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9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革命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从理论上讲:a.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大主要矛盾;b.这两大主要矛盾就决定了中国必然会发生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封建主义压迫争取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
(2) 从事实上讲: 1840 年以来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起来反抗这种命运的过程。
这种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在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中达到高潮。
1、简述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1)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这就是说,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酿就了革命的形势。
(2)辛亥革命就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
(3)近代中国革命,也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
首先,革命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权利。
当政府被动的改革不能转变为主动的改革,当改革不断增加阻力或竟至于完全受阻,这时,置换政府就成了一种必要,以确保社会改革的继续进行。
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
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
主要思想(必然性:1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3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4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中国由一个完整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1)一个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三个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三个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4)三条特色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旧民主革命失败根本原因:软弱性妥协性“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旧民主向新民主转变转折点:五四运动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革命性质决定因素: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这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条件,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具体内容(最重要)★★★★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1948年4月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①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②根本目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 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鸦片战争前 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 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 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1.军事侵略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
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上---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上---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第一讲导言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近代,只是一个时间范畴,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科学名词。
在世界史中,从欧美国家来说,近代时期是指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标志着西欧各国近代史开端的,是这些国家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1840年进入近代的时候,不是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内部自然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于外来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才把中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
所以,对中国来说,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开始步出中世纪,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一十年,所不同的只是以1919年为界,分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所以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到1949年止,1840年到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期。
1.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成为共识。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
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分析德国1848年革命前的状况,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君主专制的压迫”。
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引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最基本动力)2.农民阶级(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4.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之一)--两面性阶级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内容)。
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概论》1.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他们分布集中,便于形成强大的力量;他们出身于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聪明。
这些特点和优点,使中国无产阶级能够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反帝反封建,要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第一步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要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必然是反对资产阶级,这就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的性质和任务。
2.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参考答案: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
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
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
参考答案: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在抗日根据地内建立的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
这种政权,即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即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专政。
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相区别的,也和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有一些区别。
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是:共产党员占1/3,他们代表无产阶级有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1/3,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1/3,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三三制",汉奸和反共分子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
这个政权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它的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以便于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参议会系统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