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的实验研究(1)
- 格式:pdf
- 大小:154.98 KB
- 文档页数:4
相变储能材料cacl2·6h2o相变温度调节的实验研究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可控相变温度和较高的储能系数,可用于储存大量的能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源存储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本文以Cacl26H2O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其相变温度的调节。
实验材料与装备:实验所用的材料主要是Cacl26H2O,在实验过程中还使用了常规的实验器材,如旋转离心机、烧杯、烘箱等。
实验步骤:首先将Cacl26H2O加入实验室里的烧杯里,然后将烧杯放入实验室里的烘箱中,将温度升至120°C,并将烘箱里的气体通风,保持温度平衡,当Cacl26H2O溶解完毕后,将烘箱里的温度调至60°C,保持温度稳定,并将烘箱里的气体排出,一段时间后,在60°C条件下,开始实验。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60°C条件下,Cacl26H2O的相变温度可以达到64.17°C。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变储能材料Cacl26H2O的相变温度可以被调节至一定的温度,并且这种温度调节对Cacl26H2O的熔点和结晶性质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这种材料具有可控相变温度和较高的储能系数,可用于储存大量的能量。
本实验研究表明,Cacl26H2O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可以被调节至一定的温度,且温度调节不会影响熔点和结晶性质,而由此可以更好的利用这种可控相变温度的材料,用于储存大量的能量,从而节能环保、能源存储和智能控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针对Cacl26H2O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它可以被调节至一定的温度,而且温度调节不会影响熔点和结晶性质这一结论,从而可以更好的利用这种材料,用于储存大量的能量。
实验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相变储能材料提供了研究指导,为节能环保、能源存储和智能控制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减少的需求日益迫切。
其中,相变蓄冷材料(PCM)正在成为节能、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PCM可以在自身温度变化范围内储存和释放热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节省能源效率。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PCM,建立变温介质的可靠和可靠的红外测量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变温红外技术(TIR)以前多用于消费和家用产品,如温度控制器、烤箱和电冰箱,现在正在发展,以适用于工业应用。
根据相变蓄冷材料的特性,变温红外技术可以用于开发新型PCM,用于温度测量、控制和评价相变材料的性能,以期改善其节能效果。
首先,变温红外技术可以在任何变温介质中检测温度变化,以更准确地监测PCM的行为。
据报道,专家使用变温红外技术来测量相变蓄冷材料的温度,以精确衡量其品质和使用性能。
另外,变温红外技术还可以确定PCM的冷、热释放系数,改善PCM在多次回热和热释放应用中的性能,以提高其能源节约效率。
此外,变温红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热量负载预测,为PCM的性能评估和设计提供有效的反馈。
除了监测单个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外,变温红外技术还可以研究多层PCM的热释放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综上所述,变温红外技术对于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变温红外技术在PCM行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提高相变蓄冷材料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助于节约能源。
总之,对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对改善PCM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量减少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提供一种可靠的监测PCM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PCM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第18卷第5期2000年10月 低温与特气L ow T emper ature and Specialty Gases V ol.18,No.5O ct.,2000工艺与设备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实验研究X方贵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 230027)摘要:阐述了自行研制的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实验装置的特点,并在该实验装置上测试了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
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工程上测量相变蓄冷材料的热物性。
关键词:蓄冷空调;蓄冷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实验测试中图分类号:T B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04(2000)05-0019-031 前 言相变蓄冷材料热物性及其工作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的热物性及工作性能既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标尺,又是其应用系统设计及性能评估的依据。
测定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及比热的方法可分为三类: 1.一般卡计法[1,2]; 2.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 sis ,简称DT A )[3]; 3.示差扫描量热计法[4](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它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可以绘制相变材料整个相变过程中的能量-时间曲线。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下面采用的实验方法与典型方法不完全相同,可用于工程上进行蓄冷材料的性能测试。
2 蓄冷材料相变温度的测试2.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图1为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主要由XWC-301自动平衡记录仪、铜—康铜热电偶、冰瓶、保温瓶、蓄冷材料(PCM )等构成。
图1 测试蓄冷材料相变温度的实验装置1.保温瓶;2.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球;3.相变蓄冷材料(PCM );4.冰水混合物;5.铜—康铜热电偶;6.保温材料;7.导热油;8.冰瓶;9.自动平衡记录仪。
该实验采用冷却的方法测定蓄冷材料的相变凝固温度。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变蓄冷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学、军事、宇航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更加关注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特性,以及它们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变蓄冷材料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它们可以维持热量平衡的特殊材料。
它们的热量调节特性使它们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冷冻冷藏、食品加工等。
此外,由于相变蓄冷材料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调节电子系统温度,如数据中心等。
研究表明,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特性是其在应用中具有良好性能的关键因素。
它可以根据相变蓄冷材料的吸收率和发射率,表现出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从而预测出材料在高温低温环境下的表现。
因此,研究变温红外特性对于更好地理解相变蓄冷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应用中的优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温红外波段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分析,实验中一般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或紫外可见发射光谱仪(FT-IR),以检测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收率和发射率;二是理论分析,一般使用能带计算方法来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射率和吸收率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变温性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变温红外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有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不同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为精确的结果。
同时,研究者还提出了多种变温红外模型,以更好地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温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这些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性能。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由于变温红外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优势,同时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以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变温红外技术,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可以为研究人员了解相变蓄冷材料的特性、更好地控制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性能,提供重要参考。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
相变蓄冷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蓄冷材料,它具有极佳的热物性能,可有效地抵抗各类能源落差。
与传统蓄冷材料相比,相变蓄冷材料具有更好的温度控制能力,可有效地满足当前蓄冷系统的变温需求。
近年来,使用变温红外技术来实现相变蓄冷材料的温度控制研究已经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热学性能研究和红外体征研究。
首先,热学性能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相变蓄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储存能力。
在热学性能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温度变化来测定材料的热质量、蒸发潜热和热导性等物理性能。
其次,红外体征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相变蓄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微结构变化,例如孔隙结构变化、能量谱变化和蛋白质纤维结构变化等。
红外体征研究主要利用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图谱分析和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相变蓄冷材料在变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借助于变温红外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变蓄冷材料的温度控制水平,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具有更好的蓄冷效率和蓄冷量。
另外,变温红外技术还可以提供深度的解释,理解相变蓄冷材料在变温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
未来,变温红外技术将在相变蓄冷材料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蓄冷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
综上所述,变温红外技术是相变蓄冷材料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
段。
实验室和工业界的实践证明,变温红外技术在相变蓄冷材料的热学性能测定和微结构解释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提高蓄冷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
未来,变温红外技术将在相变蓄冷材料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蓄冷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近年来,随着冷藏和冷冻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相变蓄冷材料。
相变蓄冷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冷藏储冷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主要是由一种溶液,称为相变蓄冷液,来实现蓄冷。
相变蓄冷液一般都是混合溶液,其组成成分本质上是某种有机物,如乙醇、乙酸等,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和多功能性。
目前,红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兴技术,在蓄冷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温度变化的能量传输方式,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测量温度变化率大的物质,适用范围较广、操作简便、可靠性高。
因此,将相变蓄冷技术与红外技术相结合,就可以构成一个能够快速、准确测量温度变化的技术系统。
为了进一步探究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目标是检测和研究相变蓄冷材料在进行热方面的性能及其特点,探究其热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红外技术实时检测和控制其变温过程的技术参数。
实验中,我们选用一种富含有机物的相变蓄冷液来进行试验,并采用红外技术实时检测和控制相变蓄冷液的温度。
试验结果表明,当相变蓄冷液进行热处理时,其温度变化趋势和规律符合理论规定,并在一定温度下明显地发生相变,表明红外技术对相变蓄冷液的变温检测过程是有效的。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相变蓄冷液在反复变温过程中的热性能,发现当温度每次循环变化后,其最终的温度都会比改变前有所降低,表明相变蓄冷液具有很好的蓄冷性能。
本次研究为在红外技术的基础上检测和研究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特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提高相变蓄冷技术的效率和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验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具有高效能的冷藏冷冻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我们运用了红外技术,对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相变蓄冷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蓄冷效率,为进一步推广相变蓄冷技术的技术性、经济性提供了参考。
摘要相变蓄冷技术应用于冷库中,不仅可以利用谷电蓄冷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冷库温度,减少温度波动对果蔬造成的损失。
本工作研制了一种相变温度可调、安全无害的麦芽糖醇/水低温相变材料。
该材料根据麦芽糖醇配比的不同(质量分数1%~5%),可实现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在0.73~1.62 ℃和281.43~325.82 J/g的范围可调。
鉴于该材料存在的过冷问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1.2%的四硼酸钠作为成核剂,可将过冷度缓解至1.09 ℃。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蓄冷板的布置形式对冷库内温度分布和蓄冷时长的影响,发现顶置+侧置的蓄冷板布置形式相比顶置式和侧置式具有更好的储冷保鲜效果。
此外,底部架空的货物布置方式可进一步延长对果蔬的保鲜时间。
本工作结合材料研发和模拟研究表明,相变蓄冷技术可有效转移峰电时期的用能负荷,实现16 h的离网保鲜运行。
关键词相变蓄冷;冷库;无电力运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2019年数据,我国易腐食品总产量巨大且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易腐食品总产量已超过12亿吨,这直接导致我国食品冷链需求总量急剧增大。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共型食品冷库容量达到1.77亿立方米,相比2019年新增库容25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98%,且从趋势来看,自2015年以来,全国公共型食品冷库容量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20%。
巨大的用电量使得食品生鲜保存成本大大提高,降低冷库运行成本成为广大科研学者的研究重点。
而将蓄冷技术应用于冷库运行中,通过利用谷时低价电力对蓄冷材料进行充冷,以实现冷库在峰时的无电力运行,可以极大地降低冷库运行时的成本。
目前蓄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冰箱冰柜、冷藏车、建筑节能等诸多方面。
而根据蓄冷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化学蓄冷、显热蓄冷和潜热蓄冷三种方式。
空调蓄冷相变材料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摘要相变材料在蓄冷空调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多数相变蓄冷材料均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因此相变蓄能材料的应用就要求热传导技术的提高。
概述了近年来关于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和强化传热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相变蓄冷材料;强化传热;导热系数在能源危机越来越尖锐的形势下,节能己成为现代科技界研究的问题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电力工业的节能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靠增加对电力的投入,加快电力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国家对电力政策的调整,节约用电、移峰填谷,是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蓄冷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在70年代后获得了较大发展。
使用蓄冷空调系统的目的就是使制冷机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制冷蓄冷,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释冷,籍以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用电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实现“削峰填谷”,合理利用能源的目的。
由于能量的供应和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为了合理地利用它,人们常需要把暂时不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因此,相变蓄能材料的利用在最近几年受到极大的重视,这是因为相变蓄能材料在转熔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蓄能能力和等温性能。
然而具有高蓄能密度的多数相变蓄能材料均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因此相变蓄能材料的应用就要求热传导技术的提高。
1相变材料在空调中的应用相变材料(PCM)在蓄冷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是主动式蓄冷,即蓄冷系统和空调系统相结合,组成空调蓄冷系统。
所谓空调蓄冷系统是指在电价低、空调负荷低的时间内蓄冷,在电价高、空调负荷高时释冷,以此从时间上全部或局部转移制冷负荷的空调系统。
蓄冷用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水、冰、无机盐相变材料和有机物相变材料。
水是自然界的主要资源,用水作为蓄冷剂投资省,技术要求低、维修费用少。
但由于水的贮能密度低,占地面极大,冷耗较大,所以不是蓄冷的最佳选择;冰作为蓄冷物质,蓄冷密度较大,蓄冷温度恒定,与水蓄冷相比,其蓄冷密度约为水蓄冷的18倍以上,而且占地面较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特别适合于冷负荷变化较大的场所。
翅片管蓄冷单元相变凝固过程热性能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 100190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在相变蓄冷单元内增加环形翅片,对以水为蓄冷介质、导热油为传热介质的相变凝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在不同传热介质温度以及不同流量下,翅片管蓄冷单元内部的温度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多工况下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传热流体雷诺数应满足Re>4000对蓄冷效果更好;传热流体温度越低,蓄冷速度越快。
关键词:翅片管;相变蓄冷;实验研究;第一作者:唐文学(1981—),男,中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热泵空调产品及系统运用。
1.引言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 7% [1,2]。
水冰相变的蓄冷技术是提升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的最佳选择[3,4],在空气调节、食品储存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7]。
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较低、凝固过程导热性能不断衰减,导致蓄冷系统充冷功率衰变,造成系统效率降低。
如何提高蓄冷系统效率,是推进蓄冰技术应用的关键。
贺振国和訾洁等[8,9]构建了一种流态冰蓄冷的形式,与常规冰蓄冷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流态冰蓄冷系统效率更高,蓄冷功率更为稳定。
阮世庭[10]等对板式相变储热器中不同的换热流体流速和温度对储热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流体温度低、流速高时,㶲效率高。
孔凡红[11]等通过在盘管上加纵向肋片,对其蓄冰、脱冰、储冰及融冰取冷工况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周期性的蓄冰、脱冰可以避免热阻的增加,降低蒸发温度;强化传热过程,提高蓄/释冷速率。
王玮琦[12]等研究了环肋翅片管的相变传热特性,利用分形理论优化翅片结构增强传热性能、提高温度均匀性。
提升相变蓄冷系统充放冷速率,优化相变过程充放热功率与系统蓄冷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升充放冷过程的灵活性是相变蓄冷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对在不同传热流体温度和传热流体流态下蓄冷单元内的相变凝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蓄冷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以及相变性能的研究》篇一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变性能的研究一、引言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新型能源储存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众多新型能源储存材料中,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以其独特的储能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类材料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储存和释放热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智能调温材料、热能储存等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变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主要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基体材料,通过与其他添加剂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复合,以提高其导热性能和稳定性。
2. 制备方法(1)首先,将聚乙二醇与适量的添加剂在适当的温度下混合均匀。
(2)然后,将混合物进行真空脱气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气泡。
(3)最后,将脱气后的混合物倒入模具中,进行固化处理,得到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
三、相变性能的研究1. 相变温度的测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通过DSC曲线可以观察到材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从而得到其相变温度。
2. 相变潜热的测定通过测量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其相变潜热。
相变潜热是衡量相变材料储能能力的重要指标。
3. 导热性能的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添加剂对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可以得出最佳的添加剂配比。
导热性能的测试可以采用热导率测试仪进行。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种类和配比对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有显著影响。
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相变潜热,从而增强其储能能力。
2. 导热性能通过对比不同添加剂配比的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我们发现添加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等导电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
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近年来,由于温度调节技术的发展,蓄冷材料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蓄冷材料具有多种结构和结构性能,可以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相变蓄冷材料是一种常见的蓄冷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当其表面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同时,它也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存储,以减少温度波动。
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的概念和特性,详细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的工作原理,并指出相变蓄冷材料的结构特性。
接下来,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的温度控制方式,详细讨论了它们在控制方面的优缺点,并与传统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
最后,结合现有研究结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的开发,温度控制器的研制,以及红外线技术的评估。
相变蓄冷材料具有较强的温度控制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满足要求。
然而,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探索更多创新的技术体系,以便更有效地改善变温红外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的实际应用。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发,以提高其结构性能。
研究人员应使用新型材料,并利用多种结构特性改善其结构性能,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其次,应研制变温红外调温器,以改善温度控制稳定性。
变温红外调温器可以有效提高相变蓄冷材料在调节温度方面的灵敏性和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温度。
最后,应进一步完善红外技术的评估。
研究人员应评估更多的结构性能和红外表征,以正确评估红外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的效果,并进一步改善它的实际应用。
总之,相变蓄冷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强贮冷性能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
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相变蓄冷材料的变温红外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多新的技术体系,以便更有效地改善变温红外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的实际应用。
冰箱蓄冷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提高冰箱性能的研究摘要:为了提高冰箱的能效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本文采用相变材料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冰箱蓄冷相变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措施。
首先,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并进行表征,确定了其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
其次,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钨青铜相变材料,并进行表征。
最后,将钨青铜与纳米氧化锆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出具有优异蓄冷性能的相变材料。
利用制备的相变材料构建蓄冷器,结合冰箱制冷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冰箱的制冷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制冷剂的使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相变材料;蓄冷;纳米氧化锆;钨青铜;制冷效率1. 引言冰箱作为家用电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传统的冰箱制冷方式通常是通过压缩制冷循环或吸收制冷循环来实现的。
这种制冷方式所产生的排放物不仅对环境有影响,同时也浪费了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变材料技术的应用在制冷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相变材料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的物质,其所蓄储的潜热可用于制冷或供热。
相对于传统的制冷方式,相变材料制冷具有很多优势,如高效、环保、维护成本低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相变材料在制冷领域的应用。
不同种类的相变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固体-固体相变材料的比容易受温度影响较大,固体-液体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因此,本文选用了钨青铜相变材料与纳米氧化锆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出具有优异蓄冷性能的相变材料,并进行实验测试2. 相变材料的制备本文采用了钨青铜与纳米氧化锆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具有优异蓄冷性能的相变材料。
首先,将钨青铜粉末与纳米氧化锆粉末混合,经过球磨混合后制成混合材料。
随后,在高温下烧结制备出相变材料。
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混合比例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最终得到了具有优异性能的相变材料。
3. 蓄冷试验为了验证相变材料在冰箱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构建了一个蓄冷器,并与传统的制冷方式进行比较。
基础实验试题A:相变材料比热容及相变潜热的测量
薛玉琪;洪思慧;何振辉
【期刊名称】《物理实验》
【年(卷),期】2024(44)2
【摘要】第9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基础实验试题A为相变材料比热容及相变潜热的测量,本文介绍了实验任务、试题设计及竞赛结果分析.试题包括系统漏热测量、石蜡比热和相变潜热的测量及误差分析3部分.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和相变潜热的基本概念、热传递基本方式、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外推法修正漏热等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物理建模的能力,实验方案设计、热电偶测温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结合调查问卷反馈的分析表明:选手实验操作相对较好,物理建模相对薄弱.
【总页数】7页(P32-38)
【作者】薛玉琪;洪思慧;何振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51.3
【相关文献】
1.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实验研究
2.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实验研究
3.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的实验研究
4.相变潜热测量的扫描速率依赖性—
—RbNO_3在结构相变中的热耗散5.用自制电热温控杯测定海波比热容及相变潜热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