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学考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9赤壁赋课时练(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扣舷.(xuán)扁.舟(piān)舳.舻(zhú) 举酒属.客(zhǔ)B.渔樵.(jiāo) 窈.窕(yǎo)潜蛟.(jiāo) 冯.虚御风(píng)C.匏.樽(páo) 旌.旗(jīng)嫠.妇(lí) 山川相缪.(liáo)D.肴.核(yáo) 枕藉.(jí)麋.鹿(mí) 酾.酒临江(shī)解析:A项,“舷”应读“xián”;B项,“樵”应读“qiáo”;D项,“藉”应读“jiè”。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清风徐.来徐:缓慢。
②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③舞.幽壑之潜蛟舞:起舞。
④苏子愀.然愀:脸色转变。
⑤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⑥固.一世之雄也固:原来。
⑦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
⑧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A.①③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⑦解析:③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⑦卒:到底。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往)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掩盖)举酒属客(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行乎骤得(屡次得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解析:D项,“适”是“享有”之意。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①④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表疑问语气;③相当于介词“于”,表处所。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凌万顷之茫然②泣孤舟之嫠妇B.{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何为其然也②耳得之而为声D.{①客有吹洞箫者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解析:A项,“之”,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的。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义:)2)冯虚御风(通,义:)3)山川相缪(通,义:)2.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东望武昌3)顺流而东4)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3.解释加线词1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5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9篇《赤壁赋》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赤壁赋》苏轼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
歌曰:“桂()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
寄()蝣于天地,渺()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
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宁夏银川·三模】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江面广阔的句子是“(),()”。
赤壁赋一、基础知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壬戌(rén)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虚御风(féng)B.嫠妇(lí)愀然(qiǎo)舳舻(yóu)山川相缪(liáo)C.酾酒(shī)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危坐(jīn)D.匏樽(páo)枕藉(jí)蜉蝣(fú)扁舟(p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正襟危坐杯盘狼籍苍海一粟孤苦零丁B.一叶扁舟不绝如缕凄侧动人形单影只C.乐观旷达余音袅袅感人肺腑抑扬顿挫D.潜移墨化肝胆照人犀角烛怪如泣如诉3.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A.举酒属客(同“嘱”,劝请)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伴奏)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同“缭”,盘绕、围绕)4.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凌万顷之茫然D.寄蜉蝣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举匏樽以相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物各有主而未尝往也举酒属客C.固一世之雄也逝者如斯知不可乎骤得D.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杯盘狼籍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而友麋鹿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羡长江之无穷B.古之人不余欺也C.击空明兮溯流光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下列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用桂树木兰做桨,通过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苏轼《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导语:多做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苏轼《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欢迎过来做一做。
筑基达标1.指出下列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提示: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
答案:(1)互文见义 (2)对偶 (3)比喻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一字和仲,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他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提示:文学常识靠记忆。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提示:①③④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答案:C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七月既望( ) (2)击空明兮泝流光( )(3)渺渺兮予怀( ) (4)斗牛之间( )(5)倚歌而和( ) (6)山川相缪( )(7)酾酒临江( ) (8)正襟危坐( )提示:本题帮助积累实词的意义。
答案:(1)阴历每月十五日 (2)逆流而上 (3)悠远的样子 (4)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同声相应,唱和 (6)缭,盘绕 (7)斟酒 (8)身体斜着坐5.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学生版】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赤壁赋[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望”“曾”“徐”三字及次常用字“赋”“危”“将”。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3段)苏子愀然..()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正襟危坐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3 赤壁赋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1.实词:凌、望、如、绝、歌、渔、樵、渺、侣、友2.虚词:而、乎、于、之、为二、识记通假| 奥妙无穷方块字①冯.虚御风(同“凭”,乘) ②山川相缪.(同“缭”,盘绕) ③举匏尊.以相属(同“樽”,酒杯)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属⎩⎪⎨⎪⎧ ①连接②聚集③缀缉、撰著④致意、劝请→⑤嘱托⑥隶属、归属→⑦掌管⑧部属、亲属→⑨类例:①使者存问共给,相属.(zhǔ)于道(连接) ②于是属.(zhǔ)诸大夫而告之(聚集) ③屈平属.(zhǔ)草稿未定(撰写) ④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同“嘱”,劝人喝酒) ⑤属.(zhǔ)余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shǔ)教坊第一部(隶属、归属) ⑦在骨髓,司命之所属.(shǔ)(掌管) ⑧乃以其属.(shǔ)死之(部属、亲属) ⑨不者,若属.(shǔ)皆且为所虏(类) 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①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指导斗宿(南斗)、牛宿] ②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③凌万顷之茫然..(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④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内心思慕、向往的人)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六、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②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③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④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⑤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赤壁赋》挖空训练参考答案《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著名散文,以下是一份《赤壁赋》挖空训练的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1、()月之望,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七月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客3、少焉,月出于()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东山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答案:天一方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者之乐。
答案:知音6、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答案:举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答案:哀吾生之须臾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9、且夫天地之间,()物也,物各有主。
答案:万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皆耳得之而为声。
答案:取之无禁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取而12、相与枕藉乎舟中,()然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梦《师说》挖空训练参考答案《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本文旨在通过挖空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师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一、填空题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师说》一文通过对(为师之道)的探讨,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韩愈认为,对于那些不从师学习的人,他们(愚)而且(鄙)。
4、在《师说》中,韩愈用“(人非生而知之者)”这一句话来强调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
5、(圣人无常师)这句话表明了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们可以向不同的人学习。
6、在《师说》中,韩愈提到自己的从师经历时说,(余嘉其能行古道),盖余之善易如此。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低,但他们却能够相互传授技艺,这种行为让韩愈深感敬佩。
8、在《师说》中,韩愈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来描述那些只会教学生读书认字的老师。
9、(士大夫)阶层的人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高,但他们往往自视过高,不愿向他人请教。
赤壁赋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赤壁赋》的作者是()A. 苏轼B. 苏洵C. 苏辙D. 欧阳修答案:A解析:《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
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的是()A. 农历每月初一B. 农历每月十五C. 农历每月十六D. 农历每月月末答案:C解析: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 倚歌而和之(倚:依靠)C. 正襟危坐(危:端正)D.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答案:B解析:“倚歌而和之”中“倚”是依照、按照的意思。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C.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 侣鱼虾而友麋鹿客喜而笑答案:B解析:A 项,“于”,在/被;B 项,“而”,都表转折;C 项,“于”,从/在;D 项,“而”,表并列/表承接。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举酒属客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山川相缪D. 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D解析:A 项,“属”通“嘱”;B 项,“冯”通“凭”;C 项,“缪”通“缭”。
6.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白露横江B. 望美人兮天一方C. 凌万顷之茫然D. 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D解析:A 项,“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指二十四节气之一;B 项,“美人”古义指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指美貌的女子;C 项,“茫然”古义指辽阔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 项,“斗牛”古今都指星宿名。
7. 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客有吹洞箫者B. 何为其然也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固一世之雄也答案:B解析:“而今安在哉”和“何为其然也”都是宾语前置句。
8. 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几句歌词描绘了一种空灵美好的境界。
《赤壁赋》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能喻之于怀B.方其破荆州而不知其所止C.扣舷而歌之羽化而登仙D.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欲呼张良与具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xū)之秋歌窈窕(tiǎo)之章飘飘乎如遗(yí)世独立B.倚歌而和(hè)之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C.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 )危坐泣孤舟之嫠(lí)妇D.余音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g)也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文学常识(0.5×4=2)苏轼与苏洵、苏澈合成“三苏”,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字音(0.5×27=13.5)1.壬.戌2.举酒属.客3.窈窕.. 4.斗.牛之间5.冯.虚御风6.扣舷.7.余音袅袅.8.倚.歌9.幽壑.10.嫠.妇11.愀.然12.相缪.13.舳舻..14.旌.旗15.酾.酒16.横槊.17.渔樵.18.江渚.19.麋.鹿20.匏.樽21.蜉.蝣22.一粟.23.须臾.24.肴.核25.枕藉.三·通假字(1×3=3)1.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四·虚词(1×19=19)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转折(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转折(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修饰(4)侣鱼虾而友麋鹿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修饰之(1)纵一苇之所如到(2)凌万顷之茫然的(3)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4)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5)苟非吾之所有的(6)耳得之而为声的(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8)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标志“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标志“从”(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标志(4)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标志“在”五·古今异义(1×4=4)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思慕的人君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六·词类活用(1.5×9=13.5)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3.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5.扣舷而歌.之唱歌6.顺流而东.也东进七·重点实词(1×23=23)1.七月既望过了2.纵一苇之所如任;小船3.凌万顷之茫然越过4.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空明;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5.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6.余音袅袅声音婉转悠长7.舞幽壑之潜蛟深谷8.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9.正襟危坐端坐10.方其破荆州当11.下江陵攻占12舳舻千里首尾相连的船只13.寄蜉蝣于天地人生短促14.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15.托遗响于悲风余音16.卒莫消长到底;消减和增长17.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18.杯盘狼藉凌乱19.相与枕藉枕着垫着八·特殊句式(1×9=9)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4.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6.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九·翻译(13)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起,兴起)。
举酒属.③(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④(放任)一苇之.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如· ⑥(所去的地方),凌.· ⑦(越过)万顷之茫然 ⑧(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万顷茫茫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⑨(píng 冯:同“凭”,乘;虚:太空。
冯虚,凭空,凌空。
)御.⑩.(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⑪(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⑫(划船的工具,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⑬(sù,逆水而上)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⑭(循,依)歌而和.⑮(hè,唱和,即伴奏)之,其声呜呜然.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⑰(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⑱(细线)。
舞.·⑲(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⑳(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21(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22(容色改变的样子),正.○23(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坐.○24(端坐),而问客曰:“何为..○25(即“为何”,为什么)其然.○26(代词,这样)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27(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28(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29(l 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30(被)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31(攻占)江陵,顺流而东.○32(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也,舳舻..○33(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34(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35(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36(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37(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于江.·渚· ○38(江中小洲,亦指江边)之上,侣.·○3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40(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鹿 ○4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42(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赤壁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大江东去⑧顺流而东也⑨明烛天南⑩侣鱼虾而友麇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②⑧/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5.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ái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C.嫠.妇lí桂棹.nào匏.樽páo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扁.舟biǎn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_。
(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二、语段阅读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学考练习
一、基础知识
(一)注音
窈窕
..()冯.()虚桂棹.()酾.()酒属.()客
嫠.()妇愀.()然横槊.( ) 江渚.()蜉蝣
..()无尽藏.()枕藉.()壬.( )戌扁.()舟袅.袅(
(二)解释加点字
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
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酾.酒临江白露
..横江
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
..乎舟中
(三)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顺流而东.也下.江陵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指出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 8.而又何羡乎 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绚烂嶙峋询问徇情枉法 B.花圃哺养浦口捕风捉影
C.焙干培训剖析醅酒结庐 D.藤椅绮丽旖旎倚老卖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人目睹了这扣人心弦
....的一幕。
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
....,小张抓全局、抓大事的领导艺术,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
底抽薪
...,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
各有千秋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
..横江
..之间 B.白露
C.凌万顷之茫然
..
.. D.挟飞仙以遨游
4. 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
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6.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 对“夫子愀然正襟危坐”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
9. 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10. 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三、默写
11、,泣孤舟之嫠妇。
12、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13、挟飞仙以遨游,。
,托遗响于悲风。
1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15、举酒属客,,。
赤壁赋答案
选择题
1-5.C B D A C 6-10 D C D D A
7.答案.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A,介词,被/介词,给。
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
D,介词,在/连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