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86.09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抗血小板双联抗血小板实用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致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NSTEMI与UA合称NSTE-ACS o基本治疗抗血小板、抗缺血。
无论ACS是否血运重建史,接受长期DAPT(双联抗血小板)是获益的。
-:非血运重建ACS者的DAPT(双联抗血小板)建议:(目前尚缺乏ACS患者P2Y12受体抑制剂单独使用临床证据)1 :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建议DAPT至少12个月。
2 :既往有心梗病史且存在高缺血风险者,若12个月内耐受DAPT 且无出血并发症,可阿司匹林基础上予替格瑞洛60mgbid延长方案,最长36个月。
3 :处于高出血风险(如PREQSE-DAPT>25分或符合ARC-HBR 标准)者至少1个月DAPT o4 :P2Y12受体抑制剂建议用替格瑞洛而非氯毗格雷,除非出血风险大于潜在缺血获益。
因替格瑞洛疗效优于氯叱格雷且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
对于未计划血运重建且无高出血风险可予P2Y12负荷量预治疗。
(注:ACS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APT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RC-HBR为学术研究联合会高出血风险工作组)二:ACS者接受PCI术后DAPT的建议:1:PCI术前均阿司匹林150~300mg负荷剂量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负荷剂量预治疗:P2Y12受体抑制剂首选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Omg,维持剂量90mgbid),当替格瑞洛不可及、无法耐受或有禁忌证时,用氯叱格雷(负荷剂量300〜600mg,维持齐(]量75mgqd)o①替格瑞洛与氯叱格雷相比作用更强、起效更快。
PQ术前服用替格瑞洛后1年的MACE(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叱格雷组且主要出血风险无差异。
院前启用替格瑞洛较院内启用降低术后24h和30d 内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
在排除主动脉夹层/脑出血后,对低危出血风险者尽早予替格瑞洛预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绝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正式发布。
2019版指南对2016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ACS的诊治流程、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等内容。
指南突出强调了ACS快速诊治从首次医疗接触(FMC)起始,内容简明、实用。
本文介绍ACS治疗方面的要点。
图1 ACS诊治流程一、抗栓治疗表1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表2 ACS患者抗凝治疗1.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
2.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ACS患者中大约有30%合并肾功能不全,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更差,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应基于肾功能的评估进行相应调整。
3.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抗栓治疗ACS患者接受抗栓治疗时,若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下降>50%),应暂停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其他肝素类药物,观察病情变化。
如治疗前有明确的血小板减少至30×10^9/L~40×10^9/L,抗栓治疗要慎重,选择对血小板减少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倾向。
二、急诊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静脉溶栓治疗,少数患者需要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溶栓治疗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 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好的选择,且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ESC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更新要点总结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23年8月25日发表了新版《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列出的推荐意见共有193条,I 类推荐106条,∏类推荐70条,HI类推荐17条。
指南内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疑似患者的初步治疗,该类患者急性期管理、抗血栓治疗、住院期间管理、侵入性治疗技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管理,以及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的管理和长期治疗等。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管理:新《指南》强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持续胸部疼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通过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高敏肌钙蛋白的变化,可以对疑似ACS的患者进行诊断、分级和风险评估。
(图1):■ESC)新《指南》强调根据初诊时的12导联心电图,快速将ACS 患者分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和非-ST 段抬高型ACS (NSTE-ACS ), 以便引导相应的治疗路径(图2)。
新《指南》建议通过5个〃Think 〃,掌握ACS 患者管理策略(图3)。
第一个〃Think 〃是在初步诊断和评估时,根据"ACS.〃进行判断:A (Abnorma1ities 心电图异常)、C (Context 临床表现)和S (Stabi1ity 病情是否稳定)。
这些是医生接诊ACS 患者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个〃Think 〃是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立即进行侵入性诊疗:对于STEM1患者,需要立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 );而对于具有非常高风险特征的NSTE-ACS 患者,则需要立即实施紧急策略,包括血管造影术,如果需要,可以立即行PCI 治疗;对于具有高危特征的 NSTE-ACS 患者,应该考虑早期介入干预策略,应考虑24小时内进行血管造影。
C1inka1presentation ECG∕→ IfapM<f⅞chiss⅞n√sympcormwggeι<jveofACS.performanECGwithinIOmmofFMC hι-cTnIeveii 十[Furtherinvestigations] [WOrkingdiagnosis'] STEMNSTE-ACSFina1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