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及其贡献
- 格式:ppt
- 大小:699.50 KB
- 文档页数:11
管理学笔记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思想三部曲:五种竞争⼒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1、《竞争战略》:(1)⾸次分析了竞争的五种⼒量,提出了“五⼒模型”(⾏业中现有对⼿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新⽣⼒量的威胁、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五种⼒量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产业的利润率;(2)系统提出三种通⽤的竞争战略: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缝隙市场战略(3)将产品寿命分析引⼊产业寿命分析,预测产业演变过程的概念是产品⽣命周期,产业的增长是S型,经历推出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产品⽣命周期与产业⽣命周期的异同、产业周期的演变会⾮常不同)2、《竞争优势》:企业如何利⽤⾃⼰的优势、避开⾃⼰的弱势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对竞争优势能产⽣举⾜轻重的影响,并最终能提升竞争优势;(1)价值链把企业运营的各种活动划分为五⼤基本活动——产品设计、⽣产、营销和交货等独⽴领域(2)四⼤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进⽽⿎励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公司的价值链进⼀步延伸出去可以和上游供货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产业的价值链。
(4)竞争优势:产⽣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于补偿溢价⽽有余”。
(5)问题:如何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如何使⾃⼰与对⼿相⽐标杆⽴异?如何选择细分市场,以便通过企业的集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在相关产业中通过战略协调以获取竞争优势?在追求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何影响?企业如何保护其竞争地位?3、《国家竞争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新成果结论:仅强调⾃然资源及其他成本因素的⽐较利益的传统理论早已失去⽣命⼒,⼀个国家把它们的现存优势提⾼到技术和⽣产⼒具有⾼度的能⼒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钻⽯模型:⼀个国家的四个⽅⾯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四⼤特征:⽣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遇与政府是四个要素之外能影响国家菱形条件的变量三、迈克尔波特的主要贡献1、五⼒模型:现有竞争对⼿间争夺的激烈程度、潜在进⼊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价格谈判、客户价格谈判(1)现有竞争对⼿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价格、⼴告、性能、特⾊、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形象。
迈克尔·波特管理思想述评迈克尔·波特管理思想述评迈克尔·波特出生于1947年,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
一、迈克尔·波特生平简介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
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权威。
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
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
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目前,波特博士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
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第1篇迈克尔·波特,美国著名战略学家,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
他出生于194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并在该校担任教授。
波特在竞争战略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全球企业的竞争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波特的生平、主要理论、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平简介迈克尔·波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自幼聪明过人,对商业和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期间,波特开始接触竞争战略这一领域,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波特留校任教,致力于竞争战略的研究。
二、主要理论1. 五力模型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是竞争战略的核心理论之一。
该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态势,包括:(1)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指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新企业进入行业的可能性。
(3)替代品的威胁:指行业产品或服务被其他产品或服务替代的可能性。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行业产品的定价和供应能力的影响。
(5)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指购买者对行业产品的定价和购买能力的影响。
2. 价值链分析波特的价值链分析理论将企业内部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运营、外部物流、营销与销售、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3. 三种竞争战略波特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成为行业中的低成本生产者。
(2)差异化战略: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来提高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3)集中化战略: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和差异化来提高竞争力。
三、实践应用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实例:1. 通用电气(GE)通用电气在波特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将产品线从通用电气扩展到航空、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迈克尔·B.波特的管理就这么简单迈克尔·B.波特(Michael E. Porter)被公认为是现代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他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是战略管理领域的权威。
迈克尔·波特是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学术界的翘楚,他在战略管理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堪称举世闻名。
波特的管理理论主要是围绕着“竞争优势”和“战略定位”展开。
他的最著名的贡献是提出了“波特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
首先,波特五力模型是他对行业竞争的分析框架。
这个模型认为,行业竞争受到五种力量的影响,包括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买家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替代品的威胁。
通过对这五种力量的分析,企业可以评估自己所处行业的竞争力,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来提高竞争优势。
波特五力模型成为了许多企业战略分析的基础工具。
其次,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提出企业内部活动可以被划分为一系列的要素活动和辅助活动。
要素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
波特认为,通过对于这些活动的深入理解,企业可以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造差异化的机会。
价值链理论帮助企业识别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战略。
基于这些理论,波特提出了一种名为“波特竞争战略”的管理方法。
波特竞争战略分为三种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注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通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而专注战略则通过专注于特定市场或客户群体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三种竞争战略可以相互结合,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战略。
然而,波特的管理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静态和理论化,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
此外,有人也指出他的理论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尽管有这些批评声音,但波特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剖析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Business?Policy)课程,至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国家竞争优势》,先后花了15年时间,其中198 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已58次重印,被译成17种文字,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也已35次重印。
三部曲的出版奠定了波特教授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由2002年哈佛商学院的网站资料可见,波特共出版着作1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但据我所知,国内理论及实业界对于波特的了解,主要还是从其《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开始的,因为对于这两本书,在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获得中文简体版权正式出版前,早在1988年国内就已有多家出版社的译本在读者中流行。
至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尽管国内的战略学者们通过原版文献以及波特自己的论文早有所闻,但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的中文版,那也已经是2002年的事了。
对于波特的“三部曲”,尽管国内购买者人数并不少,但能真正静心通读全书的人实际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较快,更为喜欢快餐式的阅读材料,波特三部曲实在太过厚重与琐细;二是由于波特三部曲延袭了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有点太重经济理性而轻管理人性,不太容易阅读;三是由于前些年我国许多管理实践者客观上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真正遭遇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制约,所以缺乏认真精读的心境与压力。
就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状况而言,经济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许多企业在做大后正逐渐面临做强、做长的战略困惑,从这个角度看,华夏出版社这次重印波特的三部曲可谓正逢其时。
五力模型1简介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2基本概念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3分析方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
该模型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
通常,这种分析法也可用于创业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业在本产业或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一、本文概述1、迈克尔·波特的介绍迈克尔·波特是当代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之一,他的战略思想在商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出生于1947年,在美国纽约州出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教授战略管理课程,同时也是该校商学院的教授。
他的学术贡献包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以及《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等著作,其中《竞争战略》一书被认为是战略管理的经典之作。
波特的战略思想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取得竞争优势。
他认为,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并在特定的领域中建立竞争优势。
他提出了“五力模型”,该模型分析了行业中竞争的五种力量,即供应商、购买者、竞争对手、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
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这些战略思想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竞争路径和方法,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
2、战略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著名的战略家,他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该理论对于商业领域的影响深远。
在他的理论中,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
在商业领域中,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具体来说,战略在商业领域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竞争策略,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拓展和营销活动。
其次,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把握市场机会。
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并及时抓住机会,从而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最后,战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应对挑战。
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和应对挑战。
迈克尔·波特——竞争力研究的鼻祖他的书可以在很多商学院学生、大学教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国家领导人的书架上找到;他的“竞争和战略”理论已经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和企业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被美国国内的经济会议以及众多世界性的经济学术论坛列为正式的、重要的讨论议题。
正如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对他的评价: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论变为令人尊敬的学院派原则,这个人就是迈克尔·波特。
1、第4位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在2000年授予迈克尔·波特为“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资格,这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由此,波特教授成为该校历史上第4位得到“镇校之宝”殊荣的教授。
波特在接受哈佛大学学报采访时说:“我很荣幸能获得此项殊荣。
此时我更追忆已故的Chirstensen教授,他是我在哈佛商学院时期的导师兼朋友,同样也是‘大学教授’的获得者,我为自己能够追随他的研究方向而骄傲,随着现在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我越来越感觉到他对我的深刻影响。
”为了使那些杰出的哈佛教授不必再受到系别和已有研究领域划分的约束,哈佛大学校长JamesB.Connant在1936年倡议授予“大学教授”的称号,“大学教授”被鼓励做富有创造性的、“跨专业”的研究,他们常常同时为自己所属的系以及其他系和大学工作。
自1992年以来,哈佛共有4位学者获得“大学教授”的称号,其中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RobertC.Merton,、已故的C.RolandChristensen教授和SumnerH.Slichter(萨姆那教授)以及迈克尔·波特。
对于波特教授的“大学教授”任命,哈佛大学的NeilL.Rudenstine校长说:“无论作为一个思维敏锐的、富有想像力的思想家来说,还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一个天才的教师,迈克尔·波特被选为‘大学教授’都是当之无愧的。
他的研究已经跨越很多领域,包括对全球竞争力的研究以及人类健康问题的探讨,现在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对于研究的旺盛精力和天赋将使得哈佛大学的许多研究专业都受益匪浅。
管理名家库姓名波特照片生平简介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类的师生来说,波特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概念本身。
波特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他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
他30多岁就写出了名著《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Competitors),改变了传统的CEO的战略思维。
该书引入了最低成本、差异化、重点突出(lowest cost,differentiation,focus)等三方面的战略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构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波特主要关心国际竞争力问题。
同时,他还参与主编过对各国影响很大的《国际竞争力报告》(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在1983年,波特被任命为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带动了美国当时的经济复苏。
波特90年代中期重返“战略界”,在哈佛商学院他领导一个研究小组继续战略研究,力图重振战略在管理学上的地位,在他看来只有战略才能产生持久的优势。
1991年,波特出版《马萨诸塞州的竞争优势》一书,并任马萨诸塞州经济增长和技术理事会主席。
在1996年,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再次发表一篇经典文章《什么是战略?》,澄清了战略与“营运有效性”的区别。
目前,波特博士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院的必修课之一。
另外,他还为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的管理者开办培训班,并到世界各地为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做演讲。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思想三部曲: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1、《竞争战略》:(1)首次分析了竞争的五种力量,提出了“五力模型”(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产业的利润率;(2)系统提出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缝隙市场战略(3)将产品寿命分析引入产业寿命分析,预测产业演变过程的概念是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的增长是S型,经历推出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异同、产业周期的演变会非常不同)2、《竞争优势》: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弱势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对竞争优势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最终能提升竞争优势;(1)价值链把企业运营的各种活动划分为五大基本活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交货等独立领域(2)四大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进而鼓励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公司的价值链进一步延伸出去可以和上游供货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产业的价值链。
(4)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用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
(5)问题:如何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如何使自己与对手相比标杆立异?如何选择细分市场,以便通过企业的集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在相关产业中通过战略协调以获取竞争优势?在追求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何影响?企业如何保护其竞争地位?3、《国家竞争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新成果结论:仅强调自然资源及其他成本因素的比较利益的传统理论早已失去生命力,一个国家把它们的现存优势提高到技术和生产力具有高度的能力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钻石模型: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四大特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遇与政府是四个要素之外能影响国家菱形条件的变量三、迈克尔波特的主要贡献1、五力模型: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价格谈判、客户价格谈判(1)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价格、广告、性能、特色、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