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法一
- 格式:pptx
- 大小:6.46 MB
- 文档页数:113
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五项工作领域的工作探索日常生活练习区、感觉教育区、数学教育、语文教育区、文化教育区各自独立,息息相关,缺一不可。
二.教学三要素的自我检核1.人的方面:家长、教师互动模式的建立2.课程方面三.蒙特梭利教学的新价值对全世界而言,蒙特梭利教学法已创造了极大的贡献。
因为电子科技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形态,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衍生出许多的文明后遗症,如生态系统的破坏,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污染等一系列的代价.这些问题必须由年轻的一代承袭先人的代价, 继续不断地挑战克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要用科学的教育来建构他们潜在的创造力.独立性,自治力和自信心.这些能力的养成,也正是蒙特梭利教学的目标.要想达到蒙特梭利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对孩子的了解,以孩子自己的经验,培养孩子自己本身的能力,也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样的教育,才可能培育出未来所需要的人.这也.蒙特梭利教学法存在的真正价值,因为它为未来的教育,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蒙台梭利教学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风行世界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模式之一,因其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效果受到全世界幼教界的热烈关注和欢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国际上誉为"日不落"教育。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各阶段敏感期,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直观实效的蒙台梭利教具,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愉快的动手动脑中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其人―--意大利第一位双料女博士,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所创立的。
1870年8月31日她诞生在意大利安科那省奇纳瓦里。
她的父亲亚历山卓.蒙特梭利是贵族后裔、思想保守,母亲蕾柰德.史托普尼系出名门、美丽而开朗。
蒙台梭利教学法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蒙台梭利教学法,围绕教材《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第3章和第4章进行深入讲解。
第3章详细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包括儿童的发展阶段、敏感期、自由与纪律等;第4章则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方法和教学实践,包括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2. 使学生学会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蒙台梭利教具(包括感官教具、数学教具、语言教具等)。
2. 学具:学生用书《蒙台梭利教学法》、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蒙台梭利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3. 教具展示:展示蒙台梭利教具,讲解其操作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以感官教育为例,讲解蒙台梭利教具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蒙台梭利教具,进行实践练习。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操作蒙台梭利教具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蒙台梭利教育基本理念儿童发展阶段敏感期自由与纪律2. 蒙台梭利教具操作方法及应用感官教具数学教具语言教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并说明其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蒙台梭利教学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01蒙台梭利教学法概述蒙台梭利教学法,又称蒙台梭利方法,是由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创立的一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孩子在教育环境中的自主性、自由性和个体差异,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本文将对蒙台梭利教学法进行概述,包括其教育原则、教学环境和教具使用等方面。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有意义的,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的节奏。
教育者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基于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蒙台梭利教师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在保持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教学环境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室。
教室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教具和材料,以满足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需求。
教室的摆设和布局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自由选择和使用教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教室中的教具通常是实际的、触手可及的,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蒙台梭利教师会定期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孩子的需要调整教具和材料的摆放方式。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即通过实际的经验和活动来获取知识。
教师的角色是观察和引导,而不是传授知识。
蒙台梭利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然后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蒙台梭利教学法还强调社交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孩子们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活动,他们会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此外,蒙台梭利教学法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脱衣物、盥洗、整理房间等。
这些生活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台梭利教学法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蒙台梭利教学法,主要涉及教材第3章“感官教育与实际生活”和第5章“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感官教育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训练;数学教育中的数字、数量、序列和基本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感官能力,提高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官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感官训练和数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蒙台梭利感官教具、数学教具、日常生活教具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感官训练和数学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蒙台梭利教学法2. 内容:感官教育: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数学教育:数字、数量、序列、基本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生活中运用感官教育的例子。
(3)请用蒙台梭利教具进行一次感官训练,并记录过程。
2. 答案:(1)例子: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布料,培养触觉敏感度。
(2)6(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操作教具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将蒙台梭利教学法运用到其他学科,如语言、科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感官教育:重点关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 儿童之家”。
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氏教具三阶段教学法蒙台梭利三阶段教学法是:第一阶段:命名——教师给物体赋予准确的名称或概念,帮助幼儿使物体和所对应的名称建立联系。
例:这是XX。
第二阶段:识别——请幼儿辨别与名称或概念相对应的物体。
例:XX是哪一个?第三阶段:发音——请幼儿说出所指物体的名称或概念。
例:这是什么?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用三阶段练习法来教授三角形和正方形。
第一阶段:命名(一)第一阶段:帮助幼儿使物体和所对应的名称建立联系基本操作把物体摆放在幼儿面前,然后开始分别命名:“这是三角形”,“这是正方形”。
注意事项1、命名之前,做一个短暂的停顿,命名时发音要准确。
2、适当重复几次,直到你认为幼儿已经把物体和名称建立了联系。
第二阶段:识别(二)第二阶段:请幼儿辨别与名称相对应的物体基本操作1、把物体放置在幼儿面前,询问幼儿,“哪一个是三角形?”或者“请把三角形放在桌子上面。
”2、询问幼儿,“哪一个是正方形?”或者“请把正方形放在桌子下面。
”3、把物体顺序打乱后再次询问。
注意事项1、这一个阶段可以明确知道幼儿是否真正理解了所教授的内容。
2、尽量使练习具有趣味性,使幼儿喜欢反复进行操作。
3、如果幼儿出现错误,不要马上进行纠正,更不要批评,而要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练习。
第三阶段:发音(三)第三阶段:请幼儿说出所指物体的名称。
基本操作教师可以指着物体询问幼儿:“这是什么?”。
注意事项1、如果幼儿能够说出名称,但是发音不准确,教师可以马上进行示范纠正。
2、如果幼儿说不出正确的名称,教师要返回到第二阶段,重新进行辨别命名。
3、这一阶段,可以明确知道幼儿是否掌握了物体的正确名称,教师可以知道幼儿的发音是否准确。
透过三阶段教学法的学习,为幼儿的学习搭好了一个个台阶,使幼儿跟随目标一步步获得经验,有效避免了跳跃式的学习给幼儿带来的障碍。
由此法带来的思维方式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过程简练易于幼儿吸收,也更容易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