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
- 格式:pptx
- 大小:89.0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中华民族有光荣的历史。
它曾经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和深刻的东方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东方的强大国家。
然而,在世界历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之后,中国开始落后。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期间,西方殖民者用强壮的舰船和枪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征服与灭绝危机。
自那时以来,拯救民族,争取民族复兴已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目标。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共同富裕,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基本的历史线索在现代中国历史的宏伟进程中完成的:首先,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残酷侵略和无耻掠夺,是现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因此,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从鸦片战争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抵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的历史。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自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政治模式已经在中国提出和讨论,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践。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提案之前,没有任何民主的政治提案符合中国的国情,并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提议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民主不可避免地让位给人民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多数派的民主,而不是少数派的民主。
中国近代史重要概念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话题,涵盖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涌现出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中国近代史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包括民主、革命、现代化、国家主权以及个体解放。
一、民主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中国近代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个概念涉及到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政府的责任和对权力的制约等方面。
在20世纪初,中国的民主运动兴起,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清朝政权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次反抗和革命,中国逐渐向民主制度迈进,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革命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中另一个关键的概念,它代表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政治权力的转移。
在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解放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政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则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国。
三、现代化现代化是指国家或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国近代史中,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追求。
近代中国面临着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转型,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
这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进步。
四、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独立政治地位和自主决策权的概念。
在中国近代史中,国家主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国曾一度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压迫和削弱。
因此,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任务。
五、个体解放个体解放是指个人获得自由和权利的概念。
在中国近代史中,个体解放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和身份被束缚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无法得到保障。
近代中国的革命力图解放个体,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流本质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质:体现为三方面的历史,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以及围绕这个主题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关系到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1月11日发表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现》文),其观点是要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取得的基本结论,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误导。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不能不引起关注。
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1842~1860年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标志,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正是这个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完全形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进步学者,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各个层面论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肯定并总结了对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分析,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的革命政党推动的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
这个革命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进程。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
在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现》文否定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主题,最鲜明的是对待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上。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是
参考答案
近代的主题是反侵略、求民主。
为此,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在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了。
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2、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抵抗英国侵略。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3、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梁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走君主立宪道路。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维新运动。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孙黄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想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
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
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
4、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俄国人的道路,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辟了中国的新纪元。
说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概况一、近代史的内容框架*一个形态*一个基本历史主题*两个时期*两对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四条基本历史线索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基本历史主题: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富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民族革命任务是反帝,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封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条基本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反对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1、阶段特征: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发生巨变;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2、主要事件和问题: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3、政治:(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社会性质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主要矛盾看: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从革命任务看: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革命性质看: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政治、经济)(3)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经济成份出现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4、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生的变化(1)社会性质: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国家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经济上:由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到半封建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局面,经济多元化的结构(2)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革命任务、革命性质(3)政治体制:由原来的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一党专政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4)阶级结构:由单一的农民与地主变为多个阶级并存(5)思想文化: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6)外交和国防观念逐步更新:外交上由闭关自守逐步走向世界,国防由重陆轻海到陆海并举(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到1901年)阶段特征:基本特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近代史的主题:bai中国人名在谋du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zhi 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ao,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
近代史阶段划分:
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
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
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2、1924--1927 大革命时期
3、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
4、1937--1945八年抗战
5、1945--1949解放战争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1 反对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2 近代一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3 近代一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953~1976年近代史主题一、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1953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1953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制订了“二五计划”,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会议还通过了新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新党章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
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全国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一、“一个主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
二、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侵略和反侵略的动荡史实。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这一历史时期的主题可分为侵略和反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是国家的屈辱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关键时刻一些爱国救亡人士觉醒了,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希望国家的富强能够抵御外族的侵略。
中国不同阶级都做出了不同努力:农民阶级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要求外国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和遵守太平天国法律,严禁鸦片贸易,太平天国不屈的英勇斗争都表现了他们反侵略的决心。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路程中的一座丰碑。
“救亡”,这个深藏在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口号,就这样响亮地喊了出来。
它像一次突然袭来的风暴,人们不能不对自己民族的过去和传统信条引起深刻的反思,尽力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外部世界,力图从中汲取足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力量源泉。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之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日本法西斯企图称霸亚洲,征服世界,中华民族又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人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动,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近代史的主题也包含现代化与全球化两个关键词。
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封建经济,中国近代经济被迫融入全球化;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始,也代表着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国产业技术现代化的开始。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以及围绕这个主题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关系到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1月11日发表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现》文),其观点是要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取得的基本结论,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误导。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不能不引起关注。
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1842~1860年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标志,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正是这个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完全形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进步学者,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各个层面论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肯定并总结了对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分析,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的革命政党推动的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
这个革命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进程。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
在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现》文否定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主题,最鲜明的是对待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上。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1500字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国家命运近代中国的主题之一是民族矛盾和国家命运。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革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侵蚀,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尊严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民族命运岌岌可危。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问题和国家崛起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是经济问题和国家崛起。
近代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和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导致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的产业和财富被洗劫一空。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中国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和国家崛起的探索。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三、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民族觉醒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是社会问题和民族觉醒。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封建专制和社会不公问题,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积极探索民主、平等和自由的道路。
例如,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压迫和追求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四、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是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政府,为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基础。
随着近代中国不断进行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社会制度逐渐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社会转变。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逐渐趋于合理和健全,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向越来越清晰。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和辉煌,看到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浴血奋战和探索实践。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