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解]2011北京高考地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讲解]2011北京高考地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讲解]2011北京高考地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4(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读图4,回答第5、6题。

5(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6(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小 B(日出时间?比?早

C(?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地开展科学考察

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图6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

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

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9(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二、综合题(共56分)

36((36分)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

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39((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9,回答第(1)、(3)小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答案】

1(A 2(A 3(C 4(B 5(D 6(B 7(B 8(D 9(C 10(C(11(D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6分)36((1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8分)

(3)方式:管道运输;

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7分)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

水资源。(8分)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7分)

39((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6分)

(3)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

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

保护。(6分)

40((2)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8分)

【试题解析】

1(A 景观图,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南天一柱是海南三亚著名景区,系由

地壳上升、海水侵蚀而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表面磨圆度很好,也应该能推断是海水侵蚀的结果。石灰岩是海相泻湖相的沉积岩,通常呈灰色、黑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呈层状、厚层状,图中未能显示;热带自然景观应

该以热带雨林等生物景观为主;地质旅游景观无明显季节性。

2(A 统计图,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

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

易发生。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此题解题关键在于要明确各山的分布,要结合图中给出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雪峰山位于湖南,排除B;巫山位于渝、鄂、湘,排除C;唐古拉山位于藏,排除D。横断山位于云、川西部,秦岭位于陕西中南部,故选A。

3(C 联系图,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利用逐项排除、试误的办法很容得出答案。滑坡很难诱发泥石流和地震,排除A;泥石流也很难诱发地震和崩塌,排除B;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很难诱发地震,排除D。

4(B 无图考图,考察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不可能把我国所有省区的海拔都记住,而且也没有必要,但是可以根据各省区分布的地形阶梯进行推断。我国地形的显著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自西向东三级阶梯依次降低,根据题干“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顺序,湘、辽位于三级阶梯,宁位于二级阶梯,排除A;青位于一级阶梯、粤位于三级阶梯、晋位于二级阶梯,排除C;桂三级阶梯为主、甘二级阶梯、豫三级阶梯为主,排除D。作为B来说,都在三级阶梯,但台有台湾山脉、鲁有山东丘陵、苏主要为平原,故选B。

(D 6(B 经纬网分布图(北京卷的特色),考察热点知识。第5题根据经纬网及点状地5

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结论。第6题考察地球知识,有一定难度,但仍然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仅限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层面,考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节能很好解答。?为北纬30?,?为南纬15?,6至8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的太阳高度角总体大于?,排除A;?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6至8月间,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排除C;?位于南极附近,最佳考察季节应该为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排除D;??经度基本相同,但?比?昼长,故日出时间早。

7(B 天气状况示意图,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改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8(D 9(C 示意图,考察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本题有人教版痕迹)。第8题现实的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由于距今2300万年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流形成于后,排除A;根据地质过程推断,?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处地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为三层,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第9题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

10(C 11(D 地理信息技术图,考察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 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第11题,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

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36(1)该题考察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思维方式属于发散思维。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高峻的帕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标答: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36(2)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表湖泊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实,西北地区的河流,还会受到山地降水的补给。标答: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6(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标答: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36(4)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这种分布特

点应该说近似于常识。根据36(1)问的分析,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标答: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36(5)第一问考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考虑,不难发现,其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要素。地形属于山前冲积扇,起伏平缓,节省建筑成本,减小建筑难度;水文则主要是优水资

源,提供城市用水。第二问考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服务范围,读图可以判断城市规模,并得出服务范围的大小。标答: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39(1)根据1934年革命根据地,1935、1936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难得出前两个点,本题难点在于,考生可能会忽视省区这一要素,造成遗漏。标答: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有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39(3)本题直接考察学修3旅游地理,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第一问考察“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就是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助于文化交流、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系统地理理论性强的特点,做好要点辨析,灵活处理好教材与试题要点要求之间的关系,方可拿到较高的分数。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提供就业就会和岗位”,中图版教材中属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在标答中列入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标答: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40(1)森林的这些生态效应在图表资料中都有体现,考生通过对图表资料阅读后,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得出“增加降水的结论,根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水量”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标答: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