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学统计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597.00 KB
- 文档页数:74
第1章绪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1.个体:又称观察单位,是统计研究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测量值(观察值)的集合。
分为有限总体(明确规定了空间、时间、人群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和无限总体(无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
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为参数,常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整体。
(抽样,随机化原则,样本含量)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为统计量,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4.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样本的偶然性)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
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抽样误差而言。
5.变量(一个个体的任意“特征”);资料(变量值的集合),资料类型:①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又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类;②计数资料/定性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名义变量资料:表现为互补相容的属性或类别,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③等级资料/半定量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各类资料间可相互转化。
①可选分析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②可选分析方法有:χ2检验、z检验等;③可选分析方法有: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
6.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可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与非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
①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它是不可避免的;②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以掌握的,它是可以消除或控制的;③非系统误差:又称过失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而造成的误差,可以消除。
医学统计学绪论课件汇报人:日期:•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描述性统计方法目录•推论性统计方法•实验设计方法与原则•临床实践中的医学统计学应用案例分析01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工作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
性质定义与性质医学统计学发展历程早期发展医学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当时主要是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医学资料进行整理和描述。
近代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医学统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发展现代医学统计学在方法和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完善,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包括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
医学研究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实验或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规律。
临床实践医学统计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通过对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医学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通过对健康相关行为和疾病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卫生政策的制定。
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在医学研究中,变量是用于描述个体特征或属性的度量。
根据变量的性质,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等级变量。
变量与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