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菌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1
检验项目诺卡菌培养检验项目:诺卡菌培养在医学检验的众多项目中,诺卡菌培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对不太为人熟知的检验内容。
诺卡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可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因此准确的诺卡菌培养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诺卡菌。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比如土壤、腐烂的有机物等环境中。
然而,对于人体而言,在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诺卡菌通常不会造成感染。
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等,诺卡菌就有可能趁虚而入,引发感染。
诺卡菌感染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
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类似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诺卡菌还可以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播散性感染等,不同部位的感染症状各有特点,但往往缺乏特异性,这就更加凸显了实验室检验的重要性。
那么,诺卡菌培养是如何进行的呢?一般来说,标本的采集是第一步。
常见的标本类型包括痰液、脓液、脑脊液、组织活检等。
采集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确保标本不受污染,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到标本后,就进入了培养环节。
诺卡菌的培养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有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等。
培养环境通常为有氧环境,温度一般设定在 35 37℃。
培养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 3 7 天,有时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这是因为诺卡菌生长较为缓慢。
在培养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诺卡菌的菌落通常呈现出干燥、粗糙、有皱褶等特点,颜色也有所不同,可能为黄色、粉色或白色等。
但仅凭菌落形态还不能完全确定就是诺卡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鉴定诺卡菌的方法有多种。
显微镜检查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革兰染色,可以观察到诺卡菌为革兰阳性杆菌,部分菌体还可能有分枝。
此外,还可以进行生化反应检测,如糖类发酵试验、触酶试验等,以确定其生化特性。
诺卡菌鉴定技术诺卡菌鉴定技术主要是针对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腐烂的植物、粉尘及水中。
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菌(N. cavae)。
其中星形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所致疾病称为诺卡菌病,常表现为肺部化脓性炎症与坏死,严重者可通过血流播散至全身。
诺卡菌鉴定技术的主要方法如下:1. 形态学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和革兰氏染色特征。
诺卡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
革兰染色阳性。
部分诺卡菌抗酸染色呈弱阳性,但如延长脱色时间则变为阴性,据此与典型的结核杆菌相区别。
2. 培养鉴定: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诺卡菌属为专性需氧菌,能形成气生菌丝。
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天可见菌落。
3. 生化试验:对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触酶、脂肪酶等试验,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诺卡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细菌的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如16S rRNA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等,进行种属鉴定。
5. 血清学试验:利用血清学方法,如凝集试验、免疫扩散试验等,检测细菌抗原,从而进行鉴定。
6. 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诺卡菌进行鉴定和分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高鉴定准确性。
综合以上方法,诺卡菌鉴定技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诺卡菌进行准确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但由于诺卡菌培养困难、生长缓慢,实验诊断较为困难,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加州鲈诺卡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案例一、病原:诺卡氏菌二、主要症状:加州鲈发病后,根据病鱼的特征和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简单判断此病。
1.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食欲下降。
2.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
诺卡氏菌感染的患鱼在体表有鳃结节型和躯干结节型两类表现型。
①鳃结节型:在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结节,鳃明显褪色。
②躯干结节型:在躯干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发生溃疡,外观上呈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
鱼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通常在0.5~2.0厘米。
3.病鱼烂身,体表损伤并溃烂出血,病灶在背鳍起始位置后侧的区域多见,烂身时从表皮向肌肉腐烂,呈现漏斗状腐烂,病灶常呈红色。
尾鳍有时也有溃烂出血。
4.肝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1~0.3厘米,肝脏受损、出血,胆变色、萎缩。
部分鱼脾、肾也可观察到结节。
因体内有结节,有些地区认为是内脏孢子虫。
肝胰脏切片中观察到小的“肉芽肿”、结节。
5.该病主要对造血系统(肝、脾、肾等)进行破坏。
从发病器官来看,发病最严重的都是与血液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说明该菌很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而到达各靶器官,然后在各组织器官中固着,逐渐繁殖而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6.腹腔有结节。
在发病后期,在腹腔肌肉或粘膜上可见结节。
部分鱼随着病情加重,体表出现创伤,溃烂出血,鳍条有充血现象,伴有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膨大的腹腔内有少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
加州鲈诺卡氏案例一例基本情况:2017年6月3日,南海区沙头田心崔老板。
池塘面积7亩,水深2米。
一两左右每尾,一天死亡200条左右。
主要症状:鳃丝腐烂,鳃耙有白色结节,腹部,尾鳍基部及尾部有溃烂,肝脏有明显白斑结节。
治疗方案:1、消毒:盛典(3亩/瓶)+烂身消(1.5亩/瓶);2、内服:盛弗康3包+均克2包+盐酸多西环素2包+肽酶激安3包,拌5包料(40斤每包),连喂7天。
治疗效果:治疗第3天,死亡量从200多条降到50多条;7天后零星死亡,建议内服“三黄+肽酶激安”保肝护胆,增强免疫力。
Contributor Disclosures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8-04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7-10-19.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诺卡菌病是一种罕见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是由诺卡菌属中的需氧放线菌所致。
诺卡菌属某些种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局部或全身性化脓性疾病[1-5]。
诺卡菌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机会性感染,但约1/3的感染者免疫功能正常[5]。
诺卡菌病有两大特征:一是几乎能播散到所有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二是尽管给予了适当治疗,往往仍会复发或进展。
诺卡菌病的治疗将总结在此,诺卡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将单独讨论。
(参见“诺卡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和“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抗菌药物敏感性—在不同的研究、国家和诺卡菌属的不同种间,所报道的抗菌药物敏感模式不同。
在一项针对1995-2004年间自愿提交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765株分离株的回顾性研究中,42%的分离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耐药,61%的分离株对磺胺甲噁唑耐药[6];这一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报告中的耐药率。
但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其作者认为提交的数据或许并不能代表美国的所有病例。
例如,与具有对药物敏感的分离株且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相比,因耐药而治疗无效的患者更有可能将分离株送到CDC。
由于对上述CDC研究的结果感到意外,故又进行了一项研究。
相比之下,该研究对2005-2011年间从美国6家主要医疗转诊中心收集到的552株临床分离株进行了检验,发现仅2%的分离株对TMP-SMX和/或磺胺甲噁唑耐药[7]。
奴卡菌的诊断与治疗药物选择奴卡菌概述奴卡菌是革兰阳性、分枝棒状、需氧菌,弱抗酸性,呈分枝状的菌丝,普遍存在于泥土、空气、草丛和腐败的植物中,分类学上属细菌而非真菌,属放线菌目。
奴卡菌属数量众多,包括9个种,包括超过 80种细菌,其中临床具有致病性的包括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豚鼠奴卡菌、南非奴卡菌、鼻疽奴卡菌、新星奴卡菌等6个种。
感染人体最常见的星形奴卡菌是一组对抗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复合体,命名为星形奴卡菌复合体,其中包括狭义的星形奴卡菌、鼻疽奴卡菌、巴西奴卡菌等;2005年确认新型菌株Nocardia concava。
我国最为常见的是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其中肺和播散性奴卡菌病主要由星形奴卡菌引起,而巴西奴卡菌多引起皮肤的原发感染(约占80%)。
危险因素肺奴卡菌病系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大多数患者均存在免疫缺陷,最常见的为细胞介导的异常。
发病前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肿瘤、实质脏器及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HIV感染、胶原血管性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肺奴卡菌病也可发生在免疫正常的宿主。
日本一项205例社区肺脓肿的病原学调查,3例患者为奴卡菌感染,提示奴卡菌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奴卡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肺部感染大多数有发热、咳嗽、咯脓痰,血行播散者可有脑脓肿、脑膜炎、皮下脓肿、心包炎等症状。
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影、部分伴有空洞形成。
肺奴卡菌感染常误诊为肺脓肿、放线菌病、肺结核以及恶性肿瘤。
实验室诊断肺奴卡菌感染的诊断关键是从血液、痰、脓液或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奴卡菌。
但奴卡菌培养分离困难且分离率偏低,其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一般在37℃需氧培养下多数于2-7d内生长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有时需4-6周,一般要求培养4周,做生化反应鉴定则需更长的时间,所以该菌在常规检验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对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若出现发热、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影像学显示肺内斑片或实变影,尤其是合并有肺内空洞及胸腔积液者,尤其对于存在易感因素的个体,应及时考虑本病,同时对可疑标本进行弱抗酸或六胺银染色检查,并将可疑病例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时间>2周,可能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诺卡菌鉴定技术诺卡菌鉴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卡菌鉴定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诺卡菌鉴定技术原理诺卡菌鉴定技术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诺卡菌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研究,揭示其生物学特性,从而实现对不同种类的诺卡菌进行准确鉴定。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检测诺卡菌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实现对不同种类诺卡菌的鉴定。
2.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诺卡菌的基因组DNA,再通过测序分析,对诺卡菌进行鉴定。
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6S rRNA基因在细菌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种特异性,通过分析诺卡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可实现对不同种类诺卡菌的准确鉴定。
4.基因芯片技术:通过检测诺卡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种类诺卡菌进行鉴定。
二、诺卡菌鉴定技术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且准确性相对较低。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上文所述,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诺卡菌鉴定研究的主要手段。
3.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算法对核酸序列进行比对、进化树构建等分析,实现对诺卡菌的鉴定。
三、诺卡菌鉴定技术应用前景1.医学领域:诺卡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病情严重,及时准确地鉴定诺卡菌种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农业领域:诺卡菌在农业生产中可作为生物防治剂,对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准确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策略。
3.食品工业:诺卡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污染,快速准确地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
4.环境保护:诺卡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准确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评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追踪。
“诺卡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诺卡菌病为诺卡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数为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少数为肉芽肿性疾病。
可侵袭皮肤和内脏,以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
诺卡菌病并不常见,但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以后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
淋巴网状系统恶性疾病、器官移植、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均为好发因素,但约一半患者并无预先存在的疾病。
本病已被认为是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一种机会性感染。
二病因诺卡菌属共百余种,广布于土壤,大多为需氧菌。
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不呈内源性感染。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豚鼠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以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多见,后者致病力强,可引起暴发流行。
三临床表现诺卡菌侵袭皮肤和内脏,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1.肺部感染即肺诺卡菌病,部分病例侵袭肺部,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以后趋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病表现。
咳嗽,开始为干咳,无痰,继而产生黏脓性痰,也可在痰中带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
常伴有发热、盗汗、胸痛、消瘦、全身不适,体温在38℃~40℃之间。
累及胸膜可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脓胸,窦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个腹腔内脏,继而引起血源播散。
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
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等,亦可表现为肺内粟粒性阴影,但较为少见。
2.脑部感染即脑诺卡菌病,1/3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侵袭,多由肺部病灶迁徙而来,少数亦可为原发性。
侵袭脑膜引起脑膜炎,侵袭脑实质形成多发性脓肿,亦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的脓肿。
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或脑占位性病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乏力、抽搐、麻木、偏瘫、颈项强直、视力障碍、神志不清、视盘水肿、瘀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
诺卡菌鉴定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诺卡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和生物制药行业。
诺卡菌鉴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该菌进行特定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特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医药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诺卡菌鉴定技术包括了多种方法,如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等。
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中,通过观察菌株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来鉴定其种属。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有时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判。
传统鉴定方法逐渐被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化鉴定技术取代。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是通过对菌株DNA进行序列分析,以识别其物种和亚种的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包括PCR法、序列比对法、序列标记法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快速鉴定出待测菌株的种属和品种信息。
生化鉴定技术则是通过检测菌株代谢产物或生化反应的变化来鉴定其种属和特性。
除了传统的鉴定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型鉴定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建立模型、训练算法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种属的诺卡菌。
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诺卡菌鉴定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诺卡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可以被用来生产抗生素、酶类、蛋白质等生物制品。
通过对不同种属的诺卡菌进行鉴定,可以选择出适合特定生产工艺和要求的菌株,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诺卡菌鉴定技术还可以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食品和环境中的诺卡菌进行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环境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诺卡菌鉴定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诺卡菌鉴定技术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医药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引言诺卡菌脑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诺卡菌引起。
诺卡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灰尘和水中。
诺卡菌脑炎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卡菌脑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二、药物治疗1. 抗菌药物治疗(1)早期诊断:诺卡菌脑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抗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诺卡菌脑炎的治疗首选药物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3)疗程:诺卡菌脑炎的治疗疗程较长,一般为6-12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辅助治疗(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水肿。
但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以免加重感染。
(2)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三、手术治疗1. 手术指征(1)脑脓肿形成:若脑脓肿形成,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脓液,防止脑组织受压和坏死。
(2)脑室炎:脑室炎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需进行脑室引流术。
(3)脑膜瘤:若脑膜瘤与感染灶相连,需进行手术切除。
2. 手术方法(1)脑脓肿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脓肿,清除感染灶。
(2)脑室引流术:通过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
(3)脑膜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四、综合治疗1. 加强营养支持:诺卡菌脑炎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2. 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心理护理:诺卡菌脑炎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应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预后及随访1. 预后:诺卡菌脑炎的预后与患者病情、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2. 随访:患者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诺卡放线菌病,诺卡放线菌病的症状,诺卡放线菌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诺卡放线菌病一种急性或慢性的、常为弥漫性的肉芽肿-化脓性传染病,通常由一种土壤腐生的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星形诺卡菌感染所致。
疾病病因一、病因本病主要经皮肤创伤感染而发病,感染源来自于受感染的患者或是兽类:犬,猫,鼠等。
诺卡放线菌病不常见但分布广,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
淋巴网状系统恶性病患者,晚期艾滋病患者可引起,器官移植、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引发感染。
症状体征一、症状临床症状:通常以肺部感染开始, 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发热,寒战,胸痛, 胸腔积液也可发生。
约1/3病例经血源性传播并形成脑脓肿,或较罕见的在肾脏或其他多脏器形成脓肿.皮肤或皮下脓肿常发生,有时作为局部感染的原发部位,非特异性症状有衰弱,纳差和体重减轻,可有严重头痛和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 急慢感染都可以发生。
检查诊断:X线等影像检查,细菌检查获取的标本或组织培养找到星形诺卡菌,便可作出诊断.用药治疗一、西医治疗:抗生素对磺胺类过敏或出现难治性感染,一般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环丝氨酸若不治疗常致死.不同情况的病人治疗效果不一样。
有弥漫性感染伴免疫受损的病人死亡率可高于50%,免疫功能正常并且病变局限于肺部的病人. 死亡率最低,可低于15%。
氨苯磺胺因为大多数病例对治疗反应缓慢,氨苯磺胺的剂量应维持血浓度12~15mg/dl(如磺胺嘧啶4~6g/d口服)连续数月。
TMP-SMZ或单独大剂量氨苯磺胺(磺胺嘧啶或磺胺异噁唑)也可应用。
预防和护理一、预防一、预防尚缺乏相关的研究,临床上主要是做好个人的卫生,特别是皮肤的保健。
养犬等宠物要注意清洁卫生工作。
防止发生外伤,发现外伤后要应及时涂擦紫药水或碘酊等进行消毒治疗。
并发病症一、并发病症可发生转移性脑脓肿,有头痛和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病变部位周围或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脓肿。
2024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诺卡菌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菌,通常存在于土壤、水域或空气中。
可在空气中形成菌丝体,人吸入菌丝片段是主要传染途径,亦可经破损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可导致肺炎、脑脓肿、皮肤/软组织感染。
肺诺卡菌病(pulmonarynocardiosis,PN)是诺卡菌导致的肺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化脓性肉芽肿炎性病变。
近年来,诺卡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PN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以飨读者。
01临床特征PN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如淋巴瘤、恶曲中瘤、移植、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艾滋病患者。
止匕外,糖尿病及酗酒也是感染诺卡菌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发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结构性肺病等也是肺诺卡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可感染诺卡菌。
既往研究表明多达三分之一的诺卡菌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诺卡菌病的分布存在地理差异,提示自然环境可影响发病。
泥土、家畜和粉尘密切接触史也可能是诺卡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询问危险因素接触史。
PN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绝大部分表现为亚急性。
男女比约为3:1,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罕见,平均年龄54-66岁,而合并肺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位年龄为15.5岁。
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主要肺部体征为湿啰音。
肺部CT存在多种表现,如斑片影、结节影、空洞、实变影、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等。
发生播散感染时,会出现相应部位临床表现,但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缺乏相关临床表现。
皮肤感染表现为皮疹、溃疡、蜂窝织炎或皮肤脓肿。
02诊断PN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标本(包括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及脓液等)分离培养出诺卡菌。
确诊途径仍以病原学结果为金标准,呼吸系统或组织样本培养的总体敏感性约为85%-95%,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可在相关样本中快速检测出诺卡菌,甚至鉴定至种属水平,敏感性高于常规培养,因此当考虑到诺卡菌感染可能时,应尽快对原发部位进行病原学相关检测。
诺卡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诺卡菌病是一种由诺卡菌引起的急性、慢性和化脓性疾病(偶尔是肉芽肿)。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中年以后,男性约为女性的两倍。
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是常见的病原菌。
后者致病性强,可引起爆发。
这种细菌的共同特征是菌丝纤细,直径0.3~0.2μm,多弯曲如树根,一般生长到10小时以上形成隔膜,断裂成不同长度的杆状、枝状细丝。
革兰呈阳性染色,细胞壁IX型,糖类A型,并含LCN-A 类脂和奴卡菌酸,DNA中GC含量为60~70mol%.本属百余种,广泛分布在土壤中,多为需氧菌。
病原菌通过创伤进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大脑、肾脏或其他器官。
诺卡菌侵犯皮肤和内脏,局部和全身感染,导致各种临床表现。
1.肺诺卡菌病约75%病例侵犯肺部,急性或亚急性疾病,表现为小叶或大叶肺炎,未来倾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咳嗽、干咳、无痰,然后产生粘性脓痰,也可在痰中带血;如有空洞,可有大量咯血,常伴有发热、盗汗、胸痛、瘦、全身不适、体温38~40℃之间,累及胸膜会导致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脓胸。
窦道可以穿透胸壁或延伸到整个腹部内脏,进而导致血液传播和胸部X线条多样,无特异性,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性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表现为肺内小米阴影,但相对罕见。
2.脑诺卡菌病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侵犯,主要来自肺部病变。
少数病例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侵犯脑本质形成多发性脓肿。
它们也可以相互融合成大脓肿。
可能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疲劳、抽搐、麻木、偏瘫、颈部矫直、视力障碍、神志不清、视盘水肿、充血、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
3.传播性诺卡菌病血液通常从肺病变传播到全身。
肾脏是继脑后常见的受累部位。
同时,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