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问题研究课程论文

中东问题研究课程论文

中东问题研究课程论文
中东问题研究课程论文

湘潭大学

中东问题研究课程论文题目: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

作者:贾东锐

学号:2 0 0 8 0 7 0 4 2 2

专业:国际政治

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导师:邝倩

【摘要】:近年美国和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加深了原本就已存在的对抗程度。伊朗核问题最初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开始实施的,目前认为伊朗核问题将威胁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

关键词: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

一、伊朗核项目——沿革、现状及发展态势

1.1 伊朗发展核能力的诱因

首先,伊朗对核能力的诉求是其宗教、民族、国家意志体现。伊朗人对悠久的波斯文明拥有无比自豪感,同时对现代伊朗民族国家也高度认同,拥有核能力是伊朗民族的夙愿——认为像伊朗这样的文明古国、大国不能没有核能力,开发核能力是与其悠久历史、大国地位相对应的。这是伊朗核能力诉求的内在动因。

其次,发展核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曾经支持过伊朗核研发项目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现在认为,伊朗是一个油气大国,无论在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是生产和出口能力上均居世界前列,根本没有必要发展核能力;同时,由于自身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上的分野,认为伊朗在核能力方面的追求是对“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对伊朗的敌对政策,认为其是“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使伊朗失去“安全感”,特别是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在打压、制裁伊朗的同时,默认印度跨过核门槛,美国甚至同印度开展核合作,在中东地区默许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等诸多中东重大问题上一贯采取双重标准,这是促使伊朗决心发展核能力的外在诱因。

1.2伊朗核研发的战略目标

伊朗一直宣称其核计划是和平开发利用核能,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强调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从未讲过要发展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也从未否认过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2007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还提议“禁改限”,认为要求伊朗取消铀浓缩计划为时已晚,而应限制使其无法实现工业规模的铀浓缩。[①]但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就不难看出,随着伊朗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核计划也有一个“发展、调整、完善”的过程,目前实施的核计划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

——最高目标是“拥核武器,实现强国梦”,即利用适当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外资源,开发利用核能包括发展核武器,成为有核武器国家,提升自身在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这是现今国际环境条件下,许多“地区大国”都持有的一种“安全理念”,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还存在一些“潜在的核国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低目标是“拥有核能力,有条件弃核”,即必须维护伊朗和平利用开发核能的权利,依靠自身的力量研究、发展、掌握核技术与核能力之后,在国家安全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在美国为首的西方不再与伊朗为敌的情况下,放弃核武器开发,以此来换取更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强国的地位。

从目前伊朗核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伊朗已经基本实现了核战略的最低目标,在巩固、发展最低目标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如果安全没有保障,不排除伊朗可能做出向最高目标迈进的选择。

伊朗在实施核计划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周旋,表现出令人瞩目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艺术。伊朗始终坚持和平开发利用核能的权利,以此为旗帜和口号,在国际法的框架内据理力争;适时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工作,积极同英、法、德三国代表进行谈判,还表示愿同美国谈判;坚持不妥协的强硬立场,挑战美国的压力,同时刚中有柔,为实现核计划在具体策略上留有回旋余地。从而使2003年初就突显的核问题跌宕起伏、反反复复,几次化险为夷,为伊朗的核计划赢得了时间。

伊朗核能力评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伊朗的核开发项目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与核开发有关的研发、生产组织机构,包括在德黑兰、伊斯法罕、阿拉克、达尔霍因、布什尔等地建立了规模不等的核反应堆,[②]在德黑兰、纳坦兹、阿拉克、拉什卡尔-阿巴德和拉马丹等地建立了铀浓缩基地。迄今为止伊朗已

经安装了6000多台用于进行铀浓缩活动的离心分离机,其中在纳坦兹核机构就安装了约4000台。目前伊朗已有5000多台离心机在铀浓缩设施运转。(如果3000台离心分离机正常运转的话,一年中生产出的浓缩铀至少可以满足制造一枚核弹头所需的铀)。伊朗表示,最终将安装5万台此类离心分离机。[③]今年以来,诸如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军方等一些机构在伊朗的浓缩铀问题上也各执一词,甚至是相互矛盾的。[④] 2009年4月9日,伊朗第一座核燃料工厂在伊斯法罕附近落成并开工。这座核燃料工厂由伊朗自主建造,每年可生产40吨核燃料,其中10吨计划运往位于中央省阿拉克市的重水工厂,另外30吨运往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⑤]

综合各种数据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伊朗已经实现了核战略的最低目标,即具备独立的核开发能力,基本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并掌握了完整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缺乏提炼高浓缩铀的设备,缺乏完成制造核武器的环境和条件,伊朗距离制造核武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伊朗并无意开发核武器,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如仍与伊朗为敌、对抗进一步加剧,可能会“迫使”伊朗突破核门槛。

二、伊朗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意义

伊朗——中东地区大国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接壤,濒临里海;西接土耳其、伊拉克;南部和东南部濒临波斯湾、阿拉伯海,扼霍尔木兹海峡;东与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正所谓“濒两海、连亚欧”,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上的意义。

1、伊朗在伊斯兰世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伊朗是中东地区人口大国,人口达7100多万人,绝大多数人属伊斯兰教什叶派,境内诸多什叶派“圣地”提供了丰厚的宗教历史遗产,使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什叶派“大本营”。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伊朗历史发展进程,还在伊斯兰世界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对当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东和世界各国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纷纷效仿伊朗,试图在本国的伊斯兰运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抱

负。

2、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目前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384亿桶,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27.5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工业是伊朗的经济命脉,油气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伊朗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尽管在美国的长期制裁下,伊朗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使伊朗具有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一旦有适合的国际环境,伊朗经济发展必将实现巨大的飞跃。

3、伊朗是中东军事强国。伊朗武装力量现役总兵力约54.5万,另有预备役35万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装备技术含量上来看,都是一支不能小视的军队。伊朗军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正规军(共42万)和伊斯兰革命卫队(12.5万),革命卫队被称为“真主的军队”。这是两支并列的军队,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两伊战争后,伊朗军工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与购买武器不同,本国军工生产能力是国防建设、支持战争的重要基石,也是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目前伊朗不仅能生产一般的枪械和军事装备,还能生产弹道导弹、雷达、潜艇、无人驾驶飞机等。伊朗的导弹研发制造已经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开发的系列产品。例如“流星”弹道导弹,射程1300公里的流星-3 Shahab-3已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射程2000公里的流星-3B改进型也已装备部队。利用改进后的导弹,伊朗还试验发射了侦察卫星。2009年伊朗还成功试射了“泥石”2型(Sejil- 2)新一代地对地导弹。

三、伊朗的外交战略

1、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一直龃龉不断。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曾大力向外“输出革命”,引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关系十分紧张,埃及甚至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近年伊朗则积极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与海湾邻国的关系。2007年伊朗总统内贾德还出席了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首脑会议,与沙特国王携手走过红地毯。2008年2月,内贾德总统首次访问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

10亿美元贷款并签署多项经济合作协议。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则保证,不允许美国利用伊拉克的土地进攻伊朗。海湾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表示,反对进一步制裁伊朗及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阿盟秘书长穆萨称,伊朗不构成威胁,阿拉伯国家不会被利用来遏制伊朗。2008年11月初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在访问德黑兰时表示,“我们支持伊朗完全用于和平目的的核项目”。一贯主张在中东地区实行无核化政策的埃及认为,“在该地区首要的、最大的核威胁是以色列”。埃及主张,应公正、无歧视的落实核不扩散条约,在向伊朗施压的时候,不应忽视以色列的核问题。

2、大打“能源外交牌”。伊朗积极拓展能源外交,突破国际制裁。伊朗一直在努力促成同巴基斯坦、印度的能源合作,即拟投资70多亿美元、兴建长达2700多公里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输气管线,管线建成后每日输气量将达到1.5亿立方米。伊朗积极与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开展油气合作,2009年初从伊朗南帕斯天然气田、经土耳其到欧洲长达2100公里的输气管线项目已开始实施。2007年伊朗与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达成价值约100亿美元

的协议,合资开采和生产液化天然气。2008年3月伊朗与瑞士能源贸易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协议,使瑞士在未来25年内每年能从伊朗购买约55亿立方米天然气。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一直在与俄罗斯、卡塔尔等天然气输出国进行对话与合作,磋商筹建类似“欧佩克”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一旦该组织成立必将对油气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3、开展多方位外交。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挤压和经济封锁,伊朗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方位外交。

伊朗同俄罗斯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俄罗斯是伊朗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国。前两年从俄罗斯引进的“SA-19 GRISOM”先进防空导弹系统和“菊花”9M123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已经装备了部队。“道尔-M1”TOR M1 地空导弹也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伊朗还将从俄罗斯获取先进的S—300导弹系统,以加强自身的防空能力。在伊核问题上,俄罗斯反对安理会加大对伊朗制裁力度,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分歧。2008年底在喧闹的对伊朗制裁声中,由俄罗斯帮助建造的布什尔核

电站已进入试运转阶段投入使用。

伊朗的积极推动波斯语国家首脑会议。2008年9月举行第2届波斯语国家首脑会议,伊朗、塔吉克斯坦、阿富汗3国总统就波斯语三国一体化等问题达成协议,会后签署了相关文件,3国将在铁路运输网连接和电力供应等方面进行合作。伊朗承诺愿提供通往外海便利,同时伊朗可借此进入中亚腹地,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第3届波斯语国家首脑会议将于2009年内在德黑兰举行。

2009年3月伊朗作为东道国主持召开了“中西亚经合组织”第10

届首脑会议,此前伊朗已多次主持召开了中西亚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以此为平台扩大伊朗与成员国的交往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伊朗还积极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2008年3月,伊朗正式向上合组织秘书处提交了加入该组织的申请。伊朗寻求政治外交突破的努力是比较成功的,不仅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设置的藩篱,还赢得许多国家特别是海湾邻国对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支持。目前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都认为应该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

四、小结

伊朗不仅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军事大国,而且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加上独特的地缘位置优势,自古就是有野心的大国必争之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不仅关系到中东的和平与稳定,更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与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推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应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战略目标。

参考资料:

[①] Refer to …Speech by Mohamed el Baradei?, https://www.doczj.com/doc/6d5118226.html,/docs/0605/doc07.htm and https://www.doczj.com/doc/6d5118226.html,/NewsCenter/Statements/2006/ebsp2006n008.html.

[②] Refer to …Iranian Nuclear Reactors?

https://www.doczj.com/doc/6d5118226.html,/e_research/profiles_pdfs/Iran/iran_nuclear_reactors.pdf.

[③] Refer to the news form Iranian Mehr news agency, May 17, 2007,

https://www.doczj.com/doc/6d5118226.html,/gj/zd/news/2007/05-18/938260.shtml.

[④] 2009年2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联合国官员认为伊朗现在拥有的库存浓缩铀已经可以足够制造一颗核弹。2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安理会提交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中,则称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已出现放缓迹象。3月1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上将说,伊朗拥有的浓缩铀足以制成一颗核弹。同一天国防部长盖茨却说,伊朗目前距离拥有核武器的目标尚远,如何促使伊朗放弃核武器项目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⑤] Refer to Ahmadinejad: Iran open to talks if they''re based on ''respect'',Apr 8, 2009,

https://www.doczj.com/doc/6d5118226.html,/servlet/Satellite?cid=1238562946291&pagename=JPost%2FJPArticle%2FShowFu ll.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关系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中国国际形势 关键词:国际关系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交流与合作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7.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

为2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1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国际关系史论文

题目: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十班赵莉雯 摘要:现当代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造成各国关系的缓和跟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从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总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国家关系的变化等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同盟 一、国家利益直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的和舰只的损失加速了美国的参战。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并没有参战,而是进行军工经济,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德国的潜艇战侵犯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从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2003年,美国伊拉克发动战争。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消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促进伊拉克和周围地区的民主。其实国际上都清楚美国更主要的动机在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伊拉克蕴藏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美国首先想通过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然后控制伊拉克甚至中东的石油,促进美国军工的发展。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再次通过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其政治利益。二、国家利益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方针与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因为当时中国依附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国际关系是两极对峙,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因此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中国,并在经济上鼓励、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中国。但是20世纪70 年代,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了一次额放宽措施。如: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20年的禁制美中贸易的法令等。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 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 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 8.2%。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 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 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

国际关系论文

德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目都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欧盟成员之一。德国有自己的哲理,经济危机使德国深受其害,不过现在德国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德国的竞争力也在稳步上升,排名第五。商业环境的变化也非常积极,虽然世界商业环境还未恢复,但德国的景气指数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11年2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达新高。 德国经济模式主要有七个支柱: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七大支柱支撑了德国经济模式的良好表现。 首先,扎实、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德国在全球的钢铁生产、煤炭开采、化学产品制造、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生产以及造船领域里都属于最大的生产制造上商。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超过20%。高比重的制造业不仅创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奠定基础。过去的十年中,其他的工业化国家更关注服务业发展,而德国紧抓制造业,这也是德国比美国、英国、法国更具有竞争力的原因。 其次,德国为出口大国之一。危机后德国经济的成功主要依靠出口的增长,德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大约三分之一为出口产品,大约每三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于出口。同时,德国经济依靠于出口,和外国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德国的外经关系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企业重视创新,关注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因此德国制造产品非常受欢迎。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德国出口产值占GDP高达33.6%,而中国为24.5%。 第三,德国企业治理模式。德国企业治理模式不同于美国,美国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而德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谋利。德国法律要求,企业需要照顾到社会利益。不仅法律上,出于文化理念,德国企业更倾向于长远利益,兼顾股东、雇员、社会的利益,更体现欧洲大陆国家的特点。德国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有其优点。过去的十年中,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削减了竞争力。由于重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共识,德国劳工成本保持平稳,保持德国的竞争力。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非常重视管理层和职工间的和谐和共识。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企业中有大约90%是中小企业,其中的大部分专门生产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它们中很多有着百年历史,有的是非常小的家族企业,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龙头企业。这也是德国经济具有活力的原因之一。它们都具有长远视角,重视技术创新、顾客需求、产品质量。德国1000多家的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遥遥领先,创造巨大的出口价值。 第五,高素质的劳动力。德国的“双轨教育体制”将企业的实际培训与学校里的理论学习统一起来,为劳动市场提供了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另外德国大学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大学在研究领域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提供各方面的培训项目。 德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建立起特殊的培训机制来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和公司受训,通过类似于学徒制的模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

中东国际关系

序号: 183 姓名:陶双雨学号:201251503110 奥巴马政府对中东政策的新调整奥巴马上台之后,奥巴马政府便积极展开了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的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开始实行。《青年参考》报特约撰稿中国中东学会理事杨鸿玺在其发表的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急转弯》中说,奥巴马转向很快。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在中东和谈问题上转向很快,对前任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将推动该问题作为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突破点。他指出:奥巴马政府的主要思路是推销“两国方案”奥巴马强调,实现巴以和平的“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环球时刊》杂志社社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明发表了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中说: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在当前美国内政、外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它还未最后成型,但已经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的特点是:强调多边合作;注重接触与对话;分头并进,全面解决,并体现在从伊拉克撤军、增兵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颇重视中东问题,并有优先解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有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同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编委、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钱文荣总结了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政策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伊朗 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核心是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奥巴马政府则将

其中东政策的重点转到了伊朗。当阐释奥巴马政府为何做此调整时,钱文荣则说是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学会会长、前布什政府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理查德.哈斯和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马丁.英迪克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超越伊拉克”政策性十分强的文章所起的作用,并且这篇文章现已成为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基本蓝图。这篇文章阐述了两个观点,其一,便是布什政府成功的搞掉了德黑兰最大的威胁------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伊朗谋求地区优势地位打开了大门。文章提出第二个理由是伊朗正在加速浓缩铀的进程。其实,这第二个问题,不单单是核问题,其实是美伊关系问题。 (2)反恐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其实美国在中东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还是阿富汗,都是泥潭,哪个也不好处理,奥巴马政府也深知此理,可是,之所以将反恐重点从伊拉克转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属无奈。 (3)在推广西方民主方面,从强制手段转向“软实力” 布什政府2004年宣布“大中东计划”试图在阿拉伯世界强行推行美式明主,并试图把伊拉克建设成美式明主的样板,结果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严重伤害了阿拉伯国家当权派和广大人民的感情,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和威望因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大大下降之后又进一步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奥巴马本人和他的新政府心中很清楚,要改善美国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必须改变在阿拉伯世界推行明主的做法。的确,奥巴马在上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提要 鉴于现阶段,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仅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亚洲安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面对这一局面呢?我认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 安全体系,多边关系,中美关系 引言 随着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发展,美国不得不改变外交从一直关注中欧的令人厌倦的战争转为去应付日益产生影响的亚洲。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就撰文称,未来10年,美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将是锁定扩大在亚洲的投资,包括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资”。 作为曾经枭雄一时的世界强国的美国,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唯一的世界强国了,但美国仍然希望能够在渐渐在全世界产生作用的亚洲地区保留自己的领导角色和能力。但现在美国已经不能独自领导这个地区了,而是得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但也有分析师称,美国的这种继续想在亚洲保存有实力将会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劣,“因为单纯从经济重要性来讲,中国已变成美国有史以来遭遇过的最可怕的战略竞争对手“。 论文正文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在过去的两年中,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 7次会晤,并经常通电话、通信。两国还建立了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二是两国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现在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3853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60倍。 三是两国的人员往来非常频繁。现在每年两国人员往来约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西岸。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两万多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四是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两国不仅在一系列双边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与协调 中美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首先应该承认一点是,亚太地区的安全,不仅仅指中国、印度大国,更要把亚洲的其他小国考虑在内。在很多情况下,小国都是靠多边关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比如:与大国相比,小国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上的选择总是比较少,这还可以说连小国的安全和发展,都是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的。 而当今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说很微妙。在未来相对长的时间内,激烈与互相依存将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体两面;前者更多地体现在双方在军力和国际地位上的竞争,但在相当程度上也将体现在双方经济秩序(如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冲突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双方在经济秩序(包括双边和多边)的依存上。中美双方都着意控制危机。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就如是说,“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注定要发生冲突,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了解对方”。 亚洲小国也面临着困境,因为如果这两个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战争,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糕。所以无论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小国家的自身利益发展来看,小国家会选择多变安全关系。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美两大国的行为。其次,多边主义有利于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大国崛起的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一个关键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则比较小心地维持着和美国的“和平“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关系还只是停留在经贸关系上面,同时,中国也没有显示出想要和美国竞争霸权地位的国家意志和计划。中国只是在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自身的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因而,这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局面。美国并不因为中国的”低调“而感到放心,中国本身这种”低调“的做法行为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如果不当心,就会是整个亚洲跌入不安全的困境。

中东问题论文

当代中东问题 ------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 影响 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 学院:通达学院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原因 (2) ●经过 (5) ●影响 (6) 四、结束语 (8)

一、摘要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 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 三、正文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8 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

美俄中东问题

布什总统8年执政不仅未使中东地区趋向和平,他以“反恐”名义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反而使中东乱上加乱。奥巴马尚未就职,以军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巴以爆发空前规模的流血冲突。这场战事已经开始考验他的神经,同时也提醒他:中东乱局是他就职后必须认真应对的重要课题。奥巴马现已就职,从其讲话和各方面的情况看他势将调整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要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两手始终是美外交的传统手段,奥巴马也不会轻易放弃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高压手段。但奥巴马可能会更偏重于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遏制黩武冲动,避免轻启战端。奥巴马会慎施单边主义,可能会更加借重联合国的作用,寻求欧洲盟友以及俄罗斯、中国的协调与配合,争取获得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在巴以和谈和伊朗核问题上,更加注意发挥四方机制和六方机制的作用。奥巴马还将极力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改变布什政府推行的“非友即敌”的政策并放缓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奥巴马调整中东政策,不是要放弃美在中东的利益,更不是从中东乱局脱身而去,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持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实现美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有人认为美在中东会进行战略收缩,但这有待观察。布什执政8年,美硬软实力从巅峰开始下滑,现又面临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奥巴马执政后主要精力将放在国内经济上,在外交上,包括中东在内的热点问题他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先后次序上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中东仍将是美国必须控制的重点地区,这是美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反恐、防扩散,控制地区能源生产的运输通道,推行美式民主制度仍将是美中东战略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中东目前的三大热点,奥巴马已经表示,他就职后将会不失时机地推动巴以和谈取得成果。就职后的奥巴马急需应对两大难题:其一是以色列右翼大选胜出、内塔尼亚胡上台,和平进程有可能受阻,如何推进。其二是如何对待哈马斯。以对加沙血腥打击再次表明,武力消灭哈马斯难以奏效,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都会强烈反对;而听任哈马斯与法塔赫分裂割据,巴以和谈难以重启;推动巴两大派和解,势必要对哈马斯作些妥协,美和以色列还难以迈出这一步。奥巴马竞选时曾提出16个月从伊拉克撤军,他在就职演说中也表示要负责任地撤出伊拉克。但是撤军真的要付诸实施,他将会发现情况十分复杂。首先,美为伊拉克战争花费了2.3万亿美元,付出4200多士兵的生命,6万多伤残的巨大代价,换取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军事占领伊拉克。继续控制伊拉克是美利益之所在。确保美对伊拉克的控制,防止“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平息伊教派和民族之间战乱是撤军的前提。因此能否如期撤军还要视情况而定。奥巴马竞选时曾表示当选后将与伊朗进行高层对话,后又强调伊朗必须停止铀浓缩活动并停止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领导人曾表示,他的讲话不能接受。美与伊朗矛盾的实质是伊朗要在中东发挥地区大国作用,这与美国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相抵触。伊朗核问题只是美伊矛盾的表象。布什的高压政策迄今未能迫使伊朗就范。因伊拉克战争前车之鉴,布什任内未敢对伊朗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奥巴马当然也不会贸然对伊朗使用武力。奥巴马有何高招处理与伊朗的矛盾,仍有待观察。奥巴马能否缓和与伊朗的关系也将影响其他两大热点问题的走向。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特别是对萨德尔领导的“迈赫迪军”以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都有相当的影响。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拉克局势走向有重要作用。哈马斯能否改变武力抗以的强硬立场是巴以和谈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总之,中东地区三大热点对奥巴马的外交能力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 俄国高举反对恐怖主义的大旗军事介入叙利亚,以叙利亚为桥头堡,同时组建俄国主导的国际性反恐同盟,意在挑战美国在该地区40多年的主导权,并且冲击美国主导的的中东安全框架。美国操纵中东可控动荡与冲突的战略,是以其他大国势力无意于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为敌、美国的的势力在这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势力处于绝对优势的为前提的,这也是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得以存在的基础。俄国在叙利亚发动针对美国的战略反击,也是俄美乌克兰冲突的后续发展,其矛头所向指向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表

中东乱局及其成因——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 二、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三、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在写作本篇论文之前,我仅代表我个人向巴黎遭受ISIS恐怖组织袭击的无辜群众表达我的同情,并希望你们能从伤痛中重新站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寻求快速发展,世界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前的,但不乏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发生。而这些局部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波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也是指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包括了部分西亚和非洲的埃及。在二战之后,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大型战争包括五次中东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及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进入21世纪以后的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可以说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印象就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中东地区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久久不能消散,而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是无尽的伤痛与苦难。

那么,造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经广泛阅读资料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地理因素。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部和非洲东北部的地区,是一个三大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汇聚之地。可以说地理环境相当复杂,陆上可以沟通亚欧大陆,海上又将地中海与印度洋相联系。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然而,这并不是地理因素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当属资源因素。在我看来,这也是造成中东地区乱局的一个比较的重要的问题。资源有多有寡。多的是什么,石油;少的是什么,水。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而这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利益与财富。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中东地区要相互争夺,也吸引了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争相来到这里争取利益。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其次,水资源是中东地区及其匮乏的一类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资源。为了生存,这些国家自然避免不了口角,也就避免不了争执,运气不好还要大动干戈。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当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给那些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的国家带来经济安全上的致命打击。而局势的持续动荡,使得地区经济进一步恶化,造成恶性循环,民众苦不堪言。 三、政治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东北非地区各国多是独裁专制政权,贪污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制独裁政权被推翻,但由于长期缺乏民主

国际争端论文

联合国,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 是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截止2011年有193个会员国。联合国大会总部所在地是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主要出版物有《联合国记事》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发行。《联合国年鉴》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其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到2011年为止,联合国共有193个成员国。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原则是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应危及和平、安全和正义;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联合国的根本大法是《联合国宪章》。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7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 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例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决定。这些决定可不经表决作出,也可经记录表决、无记录表决或唱名表决的方式作出。尽管大会的决定对各国政府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们具有在主要国际问题上的世界舆论影响力以及世界社会在道义上的权威。联合国全年的工作安排主要根据大会的决定而定--即根据大会所通过决议中表达的多数会员国的意愿而定。 安全理事会: 安理会由十五个理事国组成,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理事国。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安理会每一理事国均有一票。关于程序问题的决定以十五个理事国中至少九个理事国的可决票通过。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九票通过,其中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这就是“大国一致”规则,通常称为“否决”权。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经社理事会由54个理事国组成,经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五至六个星期的实质性会议,地点在纽约和日内瓦之间交替,并在纽约举行一次组织会议。实质性会议包括一次由部长及其他高级官员出席的高级别特别会议,讨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的事务由其附属机构进行处理,包括社会发展、妇女地位、预防犯罪、麻醉药品、环境保护等问题。 托管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负责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领土,或割自邻国的领土,促进他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托管理事会由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即中国、法国、俄罗斯联邦、联合王国和美国。随着联合国剩下的最后一个托管领土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取得独立,托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停止运作,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国际法庭: 国际法庭设在荷兰海牙,由十五名法官组成。它最初是作为国际联盟的一部分而复兴,其规模较小,人员也不多,建立它的目的是希望消灭战争。

形势与政策论文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世界的声音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近日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乱局更深一步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我国应对复杂政局的措施。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国际局势、中国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近日中东北非的利比亚乱局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看世界,更深一层认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解读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步伐。 一、利比亚乱局 1、战争爆发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原本是利比亚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2、战争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其原因归结有两点:(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3、深度分析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代号“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定点清除”了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对哈马斯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空中打击,并威胁发动地面攻击。加沙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予以还击。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交火。下列关于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以问题源于联合国“分治”决议的不公平 B、影响中东和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宗教、领土、资源、大国插手等 C、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D、巴以问题能够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因素有( )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漫画《飞不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着中东的和平,然而这只“和平鸽”却“飞不动”了。该 漫画所寓含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国的干预 B、民族矛盾尖锐 C、宗教矛盾复杂 D、水资源、领土的争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地图展示了当今世界某一热点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因素有( )①战略位置②历史遗留问题③宗教问题④大国介入问题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阿以冲突的焦点是巴勒斯坦问题,此地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影响巨大的三个宗教的圣地。以下教派选项中不包括在这三个教派中的是(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以之间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直到今天巴以冲突仍时有发生,中东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特点是( )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如同许多国家关系一样,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令人如雾里看花一般。 建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神秘的“不正常关系”。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才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至今,中美建交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 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