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4.2 少年能自强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授课时间课时 1 课题 4.2 少年能自强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重点“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要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来探讨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
这个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难点“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要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来探讨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
这个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环节说明备注四十五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3-5分钟)1、什么是自强?2、自强精神的作用?3、自强与自弃如何区别?提问新课导入(3-5分钟)说一说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需要各方面的照顾(如学习上要老师的照顾,生活上要父母的照顾),谈不上自强,只有等我们长大成人了,才能自强。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少年是否能自强?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不赞成,也就是说少年能自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中国胜于欧洲……。
”那么,作为少年的我们,怎样才能自强呢?课堂预习(3-5分钟)1、,自强的航标2、,自强的关键3、,自强的捷径4、青少年如何才能自强?学生预习,上课检查.课程讲授(15-16分钟)多媒体展示:袁隆平的梦想老师:为了这个梦,袁隆平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但理想归理想,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困难——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偷偷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
1968年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袁隆平心痛欲绝,最后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70年6月此时袁隆平的研究已经进行了6年,数千次的杂交试验,结果都不理想……教师:当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你猜他有没有选择放弃?学生:没有老师:那么是让他选择坚持?学生:理想一、树立理想,自强的航标(板书)老师: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动力。
《少年能自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相信少年能自强。
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自强品质,做自强少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强的人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情境分析、讨论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2、问:《男儿当自强》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导入:这首歌的主题是自强。
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强品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少年能自强》二、出示学习目标后,要求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
1、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有哪些?2、理想与自强的关系怎样?3、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自强的关键是什么?5、为什么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5、自强的人如何对待弱点?6、为什么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三、新课讲授(一)理想,自强的航标1、材料:有一位女游泳选手,她发誓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为了达成这目标,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为这历史性的一刻作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女选手在众多媒体记者的注视下,满怀信心地跃入大海中,朝对岸英国的方向迈进。
刚开始时,天气非常好,女选手很愉快地向目标挺进。
随着越来越接近英国对岸,海上起了浓雾,而且越来越浓,几乎已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女选手处在茫茫大海中,她越游越心虚,越来越筋疲力尽。
最后她终于宣布放弃了。
当救生艇将她救起时,她才发现再有一百多公尺就到岸了。
众人都为她惋惜,距离成功就那么近了。
她对着众多的媒体说:不是我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我知道距离目标只剩一百多公尺,我一定可以坚持到底,完成目标的。
问:这个故事说明什么?答:自强需要正确的理想与信念2、三组材料:材料一:基辛格是驰骋世界的风云人物,中学时因家境困窘,他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迷惑,他当时的志向是报考纽约市立大学,学习会计,为将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奋斗。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自觉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二)[方法与过程]: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努试做自强少年。
(三)[知识与技能]: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及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教学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强的人。
教具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教师:教师利用一定的时间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任务并作动员;对学生查找到的故事进行筛选,选出典型的故事让学生做好讲述的准备;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
学生: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或其他途径搜集少年自强者的故事等相关资料,把查找到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课提出问题: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照顾,谈不上自强,等长大成人了,才能自强。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少年是否能自强?请同学思考回答。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探研新知1、自学生疑2、互动质疑3、互动探究4、成功体验一.课前请同学搜集少年自强的故事,选出典型的四个故事请四位同学做好准备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述,并播放相应的幻灯片。
情况预测:同学们可能会找到大量的故事和相关资料,但缺乏对资料的筛选和整理;也可能找不到典型的、合适的故事。
二.请同学回顾四位自强少年的事迹,仔细寻找他们自强的方法,每一个方法都是宝贝,看哪位同学找到的宝贝最多。
可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情况预测:同学可能会对故事有些遗忘而影响判断;也有可能找到的方法过多而显得杂乱。
三.提出问题:在同学找到的这么多宝贝中你认为哪些价值最高?让我们来当一回鉴宝专家,把你认为对培养自强精神最有帮助的方法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情况预测:同学会各抒己见,可能引起争论。
四.别人少年能自强,我们也能少年自强吗?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我的理想是什么?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计划?说说自己的理想和计划②我的特长是什么?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二框少年能自强(2)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并在上面画一黑点,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一颗黑点黑点固然存在,但大家却忽视了这张白纸。
黑点好比一个人的短处,空白则好比一个人的长处。
长处总比短处要多的多,我们在确定自己努力方向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长处还是短处来确定?二、讲授新课【活动1】扬长避短学生:每个人都各有长短,各有千秋,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长处、天赋、兴趣以及社会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做到扬长避短,一定能有所作为。
为什么要根据长处来确定努力方向呢?让我们在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55最后两行和P56前两行,回答问题。
阅读:⑴童话大王郑渊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预设:学生能回答好)⑵爱迪生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全)引导: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使人心情愉快,而且遇到困难也不退缩,不灰心,最终获得成功,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的方向,爱迪生就是如此。
扬长避短的人,往往事半而功倍,反之扬短避长的人,则事倍而功半。
因此,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板书)请大家看多媒体,战胜自我与避短二者矛盾吗?为什么?学生:略教师:只要我们了解了二者的含义,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展示:认清区别)弱点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我们要自强,就必须战胜它,且也能战胜它。
短处则应回避。
【活动2】“弱点”与“短处”、“偏科问题”的探讨培养自强的方法中,提到了战胜自己的弱点和扬长避短,这是否矛盾呢?另外,有同学说郑渊洁数学不好,而发展语文,照样成才,所以,偏科没什么……学生讨论(略),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弱点”是指学习、生活、工作等态度方面上的,如:马虎、懒惰、逃避、怕吃苦……“短处”是指人的天赋、特长、才能等方面,一般是先天形成的,很难改变的,况且也没有必要改变。
有没有同学把扬长避短用在学习方面呢?(多媒体展示:明辨是非)学习中的偏科现象是不是扬长避短?现在我们学习的功课都是基础性学科,大家只要通过学习都能掌握,不能以郑渊洁为例作为自己偏科理由。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本课知识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本课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3.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本课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本课难点]自强的含义、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韩寒原是一名上海市的普通中学生,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但五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
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
然而想当作家的他,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其他科目红灯高挂,虽然语文好,仍未能幸免父母的压力和责骂,加上两度退学的苦恼和考不上高中的困境,让他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
但倔强的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创作,最终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
以《三重门》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的成功发表,使他成为“80年代后”作家的先锋,也为执著于写作的人带来希望。
设问1:为什么韩寒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生1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生2答:有理想;生3答:有自强不息的品质;……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想很重要。
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
因此,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板书:1.理想,自强的航标(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设问2:只有理想,没有艰苦的奋斗和拼搏,韩寒能成功吗?为什么?生1答:不能,必须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2答: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生3答:有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努力,坚持到底,最终取得成功。
生4答:有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教师:对!为人生的理想而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真正自强的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坚定不移地奋斗,无怨无悔的坚持。
《少年能自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懂得自强少年始。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逐步成为一个自强的少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学生如何联系自身的实际,在反思自身弱点的同时来探讨如何做到战胜自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强的生活态度,逐步成为一个自强的少年。
三、教学工具主要是多媒体的使用,展示课件中相关图片、材料以及视频片段。
四、教法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成龙的最新电影《十二生肖》片段屏幕显示:①喜欢成龙的电影吗?②你觉得成龙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略师生分析导入:成龙一生拍过无数经典电影,获奖无数,受伤无数。
成龙6岁开始进入电影圈。
他辉煌的一生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刻苦磨练精神的真实写照,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完美体现,在他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像成龙一样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能)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少年能自强)(二)新课讲解1、理想,自强的航标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成龙孩童时期到香港尖沙咀的美丽都大厦习武的故事。
设问1:成龙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略教师:当成龙在很小的时候开始看到武侠片中那些英雄的故事后,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功夫巨星,于是央求父亲带他到香港尖沙咀的美丽都大厦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为师,开始走上了习武的道路。
设问2: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成龙是怎样做的?学生:略教师:于占元师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戏行规矩的严厉与苦练,管束孩子做事,练功的方式就是打、罚。
所以成龙当时是吃尽苦头。
设问3::成龙从一个小小的武行到现在成为著名的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理想起了什么作用?学生:略教师: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的航标,有了进取的动力。
第4课第2框少年能自强课题:少年能自强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自强精神。
而现今社会,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才能适应祖国的需要。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做一名自强少年。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2)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教学方式活动探究法,学生参与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榜样法,小组讨论法,行为训练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等。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
成龙的一曲《男儿当自强》让我们激情澎湃,俗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女同学也应该自强。
青少年怎样才能自强?本节课通过对《做自强少年》的学习,探究自强的途径和方法。
出示课题:少年能自强推进新课活动一:邰丽华成功的事例给你什么启发幻灯片:展示邰丽华舞蹈图片,介绍材料。
附:邰丽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从小热爱舞蹈,立志从事舞蹈事业,把舞蹈作为一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残疾人演员,她的艺术道路洒满了艰辛和汗水,凭着艰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在2005年春晚上,她领舞的《千手观音》一炮打响。
问题探究邰丽华为什么能从无声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根据学生回答,得出自强途径之一,并板书。
板书:理想,自强的航标→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交流平台你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你为实现它制订了什么计划?(同桌间交流,再说一说)幻灯片:温馨提示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急流的河水,而行动是架在上面的桥梁。
—克雷洛夫活动二:牛顿和邓亚萍战胜自己幻灯片:展示牛顿和邓亚萍图片、材料。
附:牛顿小时读书不用功,成绩差,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风车带到学校,被同学讽刺并打碎风车,从此牛顿变得爱学习了,他要向嘲笑他的人证明:自己在学习上也是强者。
少年能自强
导入新课:
韩寒原是一名上海市的普通中学生,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但五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
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
然而想当作家的他,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其他科目红灯高挂,虽然语文好,仍未能幸免父母的压力和责骂,加上两度退学的苦恼和考不上高中的困境,让他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
但倔强的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创作,最终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
以《三重门》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的成功发表,使他成为“80年代后”作家的先锋,也为执著于写作的人带来希望。
设问:为什么韩寒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学生回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自强不息的品质;
……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想很重要。
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
因此,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讲授新课:
(一)、理想,自强的航标(板书)
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设问:只有理想,没有艰苦的奋斗和拼搏,韩寒能成功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必须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有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努力,坚持到底,最终取得成功;有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教师:对!为人生的理想而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真正自强的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坚定不移地奋斗,无怨无悔的坚持。
2、对理想要执著追求,不懈奋斗
教师: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人。
情境资料:邓亚萍的故事(见教材)
设问:如果邓亚萍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放弃训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回答:也许平庸无为;不能取得成功,国家少了一名乒坛名将;
……
设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邓亚萍的成功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答:她能够战胜自己,意志坚强。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自强的人也一样,但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向自己挑战,并战胜自己的弱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也有自己的弱点,只有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的人,才能自强,才能走向成功。
(二)、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板书)
1、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中学生小萍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小萍为什么转学后成绩下滑?
第二:小萍为什么又能振作起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她转学后和大家不熟悉,因为孤单、失落,于是放任自己看小说,不认真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下滑;它能重新振作是因为她醒悟了,懂得不能放任自己,否则会毁了自己。
于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理想;小萍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才能自强,才会成功。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
就是要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
2、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
教师:看来,小萍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那么,如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放任自我”的拦路虎,你将如何面对呢?怎样才能除掉这只拦路虎呢?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既有针对性,又实用的具体方法。
请你用“七个控制”来管理每天的思想和言行。
如果你能做到“七个控制”,你的心理状态会很稳定、很平衡,这对你战胜自己的弱点,成为自立自强的人,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我们在天赋上、在某些方面有劣势,有短处,不具备某些才能,能盲目地向自己的挑战吗?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韩寒偏要在数学上挑战自己,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如果非要姚明去当航天员,杨利伟去NBA打拼,牛顿去参加奥运会竞赛,周杰伦去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刘翔去走“达瓦孜”表演,那么,这些人都会有今天的成功吗?(不可能)你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吗?
学生回答: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弄清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所在,要发掘自己的优势,并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发展自己;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和避开自己的短处去寻找成功的捷径;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师:同学们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要自强,要成功,需要我们扬长避短。
(三)、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板书)
1、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板书(二)和(三),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板书(二)是告诉我们要战胜自己的弱点,板书(三)又告诉我们要扬长避短,这不是让我们躲避弱点吗?这两点是自相矛盾的。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请同学们在讨论中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这里的弱点是指学习、工作态度上的,如马虎、懒惰、怕吃苦等。
要自强,必须克服这些弱点。
短处是就天赋才能而言,这些一般是先天而形成的,是很难克服改变的。
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段材料:
背景材料:教材55页爱迪生的故事
设问:爱迪生每天工作18小时却说从未做过一天工作,而其乐无穷,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他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我们的热情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我们的成功就会悄然来临。
因为即使再辛苦,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坚持到底。
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垂头丧气。
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强的路上较快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的方向。
2、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方向,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我,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所向披靡,走向成功。
课堂小结:
1.青少年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参考书56页的相关链接进行“自我测试”。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