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3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伴奏》是人音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栗子树硕果累累,人们欢庆丰收的景象。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学。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于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充满热情。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栗子大丰收-伴奏》,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演唱、分组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的旋律和节奏。
2.原因: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但节奏欢快,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演唱时把握不住节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栗子大丰收-伴奏》的音频,引导学生猜测歌曲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教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唱歌曲。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欢快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练习:分组演唱,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5.拓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栗子大丰收-伴奏1.节奏:2/4拍2.旋律:简单、欢快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4.过程与方法:集体演唱、分组演唱,提高音乐表现能力5.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伴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节奏、旋律准确性,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丰收的季节里,农民们欢庆的场景。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丰收的喜悦,第二乐段则以变化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栗子大丰收》,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场景的热爱,激发他们关注农村发展的热情。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栗子大丰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转换,以及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首与农村题材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栗子大丰收》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课堂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创作与农村题材相关的歌曲,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和农村生活场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歌曲《栗子大丰收》的主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歌曲的旋律、歌词和农村生活场景。
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栗子大丰收-范唱》是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喜悦。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易于掌握,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丰收的喜悦,增强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丰收的主题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范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栗子大丰收-范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发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丰收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示范法、引导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歌曲。
4.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演示乐谱,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丰收的场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对丰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唱错的音高和节奏。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互相纠正。
4.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栗子大丰收-范唱》和歌曲的主要旋律、节奏。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节奏感、音乐表现力等方面。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栗子大丰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栗子大丰收》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韵味的歌曲,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激情,它是一个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富有朝气。
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农民收栗子的壮美景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活泼明亮的声音而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比较和谐完整的演唱好二声部。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人们获得丰收时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学生能用活泼明亮的声音而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注意声部之间音准的和谐。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卡片、钢琴、双响筒、栗子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融入果园。
1、学生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走进课堂。
2、问好!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同学们能用你们美丽的歌声打招呼吗?(15 31 54 32 1-您好,您好,欢迎您来到。
)同学们真的有礼貌!学校也非常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特意准备了我们春华的一种土特产。
(师唱:53 53 53 5-你们猜猜是什么?)(53 53 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