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84
常见禽病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案(广西永宁兽药研制有限责任公司)鸡的呼吸道病(准确地说应该叫呼吸障碍综合症)。
引起鸡咳嗽、喘气等呼吸障碍的疾病有传支、传喉、传鼻菌、霉形体、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等。
★禽流感:分为H5、H7、H9三个大类。
H5感染后,发病比较急,死亡快,死亡率高,吃料明显下降,剖检可见胰腺有白色坏死点,心肌坏死出血,胸腺出血、有时腺胃乳头出血、有时肺出血、蛋禽产蛋突然下降。
此病建议不要注射治疗(往往注射后会引起大批量死亡)。
但是又不食料,又不喝水,灌服药物又有困难时,请和客户商量,死马当活马医,采用注射的方法治疗,让该死的都死吧,不该死的留下。
H9感染后,一般不会引起死亡,只有并发病呼吸道病的其它疾病(如传支、传喉、霉形体等)或继发细菌病(如大肠杆菌,伤寒等)时才会引起死亡。
并发病和继发病的感染程度决定死亡率的高低,换言之,并发病和继发病感染严重的死亡率就高,反之亦言。
其特征性症状(鸡)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胰腺有白色坏死点,支气管有粘液或干酪样物堵塞,堵塞严重者引起张口呼吸。
(鸭)仅见胰腺有明显白色坏死点,支气管偶见出血,胸腺出血或萎缩,腺胃乳头出血能挤出脓性物。
H7介于H5 和H9之间,治疗方法:①降毒王+奇氟莱或治感佳+奇氟莱口服。
②降毒王+呼病快线肌注(必须和客户说明,注射有死亡增加的可能)。
★传鼻:流鼻涕、打喷嚏、甩头、颜面肿胀。
剖检可见鼻腔出血,严重者腔内有干酪样物,本病由厌氧菌引起(治疗方案见后)。
★传喉:呼吸困难、咳嗽,严重者咳出血、甩到料桶、墙壁上。
单纯的传喉初期剖检可见支气管的上三分之一及喉头出血。
若是阴性场建议不进行疫苗免疫,该疫苗有毒力增强的可能(治疗方案见后)。
★传支:分为呼吸型传支和肾型传支两种。
呼吸型传支:咳嗽、流鼻涕、严重者头颈向前伸展,张口呼吸,病初剖检可见气管的下三分之一出血,产畸型蛋(治疗方案见后)。
肾型传支: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拉水样稀便,垫料很快湿透,饮水明显增加。
禽病的诊断原则
禽病的诊断原则是基于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具体原则如下:
1. 临床表现分析:仔细观察禽类的行为、饮食、排泄物、呼吸和外貌等方面的变化。
比如,发现禽类呈现食欲减退、躁动不安、羽毛蓬松、呼吸困难、排泄物异常等症状时,可初步怀疑某种禽病的可能性。
2. 病史了解:详细询问养禽者关于禽类饲养管理、接触史、兽药使用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禽类的饲养环境是否存在污染、养禽场是否存在传染源以及禽类是否饮食异常等情况。
3.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验可以确诊禽病。
可采集禽类的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如血液常规、粪便涂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抗体测定等。
4. 综合分析:将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禽病特点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进行推理和诊断。
总之,禽病的诊断原则是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禽病的特点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进行综合推理和诊断。
禽支原体病诊断技术标准一、临床症状禽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病禽咳嗽、气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禽可能会出现流泪、张口呼吸、伸颈等症状,有时还伴有下痢和消瘦。
二、病理学检查在病禽的呼吸道和生殖道中,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存在。
病禽的呼吸道黏膜会变得充血、水肿,肺部出现炎症和气肿,有时还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
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等也可能受到损害。
三、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禽支原体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病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可以确定病禽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等。
四、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五、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通过将病原体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观察其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来判断病原体是否存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感染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六、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培养鉴定是将病禽的呼吸道和生殖道分泌物接种到特殊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并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为治疗提供依据。
七、鉴别诊断禽支原体病需要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进行鉴别诊断。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八、防治与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禽支原体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定期消毒和免疫接种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禽,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禽病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鸡常见的病症及防治方法一、马立克氏病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逐日消瘦,缩头闭眼不愿走动。
歪头,嗉囊下垂,垂翅,瘫痪。
有的见虹膜混浊,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甚至失明。
少数见皮肤长瘤。
拉青白粪便。
预防: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次疫苗。
用药:目前还未有特效药物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出生时免疫二、(鸡瘟)新城疫:传染源:新城疫病毒(副粘病毒)症状:黄绿粪,发烧(43-44度),闭嘴不吃东西,怪叫,精神不振,减食费食,鸡冠发紫,摇头,呼吸困难,嗉囊涨气,有呼吸道症状(假呼吸道)解剖:淋巴出血坏死,腺胃肿胀,乳头有出血点,肌胃有出血,用药:清新乐(中药成分比较稠,要用开水烫)或新城疫疫苗5-6倍量急性接种饮水三、法氏囊病症状:精神沉郁、毛松、怕冷、打堆、体温升高、步态不稳、卧地,常见两翅下垂,头颈贴地。
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增加。
黄白色或浅白色水样稀粪,胀嗉。
发病后很快出现死亡。
解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腺胃有出血点,肾苍白、肿大。
预防: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
四、鸡痘症状:冠、肉髯、眼缘、嘴边及喉等无毛部位长出痘疮。
由于痘疮的影响,会出现精神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可见因吃不到料、饮不到水或呼吸窒息而死亡。
预防:18-30日龄时剌种鸡痘疫苗。
此病在夏秋季高发,注意鸡场驱蚊虫。
五、球虫(寄生虫病)症状:炸毛,精神不好,不入大群,闭眼睡觉,脸部发白。
拉红粪,血便解剖:肠壁增厚,有粘液,有出血点盲肠书虫血便:颜色鲜亮,亮红色小肠球虫血便:浅红色用药:磺胺类,地克珠利,驱球止痢六、大肠杆菌症初期:腹痛,拉白稀,炸毛,眼睛流泪,鸡冠有白屑。
严重:拉黄粪,绿粪,肿眼睛,肿头解剖:气囊浑浊增厚,肺上有出血黏液,口腔喉头气管有黏痰,包心包肝用药:单硫酸卡那霉素,白头翁口服液,新霉素,氟苯尼考,麻杏石甘等。
常见禽病的诊断与防治第一节细菌性疾病1、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鸡流行特点:临床特点及病变特征:1、急性败血症:多见于6-10周龄肉鸡。
病鸡神经不振,体温升高,衰竭,排白色或绿色粪便,后突然死亡。
剖检可见皮肤,肌肉淤血,血凝固不良,呈紫黑色,肺淤血水,肠粘膜充血,出血,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肝肿大呈紫红色,有时见灰白色坏死病灶。
2、死胚,弱雏,脐炎:这是由于产蛋母鸡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或卵巢炎,卵被污染,或种蛋被病原污染,未很好消毒所致。
其特征是:中后期死胚明显增多,有时出现“爆蛋”。
3、浆膜炎:这类病鸡常见于5-8周龄的肉鸡,主要发生于冬季或继发于新城疫,法氏囊病,慢性呼吸道病等原发病之后。
临床表现腹水症,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一般无治疗价值。
4、输卵管炎及卵黄性腹膜炎:主要见于管理不善的产蛋鸡,或在非典型鸡新城疫发生之后。
病鸡停产,冠逐渐萎缩,苍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病死腹部膨大,变绿。
5、关节炎:多见于跗关节和趾关节,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粘稠的浑浊的浆液,纤维素性或脓性炎性渗出物、滑膜肿胀、增厚。
6、全眼球炎: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构潮红,病情严重者可致失明。
7、鸡大肠杆菌肉芽肿:这是较罕见的一种病型。
病鸡消瘦,无特定症状,有肠浆膜、心外膜等部位见黄白色、大小不管的结核节样肉芽肿病灶。
防治方法1、加强饲料管理:改善鸡舍内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饲料及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污染,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尤其要搞好种鸡的饲养管理,避免种蛋被粪便污染,加强种蛋及孵化器消毒。
2、防治原发病:因为大多数大肠杆菌病为继发病或混合感染,所以防治原发病特别重要,尤其注意鸡新城疫、法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腹水综合症、产蛋下降综合症等疾病的防治。
3、药物治疗:鸡群发生大肠杆菌后或以常有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鸡群,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效果很差,不宜选用。
鸡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常见鸡病症状与治疗方法鸡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当前正是夏秋季节更替时节,温度变化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畜禽、鱼类等动物的易发病时节。
此时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病害,造成畜禽和鱼类因群发性和流行性病害死亡,损失较大。
因现将这个时期鸡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加强饲养管理夏季要保证鸡舍通风凉爽,及时供应饮水,勤换垫料,注意降低饲养密度;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大小鸡混群饲养。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的含量。
饲料要新鲜、无腐败、无霉味。
为减少应激,促进生长,提高产蛋率,可在饲料中加杆菌肽锌或碳酸氢钠。
二、搞好卫生消毒鸡舍内外要勤清扫,饮槽、饮水器要勤洗刷,粪便要勤除,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灭鼠、灭蚊蝇、灭蟑螂。
三、加强鸡病防治对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细菌性传染病,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
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治疗。
1、鸡喉气管炎。
病毒唑、大青叶、链霉素配合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病毒唑每支用于5只成鸡,大青叶每只鸡1毫升,链霉素每支注射10只鸡,肌肉注射,每天2次,3天~5天即愈。
2、鸡痘。
可用病毒灵、VC、土霉素同时内服,一般这三种药物各一片,天天1次~2次,连服5天~7天即愈。
3、法氏囊炎。
卵黄抗体,每只鸡每次注射.5毫升~1毫升,一般1次~2次即愈。
不愈的加用“酮安合剂”,疗效可达100%。
4、鸡新城疫。
可用Ⅰ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
门窗封闭要严。
喷后闷半小时,一般24小时即减轻。
病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抗体.5毫升~1毫升,3天~4天即愈。
5、产蛋下降综合症。
用“蜂安乳合剂”治疗,5天~7天即愈,一般每次用更年安l片、人参蜂王浆1毫升、奶粉5克,治愈率可达99%。
6、曲霉菌病。
可用制曲霉菌素,每片.5克,每片喂鸡20只,连喂5天~7天,同时饮用红霉素水。
禽病的检验方法
禽病的检验方法是指在动物身上或实验室中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检测和诊断禽病的方法。
禽病检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种类、症状和严重程度,以及兽医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禽病检验方法。
1. 抗原检测法:利用禽类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来检测禽病。
例如,瘟病抗原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瘟病毒的抗体,而禽腺病毒检测法可以检测禽腺病毒的抗体。
2. 抗体检测法:利用禽类免疫系统中的抗体来检测禽病。
例如,禽类瘟病毒抗体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瘟病,而禽腺病毒抗体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禽腺病毒。
3. 核酸检测法:利用禽类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来检测禽病。
例如,禽瘟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瘟病,而禽腺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禽腺病毒。
4. 症状判断:通过观察禽类的症状来判断禽病。
例如,禽类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提示禽类可能感染了瘟病。
5.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诊断禽病。
例如,禽类瘟病抗原检测需要在实验室使用特殊的设备和试剂来进行检测,而禽腺病毒抗体检测可以在实验室使用简单的抗体检测器进行检测。
禽病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兽医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动物的大小、品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兽医可以使用多种禽病检验方法来辅助诊断,确保及时发现和治疗禽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鸡球虫病是由球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禽病,常见于各种肉禽中,主要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等。
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力,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及早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 诊断鸡球虫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死鸡的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同时也要结合病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病理解剖:病死鸡的肠道、肝、脾等器官出现变色、变形、出血和溃疡等病变,特别是肠道中出现数量较多的球虫,可作为鸡球虫病的诊断依据。
组织学检查:在病变组织中,可发现大量的球虫,其形态为螺旋状,有螺旋纹,大小约为2-4毫米,可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室检查: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沉淀法、胆汁法等方法,在病死鸡的粪便、胆汁或肠液中,寻找是否有球虫卵或成体,从而确诊鸡球虫病。
2. 防治措施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病,防治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饲养管理:做好禽舍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减少虫卵和微生物的繁殖,定期消毒禽舍和器具,养成科学的喂食方式,不过量喂食和过度饮水,以减少感染机会。
(2)药物预防:可选用苯并咪唑类、氨滴灵等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预防感染。
但使用药物也需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出现药物残留和药害等问题。
(3)药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硝基咪唑类、氨苯蝶呤等药物,具体药物的使用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选择。
(4)加强免疫力:通过加强饲料中添加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等,增强鸡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5)混养禁忌:鸡球虫病在禽类中传染性较强,而且不同品种的禽类之间很容易相互传染,因此混养各种鸟类禁忌,如养鹅、鸭子和鹌鹑等禽类的舍地与鸡舍应该分开。
总之,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和加强禽体的免疫力。
只有全面可行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鸡球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引起禽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诊断方法禽类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禽类健康问题,它们会影响禽类的健康和生产能力,甚至会导致禽类的死亡。
禽类疾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引起禽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常见的引起禽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1. 病毒病毒是引起禽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禽类病毒疾病:•禽流感病毒:该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IAV)引起的,是禽类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禽流感病毒会引起鸟类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禽类死亡率较高。
•新城疫病毒:该病毒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可影响禽类的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时会导致禽类死亡。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该病毒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它会影响禽类的呼吸系统,导致禽类的生产性能下降。
2. 细菌细菌是另一个导致禽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禽类细菌疾病:•亿胞菌病:由亿胞菌引起,可导致禽类肺炎,严重时会导致禽类死亡。
•沙门氏菌病(盘尾病):由沙门氏菌引起,会导致禽类腹泻和腹部肿胀。
•大肠杆菌毒素病:由大肠杆菌引起,会出现禽类腹泻、腹痛和衰竭等症状。
3. 真菌真菌也会引起禽类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禽类真菌疾病:•鸟瞳宁霉病:由鸟瞳宁霉引起,会影响禽类的眼睛和呼吸系统。
•鸟脚菌病:由皮肤寄生菌引起,可以导致病鸡的脚趾变形和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诊断方法为了确诊禽类疾病和寻找病原体,需要进行以下诊断方法: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诊断禽类细菌疾病的方法。
将采集到的病禽组织样本、排泄物或分泌物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寻找可疑细菌的形态和芽胞等特征,进而诊断疾病类型。
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禽类感染病毒的血清学反应。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感染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禽类病毒疾病的抗体水平。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新兴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病毒疾病的诊断技术。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禽病样本进行分子检测,能够迅速并具有高灵敏度地检测到禽类病毒的存在。
禽病诊断标准禽病是指发生在家禽身上的各类疾病。
饲养家禽的农民和养殖场主在日常管理中经常面临诊断禽病的问题。
禽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防控传染病、减少经济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判断禽病,制定禽病诊断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禽病诊断的标准和相关措施。
一、临床症状判断1. 观察禽类的一般行为和活动情况。
包括食欲、饮水、活动量和排便情况等。
正常禽类一般食欲旺盛,饮水量适宜,活动范围广泛。
2. 观察禽类的外貌和体态。
正常禽类羽毛光泽、颜色鲜艳,体态健康、强壮。
3. 观察禽类的精神状态。
正常禽类精神饱满、警觉性高。
4. 观察禽类的呼吸和呼吸道症状。
异常呼吸声、喘气、打喷嚏等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5. 观察禽类的消化道症状。
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二、实验室诊断1. 病原学检测。
通过采集禽类的组织、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免疫学检测。
通过血清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抗体和血清学抗原检测,可以确定疾病的免疫学指标。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ELISA、电泳等技术,对禽类样本中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快速确定病原体的存在和类型。
三、病理学检查1. 死亡禽类的病理解剖。
通过对死亡禽类进行解剖学检查,观察器官的异常情况,包括形态学改变、颜色异常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测。
将病变器官的组织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病理学特征。
四、实验动物感染试验通过给动物注射疫苗、细菌、病毒等,观测动物的感染情况和症状,确定病原体对禽类的致病能力。
五、流行病学调查1. 病源学调查。
通过了解禽类的饲养环境、人员接触、饲料来源等,确定可能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2. 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
通过收集病例数据、统计数据,绘制流行病学图表,分析疾病的流行程度和规律。
六、综合判断通过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对禽类疾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确定疾病的名称、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鸡几种有神经症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刘振伟(江苏铜山县禽病门诊部)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病毒侵害引起,有细菌感染引起,有维生素缺乏引起,也有钙磷代谢障碍及药物中毒等原因所致。
一、病毒侵害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1、马立克氏病典型神经症状表现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肿瘤引起的头颈歪斜,臂神经丛肿瘤引起的单侧或双侧翅翼下垂及坐骨神经肿瘤引起的单腿或双腿麻痹,侧卧或一前一后状。
2、新城疫神经症状常发生在新城疫病后期及强毒感染早期,病鸡表现为转头、震颤、陈发性角弓反张等,剖检结果不仅有典型新城疫的内脏病变,还表现为小脑水肿,一部分鸡脑充血,少部分鸡小脑萎缩。
3、鸡脑脊髓炎引起母雏鸡瘫痪。
除流行病学调查有大批鸡同时发病,追溯母鸡有产蛋下降病史可基本判断此疾病外,剖检病鸡无任何实质性意义。
二、细菌感染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感染和沙门氏菌感染等,此类细菌侵害脑部后,引起脑炎症状,其典型症状多呈偏瘫状,根据笔者对大量门诊此类病例的分析,总结出除极少量成年母鸡有瘫痪症状外,95%以上的病例发生于25-22日龄雏鸡,且在蛋雏公鸡要占总病例量90%以上。
剖检变化突出的病变是严重的小脑水肿,点状或弥漫性脑髓质血管出血。
无其他临床症状。
三、维生素缺乏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1、VB1缺乏引起的头颈旋转,俗称观星状。
2、VB2缺乏引起的肢爪软痹俗称搂腿。
3、VE缺乏引起的雏鸡脑软化症,表现为头颈震颤。
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养鸡业初步开发的地区,且以雏鸡发病为主要特点。
剖检变化上VB1、VB2缺乏常见臂神经丛轻度水肿及腿部皮肤粗糙,VE缺乏在脑剖检时可见脑髓的化脓性变化。
很少情况下有小脑出血发生。
四、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严格地说应表述为软骨病,它以龙骨变形,肋骨无力扩张,双腿质脆易折为特点,发病鸡行走无力呼吸困难,握之无挣扎感,即常见于雏鸡,在笼养的各种鸡群中也易于发生。
造成钙磷代谢障碍的原因除钙磷比例不协调外,其他如维生素A和D3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鸡病诊断与防治第一节鸡新城疫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有神经症状,产蛋急剧下降,浆粘膜出血,传播快,死亡率高。
它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特别是在初春、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更易发生。
鸡新城疫流行时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鸵鸟等都可以感染发病.特别是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2、病死鸡是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病鸡的排泄物及分泌物、病鸡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消化道感染发病。
3、近几年来,一些养鸡场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特点是发生在免疫鸡群,尤其是在30日龄、100日龄、250日龄左右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雏鸡最初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后表现出新城疫的神经症状.100日龄左右的育成鸡主要表现为病鸡生长不良,消瘦、瘫痪和排稀绿粪,鸡群有零星死亡,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产蛋率达不到标准水平.产蛋鸡群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褪色蛋、白壳蛋、软皮蛋增多,死亡率稍有增高,病程较长,产蛋率回升缓慢,产蛋水平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临床症状与诊断1、潜伏期一般为3———5天,雏鸡和育成鸡发病比成鸡严重。
2、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蓬松,缩颈闭眼。
3、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时有喘鸣音或咯咯声,有吞咽动作.鸡冠肉髯呈请紫色。
4、嘴角流涎,常有甩头动作。
倒提鸡时从口角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粘性液体。
5、采食量减少或废绝,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水样.6、部分病鸡出现脚、翼麻痹、瘫痪,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这种症状多见于发病的雏鸡和育成鸡。
解剖诊断1、口咽部蓄积粘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混浊的液体。
胸腺肿大,有暗红色点状出血。
2、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粘液.3、腺胃乳头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肌胃交界处粘膜有条状出血或溃疡.法氏囊细沙样点状出血。
一、听就是听主诉。
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要认真听取养禽场饲养者或禽场技术人员对禽群发病情况的描述,并设法听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疾病发生的时间:是换料前后、是清晨或夜间、是饲喂(饮水)前后等。
2、发病情况:是群发还是散发、邻舍禽场是否有类似的疾病发生、是突然死亡还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目前禽群的发病程度是减轻还是加重、有无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消失、是否经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等。
3、疾病现在的临床表现:是否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腹泻、尖叫、产蛋下降、运动障碍、饮食减少、神经症状等。
兽医技术服务人员此时应根据主诉人提供的家禽的总头数、发病病例数、死亡病例数计算禽群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并明确疾病的发病流程的变化情况。
并结合主诉人所估计到的致病原因(要判断是否是主诉人的人为的想象和主观认定),在诊断时将听到的情况与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归类,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二、看就是看饲养记录(包括以往禽场的发病情况记录)、免疫记录。
1、饲养记录: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要了解所养禽的品种、日龄、采食、饮水、生长速度、产蛋率、料肉(比)、病程、发病率、死亡率、已用药的情况及防治效果,禽舍的通风情况、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是否刺眼(鼻)、舍内的温度是太高还是太低,舍内的垫料(网架)是否太湿、舍内的光照是太亮还是太暗、蛋鸡产蛋时的光照时间足够与否,舍内粉尘的含量是否合适、近来气候是否有骤变(如寒流、台风等)。
2、以往禽场的发病情况:此次发病情况是否与过去曾发生过的疾病类似,如果过去该病发生过且结局如何,过去的免疫检测结果如何,邻近场、舍的常在疫情(或是否被划定为疫区,如禽流感)及地区性的常发病,过去预防接种的内容及实施的时间、方法、效果等。
3、免疫记录:是否按当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前后禽群是否有异常的表现,免疫方法是否适当,疫苗是否来自正规的厂家,疫苗的保存方法是否正确、疫苗的批号是否作了详细的登记等。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检查畜禽口腔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许多畜禽的疾病都会在口腔内留下症状,通过仔细观察口腔内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检查畜禽口腔来诊断疾病以及常见的口腔疾病。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进行畜禽口腔的检查。
在对畜禽口腔进行检查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最好是在畜禽习惯的地方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减少畜禽的紧张和抵抗情绪。
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手套、口腔检查工具(如口腔镜)、清洁纱布等。
然后,要仔细观察畜禽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腔内的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等。
要注意观察畜禽的进食和饮水状况,是否出现进食困难或者口臭等情况。
在检查口腔时,需要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口腔粘膜的颜色和形态、牙齿的情况、舌头的情况以及口腔内是否有溃疡、肿块等异常情况。
口腔粘膜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反映出畜禽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口腔粘膜应该是湿润的粉红色,如果出现发红、发白、发黑等情况,就可能表示有疾病存在。
牙齿的情况也很重要,一些口腔疾病会导致牙齿的异常,比如牙结石的形成、龋齿的出现等。
舌头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畜禽的健康状况,如果舌头上有溃疡或者肿块,就可能表示有疾病存在。
在检查口腔时,还需要注意口腔内是否有异常的分泌物,比如脓液、血液等,这些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畜禽的进食和饮水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口腔是否有问题,如果畜禽出现进食困难、口臭等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对口腔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畜禽的口腔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禽口腔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 牙结石牙结石是畜禽口腔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残渣在牙齿上形成细菌结合而形成的。
牙结石的存在会导致口腔异味、口臭、进食困难等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龋齿的产生。
治疗牙结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洁牙去除牙结石,可以使用专门的牙科设备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龋齿龋齿是由于口腔细菌的侵蚀和酸性食物的腐蚀而导致牙齿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