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_1
- 格式:docx
- 大小:13.81 KB
- 文档页数:6
《我的空中楼阁》的艺术手法_我的空中楼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丽、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绝伦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现了作者超世拔俗的生活情志。
那若隐若现、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世界”。
作者李乐薇善于借助于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她引入了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了多向重叠,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生、声色交感、移位变形多种技法,来表现感情,使作品充满空灵美,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一、比喻艺术的独到运用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如果令景物能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其中都要伴随着一些艺术手法。
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作者李乐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修饰景物,以达到景物传神的目的。
这里选取两例作分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 这里作者化用了古句“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作者把山中的“小屋”比作“眉梢的痣”,把高山和小屋巧妙地连缀在一起。
这是一种比喻创新的格式。
它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小比喻句,但如果分别单独使用,修辞效果就会黯然失色,然而组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十分和谐自然,使我们即刻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面容,被比喻的重点小屋,其形体的玲珑和位置的妥贴也表现得格外真切生动。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活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 这是一个博喻。
本体和喻体都不是单纯的事物,而分别是一种情境。
此句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写出了山的恢弘阔达。
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作者用了两种在整体上极其不相似,而在神韵上极其相似的情境,来比喻“山上有了小屋”的景致,使原本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天空的遐想。
2023届对口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本试卷共四大题1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共18分)。
1.下列同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A.倏.(yōu)地铿.(kēng)锵惬.(xiā)意宁谧.(mì)B.隽.(juān)永踟蹰.(chǘ)俯瞰.(gàn)婀.(ē)娜C.灵柩.(jiù)将.(qiāng)进酒参.(cēn)差窈.(yǎo)窕D.溯.(suò)洄麻痹.(bì)折.(zhé)本憧.(chōng)憬解析:A项,倏地[shū dì]:极快地;迅速地。
惬意[qiè yì]:(形)满意;称心。
B项,隽永[juàn yǒng]:(书)(形)(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踟蹰[chíchú]: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也作“踟躇”。
俯瞰[f ǔkàn]:(动)从高处向下看。
D项,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逆着河流的道路往上游走。
折本[shé běn]:本钱亏损。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百年沧桑跌宕起伏川流不息相濡以沫B.不卑不吭南辕北辙枕戈代旦侃侃而谈C.循循善诱查言观色剑拨弩张扬常而去D.心恢意冷星罗棋布按不就班班门弄斧解析:B项,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也作“不亢不卑”。
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明。
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旦:天亮。
C项,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D项,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按部就班:原指巡查所辖的部属,归入所属的班列。
现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
也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
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
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列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C)一个人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我的空中楼阁
哎呀妈呀,说起我那空中楼阁,那可真是老带劲了!你瞅瞅,就在那半山腰上,跟个仙儿似的飘着,每次回去都得爬个小坡儿,累得我这老腰直哼哼,但一想到那景儿,嘿,值了!
那房子啊,不大不小,刚好够我这小身板折腾。
一到晚上,
月亮跟个大银盘子似的挂在天上,星星点点,跟撒了把芝麻似的。
我站在小阳台上,凉风嗖嗖地吹,那感觉,别提多美了!有时候,我还整点小酒,对着月亮来一口,那感觉,就像是跟嫦娥姐姐喝
交杯酒似的,美滋滋的。
邻居们都说我这地方选得好,空气清新得跟刚洗过澡似的,
连呼吸都透着股甜味儿。
我得意洋洋地说:“那是,咱这可是正宗
的‘氧吧’,纯天然,无污染,比那城里的雾霾天儿强多了!”
不过呢,这空中楼阁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说买菜吧,得
下山走好远,但这也算锻炼身体了不是?还有啊,一到冬天,那
风跟小刀子似的,刮得人脸生疼,但咱有暖气啊,一进屋,暖洋
洋的,跟春天似的。
最让我得意的是,我这楼阁还有个秘密基地——阁楼。
上面
堆满了我的宝贝,什么书啊,画儿啊,还有我自己做的小手工,
都是我这些年的心血。
有时候,我就躲上面,听听歌,写写东西,感觉自己就像个隐士似的,老有范儿了!
总而言之,我这空中楼阁啊,虽然不大,但在我心里,那就
是我的小天堂,我的避风港。
每次回来,都觉得心里踏实,舒坦!。
直播课堂卷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答案1、1《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是说小屋不仅仅是物,还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修辞手法选择: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像个没事人一样。
[单选题] *未用修辞(正确答案)比喻拟人夸张3、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
这样的代称很多,如“桑梓”指家乡,“庙堂”指朝廷,“汗青”指史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5、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此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偏僻(piān)杜撰(zhuàn)B、稀罕(gàn)溺爱(ruò)(正确答案)C、辜负(gū)风骚(sāo)D、愚蠢(chǔn)纨绔(kù)9、1《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有密切的联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1“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这句话中小王使用的语言不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上,目光聚焦在讲台上的老师。
老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有没有幻想过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空间,一个只属于你的小天地?”同学们纷纷点头,脸上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老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心中的那个理想之地是怎样的。
”二、课文朗读与初步感知老师:“现在,请大家先默读一遍课文,初步感受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同学们安静地阅读着,教室里只有偶尔的翻书声。
几分钟后,老师:“好了,接下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课文,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文中的语言和情感。
”一位同学站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其他同学都认真倾听着。
朗读结束后,老师:“谢谢这位同学。
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默读,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怎样的初步印象呢?”同学 A 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很美,很宁静。
”同学 B 接着说:“我感觉到作者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喜爱和向往。
”老师点头表示肯定:“很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
那接下来,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三、课文分析老师:“我们先来看文章的开头,作者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喻有什么妙处?”同学 C 思考后回答:“把山比作眉黛,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小屋的位置,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那种画面。
”老师:“非常好!那再看‘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这里的描写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同学 D 说:“让人觉得视野很开阔,景色很优美。
”老师:“没错。
那作者在描写小屋周围的环境时,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同学们纷纷回答:“比喻、拟人、排比……”老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准确。
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明白了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一、读音
眉黛.(dài) 花蕊.(ruì) 角.色(jué) 荫.及子孙(yìn)
宁谧.(níng) 婀.娜(ē) 忖度.(dùo) 纵横驰骋.(chěng)
道观.(guàn] 破晓.(xiǎo) 便.宜(pián) 一幢.房屋(zhuàng)
暴露.(.lù) 唱和.(hè) 休憩.(qì) 迎风绽.放(zhàn)
二、字词
树阴(荫)雀跃(鹊)遮掩(蔗)
三、成语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少见多怪: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一琴一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牛衣对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四、文学常识
1.《我的空中阁楼》通过立足于小屋之外和小屋自身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表达了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
2.《我的空中阁楼》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文字优美,笔调清新。
3.“空中阁楼”一般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者脱离实际的空想。
本课当中,“我的空中阁楼”一是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二是指作者追求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理想。
4.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立足点的变化全景、局部近景、局部远景。
5.本课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精读两种。
1。
《我的空中楼阁》的读书笔记《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得非常优美,读后犹如食过橄榄嚼过甘饴,回味无穷。
喜欢读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定是懂得享受闲暇时间的人。
以自己的而论,总认为心浮气燥的人是不适合读散文的。
优秀的散文很适合安静的时候细嚼,只有反复地细嚼才能啧出味道。
我们那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大一点,重新翻阅,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自然、人、家庭,会有全新的感受和领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俗事,便喜欢安静,也因此喜欢读一些优美的散文。
这一篇写景的小文不仅适合夜深人静时捧读,更适合悠悠地朗诵,昏黄的夜灯下,舒适地倚着床背,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读,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唤醒了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几乎要惊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来。
世界太拥挤,城市太嘈杂,拥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羡慕,况且又是那样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鸟般云雾般飘渺着飞远了……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园,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厌倦了灯红酒绿的人,为生活所累的人,想着逃避苦难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灵动翩翩欲飞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这一方净土。
有人说,女人写散文,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有趣。
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令人惊叹的语句,如此美不胜收的环境,怎不叫人羡慕?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吗?大自然就是一副无需雕饰的巨画,屋在画中,人也在画中,画随屋动,人随画行,这一切和谐而有序,几乎让人嗅到新鲜的氧气。
我能想象人在画中沉着快乐地行走,脚步似一串丁冬作响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跃?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爱极了这优美流畅的文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以散文见长,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一、教学方法反思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
教学方法既要根据所授课型选定,同时也要正确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而后对选定的教学方法加以修正,使其真正为学生服务。
朗读是散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散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散文教学的目的。
这是朗读的作用。
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于让学生“读”,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
首先,是课前导读环节。
学生因为是高一新生,内心有强烈的被认同的渴望。
为此,给学生设置课前预习问题,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预习生字词既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空中楼阁”在本文中有何含义’的问题,旨在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心志,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在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气氛。
因此,我主张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要中肯,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要盲目表扬或批评。
其次是诵读质疑环节。
此环节的设置在于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细读文章,学生或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判定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回答,确定正确答案,从而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
在《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中,根据本次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我的小屋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对于这样的小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为了写出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小屋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观察的角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小屋”,同时随着作者的观察角度的变换,感受景物与意境的变化。
《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教学目的和要求:1、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
使他们进入文章的境界中,体会一种远离喧嚣功利社会的生活态度,理解作者旷达美好的情怀,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2、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通过分析鉴赏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3、尽力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使他们的精神追求获得更大满足。
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意境,从而理解作者的心境是重点。
2、分析鉴赏散文语言、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美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是《我的空中楼阁》。
关于空中楼阁这个词的来历,有一个小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地主老财,他自以为从命,却总是做蠢事被人嘲笑。
他看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三层楼阁上,吟诗作对、品茶下棋,就决定自己也建一座三层楼阁,过这样的生活。
他找了一批木匠来日夜赶工,他等啊等啊,等了半个月却还没有盖好。
他忍不住去工地现场,看到工匠们正盖到第二层楼,他一下火冒三丈,撕心裂肺地喊道:“我不要一层、二层,我只要第三层。
”大家见过空中楼阁吗?(没有)要是有,那就是宇宙里的空间站了。
空中楼阁,当然是难以存在于现实中的。
但是,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空中楼阁的梦想,又何尝不是很美好呢。
人一生,总有一处地方,让我们魂牵梦绕。
徐志摩至死不忘康桥,陶渊明一生都在构想一处世外桃源。
这个地方,可以是我们梦想去游历、居住的地方。
这个地方,无论是否真实存在,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空中楼阁。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环境或时间环境中的小屋?(默读5分钟)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请大家看黑板,刚才自由朗读过程中,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两个字?翘翘起(qiao)翘首(qiao)幢一幢房屋(zhuang)人影幢幢(chuang)高考中每年都有一道考察字音的题,一般是组合选择题,大家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本文诗的语言和画的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二、过程和方法阅读感知,揣摩体验,思考感悟,讨论探究。
训练学生通过诵读感受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通过对文章诗化的语言、绘画结构的赏析把握意境之美。
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解决方法: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生动的比喻、对称的句式、排比的语段可背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3.启发学生调动审美感受,运用联想,深刻理解作品的意蕴。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通过诵读,初步感受语言之美。
2.分析作者描摹小屋的观察角度。
3.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记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本文是一篇辞意双美的散文佳作,在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审美准备的前提下,从语言入手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小屋的美好。
1.导入朱自清先生在朦胧、柔美的月下荷塘获得了心灵的片刻宁静,清华园的荷塘成为朱自清先生精神休息的家园;海子的《面超大海,春暖花开》,也是在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人如何才能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在静思时会思考的问题。
今天学习某某作家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所追求的精神家园在何处。
文章题为“我的空中楼阁〞,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空中楼阁的本意是建筑在或漂浮在空中的楼宇。
而“我〞居住的小屋建于高高的山上,小屋有“活泼翘起的屋檐〞,“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凌空而起,在烟雾围绕之中,确如耸入天际的楼阁。
另一方面,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我〞是现实中存在的,而“空中楼阁〞,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如此矛盾的组合,初读令人不可思议,而再读会发现象征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花园。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优质名师教案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依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进程中必定目标模糊,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成效。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优质名师教案,期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优质名师教案1《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特殊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会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酷爱自然、酷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知道。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散文寻求的境域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精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诵。
2.分析写小屋的视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视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眺望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腾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挡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腾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穷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当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能方面的独到之处(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成效)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
如“花好比人的面容,树好比人的姿势。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比喻新奇,有生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特殊、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会,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1、品味文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鉴赏自然之美,情怀之美,语言之美。
2、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感悟作者对自由、安静、独立的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学生解说绘画作品,题目,解说词。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以“小屋”为中心,作辐射式联想,从一山一屋中发掘出迷人的诗情画意,使得普通的山、平常的小屋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出无穷的情韵。
山明水秀,花红树绿,云霞绚烂,这一切因为有了小屋的点缀而赋予灵魂,变得越发灵动;小屋也因为掩映于这一切之中,远离尘嚣,而变得更美,更令人神往。
二、世间有大美中国画家张大千感叹:“世间有大美”。
——文学的大美,艺术的大美。
1、自然之美问:小屋有着哪些别样的美呢?作何如何一步步将这些美展现给我们?(文中找到依据,划出关键词句,概括)示例: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清新玲珑)的小屋清新玲珑绚烂开放灵动生气清新明亮小巧别致宁谧浪漫自然之美(“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含蓄风度快乐幸福轻灵自由清晰朦胧(立足屋外)(立足小屋)2、情怀之美“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不同的人面对装饰简单的小屋,会流露出不同的态度与感受:新奇,嗤之以鼻,喜爱等。
怎样的人才会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把小屋当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呢?【作者介绍】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以心镜反射万象,以心灯烛照世界,天南地北之景,春夏秋冬之物,莫不因心境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迷人色彩!朱自清在无边的荷塘月色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寻求着心灵的解脱;余光中在凄迷的冷雨中,苦思苦恋,怀抱着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我的空中楼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管帅中学教学案第章(课)节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我的空中楼阁课型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一、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了解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描绘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特点。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一)明确目标。
(可在屏幕上显示)教师语:今天我们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所谓“联想和想象”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被及此,要么由表及里,要么由现实到未来,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和丰富。
(在屏幕中显示教师适当讲解)“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二)导入新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可引导学生回答)如“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同样在高一,我们还接触过一位身居陋室却怡然自乐的作家:(学生思考回答)“归有光”,他笔下的项脊轩经过修茸后,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使不上漏……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循,亦递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赖有声;而庭阶寂寂,小乌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二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一间“尘泥渗漉”,狭小破旧的陋室,在归有光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教师板书课题:我的空中楼阁,明确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艺术手法进入意境,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
2.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分析→感知→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雅士”,“雅士”居“雅舍”,如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归有光祖传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他们的“雅舍”虽然简陋,破旧,但他们居于其中感到无比快乐、温馨。
那么当代台湾散文作家李乐薇的“雅舍”是什么呢?居于其中的她追求的又是什么样的“雅趣”呢?让我们
一起来走进她的“雅舍”——“空中楼阁”。
(出示投影:标题、作者及画面)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把握文章的“形”。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1~8自然段(配上一段音乐),思考:
①以上段落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分别取一个名字。
②作者是立足于何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小屋的呢?
③小屋在山和树和不同映衬下,显示哪些不同特征?
④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出示投影:
画
面
观察角度
小屋特点
语言特点
小屋和山
山外远看
清新自然
倒装
静、小巧
对比
山上近看
含蓄、有风度
拟人
小屋和树
山下远看
轻灵自由
拟物
(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以上画面,然后教师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对照。
)
2.叫学生朗读9~15自然段,思考:以上段落围绕小屋,写了小屋周围的哪些环境?分别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小屋四周及月下小屋的画面,然后教师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对照。
)
三、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神”。
1.作者写小屋,不是单纯地描写小屋的景色,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志在其中,那么作者是怎样借助小屋来反映作者的情、志的呢?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仔细品味。
2.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3.本文明明写的是山间小屋,标题却为什么用“我的空中楼阁”?
三、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文言词汇、化用文言句式、以及个人独创性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及生活之美融为一体。
作者虽然没有明白白的写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写景处处在写情,景中显
志,景中含情,达到了深邃的意境。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游目骋怀(chěng)
阡陌(qiān)
绚烂(xuàn)
憩于枝头(qì)
B.翩然(piān)
笼罩(lǒng)
花蕊(ruǐ)
点缀(zhuì)
C.玲珑(líng)
山脊(jí)
眉黛(dài)
眉梢(shāo)
D.婀娜(nuó)
寂寞(jì)
宁谧(mì)
缥缈(piāo)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
的,夜晚它是
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
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了,山下的灯把黑暗
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树也。
A.朦胧
清晰
灿烂
疏落
照亮
照淡
虚无
缥缈
B.清晰
朦胧
灿烂
疏落
照亮
照淡
虚无
缥缈
C.清晰
朦胧
灿烂
疏落
照淡
照亮
虚无
缥缈
D.清晰
朦胧
灿烂
疏落
照亮
照淡
缥缈
虚无
五、课后练习:仿写下列句子(例句见课文所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