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年代:唐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年代:唐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想,展现了雄伟壮丽的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白云千载空悠悠”,“长风万里送秋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此外,诗中运用了排比句和修辞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静夜思》 - 李白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朴、简洁而又深情的诗。
诗人在深夜思绪万千之时,突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色和作者单独思考的情景,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语言简练。
3. 《望月怀远》 - 张九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明月和自己离乡背井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法,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4. 《登高》 - 杜甫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具有浓厚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诗人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诗中引用了很多现象和景点,如“萧萧班马鸣”,“长江长江,天上飞”,通过形象描写,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5.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太阳西沉和山峦起伏的景象,表达了散文《山行》中“登高必自卑”的哲理。
诗中运用了象征化的表达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部编版八年级(下)必背21篇0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如《杜甫》、《白居易》等作家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经典的诗词鉴赏。
一、杜甫的诗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登高》一诗,它描述了作者登上高山时的壮丽景色。
《登高》中,杜甫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让读者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壮美。
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整篇诗充满了激情和震撼力。
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
二、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是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问刘十九》这首诗,它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对生活的思考。
《问刘十九》中,白居易通过问答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对话,体现了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和倾诉。
诗中的对话生动有趣,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友情的真谛,让我们明白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其他诗词的鉴赏除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教材中也收录了其他许多名家的作品。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这些作品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四、如何鉴赏诗词在鉴赏诗词时,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其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和隐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入体会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寓意。
只有多读多思,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诗词的美妙之处。
结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思考的教材。
通过学习其中的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思辨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经典的诗词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情感。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接下来将对其中几篇进行赏析与解读。
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通过“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设定,表达了深沉的爱情之情。
它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天界禁止相会的故事。
这篇古代诗词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人们对纯洁真挚爱情的向往。
其实,《牛郎织女》中,不仅仅表达了爱情这一主题,更蕴含了古人对人道之间隔、天人之隔的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思考人性中的善良与悲情,同时也带领读者思考命运对于爱情的阻挠,并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二、《预备履约书》《预备履约书》是元稹的作品,通过这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这篇作品运用了典故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诗中作者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描写岁月无情的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无常。
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文天祥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一首英勇激昂的抗争诗篇。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登上黄鹤楼的场景,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文天祥借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离去的愁绪。
同时,他以“时维乾坤将荡平”的风云变幻,表达了他对国家形势的忧虑和对沉重责任的担当。
四、《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它是一篇景观说明文。
作者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豪迈的笔墨,赞美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篇文章以“辙乱旅愁”的开头,以豪壮的词句描绘了雄姿英发的楼阁和险峻的山势,展现了壮观的景色与气势。
通过描写每个景点的人文与自然特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深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赏赐诗中的一首名诗。
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被遗弃的无限怨恨,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秦联:怀旧,空喊,闻笛子赋,在乡间像一个腐烂的柯曼。
(典故)一个是“文帝赋”,另一个是“烂柯人”通过哀悼受伤的战友和他们返乡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愤怒。
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尾联:今天听你的歌。
让我们喝杯酒来提神吧。
指出“赏”的含义不仅是对朋友的关怀的感恩,也是与朋友的相互鼓励,体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唐独木)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如果戟坏了,铁不卖了,经过打磨和洗涤,他会认出上一个王朝。
”两句话写下了兴趣感的原因,“东风不与周朗,铜麻雀春锁二乔深。
”做出评论和遗憾。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这首诗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沮丧、不公和直率。
哀叹历史上的英雄需要成名的机会。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反抗元朝的艰辛经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痛苦和为国而死的志向。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
秦联:“山河断,风飘柳絮,人生经历起伏,雨打屏。
”(比喻、反义词)自言自语地描述国家事务的艰难。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原文翻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理解记忆】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韩愈是个苦孩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韩会及嫂子抚养。
10岁时,哥哥又病逝,只剩下小韩愈与嫂子郑氏相依为命。
公元786年(贞元2年),19岁的韩愈赴京考举,落榜,再考,再落榜,屡试不第。
发了狠的韩愈屡败屡战,25岁时,如愿以偿,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唐朝规定,考中进士后,必须经吏部(人事组织部)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兴致勃勃,考了3次,帽子戏法般失败。
有大学文凭,但公务员考试通不过,没官做的韩愈到了洛阳。
33岁时,在洛阳终于入仕,官为四门博士,3年后,升任监察御史(大概检查院院长),调到了中央,但踌躇满志的他又很快遭贬。
被贬至连州阳山(广东阳山)任县令。
这次被贬的原因,没有定论,大概是以下几种之一:一是强谏宫市,宫市是指宦官以宫廷需要为名,到市场横行抢夺,基本不给钱,民怨极大。
二是强谏抗旱,当时有几个县旱情严重,为政者可能不重视。
三是受到当时奸臣李实的排挤。
四受到“永贞革新”主将王叔文、王伾(pi2)的嫉恨。
尤其第四种可能,备受关注。
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基本上是支持,和刘禹锡、柳宗元是朋友,来往较多,谈话间可能对这次有点冒进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刘柳2人也可能无意间向“二王”提及了韩愈的态度,总之,“二王”排挤了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不好。
“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无意间看见南山,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所以,用“见”字与“悠然”“采菊”的意境是相符的。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8.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学习和阅读体验。
以下是其中几篇我认为最有代表性和魅力的作品的赏析。
《木兰诗》是一首具有时代特点的古人民歌谣,作者是不详。
它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女性的坚强和无畏精神,激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不公平。
诗中描述了木兰装扮成男子,从行军到战斗,直至最终归家,既赞扬了木兰的勇敢和善战,也展现了她为家国忘我、孝义精神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练明快,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一种力量和鼓舞,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孔雀东南飞》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以描写壮丽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为主题。
诗中以孔雀为形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幅美丽而辽阔的画卷。
同时,诗人借用孔雀的翱翔表达了自己远离故土、寻求发展的心情。
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富有音乐感和艺术想象力,诗情画意,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月下独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该词通过描绘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享受美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词中以“对影成三人”展示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独立思考,以及人生的孤独和无奈。
苏轼的词语优美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酒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而且给人以舒缓和慰藉。
《观书有感》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通过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思考,以及对读书人和书籍价值的探讨,抒发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尊重。
诗中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心境的变化,始于对书籍和知识的迷恋,终于体会到人生真谛的觉悟。
冯梦龙的语言清新明快,行文流畅,通过对读书的感悟,引人深思,让人对书籍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上只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部分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重点赏析:《诗经》中常用托物起兴的手法来抒发情感。
《关雎》开头就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鸟和鸣的情景起兴,渲染了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爱慕的情调,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追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蒹葭先秦《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诗经·关雎》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
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新版八<下全部>诗词赏析一、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歌解释
本文将对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1. 《春望》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2.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是宋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以月夜的安静和孤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兄弟的思念之情。
3.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借助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绘古原草的凋零和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
5. 《绝句》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乱世的关切。
以上是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几首诗歌的解释和简要分析。
通过对这些诗作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艺术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可分为三章。
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课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执教:水茜中学巫县群
开课班级:九年级3班
时间:2017.5.2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练习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学生背诵古诗词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赏析”的专题复习,走近古诗,走进古诗。
二、归纳题型与点拨方法
(一)寻找答题思路
1.学生完成《己亥杂诗》练习
2.总结一般答题思路:
(1)读标题,看作者,知人论世。
(2)读诗歌,想象画面,整体感知思想感情。
(3)抓关键字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板书:读明白——前提
(二)归纳题型
1.学生阅读福建省中考真题,不读诗词,只看题,了解考察要点。
2.师与生一起总结中考常见考题类型:
(1)题型一:理解内容
(2)题型二:体会情感
(3)题型三:赏析词句
(三)方法点拨
1.理解内容
(1)完成《钱塘湖春行》《渔家傲·秋思》中相关练习。
(2)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生:找诗词中所写事物,通过分析事物特征,理解诗词的内容。
补充“意象”、“意境”知识。
答题方法:指出意象(诗词中的事物)→
分析特征→
体会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
2.体会情感
(1)完成《钱塘湖春行》《渔家傲·秋思》中相关练习。
(2)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答题方法1:指出意象(诗词中的事物)→
分析特征→
体会情感
答题方法2:找出诗(词)眼(诗词中的关键词或句子)→
体会其所蕴含情感。
3.赏析词句
(1)完成《钱塘湖春行》《渔家傲·秋思》中相关练习。
(2)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答题方法:找准赏析角度(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联系诗词,表述运用情况→
分析效果
4.小结:答准确——关键
三、现场练兵
完成练习,讲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中考试题我来出:每位同学找一首诗歌出1—2个题,要关注考点给出参考答案。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赏析
读明白+ 答准确
(前提)(关键)
作家背景要记记意象内涵得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