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图版-区域发展)-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1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43 KB
- 文档页数: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掌握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历史发展3. 鲁尔区的经济发展4. 鲁尔区的文化特色5. 鲁尔区的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2. 难点: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鲁尔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具体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国和鲁尔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讲解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2)鲁尔区的历史发展:介绍鲁尔区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鲁尔区的经济发展:分析鲁尔区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原因,讲解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4)鲁尔区的文化特色:介绍鲁尔区的文化背景、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
(5)鲁尔区的环境保护:讲解鲁尔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2)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检验他们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2. 评价内容:学生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德国鲁尔区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工业设施等。
2. 视频: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3. 案例资料:鲁尔区的经济发展报告、环境保护项目等。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开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主要的工业部门:________、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开展的区位条件:12.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开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反思归纳鲁尔区产业开展条件与类型读“世界某著名工业区图〞和“该工业区工业开展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甲中阴影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工业区。
(2)A 、B、C为该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本区内河航运兴旺,D、E为莱茵河的两大支流,其中D为________河,E为________河。
除内河航运外,本地区其他主要运输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A.煤炭B.铁矿石C.钢材D.机械(5)写出图乙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
F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工业区开展的优势资源条件和主导工业部门分别是什么?二、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结构单一,以________为主。
2.煤炭工业:(1)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________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2)煤炭__________,劳动力本钱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知识结构分析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教材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在区域发展中寻找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可以用多媒体,也可用直观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动手实践操作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3、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4、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预习课文环节l 导入课题,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l:展示德国图片引入:1. 该国历史上经过多次分裂与统一。
1990年10月3日,分裂了41年后再次统一。
这一天,被确定为该国的国庆日。
背景中“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其首都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统一的象征。
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细化课标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识记区域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条件。
2.掌握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理解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观。
[教材内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影响项目内容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为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2)地理位置优势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欧、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3)交通和市场优势因素特点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天然河流和人口运河联成水运网,通达海洋水陆交通发达,便于铁矿石的运入和钢铁的运出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2.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②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①改造传统工业。
②发展新兴产业。
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4.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大多遇到了诸如鲁尔区的一系列问题,因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均有借鉴作用,应做到因地制宜。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了解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查阅、资料搜集,分析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教学难点:(1)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2)鲁尔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效果;(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情况;(2)制作PPT课件,展示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特点;(3)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概念;(2)搜集鲁尔区的相关图片、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德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鲁尔区所在地;(2)简要介绍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尔区的经济发展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鲁尔区相关资料,介绍鲁尔区的产业、资源、交通等情况。
3. 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2)探讨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3)分析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鲁尔区的环境保护案例,如治理污染、生态恢复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总结拓展:(1)总结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理解鲁尔区曾经成为欧洲最主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②理解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③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重点与难点】重点: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理解这个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何曾经“辉煌”,又为何步入“衰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等,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流经鲁尔区的重要河流①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与_____国、比利时、荷兰接壤,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_________河流经于此,并连通______海和_______洋。
②鲁尔区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矿产资源)丰富。
另有______(A国)东北部的铁矿资源,通过铁路、内河运输将铁矿石运入。
③鲁尔区建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再加上________河、________河、________河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鲁尔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④众多河流为这里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⑤德国及西欧的发达经济,也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基于以上的区位优势条件,鲁尔区建立了以下主导工业部门:根据该图说出鲁尔区的工业部门有何显著特点?①是传统工业还是新兴工业?②主导产业部门是什么?③生产结构是单一还是多元化的?④各部门之间联系不密切还是非常密切?课堂练习:1、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依靠着_______。
①鲁尔煤田丰富的煤炭资源②本国丰富的铁矿石③便利的水运交通④西欧的广阔市场⑤丰富的水资源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2、下列各组工业部门都属于传统工业的是_______。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穆京宝班级:1405班日期:2015.10.20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小结八.稳固新知1.以下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分,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以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A 〕3.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B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案例探究】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工业基础雄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不同点:辽中南的铁矿丰富,鲁尔区不丰富。
九.板书设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丰富的铁矿靠近铁矿一.区位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源广阔的市场二.衰退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危机”、“钢铁危机”、新技术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经济多元化、产业转型:传统、新兴、三产三.整治措施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十.教学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2)使学生了解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使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地理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4.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5.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德国鲁尔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分组讨论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鲁尔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欧洲地位、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年级:高二编写人:姚帆审核人:编制时间:2013、9、21 课题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一课时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总结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主要工业部门:鲁尔区的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主要的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二、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1)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2)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B“理解类”C“应用类”D“能力提升类”A.生产结构单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8.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业部门有 (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化工④机械工业A.②③B.①②③④C.②D.②③④拓展提升备注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机械,钢铁,煤化工,电力,炼焦五种工业类型填入图中应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和文字资料,分析鲁尔区的资源优势,概括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列举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
(2)通过对比,分析德国鲁尔区和山西省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传统工业区可持续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
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八、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多媒体PPT课件
九、教学反思
h 多让学生活动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 课上多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第一课时授课教师:李富康单位: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鲁尔传统工业区区位优势。
()传统工业区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识图获取信息以及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归纳鲁尔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的发展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城市,特别是资源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开发的后期),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
类似的城市:大同。
——鲁尔区,是一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但经过调整,基本已完成转化,为实现区域或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节对应的论题是: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分析这个问题,一般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思路:、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德国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掌握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3)学会知识的迁移,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可以把相关知识迁移到其他工传统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视频、导学案、阅读课本内容以及分析图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2)通过底特律资料分析,学习知识迁移,学会学以致用。
(3)通过练习题分析,巩固德国鲁尔区知识以及其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使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3)通过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提高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鲁尔区区位因素分析、衰退的原因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②学会知识迁移,把德国鲁尔区知识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去(2)教学难点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2.教学重难点突破(1)重点突破①通过德国鲁尔区煤炭分布图、离铁矿资源距离图、水资源分布图、欧洲西部的交通图、欧洲西部行政图等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
②结合课本和图片分析区位条件出现了变化,分析衰退的原因③面对区位条件变化,对症下药,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④通过练习图,学会知识的迁移(2)难点突破通过阅读底特律繁荣衰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探索底特律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但是还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1.视频欣赏任务驱动法本节内容难度中等,教师整节课讲解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通过视频欣赏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带着任务欣赏和阅读课本,有目的性,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