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音乐说课稿栗子大丰收_人音板
- 格式:docx
- 大小:32.66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音乐说课稿栗子大丰收_人音板栗子大丰收说课稿大家好!一曲山歌送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片刻的轻松和愉悦。
请大家记住我.一、说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丰收乐》的第二首曲目《栗子大丰收》。
这是一个以“丰收”为情境,“欢庆丰收、赞美丰收”为主题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单元,而《栗子大丰收》是一首旋律明快活泼童声合唱曲,极具民歌风韵,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民族民风的学习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领域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但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歌唱技巧与表现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与自主领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过程与方法:能采用朗诵、游戏、伴奏、舞蹈、绘画、合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丰收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活泼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教学难点: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四、说教法学法A. 女生饰“农民”演唱高声部:B. 男生饰“栗子宝宝”演唱低声部:C. 合唱:小结:他们在一起欢快的唱歌,俨然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多么美妙,多么和谐!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角色扮演,学中玩,玩中学,轻松突破本课声部协调的难点,为新课教学巧作铺垫。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安排:“卡拉OK”大家唱1、再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2、学生按角色分别视唱,相互解决难点。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3、大家一起唱。
设计意图:响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身份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栗子大丰收》说课稿《栗子大丰收》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丰收为情境,以“欢庆丰收,赞美生活”为主题,乡土气息浓郁。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生活的快乐。
它是一首童声合唱曲,全歌的旋律明快活泼,具有河北民歌的韵味。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羽调式,拍子。
歌曲第一乐段采用衬托式的和声手法写成,由两个乐句构成,描绘漫山遍野的树上挂满了栗子的丰收场景。
第二乐段通过对板栗外形又圆又胖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今年是个栗子丰收年。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
2、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感受《栗子大丰收》旋律明快活泼的特点与丰收的喜悦。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两声部同时进行演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
而唱准像5、、、3这样的大跳音程,以及两声部的协调统一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本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知识比较广泛,能较好的理解歌曲主题。
他们平时对两声部的合唱歌曲练习比较少,基础不是很好,表现歌曲的动作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
因此,在表现歌曲时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中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很自觉,音乐基础较好;而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不准,连音乐知识识谱都不会,而逐渐丧失自信心。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本课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动位。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示谈话法,表演探究法等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放在首位,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栗子大丰收》教案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是一首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歌曲描绘了栗子丰收的季节,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农民的劳动场景,增强对农民的敬意,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民劳动的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各有差异,教学时应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栗子大丰收》的背景,感受农民劳动的辛勤与喜悦。
2.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掌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习,互相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对农民的敬意。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农民劳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
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借鉴。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歌曲。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民的敬意。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栗子大丰收》,讲述丰收的故事,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伴奏》是人音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栗子树硕果累累,人们欢庆丰收的景象。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学。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于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充满热情。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栗子大丰收-伴奏》,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演唱、分组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的旋律和节奏。
2.原因: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但节奏欢快,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演唱时把握不住节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栗子大丰收-伴奏》的音频,引导学生猜测歌曲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教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唱歌曲。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欢快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练习:分组演唱,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5.拓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栗子大丰收-伴奏1.节奏:2/4拍2.旋律:简单、欢快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4.过程与方法:集体演唱、分组演唱,提高音乐表现能力5.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节奏、旋律准确性,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伴奏》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调,描绘了栗农在丰收的季节欢庆的场景。
歌曲结构简单,旋律明快,节奏整齐,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兴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演奏,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体验丰收的喜悦。
2.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提高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准确表达歌曲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优秀演唱版本,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伴奏。
3.准备歌谱,让学生跟随教学进程进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体验丰收的喜悦。
3.操练(10分钟)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让学生分组练习。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曲,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参与丰收场面的活动,从而理解歌曲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体验丰收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2、演唱时两声部的协调统一。
四、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大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王国。
我们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色彩绚烂,果实累累,你最喜欢吃什么果实呢?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果实?(拿出准备好的栗子)这是什么?
(二)教授新课:
1、知识窗口
(播放图片)栗子成熟的时候,外面包着一层像刺猬一样的硬壳,要想吃到它还需要用工具把外面的硬壳剥开,才能取出它的果实。
你喜欢吃栗子吗,说说它的味道。
(出示栗子营养成分图,师讲解)栗子不仅好吃,还富有营养……。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范唱》是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喜悦。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易于掌握,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丰收的喜悦,增强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丰收的主题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范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范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发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丰收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示范法、引导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歌曲。
4.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演示乐谱,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丰收的场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对丰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唱错的音高和节奏。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互相纠正。
4.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栗子大丰收-范唱》和歌曲的主要旋律、节奏。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节奏感、音乐表现力等方面。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栗子大丰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培养学生准确、均衡、和谐的合唱能力。
2、通过学习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合唱、喜欢合唱。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表现的能力。
3、能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二、教学任务
1、认真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2、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走进教室
2、发声练习
要求:气息通畅、跳音“跳”起来,兴奋起来。
3、导入:师:同学们,一年之中,你们最喜欢过的节日是哪个节日?
生:过年,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师:好的,很多同学都喜欢过中秋节,为什么呢?生答:因为过中秋节有很多好吃的。
师: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生:月饼、水果、核桃、板栗(栗子)……等师:老师最喜欢吃的是栗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栗子大丰收
教学目标
1. 能用活泼明亮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 和谐地声音演唱好二声部。
3. 合作体验丰收时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和谐地声音演唱好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提起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点三个同学)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秋天,来感受一下它独特的美丽吧!
(播放课件)
(二)新授《栗子大丰收》
(小刺猬毛外套,脱去外套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个白宝宝。
)——栗子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栗子大丰收》,有一群小伙伴要结伴出发去郊游,他们高兴地唱起歌来了,我们听的时候请注意,这群小伙伴在郊游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另外这群小伙伴分成了几支小分队?
(播放音频)
师:有没有同学听出来是什么样的情绪?(欢快地)
师:那音乐用什么信号告诉大家它是欢快地情绪的呢?(跳跃的音符)
师:很好,跳跃的音符,速度比较快,而且音区比较高,音乐用这两个要素告诉我们它很高兴。
那么,你们听出来有几支小分队了吗?(2支小分队)。
湘教版音乐说课稿说课就是老师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及教学过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湘教版音乐说课稿内容仅供参考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一曲山歌送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片刻的轻松和愉悦请大家记住我.一、说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丰收乐》的第二首曲目《栗子大丰收》这是一个以“丰收”为情境“欢庆丰收、赞美丰收”为主题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单元而《栗子大丰收》是一首旋律明快活泼童声合唱曲极具民歌风韵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民族民风的学习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领域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但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歌唱技巧与表现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与自主领悟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过程与方法:能采用朗诵、游戏、伴奏、舞蹈、绘画、合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丰收的喜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是学会用活泼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教学难点: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四、说教法学法在遵循审美教育为核心新课标为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优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收的氛围针对儿童爱玩的天性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而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在本课学习中我力求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创造法进行学习五、说导学过程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根据我市推广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激趣、体验、探究、创新、延伸”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1、多媒体播放“花果山超级栗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背景音乐《栗子大丰收》)2、导入:中秋时分金风送爽都说是土地不负有心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花果山的“超级栗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正如火如佘的进行着观摩者的称赞声和农民的欢笑声交融在一起奏出了一首动听美妙的的丰收之歌!(板书课题《栗子大丰收》)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通过多媒体播放“花果山栗子观摩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热闹的场面、煽情的解说渲染和营造了一个丰收的喜悦气氛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二)、审美体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感受旋律录音机播放《栗子大丰收》设计意图: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2、发声练习巧作铺垫师:今年的栗子有了好收成花果山的农民个个喜笑颜开嘴里还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栗子宝宝们看到自己的主人那么开心也不甘寂寞地跟着唱和听!(出示发声练习要求:农民—高兴地;栗子宝宝—活泼可爱的)A.女生饰“农民”演唱高声部:B.男生饰“栗子宝宝”演唱低声部:C.合唱:小结:他们在一起欢快的唱歌俨然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多么美妙多么和谐!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角色扮演学中玩玩中学轻松突破本课声部协调的难点为新课教学巧作铺垫(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安排:“卡拉OK”大家唱1、再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2、学生按角色分别视唱相互解决难点(生生合作、师生合作)3、大家一起唱设计意图:响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身份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在第三板块“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中我制做了一个“卡拉OK”的音像视频学生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分角色视唱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音乐中的重难点)摒弃以往音乐教师不厌其烦的机械带唱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四)、巩固创新即兴表演1、问题设计: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你们又是用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呢2、分组设计集思广益表现形式:舞蹈、歌唱、绘画、器乐演奏、剪纸、诗朗诵等活动安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以剪彩条、贴窗花、写对联等方式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然后在里面载歌载舞设计意图:张梅玲教授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它也是创造(在“巩固创新、即兴表演”这个环节上我结合本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特点引导其根据自身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以剪彩条、贴窗花、写对联等方式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然后在里面载歌载舞)(这种)自主、合作的即兴创作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培养了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精神同时这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也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五)、综合演练情感延伸1、虚拟电话传来喜讯:中央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主持人毕铭鑫盛情邀请我们花果山的农民带着甜甜的栗子前往北京参加《欢庆丰收》大型歌舞汇演 2、渲染情绪:师:谁家的栗子最大谁家的栗子最甜谁的歌声最美妙那我们还磨蹭什么呢此刻就让我们挑起担子唱起歌一起前往美丽的北京吧!让首都人民也尝尝我们的大栗子!3、音乐响起踏音乐出教室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添花加彩之后在第五个板块“综合演练情感延伸”中我)通过电话情景模拟(参加中央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的《欢庆丰收》大型歌舞汇演活动)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以及三个问句的渲染再次提升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扎头巾、挑担子加入到歌表演的行列中去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验到愉快的劳动生活和丰收的喜悦课堂虽然结束了情感上却仍在不断延伸一、说课程标准即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主要讲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等二、说教材即介绍课本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的第一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以及交响乐《第一交响曲》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三、说教法即讲解主要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四、说学法即讲解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五、说重难点即讲解该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去鉴赏音乐难点对陌生的音乐能够升入的了解与认识六、说教学过程即讲解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步骤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2)鉴赏《少女的祈祷》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思考后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音乐直观的给你什么感觉通过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然后让学生借助课本详细了解关于《少女的祈祷》这一首钢琴曲的曲作者以及乐曲介绍最后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这首乐曲后进行思考与对乐曲的重新认识然后播放第二遍让学生带着自己刚刚的思考去认真地完整欣赏一遍提问学生第一遍与第二遍欣赏后有什么不同最后告诉学生在以后遇到一首陌生的乐曲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欣赏它》4)拓展《春舞》《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七、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引导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演唱)栗子大丰收》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省级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感受《栗子大丰收》旋律明快活泼的特点与丰收的喜悦。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授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该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领域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加强,能较好的理解歌曲主题。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活泼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三)教学难点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一)导入:师:看到这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丰收景象图片)生:……师: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谁最高兴呢?(课件出示农民们丰收时的笑脸)生:……师:这节课我们就借着一首歌,和这些农民朋友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丰收的喜悦。
(播放歌曲《栗子大丰收》)【设计意图:点出主题,使丰收的喜悦贯穿始终】(二)、新授:师:听完了歌曲,大家说说是什么作物丰收了?生:……(课件出示栗子图片)师讲解:栗子又叫板栗,是我国的果品之一,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听完之后告诉我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词或哪一句?生:……师:果实成熟时,农民伯伯看着“一嘟噜”“一嘟噜”的栗子煞是高兴。
大家知道刚刚老师说的“嘟噜”是什么意思吗?猜一猜!生:……师:“嘟噜”是量词,表示成串的东西。
(课件出示一嘟噜一嘟噜的栗子)生:学唱相关乐句(学生直接分成两个声部,各学各的)师:我们看歌词“嘟噜嘟噜”“啦啦啦”处有什么记号?唱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生:中弱,渐强记号。
(有感情的演唱)师:农民伯伯看着这。
《栗子大丰收》教案授课老师:班级:六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栗子大丰收》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2)能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个谜语?(课件出示谜底是“栗子”的谜语)师讲解:栗子又叫板栗,是我国的果品之一,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出示图片)(二)发音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做发音练习,唱音阶“123454321”,用“u”模唱。
将班级分成两个声部。
(三)新授:1、同学们,你见过栗子大丰收的时候,农民伯伯挑着一担但的栗子走在乡间小路的情景吗?教师弹奏三组节奏,让学生分辨哪组最像?引出低声部节奏型2、师:请低声部同学跟着老师和钢琴一起用“啦”模唱扁担上下的摆动的起伏声。
(注意统一气口,引导学生唱出跳跃,灵巧的感觉。
)3、师:请问高声部的同学,我们是在低声部唱了几小节之后开始演唱?(生:二小节)请高声部的同学跟着老师和钢琴一起来演唱旋律。
(注意重点:大跳音程,引导学生唱出喜悦激动的感情)4、教师出示节奏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型:教师先用鼓示范,再请几个学生用鼓打出这条节奏,全班同学一起打节奏。
5,、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打的这条节奏,是不是就是接下来我们要演唱的旋律的节奏呢?(学生跟钢琴和老师分声部演唱旋律,注意速度,两个声部合起来的时候注意轮唱的感觉,突出重拍与强弱)6.第二乐段的演唱,分声部学习演唱旋律,在学唱的过程中,加上栗子外形,情绪分析。
高潮乐句注意情感的推进,一层一层往上推进,尤其最后的“嗨”,要将气势唱出来。
7、跟着钢琴将整首曲子连缀起来,个别跑音跑调现象及时指出。
最后跟录音演唱歌曲。
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声部合唱歌曲《栗子大丰收》,同时复习了力度记号:中弱、渐强,及下滑音记号。
感受到栗子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响起了《丰收锣鼓》,随着这首民乐管弦乐曲我们结束今天的学习!。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栗子大丰收》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韵味的歌曲,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激情,它是一个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富有朝气。
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农民收栗子的壮美景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活泼明亮的声音而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比较和谐完整的演唱好二声部。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人们获得丰收时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学生能用活泼明亮的声音而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注意声部之间音准的和谐。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卡片、钢琴、双响筒、栗子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融入果园。
1、学生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走进课堂。
2、问好!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同学们能用你们美丽的歌声打招呼吗?(15 31 54 32 1-您好,您好,欢迎您来到。
)同学们真的有礼貌!学校也非常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特意准备了我们春华的一种土特产。
(师唱:53 53 53 5-你们猜猜是什么?)(53 53 53 1-。
栗子大丰收说课稿
大家好!一曲山歌送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片刻的轻松和愉悦。
请大家记住我.
一、说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丰收乐》的第二首曲目《栗子大丰收》。
这是一个以“丰收”为情境,“欢庆丰收、赞美丰收”为主题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单元,而《栗子大丰收》是一首旋律明快活泼童声合唱曲,极具民歌风韵,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民族民风的学习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领域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但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歌唱技巧与表现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与自主领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
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过程与方法:
能采用朗诵、游戏、伴奏、舞蹈、绘画、合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丰收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是学会用活泼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教学难点:
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四、说教法学法
在遵循审美教育为核心,新课标为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
景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优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收的氛围。
针对儿童爱玩的天性,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而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在本课学习中,我力求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创造法进行学习。
五、说导学过程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根据我市推广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激趣、体验、探究、创新、延伸”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多媒体播放“花果山超级栗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
(背景音乐《栗子大丰收》)
2、导入:中秋时分,金风送爽,都说是土地不负有心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花果山的“超级栗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正如火如佘的进行着。
观摩者的称赞声和农民的欢笑声交融在一起,奏出了一首动听美妙的的丰收之歌!(板书课题《栗子大丰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通过多媒体播放“花果山栗子观摩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热闹的场面、煽情的解说渲染和营造了一个丰收的喜悦气氛,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审美体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感受旋律
录音机播放《栗子大丰收》。
设计意图: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
2、发声练习,巧作铺垫
师:今年的栗子有了好收成,花果山的农民个个喜笑颜开,嘴里还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
栗子宝宝们看到自己的主人那么开心,也不甘寂寞地跟着唱和。
听!(出示发声练习要求:农民—高兴地;栗子宝宝—活泼可爱的)
A. 女生饰“农民”演唱高声部:
B. 男生饰“栗子宝宝”演唱低声部:
C. 合唱:
小结:他们在一起欢快的唱歌,俨然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多么美妙,多么和谐!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角色扮演,学中玩,玩中学,轻松突破本课声部协调的难点,为新课教学巧作铺垫。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安排:“卡拉OK”大家唱
1、再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2、学生按角色分别视唱,相互解决难点。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3、大家一起唱。
设计意图:响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身份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在第三板块“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中,我制做了一个“卡拉OK”的音像视频,学生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分角色视唱,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音乐中的重难点,)摒弃以往音乐教师不厌其烦的机械带唱,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创新,即兴表演
1、问题设计: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你们又是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呢?
2、分组设计,集思广益
表现形式:舞蹈、歌唱、绘画、器乐演奏、剪纸、诗朗诵等
活动安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以剪彩条、贴窗花、写对联等方式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然后在里面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张梅玲教授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它也是创造。
(在“巩固创新、即兴表演”这个环节上,我结合本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特点,引导其根据自身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以剪彩条、贴窗花、写对联等方式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然后在里面载歌载舞。
)(这种)自主、合作的即兴创作,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培养了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精神。
同时这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也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
的精神得以体现。
(五)、综合演练,情感延伸
1、虚拟电话,传来喜讯:
中央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主持人毕铭鑫盛情邀请我们花果山的农民带着甜甜的栗子前往北京参加《欢庆丰收》大型歌舞汇演。
2、渲染情绪:
师:谁家的栗子最大?
谁家的栗子最甜?
谁的歌声最美妙?
那我们还磨蹭什么呢?此刻,就让我们挑起担子唱起歌,一起前往美丽的北京吧!让首都人民也尝尝我们的大栗子!
3、音乐响起,踏音乐出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添花加彩之后,在第五个板块“综合演练,情感延伸”中,我)通过电话情景模拟,(参加中央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的《欢庆丰收》大型歌舞汇演活动。
)
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以及三个问句的渲染,再次提升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扎头巾、挑担子,加入到歌表演的行列中去,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验到愉快的劳动生活和丰收的喜悦。
课堂虽然结束了,情感上却仍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