the main point is the next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where is the acidic rock mass and the deep fault secondary fracture composite parts.Key words : structural ore-control; ore-forming stage; gold deposit of quartz vein type1矿区地质1.1地层矿区地层为晚古生代泥盆系危关组(Dwg)(图lb)o 在区域上危关组地层厚度在3200m~5300m ,主要分布于东谷断裂和火地断裂之间以及火地断裂东侧,与志留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矿体主要产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岩组内,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形态较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品位较高,但控制程度较低。
本研究论述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金成矿控制因素,对矿区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征;找矿前景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西南“三江”成矿域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
中咱陆块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域北端。
中咱陆块北东侧以甘孜-理塘缝合带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分隔,西侧以金沙江缝合带与北羌塘(或印支陆块北端)分隔,东侧以龙门山断裂带与扬子陆块(或华南陆块)分隔。
甘孜-理塘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均属于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形成的缝合带。
甘孜-理塘缝合带北起青海玉树市,经川西甘孜县、理塘县,到达南端的木里县附近,整体呈NNW向展布[1-2]。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含矿岩性该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碧口群阳坝岩组,为一套以变质火山岩为主夹变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在区内呈北东东向展布。
其中阳坝岩组中岩段分布于矿区北部,可分为2个岩性层:上层岩性为变砂岩、变杂砂岩及浅灰色绢云千枚岩等;下层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绢云石英片岩、浅绿色绿帘绿泥片岩。
阳坝岩组上岩段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与中岩段为断层接触,局部被坪台山闪长岩体侵入,区内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层:下岩层岩性主要有浅灰色千枚岩、灰绿-灰白色绿泥绢云片岩等,受褶皱及断裂构造影响,地层片理发育,局部倒转,为区内金矿化有利部位;中层岩性以深黑色变玄武岩、深绿色变酸性凝灰岩为主,片理不甚发育,上层岩性为浅色变砂岩、变岩屑砂岩,岩石基本保留了原岩原始组构,产状相对较稳定。
该金矿体赋存于阳坝岩组中、上岩段中,近况围岩片理极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强烈,常见有层间小褶皱。
矿床地质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邹光富1,毛英2(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2 成都岩矿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81)甘孜-理塘金矿带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是一条以金为主,含锑、银、砷、铜、铅、锌的金矿带。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铜铁铅锌金锑多金属成矿带,近二十年来为地质界和矿产开发公司极为关注的成矿带。
目前,矿带中已相继发现了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色卡、那西、尼多、玉隆、阿加隆洼、马拢中小型金矿床,以及卡诺、尼亚达柯、雄卡、西冲龙金矿点等一批矿产地,显示该带金成矿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文中根据作者对该区金矿床的专门研究成果,对该金矿带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进行论述,以期推动川西地区的找矿勘探工作,实现找矿突破。
1 成矿地质背景甘孜-理塘断裂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古特提斯洋消减及扬子陆块与义敦古岛弧拼接的缝合带。
呈NW-SN-SE向分布。
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
该断裂带北起德格三岔河,向西越过青海玉树,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以远,呈北窄南宽向北东凸出的反S弧形带状,延长约700 km,宽10~15 km。
断裂带以东主要出露三叠系西康群,为一套深海-半深海浊流相沉积地层,属次稳定-非稳定型的复理石建造;以西出露三叠系义敦群,为一套岛弧非稳定型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沿断裂带分布有岛弧火山岩、沉积岩、蛇绿岩构造岩块、被动陆缘复理石等各类地质体,并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
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
同时,该断裂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
如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那西、尼多金矿床等金矿。
因此,该区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具有大中型金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2 矿床地质特征甘孜-理塘金矿带的金矿床明显受甘孜-理塘断裂带的控制。
2020年3月第40卷第1期四川地质学报Vol.40No.l Mar.,2020浅析四川省金矿床资源储量概况及成矿类型宋元宝】,杨怀超S白富政彳,张伟】,牟鸣屹1,侯从强】,杨志军】,王丹1(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西昌614500;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四川省岩金矿主要分布于阿坝州北部一东部及甘孜州和凉山州一盆地西部地区,其次是广元市一绵阳市西北部的“金三角”地区的分布特征。
通过研究和归纳,本文将矿床类型归纳为11个三级亚类,并根据该11个类型对矿床规模进行统计,得出了数量上四川省叹岩浆热液型金矿为主,其次为砂矿性金矿为主,再次为海相火山岩型金矿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的金矿勘查工作程度、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评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省内金矿的勘查开发利用及找矿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四川省金矿;资源储量概况;矿床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51,P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20)01-0056-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20.01.0121矿产地数■及分布1.1矿产地数量金矿是四川省重要的优势矿产之一叫有矿产地322处,包括砂金矿64处和岩金矿258处。
砂金矿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29处,小型22处,矿点9处;岩金矿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4处,小型67处,矿点174处(图1)。
1.2矿产地分布四川砂金矿分布范围很广,遍及全川100余个县(市),查明有资源储量的主要展布在嘉陵江、涪江、白龙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其中以嘉陵江、涪江水系产出的砂金矿床比较集中%査明的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
岩金矿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东部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盆地西部地区,其次是广元市-绵阳市西北部的“金三角”地区,其余地区仅零星分布e(表1、图2)。
四川省泸定县尖尖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本文概略介绍了尖尖石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大致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指出了矿床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分析了矿石结构、构造,指出尖尖石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
标签:金矿石英脉找矿前景1区域地质简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泸定台穹,地台与地槽接触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东部,大渡河断裂带和炉霍-康定断裂带的夹持区。
大渡河断裂带为本区的主干构造,由一组近于平行的南北向压扭性断裂组成大渡河断裂带。
岩浆活动最早发生于晋宁期,其后又叠加了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
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及其基性--超基性岩。
本区区域变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金矿物的活化、迁移、提供了致矿流体。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矿区内地层缺失,仅见第四系,主要沿小沟河床呈带状分布。
主要为坡积、残坡积、洪积含砾砂和含砾、砂粘土等。
2.2构造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逆断层F2和F8。
F2发育于两合梁子地区,断层性质为压扭断层,总体走向近北西--南北向,北段产状255°∠78°,中段145°∠76°,南段87°∠65°,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成“S”形态展布。
F8发育于明槽地区,为南北向剪裂隙,控制明槽地区的金矿化。
剪裂隙中充填矿化石英脉,形成金矿化带。
断裂带北段产状280°∠78°,南段产状260°∠62°,破碎带宽0.15m~0.50 m。
2.3岩浆岩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晋宁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
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呈岩株、岩脉状产出。
斜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呈岩基状产出。
依结构、组份、蚀变不同可分为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强硅化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等。
2.4 变质作用受加里东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晋宁期岩浆岩普遍遭受中-浅区域变质,表现为岩体的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具较强烈的混合岩化。
四川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凡韬,王毅,王春林(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四川峨眉614200)摘要:丹巴独狼沟金矿是近年来在松潘-甘孜成矿省内发现的一大型金矿床。
通过对其地层、构造、岩浆 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矿床成矿条件并建立成矿模型,认为其属中温热 液造山型石英脉金矿,矿体产出明显受断层控制,成矿热液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至次级断层构造及断层相关构 造裂隙中冷却析出形成矿床。
并指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首先应对其深部断裂构造系统进行研究,其次应在F2 断层深部寻找盲矿体,最后隐伏次级构造是发现雁列状新盲矿体的重点部位。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矿床;独狼沟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 ( 2020 ) 04-0585-04DOI : 10.3969/j.issn.l006-0995.2020.04.012丹巴独狼沟金矿地处松潘-甘孜成矿省内的松潘-玛多成矿区⑵曹区域成矿条件优越,脉金矿床成矿 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燕子沟等众多中-小型脉金矿床宀独狼沟金矿床是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床, 目前矿床勘探程度较高,已探获金总资源量已达大型金矿规模,但矿床成因研究程度低,未进行系统的 矿床地质研究。
因此研究独狼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规律,对矿区深部找矿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构造带及扬子地块西缘南段川滇构造带形成的“Y ”字 型构造的北西侧⑺役区域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和三叠系。
区域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岩 浆活动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岩构成区内岩浆岩主体(图])。
图1区域地质简图(据1: 20万区域地质图)三叠系侏倭组三叠系杂谷脑组泥盆系危关群第三岩组泥盆系危关群第二岩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燕山期闪长花岗岩燕山期石英闪长岩 花岗岩脉 二长花岗岩脉石英脉H 泥盆系危关 群第四岩组S 泥盆系危关 群第三岩组| "]花岗伟晶岩| 角闪岩| p |石英脉断层位置 以I 及编号图2矿区地质简图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泥盆系危关群第三岩组(Bwi )及第四岩组(Dwg 4 )。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矿床地质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邹光富1,毛英2(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2 成都岩矿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81)甘孜-理塘金矿带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是一条以金为主,含锑、银、砷、铜、铅、锌的金矿带。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铜铁铅锌金锑多金属成矿带,近二十年来为地质界和矿产开发公司极为关注的成矿带。
目前,矿带中已相继发现了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色卡、那西、尼多、玉隆、阿加隆洼、马拢中小型金矿床,以及卡诺、尼亚达柯、雄卡、西冲龙金矿点等一批矿产地,显示该带金成矿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文中根据作者对该区金矿床的专门研究成果,对该金矿带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进行论述,以期推动川西地区的找矿勘探工作,实现找矿突破。
1 成矿地质背景甘孜-理塘断裂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古特提斯洋消减及扬子陆块与义敦古岛弧拼接的缝合带。
呈NW-SN-SE向分布。
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
该断裂带北起德格三岔河,向西越过青海玉树,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以远,呈北窄南宽向北东凸出的反S弧形带状,延长约700 km,宽10~15 km。
断裂带以东主要出露三叠系西康群,为一套深海-半深海浊流相沉积地层,属次稳定-非稳定型的复理石建造;以西出露三叠系义敦群,为一套岛弧非稳定型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沿断裂带分布有岛弧火山岩、沉积岩、蛇绿岩构造岩块、被动陆缘复理石等各类地质体,并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
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
同时,该断裂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
如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那西、尼多金矿床等金矿。
因此,该区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具有大中型金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2 矿床地质特征甘孜-理塘金矿带的金矿床明显受甘孜-理塘断裂带的控制。
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四川省铁、铜、铅锌、锡、银、铂镍、金、锰、稀有、稀土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述如下。
(一)铁四川省铁矿按成因划分为六大类、11个亚类,详见表1。
(二)铜四川省铜矿按成因划分为四类、11型,详见表2。
(三)铅锌四川省铅锌矿根据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五类,按成因分为10型,详见表3。
(四)锡四川省锡矿按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一类、2型,详见表4(五)银四川省银矿按成因划分出二类、5型,详见表5。
(六)铂、镍四川省铂族、镍矿均为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根据成矿作用方式分为4型,详见表6。
(七)金四川省岩金,根据矿石建造、赋矿围岩及矿化形式划分为11个类型,详见表7。
(八)锰四川省锰矿主要有三个含层位:1、下三叠统菠次沟组的菱锰矿,称“虎牙式”。
三个类型矿石经氧化后皆可利用。
2、上奥陶统五峰组下部的菱锰矿,称“轿顶山式”;3、下寒武统邱家河组,为含锰砂板岩、含锰硅质岩,称为“平溪式”;(九)稀有金属(锂、铍、铌、钽)四川省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甲基卡式”锂、铍、铌、钽矿床。
主要分布在甘孜州和阿坝州。
(十)(轻)稀土四川省(轻)稀土矿为主要受北北东—南北深断裂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幔源含矿碱性杂岩(霓石英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碱性伟晶岩、碳酸岩脉等)的双重控制,称“牦牛坪式”。
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
表1 四川省主要铁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34表2 四川省铜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56表3 四川省铅、锌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78910表4 四川省锡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5 四川省银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6 四川省铂、镍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7 四川省岩金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注:表7,根据川地川西北队《四川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1991.5),有修改。
四川省九龙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聂成敏;唐晓洁【摘要】九龙县以金矿、铅锌矿闻名,而以俄尔、大菩萨山、包山金矿最为有名.通过对九龙县三垭区一带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九龙县三垭区一带金矿的找矿前景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九龙县金矿;地质条件;前景分析;地质构造【作者】聂成敏;唐晓洁【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1大队,四川西昌615000;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1大队,四川西昌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提及四川省九龙县金矿最为闻名,尤以俄尔、大菩萨山、包山金矿等金矿最为有名。
据统计,九龙县金资源量约占四川省金矿资源量的1/7。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三市州结合部,九龙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辖17乡1镇,总人口5.2万人[1]。
九龙县地处攀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形成高山,极高山、山地、河谷四大地貌,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地形复杂,雨量充沛,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最高处为西北贡嘎岭的恰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最低处为冲天河与金沙江汇流的三江口,海拔1470米,其间相对海拔高度为4488米[2]。
九龙县位于松潘甘孜地槽(Ⅰ3)雅江冒地槽(Ⅱ9)之九龙地背斜(Ⅲ25)内(见图1)在大地构造上处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衔接部位。
(见图1)北西与雅江地向斜相邻,南与盐源丽江台缘坳陷相邻。
区域上地质构造复杂,变质作用普遍,地层区得属巴颜喀拉地层区玛多马尔康地层分区之雅江构造带。
2.1 地层小金河断裂以北西属巴颜喀喇地层区之玉树中甸分区之稻城-木里小区,地层出露较少,仅有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
二叠系甲黄沟组是主要的金矿成矿地层[3,4]。
2.2 构造位于松潘甘孜地槽雅江冒地槽九龙地背斜内,地质构造复杂,以南北向褶皱和北东-南西向的断裂为主,断裂构造具多期次、多性质的特点。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56万多平方公里。
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
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年产金2008.687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
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70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
进入80年代后,金矿地质工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处,分布在7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09处,包括岩金矿床33处(大型4处,中型11处,小型18处),砂金矿床71处(大型8处,中型36处,小型27处);伴生金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81.35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2.42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75%,居第9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58.36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9.07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0 9/5,居第8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014吨,砂金保有储量119.534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0.82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69.8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8.549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47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124吨,包括岩金79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矿,砂金45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自1984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
四川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根据矿床所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对四川某金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该金矿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采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手段,对该区已发现的化探异常进行查证,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关键词:金矿;地球化学特征;找矿远景1 成矿地质背景四川九龙县某金矿位于扬子地台与甘孜一松潘地槽之间的川滇南北构造带上,康滇地轴中北段,为康定-大渡河金成矿带南延部分,东侧为扬子准地台,西侧为甘孜一松潘褶皱系。
区域地层为一套古生代浅海相陆缘碎屑岩与碳酸盐沉积。
区域上位于西油房-子耳山断裂带上。
褶皱和断裂都发育,主要构造线呈近南北向展布。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地层:峨眉山玄武岩(P2β):为一套绿泥石、绿帘石片岩,岩石通常具有磁铁矿化和钛铁矿化。
在断裂带及其附近,具强烈的白云石化和硅化,黄铁矿化和少量黄铜矿化,是矿区内重要的金矿化层位,近况围岩玄武岩中,金背景含量较高。
上统下部杉木坪子组(P2S):为含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夹少量绿色大理岩。
片岩中具强烈的硅化和金属硫化物矿化,后者多数已经风化,发生褐铁矿化。
下统茅口组(P1):为一套薄-中厚层状白色条带状大理岩及条带状大理岩夹含炭质片岩和白云石英变粒岩。
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在接触带上有一宽达4m的褐铁矿化体-铁帽,略具铜、银矿化。
但由于铁质干扰,金分析结果偏低。
区域性大断裂-西油房-子耳山断裂在矿区内为牛场坡断裂(F1),位于绿片岩(P2β)与条带状大理岩(P1)之接触带上,断裂走向近南北,断裂倾向东。
东盘为绿片岩,为峨眉山玄武岩变质而成,发育有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西盘为条带状大理岩夹灰白色白云石大理岩,具硅化、碳酸盐化,偶见铅锌矿化,大理岩具显微齿状镶嵌结构,方解石具波状消光,双晶变曲,表明岩石受动力作用明显。
在断裂破碎带中,动力变质明显,可见角砾岩、碎裂岩、靡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