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
晚期肺癌EGFR基因突变丰度越高,靶向药物效果越好!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在非小细胞肺癌里肺腺癌比较高的基因突变是EGFR,在亚洲非吸烟患者中的突变频率达到了50%左右。
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如果第一代靶向药物耐药后,如果是EGFR基因的T790M突变则还有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泰瑞沙)。
这些靶向药物改善了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预后,提升了生活质量。
但是即便是存在EGFR基因激活突变,也就是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肺癌患者中,有10-30%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无效,甚至是可能发生快速的病情进展,这种情况称之为EGFR-TKI的初次抵抗。
目前还不清楚这里面的原因,肿瘤的异质性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肿瘤的异质性癌度写过多篇文章讲述肿瘤的异质性。
肿瘤病灶里面有很多的癌细胞种类,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一样。
不同的肿瘤细胞携带的基因突变、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使得很难有一种药物将所有癌细胞都杀灭。
因为有肿瘤的异质性,所以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何二代基因检测报告有突变丰度这个概念。
突变丰度:由于肿瘤具有异质性,肿瘤组织里有很多正常细胞,对肿瘤样本进行基因检测,肿瘤的任何基因突变都不是100%的频率,假设检测A 基因的B位点100次,可能仅仅检测到30次是突变的情况,那么就定义突变丰度为30%。
其他可能是测到了正常细胞的DNA,或者肿瘤细胞亚型没在那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
另外一个例子是,即便是一个患者张三在原发灶取样做了基因检测,假设突变丰度是30%,靶向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假设6个月后在同样的位置再次穿刺取样,检测到的基因突变丰度就可能是50%或者15%,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肿瘤的异质性,使得做基因检测时取组织样本也就有了弊端,因为一个位置的样本代表不了全部。
T790M突变什么时候产生的很重要EGFR第一代靶向药物的主要耐药原因是T790M突变,但是这个突变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有这两种可能性:•原发性:最开始诊断的时候就存在了EGFR基因的T790M突变,这种要原发性EGFR的T790M耐药突变。
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 治疗失败后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比较**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0KYA036);吴阶平医学基金资助项目(320.6750.11059和320.6750.11091)1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310022浙江省胸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3通讯作者,E-mail :zyp@medmail.com.cn 310022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林宝钗1,2,宋正波,邵岚,胡林,凌志强2,洪卫,娄广媛,张沂平1,3【摘要】目的比较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治疗失败后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120例复治晚期NSCLC 患者于EGFR-TKI 治疗失败后分别接受培美曲塞(500mg /m 2,d 1)或多西他赛(75mg /m 2,d 1)的挽救性化疗,均21天为1周期。
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疗效和预后。
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RR )分别为13.4%和5.3%(P =0.307),疾病控制率(DCR )分别为58.5%和42.1%(P =0.09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分别为2.83个月和2.10个月(P =0.862),中位总生存期(OS )分别为8.40个月和9.10个月(P =0.527)。
EGFR-TKI 治疗有效和挽救性化疗前行为状态评分(PS )≤1者的中位PFS 较长。
培美曲塞组1 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分别为41.5%和65.8%(P =0.013)。
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复治晚期NSCLC TKI 治疗失败后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部分患者仍可以获益,两组疗效相当,且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化疗的毒副反应。
对于EGFR-TKI 治疗有效、挽救性化疗前PS 评分较好的患者,有可能从挽救性化疗中获益更大。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部分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1]。
根据病理学类型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目前可选择一线含铂化疗或一线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治疗方案,EGFR 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选择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及生存时间,而其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尚无标准方案[2]。
为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该研究选择对腺癌疗效较好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能改善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现对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进行治疗的60例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一线经吉非替尼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的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8例,中位年龄55岁。
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19例。
TNM 分期:IIIB 期12例,IV 期48例。
KPS 评分均在60分以上,ECOG 评分0~2。
化疗前全部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正常,具有可测量病灶。
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的抗肿瘤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培美曲塞500mg/m 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 2,静脉滴注,分3~5d,3周为1个周期。
每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未出现进展的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直至6个周期。
在首次使用培美曲塞前7d 开始,口服叶酸400μg/d,连续服用直至化疗结束21d;肌肉注射VB 121000μg 每3周1次,用药的前1d、当天以及第2天口服地塞米松8mg/d,并在化疗前使用托烷司琼止吐。
1.3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后每经过2个周期后进行胸部CT 检查,疗效评价参照WHO 实体瘤疗效标准对,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 计算有效率,以CR+PR+SD 计算疾病控制率。
培美曲塞治疗多程治疗后晚期肺腺癌疗效分析纪荣浪【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1【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多程治疗失败后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晚期复发性肺腺癌患者168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单药组(n=81)以及联合组(n=54),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并经多程治疗(化疗2个方案以上)失败的晚期复发性肺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单药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 iv,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联合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洛铂35 mg/m2(或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单药组81例,联合组54例.单药组总反应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1.0%与67.9%,联合组则为25.9%与70.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0、0.0922,P=0.1572、0.7614);两组在化疗疗效并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化疗周期数与肿瘤应答正性相关.不良反应轻微,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常见.结论培美曲塞单药/联合方案治疗多程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总页数】4页(P19-22)【作者】纪荣浪【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肿瘤科,福建厦门 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 [J], 张惠;时建明;张勤英;王佳蕾2.培美曲塞对晚期肺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 [J], 刘凯;郭天利;庞慧;李春艳;唐东霞3.EGFR-TKIs和培美曲塞序贯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EGFR-rKIs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比较 [J], 汤志谋; 童波; 王凌4.顺铂及培美曲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分析 [J], 雷彬花;薛凌飞5.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肺腺癌无症状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分析 [J], 陈永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一线治疗方案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50%的亚洲患者和11%~16%的西方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主要包括Exon 19 Del和21 L858R);对这类患者,NCCN国际指南目前推荐一线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第二代、第三代EGFR-TKI横空出世,同时众多研究表明联合EGFR-TKI和其他治疗方式(比如化疗和抗血管治疗等)的策略在一线使用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在如此众多的可选方案中,探究哪种一线治疗方案是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优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读硕士研究生赵毅为主要第一作者,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以网络荟萃分析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2019年10月7日,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The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最新影响因子为27.604),这是BMJ正刊首次发表来自中国的肺癌治疗相关研究,是我国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
文章一览当前EGFR-TKI呈现“三代同堂”的盛况:一代的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nib);二代的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三代的奥希替尼(Osimertinib)。
EGFR-TKI的问世极大改善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
而一线EGFR-TKI单药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延缓耐药的出现,在现有可行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更多临床可用的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亦进入人们视线,比如,NEJ026研究中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Erlotinib+Bevacizumab)以及NEJ009研究中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含铂双药化疗(Gefitinib+PbCT:gefitinib+pemetrexed based chemotherapy),较相应EGFR-TKI 单药治疗,均显示出更好的PFS生存获益。
临床探索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癌对患者的影响分析赖景春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摘要:目的:探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采取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体健康和功能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异性项目和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采取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培美曲塞;奈达铂;晚期肺癌肺癌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当肺癌患者进入晚期后,通常身体功能会受到很大的损伤。
而对于完全肺癌患者,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合理的选择化疗药物对于保证化疗效果意义重大[1]。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属于常见化疗方案之一,将其运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抽选88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旨在探究分析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采取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肺部病灶经X线胸片或CT等确定至少有1处可测量肺部病灶;②化疗前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均正常;③没有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无其他化疗禁忌。
花、黄芩、熊胆粉、连翘。
这些中药可明显抑制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性流行性感冒病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活性[5],并可提高人体内白细胞吞噬病原菌的能力。
磷酸奥司他韦是以核酸作为治疗靶点的一种抗病毒药。
此药可激活病原体中的“天然耐药基因”,使其形成对药物的抗性。
痰热清的药理作用复杂。
该药可全面地抑制病原体的活性,促使人体产生高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杀伤细胞,且在诱发自体反应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耐药菌株。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磷酸奥司他韦和痰热清治疗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该病患儿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1] 胡淑爱,胡炜.痰热清注射液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59-60.[2] 田小银,罗征秀.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2):116-119.[3] 林立,於梦菲.流行性感冒病毒病毒和细菌共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9):721-725.[4] 东蕾,陈圣洁,蒋春颖,等.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疑似病例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2018,29(13):1810-1815.[5] 赵宁波,王东兴,杜学航.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740-742.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马桂凯(潍坊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 潍坊 2610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
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潍坊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21例)、治疗Ⅱ组(21例)及治疗Ⅲ组(21例)。
为治疗Ⅰ组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为治疗Ⅱ组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和卡铂进行治疗,为治疗Ⅲ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
EGFR基因突变类型及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摘要】目的:EGFR基因突变类型及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共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均选自2019.01-2020.12。
根据是否携带EGFR+,分携带EGFR+(突变组)38例,未携带EGFR+(野生组)52例。
采用EGFR基因检测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
结果:突变组性别、年龄、吸烟、病理与一线化疗客观反应率无关(P>0.05),这与野生组一致。
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是较差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的良好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EGFR及其介导后续激活通路并不参与上述过程,故难以通过生物学机制解释这一现象。
【关键词】EGFR;基因突变;类型;状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相关性Relationship between EGFR gene mutation type and status and chemotherapy efficac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Zhang BoQitaihe Qimei hospital, Qitaihe 154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and status of EGFR gene mutations and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carried egfr+, 38 cases carried egfr+ (mutation group) and 52 cases did not carry egfr+ (wild group). EGFR gene detection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ex, age, smokingand pathology of the mutant group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f first-line chemotherapy (P>0.05),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ild group. At the same tim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P<0.05); However, pemetrexed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good prognosis (P<0.05). Conclusion: EGFR and its subsequentactivation pathway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above process, so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rough biological mechanism.[Key words] EGFR; Gene mutation; Type; Status;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Curative effect; relevance恶性肿瘤中,肺癌较为多见,危害性大,死亡率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