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上正确的喝水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登⼭时,你⼀天该喝多少⽔?了解登⼭⼀天消耗多少⽔,你就知道要喝多少⽔,也就明⽩出发前该带多少⽔。
登⼭出发时,带⽔多少总会让⼭友们纠结:带⽔太多负重⼤——由于不知道⾃⼰要喝多少⽔,也不确定⼭上是否有⽔源,部分⼭友会在出发前猛装⽔,导致负重很⾼。
带⽔太少早耗光——如果带⽔太少,到了⼭上⼤量排汗,接连猛喝,⽔很快被耗光,不得不向其他⼭友借⽔,或者忍着导致脱⽔、中暑。
要解决以上问题,你就需要带刚好够的⽔,这就需要搞明⽩登⼭⼀天要喝多少⽔。
⾸先你应该知道⼈喝⽔的最低限度,也是你登⼭饮⽔安全的最低保障。
每天最低限度⼈体的呼吸、⼤⼩便或者汗液都含有⼤量的⽔分,所以即便没有运动,也在流失⽔分。
因此,要想知道该喝多少⽔的第⼀步就是明⽩我们的⾝体⼀天⾄少需要多少⽔才能保持⽔平衡。
最低需要摄⼊2~3升⽔——我们的⾝体需要维持⽔平衡,它每天都以尿液、汗液、呼吸、⼤便等形式排出2~3升⽔,必须通过喝⽔、吃饭等摄⼊与之相等的⽔量。
作为⼀般准则,DRI(膳⾷营养素参考摄⼊量)委员会推荐在正常饮⾷和适度环境下,⼀个作为参照的男性⼤约需要3120ml来⾃饮料的液体,包括喝⽔,⽽⼥性⼤约需要2160ml。
这个液体摄⼊量⼤约能提供每天⾝体需⽔量的80%……除了⽔之外,⾝体每天需要的其余液体来⾃于⾷物中的⽔。
(来源:《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13版第333页【美】弗朗西斯·显凯维奇·赛泽埃莉诺·诺斯·惠特尼主编)稍微打破平衡,后果就很严重——如果摄⼊的⽔量不⾜,平衡状态被打破,⾝体就开始脱⽔。
⼀个体重50公⽄的⼭友仅仅缺⽔1升,肌⾁能⼒就会减弱。
当失去⼤约1%体重的液体时,就会出现头疼、疲劳、意识模糊或健忘以及⼼跳加快的明显症状。
当失去2%体重的液体时就会损害⾝体功能和妨碍⾝体活动的范围。
(来源:《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13版第332页【美】弗朗西斯·显凯维奇·赛泽埃莉诺·诺斯·惠特尼主编)登⼭时需⽔更⾼——2~3升只是⼈体⼀天最低需⽔量,登⼭时排汗、呼吸等排出的⽔量⼤幅增加,每天需⽔量会⾼达5~8升。
户外活动饮水的方法
1.在户外旅途中喝水要次多量少
旅途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水,每小时喝水不能超过一升,每次以100至150毫升为宜,间隔1小时。
2.户外旅游,要喝适量的淡盐水
人在旅途运动后,容易出汗,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钾、钠、镁等。
因此,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十分有必要1克盐加500毫升水,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3.饮水的温度
夏日旅游,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此时肠胃由于血液循环加快,肠胃相对缺血。
不要喝5℃以下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好,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
4.适量补充糖水也很重要
由于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体内贮存的糖量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
因此,参加大运动量和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适当喝些糖水,及时补充体内能量消耗。
这是进行户外活动时喝水的四大注意要点,请出行户外的驴友要特别注意。
只有身体舒适了,才能将户外活动进行到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原注意事项1. 导语高原是指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探索。
然而,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以及海拔高度等特殊条件也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证旅行的顺利与安全,本文将为您介绍高原旅行的注意事项。
2. 高原旅行前的准备2.1 身体状况检查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建议进行身体状况检查,特别是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
如果存在慢性疾病,应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前往高原地区旅行,以避免加重病情。
2.2 适度锻炼良好的体能状况有助于适应高原环境。
在旅行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慢跑、游泳和健身等。
2.3 行李准备高原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晴天和夜晚温差较大。
带上厚外套、羽绒服、保暖衣物等以应对低温。
此外,防晒霜、墨镜、帽子等也是必备品,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2.4 合理行程安排在高原旅行中,合理的行程安排十分重要。
应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刚到高原时不要过度劳累。
建议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3. 高原旅行中的注意事项3.1 饮食调整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都对食物消化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可采取以下措施:•多喝水:高原地区干燥,人体流失水分加快,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少量多餐:可将每日的饭量分成多次进食,减轻肠胃负担。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3.2 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前往高原地区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为了缓解高原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适度运动:在高原上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高原反应。
•多休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吸氧:在高原上使用氧气瓶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3.3 高原环保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高原的生态,我们应该:•不乱丢垃圾:任何垃圾都应该妥善处理,不能乱扔。
•不破坏植被:尊重高原的自然环境,不采摘野花、破坏植被等。
高原的注意事项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人们在高原上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原的注意事项。
高原气候干燥而寒冷,气温较低,氧气稀薄,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强,这些因素都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高原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适应:到达高原地区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初来乍到的人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
因此,到达高原后最好休息一段时间,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补水:高原气候干燥,人体容易脱水,因此要多喝水补充体液。
平时应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分,避免体内缺水。
3.合理饮食:高原环境下,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会增加。
因此要保持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加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4.避免酒精和烟草:高原环境中,酒精和烟草会对身体产生更大的负担,因此要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
5.适当运动:在高原环境中,身体活动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引发高原反应。
6.防晒和保暖:高原地区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量高,容易引起晒伤和皮肤问题。
因此,在高原活动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涂抹防晒霜,穿长袖衣物等。
同时,由于高原气温较低,身体易感冒,应及时增加衣物,保持体温。
7.避免饱食和睡眠不足:在高原环境中,消化功能较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要避免饱食和暴饮暴食。
同时,由于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休息时间稍微延长一些,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和适应高原环境非常重要。
8.注意安全:在高原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特别是在攀登高山、徒步旅行等活动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不要冒险行动。
同时,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避免遭遇不利气候条件。
总之,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人们在高原上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最全西藏高原反应常识进藏高原反应注意事项西藏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原地区适应不良,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
由于西藏的海拔较高,气压和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导致人体机能受到影响,出现不适反应。
了解西藏高原反应的常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1.慢慢适应高原:西藏高原反应是由于氧气减少引起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前,最好提前一段时间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进行适应,慢慢提高海拔。
2.合理调整行程:进入高原地区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要合理安排行程,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充分休息:进入高原地区后,要增加睡眠时间,保持充足的休息,使身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4.注意饮食:在高原地区,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5.增加液体摄入: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大气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快,人体容易脱水。
因此,要增加饮水量,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6.避免酒精和烟草:在高原地区,酒精和烟草对身体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加重高原反应。
所以最好在高原地区不饮酒、不吸烟。
7.避免过度劳累: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减少,身体的代谢速度变慢,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要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8.注意防晒:在高原地区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强烈,容易引起皮肤晒伤。
要注意涂抹防晒霜,戴好太阳帽、太阳镜,保护皮肤和眼睛。
9.慢慢适应饮食: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减少,人的胃肠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饮食不适应。
因此,慢慢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不要过量食用辛辣和油腻食品。
10.注意氧气供应:在高原地区,可以随身携带一罐氧气罐,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要注意正确使用氧气罐,避免浪费。
11.症状严重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如头疼剧烈、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给出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建议,帮助缓解症状。
12.随身携带药物:对于易发高原反应的人群,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适合的药物,如一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高原旅游需要注意什么:高原旅游注意事项高原旅游注意事项一、高原的环境特点1. 缺氧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
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
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
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
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高原地区海拔高,温度低,气候干燥,辐射强3. 湿度低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
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
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
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
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旅游注意事项二、人体的应变措施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
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
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
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
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
旅途中高原反应的预防方法1、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慢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也不要过于兴奋、冲动。
初上高原的朋友,切忌看到高原、雪山,就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大喊大叫、奔跑跳跃。
这只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增加心肺负担,加重高原反应。
2、足量饮水。
在高海拔活动中,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
毫不夸张地说,水是抗击高反最好的灵丹妙药。
一般来说,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2—35升水,水分补充合理与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浅黄为判断标准。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在水中加葡萄糖、西洋参切片、板蓝根冲剂、果珍等,补充能量,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预防感冒等。
保温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
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为了不影响睡眠,可以从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
3、注意防寒保暖。
高原天气特点是: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刚刚还艳阳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风大作,雷雨冰雹。
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
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一定要及时,做到“宜暖不宜凉”。
在平原上,加减衣服的习惯是“感到冷再加”,而在高原上,则应该转变为“感到热再减”。
另外注意尽量少洗澡、洗头。
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极易遭到病魔侵害。
如果在洗澡、洗头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患上感冒,其后果就很难预料了,尤其对于刚到高原的人。
4、合理膳食。
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高原反应急救措施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
由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气压低,人体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出现头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严重的高原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休息和适应当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首先应该停止活动,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适应高原环境需要时间,因此,给予足够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逐渐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二、补充液体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和气压低,人体容易脱水。
因此,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是必要的。
推荐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三、氧气疗法对于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如呼吸困难、严重头痛等,可以考虑进行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氧气来改善身体的氧合情况,缓解症状。
在高原地区,一些旅游景点和登山基地会提供氧气疗法设备,但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山或使用便携式氧气瓶来进行急救。
四、药物治疗在高原反应急救中,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镇静剂和止吐药等。
但是,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五、寻求医疗帮助对于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如严重呕吐、意识丧失等,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在高原地区,有专门的高原医疗机构和医疗队伍,他们具备处理高原反应急救的专业知识和设备。
及时就医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六、预防高原反应最好的高原反应急救措施是预防。
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应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此外,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高原反应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的健康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在高原地区旅行或登山时,我们应该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
正确描述户外出行中喝水的注意事项的事户外出行中喝水的注意事项:户外出行中喝水的注意事项:一、不要在口渴时才喝水。
如果感到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这个时候再补充水分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也切记,不能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去饮用。
二、不宜喝冷水或冰水。
如果您想选择用冷水或者冰水来解渴,那么千万不要直接饮用,可以将其放置于室温后再饮用。
三、不宜大量饮水。
很多人都认为夏季天气炎热需要多饮水,因此往往会有很多人在短时间内饮入大量的水,殊不知长期饮用大量凉水对胃肠道系统造成伤害,尤其是小孩子脾胃功能弱,更容易导致腹痛甚至腹泻等问题。
四、不宜喝“混合”水。
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掺杂在一起使用。
比如矿泉水和纯净水,前者所含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高于后者,长期将它们混杂着喝,不仅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还会加重肠胃负担。
五、避免空腹喝水。
空腹状态下喝水会使得血液中的水分减少,黏稠度增加,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六、选择健康合适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处于轻度饥饿且口干舌燥时,往往会出现强烈的欲求进食的生理反应,而此时恰巧又是人体缺水的状态。
七、尽量少饮或不饮碳酸类饮料。
像汽水、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由于含糖量较高,虽然口感很好,但会让身体的盐分随之增加,同时还会损失大量的钙质,从而影响身体对矿物质的摄取。
八、少喝隔夜茶。
隔夜茶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急剧升高,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九、吃东西时不要忘记喝水。
当你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忘记同时喝几口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摄取到足够的水分。
十、晚餐少喝点酒。
过量的酒精会妨碍身体水分的排泄,当身体处于缺水状态的时候,酒精代谢产生的乳酸会与水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刺激肾脏并严重地影响肾脏的排毒功效。
缓解高原反应的小妙招高原反应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通常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症状。
高原反应是由于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导致身体组织缺氧所引起的。
对于那些不习惯高原环境的人来说,高原反应可能会对他们的旅行、登山或者工作造成不便。
为了缓解高原反应,下面是一些小妙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1. 适当休息在刚到达高原地区的头几天,适当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高原反应往往在第一次到达高原地区的48至72小时内出现,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氧气稀薄的环境。
因此,不要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2. 饮食调节饮食在缓解高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在高原地区多摄入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米饭、土豆等,以增加能量和补充足够的热量。
此外,饮食应该均衡,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3. 增加水分摄入量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对于缓解高原反应非常重要。
在高原地区,由于蒸发速度较快,身体很容易脱水。
因此,饮水量应适量增加,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会增加脱水的风险。
4. 避免剧烈运动在刚到达高原地区时,避免剧烈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剧烈运动会使身体更快地消耗氧气,加重了高原反应的症状。
逐渐增加活动量,并给身体一些时间来适应海拔高度。
5. 护肤措施在高原地区,由于紫外线强烈,阳光辐射强烈,导致皮肤更容易受损。
因此,使用防晒霜、帽子和太阳镜等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保持皮肤的滋润也很重要,可以使用保湿霜或者润肤露来滋润皮肤。
6. 中药调理在一些高原地区,当地居民常常使用一些中草药来预防和缓解高原反应。
例如,当归、党参、红景天等都有较好的抗缺氧作用。
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煎煮或泡茶的方式服用,但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确定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7. 调整呼吸在高原地区,呼吸是适应海拔的重要因素。
建议深呼吸,使氧气更充分进入肺部。
在高原上正确的喝水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到了高原地区,多饮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高原上正确的喝水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
2、清晨喝水
早上起床后,空腹先喝一杯水,能促进肠胃蠕动并有助于排除夜间积留在体内的毒素。
早晨这杯水可以选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以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第二种是柠檬水,它能够提高早晨的食欲,同时有利于排尿;第叁种是淡盐水,它对便秘的人很有益处。
3、睡前喝水
睡前若不喝水,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险,而人在睡眠中仍会消耗水分,因此睡前最好再适量喝点水,降低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
4、运动前、中、后都要喝水
运动前喝水,可供给肌肉和细胞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不易疲劳;在运动过程中会流失大量水分,运动过后也会大量流汗,因此都要适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保持体内水结构平衡,但千万别喝冰水,因为剧烈运动时喝冰水会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
5、小口喝水
咕噜咕噜大口喝水容易将过多空气喝入肠胃中,造成肠胃不适,而且水喝得太快易引起气胀。
因此,最好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喝。
6、饭前饮水比饭后饮水好
饭后大量饮水会冲淡胃酸,进而减弱杀菌力,又不利于消化;
而饭前饮水或来碗开胃汤,都是很好的养胃之法。
就如西餐有餐前开胃的步骤,利用汤菜来挑起食欲、润滑食道,为进餐做足準备。
7、进餐后喝水要适量
进餐后消化液正在消化食物,此时如喝进大量水就会冲淡胃液、胃酸而影响消化功能。
8、不喝生水
人类80%的传染病与水或水源污染有关。
污染的水还可以引起寄生虫病的传播和地方性疾病等。
因此,喝水要符合卫生要求。
不要喝生水,要喝煮沸的开水。
9、喝水要有节制
夏季气温高,人们多汗易渴。
但1次喝水要适量,不要喝大量的水。
即便是口渴的厉害,一次也不能喝太多水。
这是因为喝进的水被吸收进入血液后,血容量会增加,大量的水进入血液循环就会加重心脏负担。
要注意适当地分几次喝。
以上这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