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e10256159.html,

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作者:姚晓漫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6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登上了新台阶,农业机械化在保有量、应用率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来看,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还需要农机推广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探讨,以期更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早日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作业中,由于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力与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改变了过去更多需要人工劳作的生產方式,使农民比较轻松地从事农业生产,而且由于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作业质量,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量和高品质,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浪费,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水平,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加工及存储质量。因此,各地应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好国家的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机械,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作业面积越大,越能体现农业机械的优势与工作效率,如果大型农业机械在小规模的地块中作业,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又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应扩大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采取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方式,为农业机械提供更能施展其先进性的作业平台。

(2)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不足

尽管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和农场职工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指导,农民和农场职工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了解,购机时较为盲目。而且在购机后,对农机的应用、维护与保养等知识不是很清楚,使用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因而影响了农机的正常使用,增加了维修费用和安全事故风险,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购机补贴资金的分配仍需改善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 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 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 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 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 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 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 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 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 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 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 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1.2 中国农业机械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 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 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 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

论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论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摘要:本文讲述了现今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何为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过去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粗放的量的增长为主,也包括非市场化刺激带来的不理性消费增长。国内农机行业已经历经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农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机工业总产值不断跃升。工业总产值从1977年的54.2亿元跃升到2012年的3382亿元。对于农机产业来说,过去10年是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多亿元 2.12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2.13农机产品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向多样化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需求量明显减少,而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和林业机械需求量增加。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正在不断涌现。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2.2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 2.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速,依靠科技进步,农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农业机械工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装备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不够。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要求。 2.22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粮食生产规模小,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较低,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使农民很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 2.23 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不适应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3.中国农业机械化大致发展趋势 在现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机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村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 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 ,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 为适应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加速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的技术与机具,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宁夏农业机械化十大主推技术》(暂定)。该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重点推广的水稻机械生产、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械化生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牧草机械化生产及加工等十项技术详细描述了各项技术的内容、实施要点、生产要求、发展趋势等。这些技术代表了宁夏新时期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重点的发展方向,旨在帮助各级农机部门、农机工作者和广大农民了解、掌握这些技术主要内容及适用机具的情况,便于在工作中借鉴和生产中应用。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节约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宁夏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1)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若 想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值,还应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本文在对农业机 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强度;传感器 随着机械自动化设施不断被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种植的整体产值呈现 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还有助于缓解农民的生 产压力,从整体上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农作物种植的整体品质。现阶段,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度和创新性还有待提升,因此,探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 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借助于科学的机械设备,实现 对人力的替代,进而完成农业劳作任务,起到节约人力资源的作用。若能够推进 农业机械自动化设施的普及,可有效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从整体上降低农业生 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伴随着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的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呈现稳步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 初见成效,机械化设备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尽管如此,机械自动化的 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缺乏精准性。在对发达国家农业的成 功发展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是 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相关研究人员应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与GPS技术以及GLS技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机械化设备,提升定位的准确性, 为播种和收割提供方便。 同时,对新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力度不足,使得农耕生产设备较为 滞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形成了限制。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化 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农业机械自动化 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此外,尽管我国的农机制造行 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高端的产品,大多为耕作类机械产品,且这类产品 适应性较差,在丘陵山区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产品价格虽然便宜,但极易损坏, 使得插秧机等高端机械的应用只能依赖于进口。种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农业 机械自动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现田间劳作的完全自动化仍需要漫长的发展 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缺乏潜在的上升空间。因此,有必要 加大创新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1]。 2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2.1 优势 一是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机械自动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大 规模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还能够促进农作 物种植质量的提升。同时,此类设备还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功能,在发生故障的 时候能够自我修复,不会因故障修复而耽误农业生产时间。例如,在设备发生漏 电时,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我修复,不会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且能够维 持生产的良好进行[2]。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的应用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使用体系,并且每年的农机进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农机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 1.1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年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1.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

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1.3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 随着国家加快农业装备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各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将被装备到农业机械上,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被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度,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时代的农业机械将更多地依赖传感器来监视作业状况,通过各种复杂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高精度的执行器,来按时、定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过程优化。以智能机器代替重型、复杂、高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分析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实现精细生产 农业精细化生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精准耕种。采用激光平地、保护性耕地等技术,能提高水源和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精准灌溉。以微喷技术、滴灌技术为例,前者能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控制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后者适用于大田作物,不仅能改善土质,还能实现节肥、节水目标。 ③精准施肥。测量土壤养分,是施肥工作的前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忽视了这一环节,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组合预测模型、精准施肥数据库的应用,能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满足按需施肥的要求。④精准用药。利用广谱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获取病虫害信息,评估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相比于人工调查,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范围[1]。 1.2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水平,能快速完成耕种、收割等工作,对灌溉、施肥、用药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农业机械化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减少资源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制定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2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计划,在机械设备投入上加大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第二,机械设备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机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传统思想,介绍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使机械设备真正走进农民家中[2]。 2.3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该调查农民的生产需求,了解操作习惯,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第二,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设备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安全性,应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走进田间和场院,了解常见机械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2.4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贯穿在采购、营销、售后等全过程。其一,加强宣传工作,针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力宣传技术优势和使用性能,既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能保证生产安全。其二,在农忙时节,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机械维护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农闲时节,落实机械设备的回访工作,汇总机械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对使用功能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 发展现状 姓名:赵洲 班级:机化112 学号:2011012615 时间:2011.11.07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叙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况,论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关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大特点: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了。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强大的农业作坚实的后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而要使我国农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使我国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实现 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当前我国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机

械化的综合水平。 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不论从价格上还是品质上都比不过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的不稳定对人们生活、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在解放前基本是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机的装备总量也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势头也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在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改变了我国“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结构性矛盾冲突、农机产品机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农业工程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21世纪是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20世纪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工程技术时,把“农业机械化”列为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20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世界各国都是从种植生产机械化起步的。美国于1940年左右率先实现粮食种植生产的机械化,继而60年代在经济作物领域也实现了土地耕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运输等主要环节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此后,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达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 、日本、以色列也相继在20世纪50~70年代初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机械化。而我国从解放初期的改良农具开始,经历了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doi:10.*****/https://www.doczj.com/doc/6e10256159.html,ki.njwx.2019.04.02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唯有提高农机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耕作时间,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机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给予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我国受到传统思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观念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现代化设备的配置极其落后,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尚且没有完成脱贫。目前农业机械大市场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受到各自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而这类产品质量都不过关,在操作使用中经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严重。低质量农机产品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到农机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更好的创新。 北方地区多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因为这些小型机械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大型农机合作社發展不足,致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短缺,农业生产效率迟迟不能提高,各地农机部门只重视农机管理,而忽视农机服务,对大型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农民对农机辅助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机推广的进程。农业机械的出现使得农民从繁重的作业当中脱离出来,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走向城市,农民走上其他岗位,从而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水平。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各级农机部门都应当在各自发展规划中

_农业机械化水平_与_农业装备水平_比较分析研究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比较分析研究 吴晓涛 (河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 总结归纳国内对 农业机械化水平 和 农业装备水平 的相关研究,提出二者的区别与内在联系,从而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宏观研究方向提出看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装备水平中图分类号 F 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8-04257-02Co mparative Study on Agr i cu lturalM echanizati on Level and Agricultural Equ i p men t Level WU X i ao -tao (D epart m ent of Public A d m ini strati on ,Henan Polytechn i c U ni versit y ,Ji aoz uo ,H enan 454003)Abstract The re l ated researches on the "agri cult uralm echaniz ati on l eve l "and t he "agricult ura l equi p m ent l evel"i n Ch i na were su m m ariz ed .The disti ncti on and i nner re l ati on bet ween the agricult ura lm echaniz a ti on and agr i cultural eq u i p m entwere proposed .A nd so me v i e w s on t hem ac -roecono m i c research on agr i culturalm echaniz ati on i n Chi na were proposed .K ey words Ag ri cult uralm echanization leve;l A gricult ura l eq uip m ent level 基金项目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 吴晓涛(1981-),男,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从事经济计 量、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m a i :l w _x i aotao @https://www.doczj.com/doc/6e10256159.html, 。 收稿日期 2009-12-14 农业机械化水平 和 农业装备水平 是农业机械化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2个概念。21世纪以来,我国对农业机械化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 农业机械化水平 而展开的。农业机械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不同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同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越。目前,国内诸多研究人员出于对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落后的忧虑,注重农业装备技术供给不足问题的探讨,这就涉及到 农业装备水平 问题的讨论。所以,深入分析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的区别与联系对农业机械化宏观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1 农业装备 是连接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的纽带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对机器(装备)在农业中使用程度、作用大小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表达和度量,它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一环。农业装备水平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或设备拥有和技术的度量。 农业装备 是连接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的纽带。农业装备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它的使用与活劳动的节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之间可以替代的可逆性。依据1978年3月修订的美国工程师协会标准(ASAE S318.6),农业装备被定义为 设计主要用于农业作业的农用拖拉机、自走式机器、农机具和它们的联合作业机 。 农业机械化 作为农业技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边界模糊、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动态系统。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 I GR)认为 农业机械化 是利用工具、农具和机器开发农业用地,从事种植业生产、储藏前准备、储藏和农场就地加工。从应用的角度讲, 农业机械化 是一个 过程系统 ,它通过使机械(装备)与劳动力、农艺特点结合,完成农业生产中的驱动作业、固定作业和运输作业,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实现工具革命的过程。农业机械化过程一方面是有用效果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劳动消耗过程,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 耗。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效用是在 农业装备 的作用下,由 其效果 农业机械化水平 表现出来的。 可以说,农业装备体现了农业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越高,农业装备水平越高,农业生产率越高。然而,不同的农业装备对劳动的替代能力并非是匀质的,农业装备结构的变动状况会对农业装备的边际替代率产生重要影响。人们利用农业装备的功能属性,在劳动过程中将农业装备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其有效性只有在使用和消费中才能得以实现。 2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的区别是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的基点 国内对 农业机械化水平 和 农业装备水平 的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这也明确地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笔者通过国内关于 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 农业装备水平 的相关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并提出了看法。2.1 农业机械化水平 的相关研究 2.1.1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阶段性。正确认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首要问题。白人朴等建立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的模糊评判模型,对全国及各个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进行评判,把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即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1] 。杨敏丽等提出了以农机作业为基 础、能力为保障、效益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发展阶段模糊评判模型,从而对我国2001年各省区的农业机械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评判 [2] 。 2.1.2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性。科学分析和评价各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认真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的重要基础工作。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不平衡。白人朴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水平和地区差异,提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格局应按北部、中部、南部来分类,先导地区是大城市 郊区、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3] 。李炳军等运用概率-灰色评估法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指出河南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下,主要是原因在于农机科研、制 造技术跟不上[4] 。另外,杨敏丽等基于有序样本的分类方法,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将我国不同 安徽农业科学,J ournal of An hu iA gr.i S c.i 2010,38(8):4257-4258,4306责任编辑 胡剑胜 责任校对 傅真治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陆俊S0808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发展报告

看点之一: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综合水平已达52% (1)“十二五”农机化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日前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十二五”仍然是农机化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农机化中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凸显期。重要特点是快速成长与发展转型交融,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既

(2)我国农机总动力、劳动力迅速提升 在加快发展时,不得不承受转型的阵痛,机遇空前好,难度空前大。在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农机化实践中,总体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四新:新基础、新环境、新起点、新格局。农业生产的新基础表现为现代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了,传统元素减退了。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农机总动力约增加2.35亿千瓦,达9.2亿千瓦;农业机械原值约增加2500多亿元,达6450多亿元;每公顷播种面积农机动力约增加1.4千瓦,达5.8千瓦;每公顷播种面积农机原值约增加1530元,达4000多元。在此期间,农村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由140万台增加到384万多台,小型拖拉机由1540万台增加到1780万台,联合收获机由47.7万台增加到97万多台。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5200多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的同时,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在增多,2010年比2005年约增加1100万人,达5270多万人。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推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研究表明,土地经营规模、农民收入、农业机械价格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产生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 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受务农人口众多、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很多农田作业环节还必须依靠人力、畜力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3)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4)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国家重视农机化的发展,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强技术支撑和营造社会氛围都非常有利。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e10256159.html,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钟江张宪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10期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发展历史,详细阐述了我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和农机测试技术,并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做了介绍。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检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45-03 Development Trendsand Present Situationsof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ZHONGJiang,ZHANGXian (KeyLaboratoryofSpecialPurposeEquipme ntandAdvancedProcessingTechnology of Ministry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ofTech nology,Hangzhou310014,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isthefoundationof thenationaleconomy.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isaninsurmountablehistoricalstagetoachiev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tisal soanimportantindicatorof a country’sagriculturaldevelopment.Abriefanalysi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spolicyinChinawasshow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farmmachinerytesting technologyofourcountryandtheworld’smajordevelopedcountrieswereintroduced.Develo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