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城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7.17 MB
- 文档页数:148
2022枞阳拆迁规划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2022年枞阳地区的拆迁规划方案。
拆迁是指为了城市发展需要,对现有建筑物或者用地进行清理和改造的行为。
拆迁规划方案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对拆迁区域进行科学划定,确定拆迁范围、拆迁对象以及后续规划和项目实施等内容。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优化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2.2 原则•依法进行,合理合法拆迁,并保障合法权益•公开透明,听取各方意见,提供信息公开渠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循序渐进,分阶段有序实施•健全拆迁补偿和安置制度•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确保规划方案的质量和实施效果3. 方案实施步骤3.1 确定拆迁区域通过对枞阳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的分析,结合市政府的决策和指导,确定拆迁区域。
拆迁区域的确定应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和重点项目的布局,避免对重要建筑物、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敏感区域的不良影响。
3.2 制定拆迁范围和对象根据拆迁区域的确定,制定拆迁范围和对象的准确清单。
拆迁范围包括具体的用地、建筑物、道路等,拆迁对象包括个人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地等。
在制定拆迁范围和对象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和企业的意见和需求,确保公平公正。
3.3 制定拆迁补偿和安置方案根据拆迁范围和对象,制定拆迁补偿和安置方案。
拆迁补偿包括经济补偿、产权交换和其他合理形式的补偿;拆迁安置包括临时安置、货币安置和物质安置等。
在制定拆迁补偿和安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并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4 实施拆迁和后续规划根据制定的拆迁范围和对象,依法实施拆迁工作。
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合规,避免滥用职权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拆迁完成后,还要制定后续规划,确保用地和建筑物的合理利用。
4. 拆迁补偿和安置制度4.1 拆迁补偿制度拆迁补偿制度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标准,对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和企业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枞阳铁铜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枞阳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地区。
为了更好地挖掘枞阳市的历史文化潜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特制定了枞阳铁铜规划设计方案。
二、规划目标该规划旨在通过枞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1. 提升枞阳市的旅游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2. 保护和传承枞阳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文化价值和旅游体验。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三、规划内容1. 文化景点开发(1)对枞阳市现有的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修缮和保护,并配备合适的解说设施。
(2)挖掘枞阳市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设计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景点。
(3)开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2. 旅游设施建设(1)修建标准化的旅游接待中心,提供游客服务、导游介绍和咨询等功能。
(2)增加旅游交通设施,改善交通便利度,提高游客出行体验。
(3)建设酒店、民宿等各类住宿设施,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旅游产品开发(1)开展旅游线路规划和推广工作,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丰富游客的选择。
(2)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如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
(3)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多地联合旅游产品,共同吸引游客。
4. 旅游宣传推广(1)建立完善的宣传渠道,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2)举办主题推广活动,如旅游美食节、历史文化展览等。
(3)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流展览,增加知名度和合作机会。
四、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2022年-2023年)(1)对现有文化景点进行整修和保护,并添加解说设施。
(2)开发一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景点,完善基础设施。
2. 第二阶段(2024年-2026年)(1)继续开发和完善新的文化景点,提高景点品质。
(2)增加住宿、交通设施,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枞阳县城总体规划第⼀章枞阳县概况⼀、地理位置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长江北岸,⼤别⼭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
西以⽩兔湖、菜⼦湖与桐城市共⽔;西南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为、庐江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池州两市隔江相望。
县城位于枞阳县域西南部。
京台⾼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过,沿安(庆)合(肥)公路距合肥市185公⾥,沿长江到芜湖、南京、上海分别为204公⾥、300公⾥、692公⾥,到九江、武汉各为164公⾥、433公⾥。
是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范区及规划铜池城市组群和安庆⼤都市区的重要成员。
⼆、⾏政区划全县辖22个乡(镇)(14个镇、8个乡):枞阳镇、镇、汤沟镇、⽼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镇、官埠桥镇、会宫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社乡、⽩梅乡、⽩湖乡、⾬坛乡,总⾯积⾯积为1808平⽅公⾥。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全县总⼈⼝为969042⼈,其中⾮农⼈⼝110219⼈。
根据全国第六次⼈⼝普查全县常住⼈⼝为838712⼈,⼗年共增加80761⼈,增长10.7%,年平均增长1.02%。
全县户籍⼈⼝为980249⼈,⼗年共增加22114⼈,增长2.3%,年平均增长0.23%。
三、⾃然条件地质地貌。
枞阳县位于扬(州)--铜(陵)断裂带与宿(松)--枞(阳)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县境内断裂带纵横交错,近南北⽅向最为发育;⽕⼭机体(构造)密集,古⽕⼭⼝遍布。
县城境内倚⼭滨江怀湖,地形复杂,地势西北⾼、东南低、腹部低洼。
⾃南向北呈平原-丘陵-⼭地三级阶地,构成五个构造地形区域,即沿江平原,西部丘陵,中部丘陵,西北部岗地和东北部低⼭地。
境内⽆⾼⼤⼭脉,主要⼭峰有三公⼭、柳峰⼭、城⼭、岱鳌⼭、浮⼭等,以海拔674.9⽶的三公⼭为最⾼。
枞阳拆迁规划书一、背景介绍枞阳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县级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枞阳市面临着城市更新和拆迁的需求。
为了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枞阳市政府制定了拆迁规划,旨在合理安置被拆迁居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拆迁原因1.城市更新:枞阳市原有的城市规划已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
2.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城市发展,枞阳市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桥梁等。
这需要对一些居民进行拆迁。
3.市容提升:部分地区的建筑老旧,拆迁后可以重建高品质的建筑,提升枞阳市的整体市容。
三、拆迁范围和时间计划根据市政府拆迁规划,拟拆迁范围主要包括市区的老旧住宅区、工业园区以及城市更新区域。
拆迁范围总计约1000亩,涉及居民约3000户。
拆迁计划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从2022年1月开始,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将陆续腾退,初步预计需要6个月时间完成。
2. 第二阶段:从2022年7月开始,对工业园区进行拆迁,预计需要12个月时间完成。
3. 第三阶段:从2023年7月开始,对城市更新区域进行拆迁,预计需要24个月时间完成。
四、拆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了确保被拆迁居民的权益,枞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拆迁政策和保障措施:1. 公平补偿: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进行补偿,并给予适当的搬迁补助。
2.安置安居:为被拆迁居民提供新的安置房,确保其基本居住需求。
3. 就业培训:对于工业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岗安置服务。
4. 社会保障:被拆迁居民在拆迁后仍可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五、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拆迁过程中,枞阳市政府将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拆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 生态修复:对于受拆迁影响的自然环境,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污染治理:对于有污染风险的拆迁区域,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拆迁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枞阳铁铜规划设计方案枞阳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安徽省。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枞阳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枞阳的独特魅力,制定一项全面而可持续的规划设计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城市保护与文化传承枞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城墙、历史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等。
因此,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的原貌,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1.1 古城墙修复古城墙是枞阳的象征之一,它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和变迁。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修复计划,确保古城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另外,结合城墙的修复,我们可以在墙体上设置景观照明和信息展示牌,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墙的历史和文化。
1.2 历史建筑保护枞阳拥有许多独特的历史建筑,如庙宇、古街和宅邸等。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建筑的原始结构和风貌。
另外,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艺术中心,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知识。
1.3 传统手工艺保护枞阳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如铁艺和铜雕等。
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些手工艺品,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技术。
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手工艺品展览和销售中心,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这些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旅游开发与交通优化枞阳的旅游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我们应该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交通优化,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便利。
2.1 文化旅游区域划分将枞阳划分为不同的文化旅游区域,如古城墙区、历史建筑区和传统手工艺区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让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特色和文化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2.2 交通优化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修建更多的停车场和交通枢纽,方便游客的自驾和公共交通。
另外,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和环保的交通方式。
2.3 文化活动举办举办文化活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枞阳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8)第一节指导原则 (8)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2)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3)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8)第一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18)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19)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22)第一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22)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调控 (23)第三节横埠经济开发区用地调控 (25)第四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26)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0)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2)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38)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8)第二节资金来源与实施保障措施 (39)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1)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41)第二节乡(镇)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42)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44)第十一章附则 (48)附表 (49)附表1枞阳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2005年) (49)附表2枞阳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0)附表3枞阳县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1)附表4枞阳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52)附表5枞阳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53)附表6枞阳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4)附表7枞阳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57)附表8枞阳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58)前言一、区域概况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安庆市东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地处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至31°05′,东经117°04′至117°44′。
北倚三公山、柳峰山等群山,与无为、庐江两县接壤;西临菜子湖,与桐城市毗邻;西南以通江长河与安庆市郊、桐城市鲟鱼镇交界;东南滨长江与池州、铜陵两市隔水相望。
枞阳县城防洪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方正伦;纪光明;王华友
【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4(024)005
【摘要】枞阳县城市防洪工程规划结合天然山水和实际情况,拟将其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工程,并加强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相关工程的实施将会改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及城区的生态和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方正伦;纪光明;王华友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水利局水利站,246702;安徽省枞阳县水利局水利
站,246702;安徽省枞阳县水利局水利站,2467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
【相关文献】
1.新疆拜城县城市防洪规划水文分析计算 [J], 李智民
2.以桐梓县城为例谈岩溶洼地环境下的城镇防洪规划 [J], 张松涛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浅述对永靖县县城总体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点思路 [J], 祁振禄
4.郎溪县县城防洪规划体系设计与研究 [J], 童振权
5.江河湖泊焉能轻之——宿松县、枞阳县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J], 张万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枞阳拆迁规划方案介绍2022年,枞阳市启动拆迁规划,旨在通过拆除老旧、危险、违规等建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居住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2022枞阳拆迁规划方案的相关内容。
拆迁范围本次拆迁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市区内部分老旧、危险、违规等建筑,具体拆迁范围如下:1.市中心万山商业街以东地区的一些老旧住宅、商铺等。
2.市区南部汀江路以西、蛟溪路以北地区的一些破旧住宅、工厂等。
3.市区北部华龙大道以南、蛟溪河以西地区的一些违建、危房等。
以上拆迁范围仅为参考,实际拆迁范围还需根据实地勘测、设计等因素确定。
拆迁流程拆迁工作涉及到房屋产权、补偿金、安置等问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本次拆迁规划的流程如下:1.征收拆迁通知:政府会向拆迁户发出征收拆迁通知,告知征收拆迁范围、补偿政策等信息。
2.测绘勘察:政府会组织勘测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制定详细的房产图,并将测绘数据汇总到征收办。
3.补偿谈判:拆迁户可根据拆迁政策,与政府协商确定补偿金等事宜。
补偿标准可根据房屋质量、使用年限、房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
4.拆迁安置:政府会根据各拆迁户的需要和政策要求,提供安置房或者补贴方式等安置方式,并在拆迁后进行相关的入住信息登记工作。
补偿政策政府为了方便、公正的进行拆迁工作,制定了完善的补偿政策。
具体政策如下:1.市区内的建筑,根据房屋的使用年限、面积、房子质量等综合因素,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金。
2.对于有房屋的居民,提供优惠政策,如提供安置房、补贴等多个选择。
3.拆迁安置后,对于因拆迁导致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政府会进行相应的补贴或资助。
拆迁风险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任务,其本身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可能的风险有:1.征收政策问题:当政策不明或者存在数据不准确时,可能会产生混乱,结果是拆迁项目可能会搁置或被取消。
2.补偿金不足或不合理:由于地区、年龄等因素不同,房屋产权的补偿金的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影响拆迁的进度。
枞阳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枞阳县人民政府二○○九年一月枞阳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枞阳县人民政府2009.1枞阳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组织单位:枞阳县人民政府主要参加人员:何正清枞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海生枞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余宗胜枞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施发满枞阳县港口处处长方晓刚枞阳县国土局副局长王杰彬枞阳县建设局副局长刘松柏枞阳县河道管理局副局长林红兵枞阳县交通局副局长徐文师枞阳县环保局副局长目录前言 (1)第一章岸线资源开发基础与使用现状 (7)第一节开发基础 (7)第二节岸线的使用现状 (16)第三节岸线开发面临的问题 (26)第二章岸线的需求分析 (27)第一节经济发展需求 (27)第二节沿江产业布局 (27)第三节综合交通发展 (30)第四节沿江城镇建设与发展 (33)第五节水利建设 (37)第六节发展机遇、思路及目标 (38)第七节沿江区域“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41)第三章岸线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43)第一节规划原则 (43)第二节规划范围 (43)第三节岸线资源条件评价 (46)第四节岸线的规划方案 (49)第四章环境保护 (54)第一节枞阳县的环境现状 (54)第二节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55)第三节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 (56)第四节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 (57)第五节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59)第五章措施和建议 (61)附图附图1 枞阳县地理位置图附图2 枞阳县交通图附图3 枞阳县河势图附图4 枞阳县长江岸线利用现状图附图5 枞阳县长江岸线规划图附图6 临江工业岸线陆域规划图附图。
论城镇规划中“地区合力”问题──谈枞阳县东部城镇群规划李保民
【期刊名称】《当代建设》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一、规划的背景枞阳县东部的白梅乡、钱铺乡、横埠镇、周谭川、陈瑶湖乡、老洲镇六个乡镇因合 (肥 )铜 (陵 )公路的开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有机地联成了一个整体。
最东端的老洲镇,与铜陵市隔江相望。
最西端的白梅乡,与庐江县接壤。
为此,我们在接受枞阳县东部六乡镇总体规划任务时,不是以单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六个乡镇组成一个整体--城镇群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地区合力"的城镇发展模式来完成此项任务。
"地区合力"即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为重点,加强城镇整体集聚的规模效益及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与繁荣创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李保民
【作者单位】安徽建工学院城市规划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从灾区重建谈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问题 [J], 张敏
2.低洼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防洪排涝问题 [J], 陈平;刘正祥
3.试谈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毕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 [J], 李志伟;赵连兴;徐彦卿
4.试谈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毕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 [J], 李志伟;赵连兴;徐彦卿
5.“地区合力”在小城镇规划中的运用:谈枞阳县东部城镇群规划思路 [J], 李保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枞阳棚改计划书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棚户区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决定启动枞阳市的棚户区改造计划。
本计划书旨在详细阐述2024年枞阳市棚改计划的目标、计划内容以及实施方式。
背景枞阳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棚户区的出现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决定启动枞阳市的棚改计划,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将枞阳市的棚户区改造成宜居的社区,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
具体目标包括:1.改造棚户区住房,提供宽敞、明亮、安全的居住环境;2.完善棚户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等;3.建设公共设施,如公园、学校、医院等;4.保障棚户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居住环境;5.提高棚户区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
计划内容1. 棚户区住房改造将现有的棚户区住房进行改造,提供宽敞、明亮、安全的居住环境。
改造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缮房屋外墙和屋顶,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和稳固;•更换或维修老旧水电设备,确保供电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改善室内装修,提升居住舒适度;•安装防盗门窗和安全设施,提高居住安全性。
2. 基础设施完善完善棚户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等。
具体计划包括:•改善道路状况,铺设柏油或水泥路面,确保交通畅通;•更新给排水系统,改善污水处理设施,保障居民用水环境;•提升供电能力,确保正常供电,并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3. 公共设施建设为棚户区居民建设公共设施,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
具体计划包括:•建设公园和绿地,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学校和幼儿园,改善教育条件;•建设医院和卫生站,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建设商业中心和超市,提供方便的购物场所。
4. 权益保障为棚户区居民的权益提供保障,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居住环境。
枞阳桥港小镇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枞阳桥港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小镇,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成为了该地区的旅游热点。
然而,当前的枞阳桥港小镇在规划和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编制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和改造措施,将枞阳桥港小镇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繁荣兴旺的旅游小镇。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规划,将枞阳桥港小镇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 生态环境优先: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生态修复和建设,保持小镇的自然风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 保护文化遗产:将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核心,挖掘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
- 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并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
- 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平衡发展,确保小镇的长期发展。
三、规划内容1. 交通规划- 改善交通网络:修建枞阳桥港小镇内外的道路,并优化现有道路,提升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
- 建设轨道交通:引进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 旅游景点规划- 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对枞阳桥港现有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包括枞阳桥、古建筑等,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 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在小镇周边打造自然景观和生态乡村,增加旅游景点的数量和类型,提高游客体验。
- 建设旅游设施:修建酒店、民宿、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居住和旅游体验。
3.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修复:进行水体、森林和湿地的修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垃圾处理:建设集中处理厂处理小镇的垃圾,并加强分类回收工作。
- 绿化和景观打造:在小镇内外进行绿化和景观打造,增加绿色空间,提升环境美观度。
铜陵枞阳道路规划方案铜陵位于安徽省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交通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铜陵与枞阳两座城市之间的道路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铜陵市政府制定了一项全新的枞阳道路规划方案。
枞阳位于铜陵市西北方向,距铜陵城区约30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的环境而闻名。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枞阳的交通状况一直较为滞后。
特别是枞阳与铜陵之间的道路,时常拥堵不堪,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制订一项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方案对于改善交通状况和促进两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划方案应突出整体性与协调性。
铜陵与枞阳之间并非一条独立的道路,而是多个道路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
在道路规划方案中,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的交通状况,合理划分道路功能,确保各道路之间的连接和衔接。
这样可以使整个枞阳地区的交通系统更具完善性和高效性,为市民提供更顺畅的出行服务。
其次,规划方案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枞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在道路建设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
要避免对枞阳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选择合适的线路和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
此外,规划方案还应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随着铜陵和枞阳两座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增多,道路交通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此,在制定道路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交通需求,留下一定的预留空间,预测未来人口增加和交通流量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道路的设计和功能。
最后,道路规划方案还应与其他城市规划相协调。
铜陵与枞阳两座城市的交通规划不应与其他城市建设规划相互冲突,而应相互协调。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良好的交通规划是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制定枞阳道路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布局,确保道路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相适应。
枞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作者:韩印旗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19期摘要根据枞阳县绿地建设现状,对枞阳县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绿化水平和档次有待提高、绿化用地不富余、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枞阳县现状,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任务、规划原则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思路。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枞阳县中图分类号S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8-0162-04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Zongyang CountyHAN Yinqi(Zongyang County Landscaping Management Office, Zongyang, Anhui 246700)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green land construction in Zongyang Count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Zongyang County was analysed,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such as its layout structure and network system have not yet been formed, the greening level and grade should be improved, the green land is not rich, the greening level is low, green trees are too single.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urban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ongyang County,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were put forward,as well as the green spa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shaping to sovel these problems.Key words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Planning layout structure;Urban green space;Zongyang County近几十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第一章枞阳县概况一、地理位置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
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无为、庐江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池州两市隔江相望。
县城位于枞阳县域西南部。
京台高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而过,沿安(庆)合(肥)公路距合肥市185公里,沿长江到芜湖、南京、上海分别为204公里、300公里、692公里,到九江、武汉各为164公里、433公里。
是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及规划铜池城市组群和安庆大都市区的重要成员。
二、行政区划全县辖22个乡(镇)(14个镇、8个乡):枞阳镇、 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会宫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雨坛乡,总面积面积为1808平方公里。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全县总人口为969042人,其中非农人口110219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838712人,十年共增加80761人,增长10.7%,年平均增长1.02%。
全县户籍人口为980249人,十年共增加22114人,增长2.3%,年平均增长0.23%。
三、自然条件地质地貌。
枞阳县位于扬(州)--铜(陵)断裂带与宿(松)--枞(阳)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县境内断裂带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
县城境内倚山滨江怀湖,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腹部低洼。
自南向北呈平原-丘陵-山地三级阶地,构成五个构造地形区域,即沿江平原,西部丘陵,中部丘陵,西北部岗地和东北部低山地。
境内无高大山脉,主要山峰有三公山、柳峰山、城山、岱鳌山、浮山等,以海拔674.9米的三公山为最高。
水文条件。
枞阳县属长江流域,长江流经县域78公里。
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枞阳河。
境内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和“两赛”(神灵赛、羹脍赛两湖)4个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2公里,总水面达42000公顷。
县境水文特征是:年径流量大、变幅大和侵蚀性模数较大。
年平均径流量9.33亿立方米,不包括江面和江岸8.17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516毫米,丰水年为948毫米,枯水年仅244毫米,相差704毫米,比值为3.9;且冬春季较小,夏季较大,汛期占全年的60~70%。
年均径流深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沿江地区与菜子湖畔为470毫米,中部地区为500毫米,西北部为510毫米,东北部为700毫米以上;并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
洲圩区为431毫米,丘陵区为521毫米,低山区为698毫米。
气象气候。
枞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月平均最高气温值为21.0℃,月平均最低气温值13.6℃。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435.5mm,降水趋势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县域主导风向以东到东南风为主,其次是西到西北风,年平均风速每秒3.2米。
枞阳县的无霜期较长,全年无霜期251天。
旅游资源。
历史上浮山名鼎中外。
浮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境白荡湖畔,距县城30公里,是我国三十六洞天之一,属安徽省五大名山之列。
浮山主峰海拔160.3米,山体三面环水,颇具海岛风光。
浮山乃千年佛教圣地,千古大师、名流在此提诗作画、刻石留名,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浮山是座活火山,几度火山爆发,有一定的地质、地理学价值。
近年来,随着浮山旅游区的建设、开发,慕名来游者日益增多,年接待旅客逾万人次。
此外县内还有白云岩、青山石屋寺、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望龙庵等自然和文化景观。
农林物产资源。
枞阳县气候资源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为多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
大宗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和大豆。
畜牧品种有牛、羊、猪、兔等数十种。
水生动物近百种。
野生动植物以及繁花絮草难于数计。
全县已知中草药有780种,归属252科,其中有珍珠、蟾酥、穿山甲、龙花、皖贝、灵猫等名贵(紧缺)药品20余种。
南沙参、丹参、苦参、苍术、虎杖等50多种系大宗主要品种。
土地资源。
枞阳县土地总面积约180800公顷。
土地利用构成基本是两山、三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耕地面积59610.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97%。
其中水田41167.0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9.1%,旱地13257.77公顷,占22.2%。
园地、牧用地面积3497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34%,主要是水果、茶园和桑园。
林地面积3352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林地中以有林地为主。
牧草地面积61.34公顷,基本为天然良田。
水面面积54924.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
建设用地19882.46公顷,占总面积10.99%。
未利用土地11400.69公顷,占总面积6.3%。
全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85个土种。
土壤主要以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为主;西北部为黄棕壤,沿江洲区以褐沙土、灰潮土为主。
矿产资源。
枞阳县濒临长江,地处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其边缘,良好的含矿地层使得县境内蕴藏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有铜、铁、金、铀、明矾石、重晶石、煤、泥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石、大理石为特大型矿床。
小型矿床有8个,即铜矿5个,铁矿1个,金矿1个,明矾石矿1个,其余30多处为矿点。
此外,境内还蕴藏着天然气和锆石砂矿。
五、历史沿革枞阳,夏、商属扬州之城,西周封为宗子国,春秋为群舒之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
东汉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属吴庐江郡,西晋属庐江郡,东晋属豫州晋熙郡,南朝属庐江郡。
隋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桐城县,并沿用至中华民国。
民国36年(1947年)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1年更名为湖东县,1955年,县府所在地从汤沟迁至枞阳镇,并更名为枞阳县。
枞阳县乡镇区划调整2005年全县共调整了10个乡镇,即将原石矶镇整建制并入枞阳镇,原仪山乡整建制并入汤沟镇,原老湾乡整建制并入老洲镇,原后方乡整建制并入横埠镇,原杨湾乡整建制并入义津镇。
全县乡镇由原来的27个调整为22个(其中乡9个,镇13个),减幅为18.5%。
乡镇平均面积由67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35427人增加到43479人,中心集镇平均人口达8.6万人。
2010年8月16日,经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会宫乡”正式改为“会宫镇”。
目前全县辖14个镇8个乡。
六、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四项指标年均增长15%、15.8%、51%、39.3%。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2431 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40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9.8:35.9:34.3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0.1:54.6:25.3。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由2005年72家增加到2010年217家,工业化率五年提高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建材、造船、纺织、汽车及零配件、农副产品加工、采掘业等六大产业为主。
产配套产业渐成体系,产业链条正在完善,集群特色日益显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全面起步并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40.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5.01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科教、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取得较大的进步。
七、城乡建设县城规划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十一五”以来,依据县城总体规划,陆续编制了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编制了银塘新区、蒲洲新区控规以及排水、消防、供电等专项规划。
正在编制“两湖”(连城湖、羹脍赛湖)和滨江新区控规。
加强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编制了莲花湖公园、幕旗山公园修建性详规并组织实施。
县城按照“东进北扩,扇形发展”的建设方向,不断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期以来,以银塘新区为重点,新区建设全面推进。
相继建成金山西路、渡江北路、银塘路、东湖路、连城路、旗山路,形成新区“田”字型道路骨架。
建成了银塘东路、浮山路、城北出口路工程,县城滨江新区主干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新区内连外通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
新区给水、排水、绿化、灯饰及电力、电信等工程已初步完成配套。
“十一五”期间,县城建设投入资金达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2010年底,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4.1km2,常住人口达13.8万人,比“十五”末分别增加7.5km2,6万人。
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
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村庄布点规划和划定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全县小城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功能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多亿元。
在全县沿路集镇广泛开展了“一隔五化”工程,道路硬化率达80%,集镇绿化率达30%,新增路灯2000余盏,全县沿交通干线集镇都实施了亮化工程。
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
2010年度,全县城镇化率达36.8%,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修编的背景(一)国家及区域格局重组对枞阳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呈现出精彩的空间布局步骤。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饱问题、小康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正在向第三步目标迈进。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及布局格局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
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群凭借其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成为全国和区域性的经济核心地区和增长极。
区域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已经出现了从“单极突进”到几大区域“多轮驱动”转变的新局面,已经实施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四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