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3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媒体等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的影响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社会媒体遗传学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理成熟度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第一节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代相传的现象。
遗传因素是指由基因传递的生理和解剖特征,如先天的身体结构、形态、感觉和神经系统。
它们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改善上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度为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奠定了初步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之间的差异是学龄前儿童个体差异的初始基础。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
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通过鞠躬、踢腿或哭泣来应对变化的情况,他们通常在2岁时表现出胆小、矜持和内向。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
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
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
具体表现为: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
第十章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理论及方法第一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的总体论完整治疗法(Gestalt therapy)是由皮尔斯(F.Perls)倡导和建立的一种心理辅导法。
(识记)理性情感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由心理学家艾利班、(A.Ellis)开创和拓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
一、完整治疗的总体观(一)皮尔斯的人性观(领会)1.人的完整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完整性。
皮尔斯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只有当人们以“完整”,即以整个有机体都投入的方式来作出反应和行动时,正常和健康的行为才会产生。
2.人的自主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自主性。
皮尔斯认为,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力量。
他相信个体本身有自我运作的能力,能够引导自己整合自己的生命。
3.感官知觉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感官知觉性。
皮尔斯认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他的脑子,但是能得到他的感官知觉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人的身体和感觉常比我们所说出来的诚实。
4.自我觉察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自我觉察性。
皮尔斯认为,人的自我觉察性是很重要的。
因为人有自我觉察,本身就足以引起自我改变。
(二)皮尔斯的健康观(领会)1.健康的定义完整学派对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个体能够不受到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一直保持在“自我觉察”的状态之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要,并且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2.责任感与健康完整学派认为,健康的个体是具有为达到成功的适应而发展出为自己的生命以及为自己对环境所作的反应负责任的能力的人。
3.专注与健康皮尔斯认为,拥有健康特征的人,是那些专注的人。
因为在同一个时段中,人只能集中在一件事上,其他的事就会先放到一边去。
4.问题与原因将个体为什么会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纳如下(1)与环境失去互动或接触他(她)可能会使自己与其他人和环境都失去联系。
(2)与环境分离他(她)也可能太注意环境中的信息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以致行为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折等。
三、选择题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 C类型儿童。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2. 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3. 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5. 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C。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7. 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4.5岁左右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十章学前教育评价本章导读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步骤案例十“一所受欢迎的差幼儿园”学前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为学前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学前教育评价概述一、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学前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前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1、鉴定作用鉴定是教育评价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和达成程度做出鉴别和判定。
2、激励与导向作用评价通常要对评价对象的水平高低进行区分或分出等次,从而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和利益,因此评价常能激发被评价者的动机,激励他们做好各项工作。
另外,评价是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和需要为依据而进行的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一项活动,科学的教育评价对学前教育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
3、诊断与改进作用在学前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对评价对象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常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为人们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第二节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学前教育机构评价三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包括对儿童婴儿期发展评价和幼儿期发展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一)婴儿发展评价从出生起就不断接受对外界刺激,婴儿的感知觉、动作、认识能力、语言和思维、想像就不断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工作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婴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下面是婴儿期儿童在语言、动作、认识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四方面的发展表现,可以作为对婴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的参考。
①1、语言的发展-----2个月的婴儿有时伴着微笑能发出声音。
-----3、4个月的婴儿能咿哑学语,逗引时能大声笑,5个月会拉长声发喉音,能将头转向叫名字的人,成人与婴儿说话时,有手脚不断活动的反应。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年下半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是()。
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兴趣2. (2013年上半年)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
A. 能力类型的差异B.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 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 能力水平的差异3. (2012年下半年)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4.(2019·山东德州)从一个人行为的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个性。
这是个性()的表现。
A. 独特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社会性5.(2019·山东烟台)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的气质类型是()。
A. 黏液质B. 抑郁质C. 胆汁质D. 多血质6.(2019·湖南衡阳)儿童的各项能力中,发展得最早的是()。
A. 操作能力B. 创造能力C. 认知能力D. 社交能力7.(2019·福建)妈妈问牛牛今天乖不乖,牛牛说:“不乖,因为老师说我不乖。
”这体现了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
A. 表面性B. 局部性C. 不确定性D. 依从性8.(2018·江苏淮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在()。
A. 0~1岁B. 1~2岁C. 2~3岁D. 3岁以后9.(2019·福建)大家都说小东喜欢交朋友,待人接物礼貌大方。
这体现的是小东的()。
A. 气质B. 情感C. 能力D. 性格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体现了个性的()。
A.独特性 B. 稳定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二、简答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问题: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