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190.89 KB
- 文档页数:2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该地区金矿床主要分
布在北部的露天矿和南部的地下金矿两个区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
找矿标志。
古硐井金矿位于额济纳旗南部,地处额济纳旗与鄂尔多斯市蒙城县的交界处,矿区内
主要产状有石英脉矿化、脉状矩细金矿化、脉状和充填状砂岩岩浆矿化等。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如下:
1. 地质构造:
古硐井金矿地区位于巴彦塔拉旗额济纳旗克什克腾苏木边缘的南北向断裂带上,
周围主要由中、老侏罗纪火山岩、流纹岩、砂岩构成。
2. 矿体类型:
古硐井金矿主要以脉状矿体和包状矿体为主,矿体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倾角较大,一般介于70度到90度之间。
3. 矿化类型:
矿化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化,主要矿化矿物有金英石、方铅矿等。
4. 矿床特征:
古硐井金矿主要分布在地表露头和次生蚀变带,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
矿石主要
富集在石英脉中,同时还与砂岩、凝灰岩等有机质丰富的地层有关。
5. 找矿标志:
(1)矿化脉石及脉状矿化:在矿区地表和次生蚀变带,可以看到石英脉和脉状矿
化脉石的出露。
(2)蚀变岩体:矿区中普遍存在砂岩、凝灰岩等地层,这些地层由于与金矿化有
机质有关,经过蚀变后颜色及结构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找矿的参考。
(3)金矿石: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颜色以金黄色为主,有时也会伴生银、铜等
有价金属。
(4)地球物理勘查:地电法、重力法和电磁法等物理勘查方法在找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地下矿体的分布及性质的信息。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甘肃寨上金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备受矿物学家、地质学家的关注。
该矿床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境内,成矿时间为晚古生代-中生代,主要含矿岩石为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
1. 成矿特征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主要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还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如辉绿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该矿床金矿石的产状多为矩形、叶状或带状。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矿床中,其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不仅与埋深、温度、压力、地质结构等因素有关,还与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形成机理(1)热液矿化作用寨上金矿床是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
在热液矿化过程中,热液通过母岩的裂隙、空隙、孔隙等途径,深入岩石内部,带来了许多可溶性金属物质,并逐渐降温、降压,使溶质析出形成金矿矿体。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中金属物质的含量和形态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酸碱度、含氧化还原物等,因此,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也具有多种形态的金属矿物。
(2)变质作用热液矿化是寨上金矿床成矿的主要作用因素,但变质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变质作用不仅使母岩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可能导致岩石结构和成分的复杂变化,从而为金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变质作用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上,如矿物的自组合、形态、大小、颗粒排列等,进而对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总之,甘肃寨上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其主要特征是含矿石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其形成机理包括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机理,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寨上金矿床是我国甘肃省的重要金矿床之一,其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储量。
以下是寨上金矿床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1. 金矿床储量根据报道,截至2018年,寨上金矿床的总储量为630吨,其中包括测定储量和预测储量。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两当县东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之一。
该金矿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金矿之一,其地质特征复杂多样,成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地质特征(一)地理位置两当县马家山金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两当县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马家山金矿地处辽蒙山脉-祁连山脉岩石区,地势较为险峻,山势起伏,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复杂。
(二)地质构造马家山金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古生代地层和新生代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
地质构造上呈现出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和热液活动等特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
(三)矿体特征马家山金矿矿体呈层状分布,矿脉规模不一,长度、宽度均不等,其中以石英脉为主,富含黄金、银等金属矿物。
矿脉中夹杂着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矿石呈浅黄色,质地较硬,金属光泽明显。
二、成因探讨(一)构造作用马家山金矿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多与构造断裂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大规模的地壳构造活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断裂和褶皱作用,使含有金属矿物的矿脉得以形成。
(二)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形成金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金属元素与热液溶液结合,通过流体运移和深部沉积作用,最终形成了富含金属的矿石体。
热液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矿床的形成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三)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岩浆的熔融作用促使地下金属元素得以富集,随着地质活动的不断演化,这些金属元素最终形成了金矿矿体。
三、总结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其形成与构造作用、热液活动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对矿床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把握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加强对金矿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金矿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该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类型多样。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砂岩、页岩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和特征各异,对金的富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是矿体类型复杂。
该金矿带的矿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变质岩化脉状体、砂岩层间矿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富集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是成矿流体复杂。
矿体富集金的成因与矿化的流体密切相关,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包括热液、卤水和地下水等多种类型,这些流体在不同的岩石中运移、混合、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体。
以上特征为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下面将阐述该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一是在地表找矿。
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可通过人工勘探、物探等方法测绘出矿体的空间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勘探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在地下找矿。
虽然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但更多的金矿是隐藏在地下的,找矿难度较大。
在地下找矿需要依靠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探、遥感技术等,通过对地下矿体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特征来推测金矿的分布规律。
三是在深部找矿。
由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矿体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垂深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深部找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部找矿需要借助现代的地下勘探技术,如井下钻探、三维电磁测量等,来探测地下较深的矿体。
总之,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来看,该金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开采潜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相关数据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矿储量。
文县阳山金矿带总储量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金品位较高的矿区储量较大。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之一、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额济纳旗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1°50′20″至41°51′30″、东经102°12′至102°13′。
该金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较高的找矿价值。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构造属于额济纳地块乌兰布和纳日都格特地区,地质时代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岩性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
变质岩主要为石英、云母片岩,沉积岩主要为粉砂岩、砂岩和泥质岩。
该区域地壳以灰白色和黑色片岩为主,常见的矿物有石英、碧玉、金红石等。
矿石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以硬石金矿为主。
古硐井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
地质构造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东东北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这些构造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条件。
岩石类型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变质岩和沉积岩是金矿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特别是变质岩中的石英、云母片岩是金矿的主要宿主岩石。
矿物体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石英、碧玉和金红石等矿物是金矿的主要伴生矿物,它们常常出现在金矿脉中。
矿脉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硬石金矿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这些矿脉具有较高的金矿化程度。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明显的找矿标志,研究这些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金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矿区内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金矿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金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立志当早,存高远中国金矿分布吉林省的金矿:吉林省的桦旬县夹皮沟金矿历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间,曾有记载日得黄金500 两的记录,盛况空前。
直到现在夹皮沟的金矿仍是吉林省的重要产金之地。
目前有金矿产地16 处,讦有沙金和矿山金矿点150 余个,重要的黄金产地有二道旬子、集安县金厂沟、双河镇、夹皮沟、海沟、金城洞金矿、通化、鹁鸽砬子金矿、刺狷沟金矿和珲春河沙金矿等。
辽宁省的金矿:辽宁省的黄金开采历史悠久,全省有采金矿点200 余处。
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一带。
在靠近内蒙的昭乌达盟处,也有黄金出产,重要的大型黄金产地有五龙、四道沟、金厂沟梁等处,中小型金矿有北票、二道沟、寇半沟毛家庄、奈林沟等多处。
河北省的金矿:该省的采矿历史可上溯到隋唐时代,明清时河北省的黄金开采已颇具规模。
全省的金矿主要在承德、唐山、张家口等地,共有采金矿点530 多处,分布在7 个地区的32 个具内。
特点是矿点多分散,且规模小。
山东省的金矿:该省金矿开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时代。
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黄金的总产值、产量、利润、创外汇和黄金储量,均居全国首位。
国家投资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个大中型矿山,为山东省的黄金生产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现在,在全国10 个重点金矿中,山东省就占5 个,其中有驰名中外的招远金矿和三山岛金矿。
近几年,山东省的群众采金事业也发展很快,有烟台、临沂等地区的采金矿点250 多处。
山东省的黄金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招远,掖县一带,产地较为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
山西省的金矿:该省金矿至少可追溯到元代。
19 世纪30 年代,仅山西代县张寺沟一地,淘金者就有约2 万人。
山西省的金矿生产采用国营和民采相结合。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家金沟金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县西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金矿床。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我们对家金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家金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家金沟金矿位于旬阳县的北部,地处秦岭南段褶皱系中段褶皱带的东北部。
该地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性多样,呈现出多次构造运动的特征。
在第三纪末古新世晚期(约2500万年前),该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区域性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浅成岩浆侵入和喷发岩,其中就包括了家金沟金矿附近的岩浆。
受到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共同影响,该地区出现了多次断裂和褶皱运动,形成了丰富的金矿脉、矿体和矿化构造。
2. 地层特征该地区主要由石炭系至新生界的地层构成,地层岩性复杂,包括页岩、砂岩、泥岩、麻粒岩、玄武岩、花岗岩等。
其中页岩和泥岩是金矿的主要赋存岩石,是金的主要富集和赋存空间。
在这些地层中,形成了大量的含矿构造和矿体。
3. 矿床类型家金沟金矿属于石英脉型金矿,主要矿化类型为岩浆热液型,矿体主要富集于岩浆侵入带和断裂构造带。
矿石的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英、金、黄铁矿、方铅矿、银矿等,其中金的含量较高,成为了该矿床的主要产出矿物。
4. 矿床成因在该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因岩浆的活动和地质力学作用,使得金矿物质通过岩浆热液作用成因在地下富集形成了金矿床。
在地表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后,许多金矿体裸露在地表,形成了金矿的露头。
二、找矿标志1. 地质构造标志家金沟金矿地处于秦岭南段褶皱系中段褶皱带的东北部,受到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断裂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发育完善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在地表上,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些构造线的分布及其走向,这些构造线在金矿勘探中通常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2. 地层岩性标志在地质勘探工作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地层中的含矿岩石类型和分布情况来判断金矿的可能性。
经过长期的勘探和研究,发现在该地区的页岩和泥岩中出现了大量的含矿构造和矿体,这些构造和矿体通常与金矿的富集和赋存有一定的关系。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1区域地质背景某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西秦岭地槽褶皱带南缘摩天岭背斜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阿尼玛卿背斜结合部位。
区内自晋宁运动以来,经历多期次构造演化,地质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较大的断裂带为松柏―梨坪断裂,属川西北地区大型断裂―玛曲―荷叶断裂东段分支。
断裂整体呈弧形,弧顶位于联合村一带,向东总体走向为NE向,向西为NW向,长近100 km,宽数十米至数千米。
断裂总体为南倾,倾角为45°~65°,局部北倾,并具有分支现象。
断裂上盘为二叠系灰岩、砂岩和板岩,下盘为泥盆系石英砂岩和灰岩。
区域发育的主要褶皱有摩天岭背斜和阿尼玛卿背斜。
前者北以玛曲―荷叶大断裂为界,南抵古城―青川大断裂,西临崛江―虎牙锯齿状深大断裂。
其核部出露中元古界碧口群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建造。
上伏地层为早震旦世磨拉石建造,上震旦统碳酸盐夹碎屑岩建造,上志留统碎屑岩、硅质岩夹碳酸盐建造,中泥盆统碎屑岩、含碳硅质岩、碳质泥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
下、中三叠统仅出露在黄龙乡以北西地区,为碳酸盐岩建造。
后者阿尼玛卿背斜北以玛沁―略阳深大断裂为界,南抵玛曲―荷叶大断裂,呈楔形插入西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降札和摩天岭两大地块之间。
2矿区地质特征该套地层在矿区较破碎,岩石片理化发育,岩脉穿插频繁,是矿区的主要容矿层位之一。
中、下石炭统地层主要为台地相碳酸盐岩地层,局部夹少量碎屑岩建造,是矿区主要含矿层。
下统(C)自下而上可分为砂泥质岩段、砂岩段以及钙质板岩段三部分,其底部的砂泥质岩段不整合覆于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之上,其岩性为灰色―灰黑色薄层泥质砂岩夹钙质板岩,出露厚度150~350 m。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紧靠松柏―梨坪断裂区域,在矿区西南部紧靠对肠沟断层也有少量出露。
中段砂岩段岩性主要为变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石英砂岩和碳质千枚岩及薄层泥质灰岩,厚度大于100 m,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南部。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1, 金矿床分类综述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工-2-4 东天山一北山金矿床集中区Ⅱ塔里木一华北金构造成矿域Ⅱ-1 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Ⅱ-1-1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桦甸一清原一抚顺金矿床集中区Ⅱ-1-2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燕辽金矿床集中区Ⅱ-1-3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阴山金矿床集中区Ⅱ-2 华北地台金成矿区(编号Ⅱ-2)Ⅱ-2-1 辽东营口一丹东金矿床集中区Ⅱ-2-2 五台一太行金矿床集中区Ⅱ-2-3 中条山(铜、铁)金矿床集中区Ⅱ-2-4 胶东金矿床集中区Ⅱ-2-5 鲁中南金矿床集中区Ⅱ-2-6 小秦岭一熊耳山金矿床集中区Ⅲ昆仑一秦岭金构造成矿域(编号Ⅲ)Ⅲ-1 秦岭大别山金成矿带(编号Ⅲ-1)Ⅲ-1-1 桐柏一大别山金矿床集中区Ⅲ-1-2 东秦岭西段金矿床集中区.Ⅲ-1-3 南秦岭一武当山金矿床集中区Ⅲ-1-4 西秦岭及陕、甘、川三角区金矿床集中区Ⅲ-2 东昆仑一祁连金成矿带(编号Ⅲ-2)Ⅲ-2-1 祁连金矿床集中区Ⅲ-2-2 柴达木地块北缘金矿床集中区Ⅳ华南金构造成矿域(编号Ⅳ)Ⅳ-1 扬子陆块金成矿区(编号Ⅳ-1)Ⅳ-1-1 长江中下游金矿床集中区Ⅳ-1-2 鄂西黄陵一枝江金矿床集中区Ⅳ-1-3 江南地块金矿床集中区Ⅳ-1-4 康滇地轴金矿床集中区Ⅳ-2 南华金成矿带(编号Ⅳ-2)Ⅳ-2-1 浙西一粤东金矿床集中区Ⅳ-2-2 粤桂琼金矿床集中区Ⅳ-2-3 滇桂黔金矿床集中区Ⅳ-3 台湾活动带金成矿带(编号Ⅳ-3)Ⅳ-3-1 台东金矿床集中区V 藏滇川青金构造成矿域V-1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金成矿带(编号V-1)V-1-1 玉龙一芒康金矿床集中区V-1-2 哀牢山金矿床集中区V-2 松潘一甘孜金成矿带(编号V-2)V-2-1 川西甘孜一理塘一义敦金矿床集中区V-2-2 巴颜喀拉砂金矿床集中区V-3 藏南一冈底斯一雅鲁藏布江金成矿带(编号V-3)V-3-1 雅鲁藏布江金矿床集中区。
中国金矿地理分布
中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
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
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
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3.18.1 中国金矿分布图
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一、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金矿的形成与成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金矿主要形成于岩石变质与岩浆活动过程中。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熔岩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形成金矿。
在岩石变质过程中,金矿可以通过岩浆热液和流体作用形成。
此外,还有一些金矿是在沉积物中通过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
二、金矿的矿化类型金矿的矿化类型主要包括岩浆热液矿化、沉积矿化和变质热液矿化。
岩浆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浆中的热液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岩浆喷发和岩浆的-液-气交代作用。
沉积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沉积物中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和沉积-脱泥作用。
变质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热液作用。
三、金矿的分布规律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壳构造、地质条件、矿床形成时代和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在地壳构造方面,金矿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带和断裂带中。
在地质条件方面,金矿往往在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等岩石中发育。
在矿床形成时代方面,金矿大多形成于变质作用旺盛的古生代和中生代。
在区域差异方面,金矿的分布受到地球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矿床形态的差异影响。
四、金矿的矿石性质金矿的矿石性质主要包括金矿的矿石组成、成分及结构和矿石性质。
金矿的矿石组成包括金矿中金的含量、金的赋存形式和其他有用矿物的含量。
金矿的成分及结构包括金矿中金的化学成分和金的晶体结构。
金矿的矿石性质则包括金矿的颜色、光泽、硬度和密度等。
综上所述,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是指金矿产区中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特征。
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矿化类型、分布规律和矿石性质是金矿资源地质特征的主要内容。
了解金矿资源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邵晓东;李景春【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00(009)003【摘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部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喜马拉雅期.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re auriferous quartz vein, auriferous altered cataclasite and auriferous mylonite ones.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shows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types and metallogenetic times. There are auriferous quartz vein, altered cataclasite, mylonite, adular-sericite quartz vein, breccia, skarn, gossan and laterite types in the east, where the metallogenetic epoch is mainly Yanshan period, only gossan and laterite types are formed in Quaternary perio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uriferous altered cataclasite, adular-sericite quartz vein and quartz reef types are present, and metallogenetic epoch is mainly Hercynian period. Fine impregnated mineralization,auriferous quartz vein, altered cataclasite and laterite types occur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metallogenetic epoch is mainly Indosinian-Himalayan period. Auriferous sandy gravel type is present in every metallogenic provinces in China.【总页数】4页(P166-169)【作者】邵晓东;李景春【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2;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7【相关文献】1.中国东部伴生金矿床的类型及主要控矿因素 [J], 冯守忠2.中国伴生金矿床的类型及主要控矿因素 [J], 冯守忠3.苏联金矿床工业类型及其主要特征(一) [J], 谭克仁4.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 [J], 李景春;李舒5.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 [J], 李惠;张文华;刘宝林;王敬臣;郭瑞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典型金矿山中国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国家,其中金矿是其中之一。
中国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其中以山东、河南、云南、内蒙古等地的金矿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中国典型的金矿山。
一、曲靖市金源金矿云南省曲靖市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其中金源金矿是该地区最大的金矿山之一。
金源金矿位于麒麟区,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矿区主要包括老区、新区,总开采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
金源金矿矿石性质复杂,包括脉状、散点状、层状和围岩状金矿。
金源金矿属于低品位大型金矿,已成功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开采技术,采用非常规开采方法,如“半试采”和“矿山混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襄阳市华金金矿湖北省襄阳市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其中华金金矿是该地区的重要金矿山之一。
华金金矿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北部,距襄阳市约100公里,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
华金金矿的矿石主要为硫化金矿、非硫化金矿和金银矿。
该矿山主要采用普采和瞬变采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盖格尔金矿盖格尔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山之一。
这座大型金矿山占地面积达240平方千米,具有庞大的储量和高品位的金矿石,是中国典型的低品位高产金矿。
盖格尔金矿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比较完整金属矿山工程体系的成熟矿区。
四、山东省流亭区西山金矿山东省的金矿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其中以流亭区西山金矿最具代表性。
这座金矿山位于济南市流亭区城南,是中国产量和矿石品位较高的金矿山之一。
西山金矿的金矿石以含砂岩、麻岩、硬质泥岩等为主,其中黄金含量平均为7.64g/t,已经证明是一个品质优良的大型金矿山。
以上介绍的这些典型的中国金矿山,都采用了创新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模式,取得了优秀的经济效益,对中国的金矿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的金矿山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金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2016-04-16 12:23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国内金矿分
布图
迄今,我国已发现的金矿物有38种,若包括亚种和变种达46种。其中我国首次
发现的有22种,包括变种达25种。岩金矿床中约44种,砂金矿床中约10种。
我国金的经济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少数矿床中有金银矿、碲金矿、针
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和黑铋金矿等。个别矿床以金的碲化物为主要经济矿物之一。
大量分析资料表明,纯自然金不多见,其中常含一定量的Ag,形成Au-Ag系列
矿物。对于该系列矿物类认识,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从我国大量测试结果看,该
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是连续的。亚种可分为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
较纯的自然金,其颜色和条痕都为浓的金黄色,密度实测值为18.9g/cm3(含
Au 99.55%,Ag 0.45%)。随Ag含量增高,颜色和条痕逐渐变浅,密度逐渐降低。
实测压入硬度VHN50g,自然金为39.5~103.3 kg/mm2。随Ag含量增高,VHN值最
初增高(自然金-银金矿),而后降低(银金矿-自然银)。
自然金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金矿中产出,在大多数矿床中都是金的主要经
济矿物之一,在某些矿床中可以成为金的最主要经济矿物。金银矿虽然可在某些矿
床中见及,但一般含量甚微,仅在少数矿床中具有工业价值,或为金、银的主要经济
矿物。自然银虽较为常见,但一般不含金,或含少量的Au(0.n%),只在个别矿床中见
含有较多量的金(Au0.n%~10n%)。自然金等Au-Ag等系列矿物的共(伴生)矿物
众多,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矿物共生组合,其中最主要的是石英和黄铁矿。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黄金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几乎每一个省都有黄金储藏。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7148处,已探明的1232处,
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生金矿床204处。根据我国金矿成矿地
质条件,预测潜在储量15000吨。全国除重庆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探明
的资源。东部是至今探明金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中,岩金保有储量最
高的是山东,截止1998年保有资源储量567吨,其次是陕西(205吨)、河南(203
吨)、贵州(14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