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90.93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在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猪蛔虫病,造成该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管理不科学等。
一般情况下,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比较低,但是在小型养殖场,因为卫生条件差和饲养密度大等因素,加之驱虫不科学和防疫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该疾病发生概率明显增多。
猪只感染蛔虫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为此,应该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
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养殖环境也明显改善,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养殖规模小和养殖分散等因素导致猪病出现的概率明显提升。
猪蛔虫病的死亡率比较低,但是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为此,应该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01流行病学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该疾病呈现地方流行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猪蛔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下,虫卵抵抗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受到光照消毒的影响。
其次,在生猪养殖业中,猪蛔虫病直接和养殖场的管理卫生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猪场和周围的环境被蛔虫卵严重污染的话,或者饲料和饮水被污染,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最后,养殖户在喂养的过程中,不重视饲料的质量和管理,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缺乏,也会造成猪感染蛔虫病。
02临床症状猪蛔虫病是一种慢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在感染的初期阶段,患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3~6个月之后,患病猪的症状逐渐加重。
一般情况下,成年猪对寄生虫病具有很强的免疫能力。
猪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患病之后的猪只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精神不振。
经过1~2周之后,病情逐渐好转,如果病症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衰竭死亡。
其次,如果仔猪患病的话,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可能成为僵猪。
再次,患病仔猪还会出现肠道损伤和肠道炎症等症状,容易出现肠破裂死亡。
如果寄生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体温升高和采食停止。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猪场寄生虫防控工作方案猪的消化道寄生虫占猪寄生虫产品种类的大多数,其中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消化道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猪毛尾线虫等;原虫有猪等孢球虫和艾美尓球虫等。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动物体,以多种方式侵占营养,损害健康,降低动物机能,酿成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会发生在小肠中的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蛔虫小肠的一种寄生虫,集约化饲养的猪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主要引发仔猪发育不良,生长速度下降,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生在表皮下的疥螨病猪疥螨病是猪常见寄生虫病中的一种慢性体表寄生虫病。
微小的寄生虫寄生在鸭的表皮之下,以猪的淋巴液和皮肤组织为食在不断并猪的表皮下发掘进行发育和繁殖。
病情从头部开始,后蔓延全身。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会引起猪已引起毛发红肿甚至溃烂。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掠夺宿主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4.继发感染。
(二)寄生虫病的防控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①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在计划时间内投药;②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粪便统一侧重,无害化处理;③合理用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一方便尽可能的减少宿主与感染源的接触机会,另一设法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3.“四加一”驱虫模式①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公猪、母猪)一年驱虫4次;②保育阶段的猪,在60日龄左右驱虫一次;必要时120日龄再驱一次(养大猪);③后备原种并群前驱虫一次;④坚持采用以上方案。
4.为什么猪场要装配“四加一”驱虫模式?①较强多毛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成虫排卵数量巨大;②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消毒剂无效;③猪接触少量虫卵便可重复打交道感染;④坚持3个月驱虫1次,可将排卵前的成虫驱出体外,减少场地污染,逐步净化;⑤坚持种猪一年4次,减少肉猪感染几率,终身一次驱虫即可。
关广伟/河南省上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63800摘 要:,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生猪养殖的形式逐渐朝着规模化、集。
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疾病问题是制约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阻碍,如何。
本文将对规模化生,旨在为生猪的科学养殖以及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帮助。
规模化猪场;疫病;净化;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也开始不断凸显,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生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或者养殖环境的恶劣等因素,导致环境中病原菌的滋生,严重危害了生猪的健康状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给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制约了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净化的主要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猪的科学养殖以及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帮助。
1 生猪养殖的严格隔离和分段饲养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的引种工作是关系到整个猪场健康状况的一个关键步骤,生猪的引种过程需要做好严格的防疫监管工作,保障生猪的来源健康,引进种猪的地方没有出现过严重的疫病情况,同时严格检查引种猪场的相关检疫防疫证书,保障引进猪只的健康状况。
引进生猪后首先需要将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同时做好消毒和免疫接种工作,隔离约2周后如若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后方可混群饲养。
生猪的分段饲养也是疫病净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将母猪以及育肥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如分为哺乳仔猪阶段、断奶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中猪阶段以及育肥阶段进行分段饲养。
分段饲养过程中注意将生长发育缓慢的猪只及时调整养殖的猪群,分段饲养不但可以有效节约养殖过程中饲喂的人工成本,还可以有效防止部分疾病的传播,避免不同猪群的猪只之间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传播,有利于猪场疫病的净化工作。
及时淘汰弱猪和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一方面是为了节约不必要的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有效的避免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为规模化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带来帮助。
规模化养猪场常用驱虫药的合理选用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寄生虫容易流行传播。
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感染流行的寄生虫主要有三类,即线虫类、螨虫类和原虫类。
常见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猪球虫、毛首线虫和疥螨,而且不少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率还相当严重,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做好驱虫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各类驱虫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本猪场寄生虫的感染流行情况,合理选用驱虫药。
1.有机磷酸酯类用作驱虫的低毒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萘肽磷、蝇毒磷等,其中以敌百虫的应用最广。
敌百虫为广谱驱虫药,对多数消化道线虫和部分吸虫(如姜片吸虫)有效,亦可杀灭体外寄生虫,如螨、蜱、蚤、虱等。
敌百虫按每千克体重80毫克~100毫克口服用药,对猪蛔虫、毛首线虫和食道口线虫,均有较好的驱除作用;按1%浓度对猪的体表喷洒用药,对猪疥螨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效果不够彻底;对猪球虫类等原虫无效。
敌百虫虽属低毒的有机磷化合物,但安全范围窄,容易引起中毒。
解毒可应用阿托品或胆碱酯酶复活剂。
一般轻度和中度中毒时单用阿托品,按每千克体重用药0.5毫克~1毫克即可,严重时与解磷定(15毫克/千克体重)合用,效果较好。
使用敌百虫的注意事项:毒性大,不要随意加大剂量;水溶液应现配现用,禁止与碱性药物或碱性水质配合应用;用药前后,禁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有机磷杀虫剂及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否则其毒性大大增强;怀孕母猪及胃肠炎患猪禁用;休药期不得少于7天。
2.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驱虫药主要包括阿维菌素类和杀螨菌素类。
前者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诺菌素等;后者包括摩西菌素、杀线虫菌素、杀螨菌素D等。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
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用药0.3毫克皮下注射,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毫克内服,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疥螨等有极佳的驱虫效果;对毛首线虫有部分驱虫效果;但对猪球虫等原虫类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