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列控中心与CTC接口规范(报批稿)_V1.2
- 格式:doc
- 大小:42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天津工程分公司工程师,300250天津 收稿日期:2008-08-05客运专线C T C S -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接口故障机制探讨郭永泉*摘 要:介绍客运专线C T C S -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接口形式及种类,并与既有线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列控中心与轨道电路、计算机联锁间信息交互的正常逻辑时序,并定量定性分析其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接口故障情况下列控中心的处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存在的更为安全和可靠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客运专线;列控中心;接口故障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i n t e r f a c e f o r m s a n d c a t e g o r y o f C T C S -2t r a i n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f o r p a s -s e n g e r s p e c i a l r a i l w a y a n d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o s e f o r e x i s t i n g r a i l w a y .T h e n o r m a l l o g i c a l t e m p o r a l o r d e r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b e t w e e nt r a i n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a n d t r a c k c i r c u i t a n d c o m p u t e r i n t e r l o c k i n g w 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i t s s a f e t y a n d r a t i o n a l i t y w a s d e a l t w i t h b o t h i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d q u a l i t a t i v e w a y s .T h e d i s p o s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r a i n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i n t h e c a s e o f i n t e r f a c e f a u l t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p o s s i b l e s a f e r a n d m o r e r e l i a b l e d i s p o s a l a p p r o a c h e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K e y w o r d s :P a s s e n g e r s p e c i a l r a i l w a y ;T r a i n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I n t e r f a c e f a u l t 与既有线C T C S -2级列控中心比较,客运专线列控中心新增了许多功能,如轨道电路的数字编码、区间信号机点灯、闭塞及改方电路控制等。
CTCS-3级列控系统TSRS-TCC接口规范(V1.0)2010年3月修改记录目录1.引言 (4)1.1目的和范围 (4)1.2术语和缩写词 (4)1.3参考文献 (4)2.总则 (5)3.参考体系结构 (6)4.接口要求 (7)5.通信指标要求 (8)6.通用应用层定义 (9)7.应用层定义 (11)7.1.应用层信息包类型 (11)7.2.应用层信息包格式 (11)7.2.1.TSR刷新请求(TSRS→TCC) (11)7.2.2.TSR验证命令(TSRS→TCC) (12)7.2.3.TSR执行命令(TSRS→TCC) (15)7.2.4.线路限速状态初始确认命令(TSRS→TCC) (16)7.2.5.边界TSR错误回执(TSRS → TCC) (16)7.2.6.TSRS时钟信息(TSRS → TCC) (17)7.2.7.TSR状态(TCC → TSRS) (17)7.2.8.TSR错误回执(TCC → TSRS) (18)7.2.9.请求验证边界TSR命令(TCC → TSRS) (20)7.2.10.请求执行边界TSR命令(TCC → TSRS) (21)7.2.11.TCC应答器方向信息(TCC → TSRS) (22)7.2.12.TCC闭塞分区状态信息(TCC → TSRS) (23)7.3.通信流程 (24)7.3.1.TSR刷新请求的交互流程 (24)7.3.2.TSR设置及取消流程 (25)7.3.3.TCC初始化流程 (27)7.3.4.周期信息交互流程 (28)7.3.5.边界TSR执行流程 (28)附件1:参数定义 (31)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和列控中心(TCC)间接口的定义、应用层协议等内容,安全层与传输层的规范参照《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执行。
1.1.1.2.本规范适用于客运专线TSRS和TCC的研制、生产、工程设计、调试、运用及维护。
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目录1.引言 (4)1.1目的和范围 (4)1.2术语和缩写词 (4)1.3参考文献 (6)2.界面显示 (7)2.1主界面显示区 (7)2.2主界面细分功能 (8)2.3A区,距离监控信息 (8)2.4B区,速度信息 (11)2.5C区,补充驾驶信息 (20)2.6D区,运行计划信息 (21)2.7E区,监控信息 (27)2.8F区,可扩展功能键区 (31)2.9主要颜色值定义 (32)3.司机命令 (33)4.输入数据 (34)5.操作按键及菜单结构 (35)5.1按键布置 (35)5.2菜单结构 (36)5.3主要功能菜单及按键功能介绍 (37)6.语音和声音 (40)6.1语音信息 (40)6.2声音信息 (40)6.3语音声音输出优先级 (41)7.文本信息 (42)附录1:DMI语音和声音输出逻辑 (45)附录2:DMI基本操作 (53)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 1.1.1.2 1.2.1.1本规范根据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在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显示规范基础上编制而成,作为CTCS-3级列控车载DMI设备的研发、设计、运用和维护的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CTCS-3级列控车载DMI设备。
1.2术语和缩写词顶棚速度监视区(CSM: Ceiling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指限制速度为常数的区域,该限制速度通常是由最限制速度曲线决定的。
车载设备在顶棚速度监视区进行的速度监视称为顶棚速度监视。
图1 顶棚速度监视区示意图1.2.1.2目标速度监视区(TSM: Target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指限制速度下降到较低的限制速度值或限制速度为0km/h的目标点的区域。
车载设备在目标速度监视区进行的速度监视称为目标速度监视,目标速度监视分制动到目标点(目标速度为0km/h)和制动到较低的目标速度(目标速度非0km/h)两种情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列控中心间接口规范(报批稿)1页列控中心间接口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列控中心(以下简称TCC)间通信接口、TCC间发送的数据包、通信异常处理、数据字典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下的TCC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与客专线路衔接的接口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2)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3)科技运〔2010〕138号《列控中心技术规范》(4)运基信号〔2009〕532号《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V1.0)》(5)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6)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7)运基信号〔2010〕532号《列控系统设备和相关设备编号规则(V1.0)》(8)(9)3 通信接口3.1TCC-TCC间采用RJ45以太网接口连接,设备与通信网络均按冗余配置,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CC-TCC间的数据传输采用UDP协议。
图 1 TCC间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3.2TCC-TCC间通信应采用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V1.0)。
3.3TCC-TCC间通信按200ms至500ms固定周期交互数据。
3.4每系每个端口与外部设备两系的对应端口(本系A口与对方两系的A口,本系B口与对方两系的B口)均建立通信链接。
2页3.5双系同步时,主备系设备向外部设备的主备系发送相同的应用数据,备系数据仅用于通道检查。
4 TCC-TCC间发送的数据包4.1TCC-TCC间数据包构成4.1.1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CC-TCC间发送的数据包由6个数据块组成。
表 1 TCC站间传输数据包4.2线路边界信息数据块表 2 线路边界信息数据块3页。
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目录1.引言 (4)1.1目的和范围 (4)1.2术语和缩写词 (4)1.3参考文献 (6)2.界面显示 (7)2.1主界面显示区 (7)2.2主界面细分功能 (8)2.3A区,距离监控信息 (8)2.4B区,速度信息 (11)2.5C区,补充驾驶信息 (20)2.6D区,运行计划信息 (21)2.7E区,监控信息 (27)2.8F区,可扩展功能键区 (31)2.9主要颜色值定义 (32)3.司机命令 (33)4.输入数据 (34)5.操作按键及菜单结构 (35)5.1按键布置 (35)5.2菜单结构 (36)5.3主要功能菜单及按键功能介绍 (37)6.语音和声音 (40)6.1语音信息 (40)6.2声音信息 (40)6.3语音声音输出优先级 (41)7.文本信息 (42)附录1:DMI语音和声音输出逻辑 (45)附录2:DMI基本操作 (53)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 1.1.1.2 1.2.1.1本规范根据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在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显示规范基础上编制而成,作为CTCS-3级列控车载DMI设备的研发、设计、运用和维护的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CTCS-3级列控车载DMI设备。
1.2术语和缩写词顶棚速度监视区(CSM: Ceiling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指限制速度为常数的区域,该限制速度通常是由最限制速度曲线决定的。
车载设备在顶棚速度监视区进行的速度监视称为顶棚速度监视。
图1 顶棚速度监视区示意图1.2.1.2目标速度监视区(TSM: Target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指限制速度下降到较低的限制速度值或限制速度为0km/h的目标点的区域。
车载设备在目标速度监视区进行的速度监视称为目标速度监视,目标速度监视分制动到目标点(目标速度为0km/h)和制动到较低的目标速度(目标速度非0km/h)两种情况。
.列控中心技术规范(V2.0)2010年9月1 适用围本规规定了列控中心设备的系统需求、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运行环境要求等,适用于列控中心设备的研制、生产、测试、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行试验、运营及维护。
本规适用于CTCS-2级和CTCS-3级客运专线,其他采用列控系统的线路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文件(1)〔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T B/T 3060 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3)〔T B/T 3073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4)〔T B/T 3074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5)〔G 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及示例3 系统要求3.1系统配置3.1.1列控中心(后简称TCC)设备适用于客运专线上的联锁车站、中继站和线路所,亦可用于与CTCS-2级或CTCS-3级客运专线相衔接的CTCS-0级车站。
3.1.2根据车站类型,TCC分为车站TCC和中继站TCC,其配置原则应满足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规。
3.1.3TCC与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CBI、TSRS、相邻TCC、LEU、集中监测和CTC设备配置通信接口,根据不同类型的TCC,与其他外部设备的接口配置如图 1所示:车站列控中心中继站列控中心Y : 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图 1 TCC接口配置3.1.4车站TCC设置于客运专线联锁车站,与CBI、轨道电路、临时限速服务器、相邻TCC、LEU、CTC 设备和集中监测设备直接接口,并管辖其围的中继站TCC。
3.1.5中继站TCC设置于信号中继站,与轨道电路、临时限速服务器、相邻TCC、LEU和集中监测设备直接接口。
3.1.6线路所设置的TCC为车站TCC设备,与CBI、轨道电路、临时限速服务器、相邻TCC、LEU、CTC 设备和集中监测设备直接接口,对于设置区域联锁的线路所,TCC应建立与主站CBI设备的通信。
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目录目录 (1)1适用范围 (4)2参考文献 (4)3应答器设置规则 (5)3.1一般规则 (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7)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7)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7)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 (9)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 (9)3.4定位应答器设置【DW】 (9)3.5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 (9)3.6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0)3.6.1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 (10)3.6.2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 (10)3.6.3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 (11)3.7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1)3.7.1分相区预告应答器组 (11)3.8分相区定位应答器组【DW-F】设置 (12)3.9断链应答器【DL】设置 (12)3.10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3)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4)4.1图纸表示符号 (14)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16)5.1报文结构(信息帧) (16)5.2用户信息包 (17)5.2.1应答器链接【ETCS-5】 (17)5.2.2重定位信息【ETCS-16】 (18)5.2.3线路坡度【ETCS-21】 (19)5.2.4线路速度【ETCS-27】 (21)5.2.5等级转换【ETCS-41】 (23)5.2.6CTCS数据【ETCS-44】 (24)5.2.7特殊区段【ETCS-68】 (25)5.2.8文本信息【ETCS-72】 (27)5.2.9里程信息【ETCS-79】 (29)5.2.10调车危险【ETCS-132】 (30)5.2.11默认信息包【ETCS-254】 (31)5.2.12轨道区段【CTCS-1】 (31)5.2.13临时限速【CTCS-2】 (33)5.2.14区间反向运行【CTCS-3】 (34)5.2.15大号码道岔【CTCS-4】 (34)5.2.16绝对停车【CTCS-5】 (35)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36)5.3.1一般原则 (36)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37)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44)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45)5.3.5C0站应答器组【CZ-C0】 (46)5.3.6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6)5.3.8C2-C0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7)5.3.9C2-C0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10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 (48)5.3.11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0)5.3.12进站应答器组【JZ】 (50)5.3.13出站应答器组【CZ】 (52)5.3.14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3)5.3.15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3)5.3.16过分相定位应答器组【DW-F】 (53)5.3.17过分相反向定位应答器组【FDW-F】 (54)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55)6.1应答器链接【ETCS-5】 (55)6.2线路坡度【ETCS-21】 (56)6.3线路速度【ETCS-27】 (58)6.4等级转换【ETCS-41】 (60)6.5轨道区段【CTCS-1】 (62)6.6临时限速【CTCS-2】 (64)6.7特殊区段【ETCS-68】 (66)6.8纯文本信息包【ETCS-72】 (66)6.9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 (67)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
科技运[2009]19号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接口规范(V1.0)2009年2月目录修改记录 (1)目录 (2)1.引言 (4)1.1目的和范围 (4)1.2术语和定义 (4)1.3缩略语 (4)1.4参考文献 (6)2.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的界面 (8)3.I FIX接口 (8)3.1接口定义 (8)3.1.1一般规定 (8)3.1.2接口协议栈 (8)3.2物理、电气及机械特性 (9)3.3I FIX接口上的数据传输 (9)3.4I FIX接口上的信令传输 (9)3.4.1应符合的规范 (9)3.4.2信令流程 (10)4.I GSM-R接口 (18)4.1接口定义 (18)4.1.1一般规定 (18)4.1.2接口操作模式 (19)4.2物理、电气及机械特性 (19)4.3I GSM-R接口上的数据传输 (21)4.4I GSM-R接口上的信令传输 (22)4.5AT命令 (24)4.5.1AT命令定义 (24)4.5.2AT命令语法 (24)4.5.3TE-TA接口命令 (24)4.5.4呼叫控制命令 (26)4.5.5通用DCE控制命令 (32)4.5.6网络业务相关命令 (32)4.5.7基本呼叫流程 (33)5.编号方案 (35)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为明确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的接口要求,为CTCS-3级列控产品的研发、测试、互联互通及承载CTCS-3级列控业务的GSM-R网络设计、测试提供技术依据,特制订本规范。
1.1.1.2本规范规定了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各接口的定义、物理、电气、机械特性及各接口的数据传输、信令流程等内容。
1.2术语和定义1.2.1.1移动终端MT0:MT0是完整的移动台,它包括数据终端和适配功能,但不提供外部终端接口。
1.2.1.2移动终端MT1:MT1提供外部终端接口,该接口遵循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中的GSM建议子集。
C T C 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目录目录 (1)1适用范围 (4)2参考文献 (4)3应答器设置规则 (5)3.1一般规则 (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7)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7)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8)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 (10)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 (10)3.3.5定位应答器设置【DW】 (10)3.4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 (11)3.5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1)3.5.1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 (11)3.5.2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 (12)3.5.3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 (12)3.6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3)3.7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4)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5)4.1图纸表示符号 (15)4.2应答器编号及命名 (15)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17)5.1报文结构(信息帧) (17)5.2用户信息包 (19)5.2.2重定位信息【ETCS-16】 (20)5.2.3线路坡度【ETCS-21】 (21)5.2.4线路速度【ETCS-27】 (23)5.2.5等级转换【ETCS-41】 (25)5.2.6CTCS数据【ETCS-44】 (26)5.2.7特殊区段【ETCS-68】 (27)5.2.8文本信息【ETCS-72】 (29)5.2.9里程信息【ETCS-79】 (31)5.2.10调车危险【ETCS-132】 (32)5.2.11默认信息包【ETCS-254】 (33)5.2.12轨道区段【CTCS-1】 (33)5.2.13临时限速【CTCS-2】 (35)5.2.14区间反向运行【CTCS-3】 (36)5.2.15大号码道岔【CTCS-4】 (36)5.2.16绝对停车【CTCS-5】 (37)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38)5.3.1一般原则 (38)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39)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46)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47)5.3.5C0站应答器组【CZ-C0】 (48)5.3.6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7C0-C2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8C2-C0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9C2-C0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50)5.3.10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 (50)5.3.12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2)5.3.13进站应答器组【JZ】 (52)5.3.14出站应答器组【CZ】 (54)5.3.15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5)5.3.16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5)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57)6.1应答器链接【ETCS-5】 (57)6.2线路坡度【ETCS-21】 (58)6.3线路速度【ETCS-27】 (60)6.4等级转换【ETCS-41】 (62)6.5轨道区段【CTCS-1】 (64)6.6临时限速【CTCS-2】 (66)6.7特殊区段【ETCS-68】 (68)6.8纯文本信息包【ETCS-72】 (68)6.9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 (69)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
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接口规范(V1.0)2008年12月修改记录目录1.引言 (1)1.1. 目的和范围 (1)1.2. 术语和定义 (1)1.3. 缩略语 (1)1.4. 参考文献 (3)2.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的界面 (6)3.I FIX接口 (7)3.1. 接口定义 (7)3.1.1.一般规定 (7)3.1.2.接口协议栈 (7)3.2. 物理、电气及机械特性 (8)3.3. I FIX接口上的数据传输 (8)3.4. I FIX接口上的信令传输 (8)3.4.1.应符合的规范 (8)3.4.2.信令流程 (8)4.I GSM-R接口 (18)4.1. 接口定义 (18)4.1.1.一般规定 (18)4.1.2.接口操作模式 (18)4.2. 物理、电气及机械特性 (19)4.3. I GSM-R接口上的数据传输 (21)4.4. I GSM-R接口上的信令传输 (22)4.5. AT命令 (24)4.5.1.AT命令定义 (24)4.5.2.AT命令语法 (24)4.5.3.TE-TA接口命令 (24)4.5.4.呼叫控制命令 (26)4.5.5.通用DCE控制命令 (32)4.5.6.网络业务相关命令 (33)4.5.7.基本呼叫流程 (33)5.编号方案 (36)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为明确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的接口要求,为CTCS-3级列控产品的研发、测试、互联互通及承载CTCS-3级列控业务的GSM-R网络设计、测试提供技术依据,特制订本规范。
1.1.1.2.本规范规定了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之间各接口的定义、物理、电气、机械特性及各接口的数据传输、信令流程等内容。
1.2.术语和定义1.2.1.1.移动终端MT0:MT0是完整的移动台,它包括数据终端和适配功能,但不提供外部终端接口。
客运专线列控中心
列控与CTC接口规范
(报批稿_V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 xxxx—××××
前言
本标准提出了列控中心与计算机联锁系统间的接口规范。
本标准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9年xx月首次发布。
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列控与CTC接口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运专线列控中心(TCC)对CTC接口的通信协议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客专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下的TCC子系统与CTC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与客专线路衔接的接口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2)科技运〔2007〕158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
(3)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4)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
(5)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
(6)TBD-MOR 《CTCS-3级列控系统相关编号规则》
(7)TBD-MOR 《铁路信号安全协议-I型》
3 连接方式
3.1车站TCC或无岔站TCC与CTC间采用RJ45以太网接口连接,设备与通信网络均按冗余配置,
如图1所示,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UDP协议。
图 1 TCC和CTC连接示意
3.2TCC与CTC间应采用RSSP-I安全通信协议。
3.3TCC与CTC间按500ms固定周期交互数据。
3.4每系每个端口与外部设备两系的对应端口(本系A口与对方两系的A口,本系B口与对方两
系的B口)均建立通信链接。
3.5双系同步时,主备系设备向外部设备的主备系发送相同的应用数据,备系数据仅用于通道检查。
4 应用数据格式说明
4.1CTC发送的数据包
表 1 CTC数据包内容
4.2CTC发送应用数据块格式
4.2.1数据包描述信息数据块
表 2 数据包描述信息
4.2.1.1根据目前系统方案设计,CTC给TCC发送的数据无功能信息,该信息区预留,完成通道检查功能。
5 TCC发送的数据包
表 3 TCC数据包内容
5.1TCC发送应用数据块格式
5.1.1数据包描述信息块
表 4 数据包描述信息
5.1.1.1当车站TCC连有多个中继站TCC时,须采用多包方式按周期轮流发送。
如,当最多有4包数据需发送时,应在4个周期内完成。
发送顺次参见图2。
TCC CTC
T2(1:4)
T3(2:4)
T4(3:4)
图 2 多包传送次序示意
5.2区间方向表示数据块
表 5 区间方向表示数据块
5.2.1每个发车口,车站TCC应向CTC发送以下信息:
1)QJZT:区间状态继电器,区间占用,继电器落下,区间空闲,继电器吸起;
2)JQJ:监督区间继电器,区间占用或任一站建立发车锁闭,该继电器落下;
3)FJ:区间方向继电器,发车方向为落下状态,接车方向为吸起状态。
5.3车站综合状态数据块
包内偏移地址B7 B6 B5 B4 B3 B2 B1 B0
字节34
TCC站编号(=0表示无效)
字节35
表 6 车站综合状态数据块1
5.3.1由车站列控中心负责收集其所管辖范围内的中继站信息,然后将本车站及其中继站的综合状态信息转发给CTC系统。
CTC系统利用该信息,在车务终端上显示各站的综合状态信息。
有关闭塞分区状态和低频编码定义参见表10和表7,信号机显示状态定义参见表9。
5.3.2若车站TCC与某中继站间通信中断时,该中继站状态信息除车站号外,全部为0。
若本站列控中心与所有相关联的其他列控中心连接都失败时,才判断为列控站间通道故障。
5.3.3站2综合状态数据块2的格式与站1综合状态数据块完全相同。
若只有一个车站TCC状态需上报时,车站综合状态数据块2全置零;若有多个站TCC状态需上报时,依次填充至车站综合状态数据块1和2中,并分包周期轮替发送。
参见图2所示。
6 通信中断处理
6.1通信状态判定
6.1.1若CTC在6000ms内没有接收到TCC的任何消息,CTC应认为与TCC的通信中断,按照所有状态信息安全处理并输出报警。
6.1.2若TCC在6000ms内没有接收到CTC的任何消息,TCC应认为与CTC的通信中断,输出报警。
6.1.3若接收方接受一条来自某连接通道的正确数据,即可认为该通道连接恢复。
6.1.4若不能从某一通道接收到正确数据时,应自动采用冗余通道接收的数据。
7 数据字典
7.1轨道电路频率
表7 轨道电路低频编码表
表8 轨道电路载频编码表7.2信号机显示
表9 信号机显示状态编码表
7.2.1对于报警驱采不一致的状态仅限用于区间通过信号机,供向CTC和集中监测报警。
7.3闭塞分区状态
表10 闭塞分区状态编码表
TB/T xxxx—××××此页无正文。
编制者:
审核者:
项目负责人:
设计所:
院专业工程师:
院总工程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