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公交系统规划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12
常州市发展巴士快速公交(BRT)系统的规划研究
蒋新春;汪明良
【期刊名称】《南京市政》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巴士快速交通(BRT)是介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本文通过比较巴士快速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经济技术特征,对巴士快速交通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常州市的公交发展战略和道路交通情况,提出常州市发展巴士快速公交(BRT)系统的设想以及近期实施的建议。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蒋新春;汪明良
【作者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城市公交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的发展 [J], 许华
2.我国发展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初探 [J], 杨敏;陈学武;王炜
3.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规划和建设 [J], 朱俊毅
4.轨道交通与巴士快速公交(BRT)的比较研究 [J], 黄雨;周晓昀
5.轨道交通与巴士快速公交(BRT)的比较研究 [J], 黄雨;周晓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州快速公交系统运营分析作者:周佳媛等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0期【摘要】本小组成员针对常州率先引入的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快速公交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建设、调度、费用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使得今后更好的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也为其他城市引入快速公交系统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统;运营分析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 Transi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空间上,其项目资金投入和工程周期低于轨道交通,运能却远远大于常规公交,因此,BRT 被誉为“运行在路面上的地铁”。
世界各地为缓解日益沉重的交通负担,都纷纷引入了快速公交系统。
为了让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长久发展,同时为国内和国际其他城市发展快速公交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们对常州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各个方面的问题,综合评价,寻求更加适合的运营模式,更好的解决城市交通困难的问题。
1.调查结果1.1 线路规划2007年初,常州市组织编制了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确定了由5条走廊组成的方格放射式快速公交线网,总长122.7公里。
线路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快速公交一号、二号线分别与城市南北和东西发展轴一致,并在城市中心区相交形成“十”字型骨架,对三城联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有力的支撑。
线路走向尊重客流规律,沿线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同时,还连接了为数众多的客流集散点,如公路客运站、大学、医院、重要旅游点等。
1.2 运营情况1.2.1 常州快速公交采用组合线路运营模式常州快速公交一号线采用“一主四支二区间”的运营模式,。
二号线采用“一主二支一区间”的运营模式,与快速公交一号线形成“十字型”快速公交走廊,实现了快速公交线网对城市行政中心、重点学校、商业中心、旅游景点等客流集聚点的有效覆盖。
1.2.2 运营成效在2008年1月投入开始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后,随着各条线路的完善,整个系统累计长线逾200公里,每天运送乘客31万人次,占到公交日均客运量的30%,发挥了城市客运走廊作用。
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项目简介一、研究背景概况2004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明确提出“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
常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平均30%左右高速度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需求对供给的挑战,《常州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中明确提出: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根本战略,远期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多元化、一体化、换乘方便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2020年公交分担率提高到30%以上。
常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目标为:常州应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与快速公交系统共同构成公共交通骨干系统,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旅游公交和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客运体系。
在以上城市内外环境背景的要求下,由常州市建设局委托,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承办,北京中城捷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三家单位联合编制《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为常州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基础。
重点规划研究范围是常州主城区,即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一体两翼”的规划范围。
结合总规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要求,本规划的研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为2020年。
线网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常州市城市发展理念研究;常州市快速公交战略发展目标研究;适合于常州市的快速公交服务水平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快速公交网络方案及客流预测研究;针对推荐线网方案的可实施性研究等内容。
经过以上研究,本项目提出明确提出了常州市在不同阶段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以及快速公交的发展战略目标;国内首次在规划阶段提出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快速公交服务水平目标和技术标准体系;另外经过客流预测、交通分析和方案评估,勾勒出常州规划期内快速公交线网构架为由5条走廊组成方格状放射式线网,走廊总长122.7km,换乘站11座。
摘要:对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工程设计和运营组织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首先介绍了快速公交一号线的建设背景和系统组成。
从3个方面总结了发展经验:充分考虑快速公交线路走向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提出主线为南北主轴线走向与3条支线引入市中心的快速公交组合线路模式;构建了“主线+支线”的组合线路网络布局,提高快速公交服务品质及专用车道利用效率;依据客流需求和道路条件采用中央侧式车站和右开门车辆等。
最后,探讨了其实施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project design and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of developing Changzhou Bus Rapid Transit (BRT)Line 1for other cities in China.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system components of BRT Line 1,the authors offer experience of Line 1from three aspects:1)adopting a combined routes pattern with a north-south corridor and three local lines crossing central district,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T lines and urban spatial arrangement;2)developing a network layout of "corridor &local routes"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bus lanes'utilization;3)operating central side station and right-side-open vehicles to meet the demand of passenger volume and road alignments.Finally,the paper conducts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RT Line 1.关键词:交通规划;公共交通;快速公交;组合线路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public transportation;Bus Rap-id Transit;combined route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公交优先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先分配给人均道路使用效率更高的公共汽车,通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研究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研究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首先,需要对城市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公交线路的分布、站点设置、运营时间、车辆数量和类型等方面。
通过收集和分析公交运营数据,了解公交线路的客流量、满载率、运营速度等关键指标,评估公交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运营效率。
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BRT 等的发展状况。
分析它们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情况,以及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对城市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分析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土地利用规划、居民出行特征等因素,预测未来城市交通的出行总量、出行分布和出行方式结构,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提供依据。
二、发展目标和原则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是规划的重要前提。
发展目标应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等。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
2、统筹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实现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
3、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公共交通的绿色发展。
4、适度超前: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线路的优化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根据交通需求的分布和变化,对公交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
优化线路走向,减少迂回和重叠,提高线路的直达性和覆盖率。
合理设置公交站点,确保站点的间距适中,方便居民上下车。
同时,要考虑站点与周边设施的衔接,如与地铁站、商业区、居民区等的距离。
快速便民、高效智能的常州公交质量管理模式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于 强常州公交结合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持续完善,依托国内外先进理论和专家指导,构建了以快速公交系统为核心,涵盖常规公交系统、特色服务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的常州公交质量管理模式。
1 管理模式系统构成常州公交质量管理模式由快速公交系统、常规公交系统、特色服务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构成。
1.1 快速公交系统(BRT)是公司的核心服务2008年公司建成江苏省第一条快速公交;2009年公司快速公交二号线开通;2010年,配套环线全线开通,至此,公司全面形成“十字加环”快速公交系统,并以中央侧式站台、站外自动售检票、交通信号优先和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为手段,真正实现快速便民、高效智能。
目前,快速公交系统日均客流为19.32万人次,占常州公交日均总客运量的31.13%,快速公交系统可谓公司的“拳头产品”。
1.2 常规公交系统是公司的基础服务公司以“四重三严二优一提”(重诚信、重安全、重服务、重发展;严责任、严战略、严制度;优线网、优车型;提创新)为着力点和突破点,不断提升公司质量管理和发展,年均新辟常规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线路23条,延长服务时间8条,临时恢复调整221条。
1.3 特色服务系统是公司的服务延伸2006年公司全面启动“村村通公交”发展工程;2013年与周边城市开通毗邻公交,构建跨区域公交体系;2016年开通市内大站快线;2018年推进校园定制专线公交;2019年,配合轨道交通打造高效综合运输体系。
通过以上种种创新客运模式和方法,对快速便民、高效智能理念进行了更好的诠释和补充。
至2019年底,公司实现常州市辖区内644个行政村100%公交覆盖,成为江苏省内首个村公交开通率达百分之百的城市。
1.4 信息指挥系统是以上核心、基础、特色三大服务系统的支撑信息指挥系统以四个中心(乘客服务中心、运营管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为基本点,圆满完成“智慧公交”总体建设,保障了公司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营。
管理纵横常州市公交线网布局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李 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针对目前常州市公交线网现状,分析优化工作面临的难点,路网不完善、首末站或回车场缺乏、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客流特殊、农村偏远地区和市中心城区布设的困难。
提出解决对策,完善路网、加强站场建设(同步设计建造、开辟支线)、定班线、鼓励厂包车、常规公交换乘BRT进市中心、通过主动沟通增进社会各界理解公交。
关键词:优化;公交线网;难点分析;解决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
它的效率和便捷性关键在于公交线网的科学合理。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中,线网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城市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各方利益,在操作过程面临很多困难。
1 公交线网设置的难点1.1 路网不完善由于路网不完善导致公交线网无法布设或者由于道路太窄,不能通行大容量公共汽车。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道路建设,路网有了很大的好转,特别是背街小巷整治,使一些新村道路焕然一新,但仍有许多地方制约了公交车的通行。
现在市中心城区有205、219、231、232等几条小公共车线路。
已经全部达到了大公交车的客运量,但由于道路狭小,只能用小公共汽车运行。
1.2 首末站或回车场缺乏此类情况也较普遍,对公交线网的布局造成很大的制约。
作为一个大型的住宅安置小区,从规划设计时未把公交出行作为配套项目一并考虑。
小区落成交付使用后,给入住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类似情况在锦江丽都、春天花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迎宾路两侧住宅群等居民小区都存在。
1.3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线网布局常州建设了许多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
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一是路网较为完善,且大多为井字型路网;二是客流量较少且客源分散;三是客流潮汐现象十分突出;四是厂小区大,经常在省市领导视察时提出要通公交线路的要求,给公交企业领导造成压力。
1.4 农村偏远地区的线网布局市政府把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大力推进,这是城乡公交一体化后造福于民的一件大好事。
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探讨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现状常州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BRT、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然而,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常州市公交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较为成熟,涵盖了实时公交查询、车辆调度指挥、公交运营数据统计等多个方面,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
但是,其他交通方式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短板,比如地铁乘客信息系统的不够完善、BRT调度系统的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市民带来了不便。
二、问题在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多个问题。
1、数据共享不畅目前,常州市不同交通方式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缺少有效沟通和协作,使得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交互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对交通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常州市地铁、公交等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还不高,网络攻击风险较大。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确保市民信息的安全。
3、智能化程度不高在现代社会,智能化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然而,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
比如,公共交通调度指挥系统和地铁乘客信息系统都可以进一步升级智能化程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体验。
三、发展方向针对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1、建立交通信息化中心在常州市,可以建立一个交通信息化中心,促进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数据共享、交互,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除此之外,建立交通信息化中心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市民信息安全。
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项目简介一、研究背景概况2004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明确提出“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
常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平均30%左右高速度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需求对供给的挑战,《常州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中明确提出: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根本战略,远期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多元化、一体化、换乘方便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2020年公交分担率提高到30%以上。
常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目标为:常州应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与快速公交系统共同构成公共交通骨干系统,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旅游公交和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客运体系。
在以上城市内外环境背景的要求下,由常州市建设局委托,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承办,北京中城捷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三家单位联合编制《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为常州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基础。
重点规划研究范围是常州主城区,即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一体两翼”的规划范围。
结合总规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要求,本规划的研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为2020年。
线网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常州市城市发展理念研究;常州市快速公交战略发展目标研究;适合于常州市的快速公交服务水平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快速公交网络方案及客流预测研究;针对推荐线网方案的可实施性研究等内容。
经过以上研究,本项目提出明确提出了常州市在不同阶段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以及快速公交的发展战略目标;国内首次在规划阶段提出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快速公交服务水平目标和技术标准体系;另外经过客流预测、交通分析和方案评估,勾勒出常州规划期内快速公交线网构架为由5条走廊组成方格状放射式线网,走廊总长122.7km,换乘站11座。
以信息化推进公交现代化——常州公交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交通领域是信息化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优化交通管理、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市作为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二线城市,公交信息化的推进已成为城市公交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公交信息化发展方面,常州市总体思路是以科技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建设为重点。
具体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优化公交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推进智能公交,提高运营效率;完善公交调度系统,优化运行管理;建设多层次的公交信息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公交信息服务。
首先,常州市要优化公交服务,提高服务品质。
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在公交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及时调配车辆,减少空驶率;在车内安装公交信息显示屏,提供实时公交到站信息,方便乘客掌握车辆运行情况;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发公交APP,提供实时公交查询、购票、路线规划等功能,提高乘客出行舒适度。
其次,常州市要推进智能公交,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公交站牌、收费系统和调度指挥中心等设施,实现公交线路规划、运营调度、乘客信息采集等工作的自动化和集中化管理。
例如,利用智能公交站牌显示实时公交到站时间,提醒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乘客等车时间;建设智能收费系统,实现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便捷缴费方式,减少乘客排队时间;建设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优化车辆调度和路线规划,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再次,常州市要完善公交调度系统,优化运行管理。
通过建立信息化的调度系统,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运行状态的即时反馈和交通状况的及时分析,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和管理。
例如,利用GPS、GIS等技术实现对公交车辆的精确定位和运行轨迹的实时监控;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根据交通状况和乘客需求,优化车辆调度和路线规划,减少拥堵和延误,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和准时率。
常州市快速公交规划、建设及运营情况介绍(2012年7月)城市公共交通既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城市文明形象密切联系。
我市人多路少、车多路少的局面,使城市道路拥挤现象十分突出,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困难。
市委、市政府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经多方考察,结合常州实际情况,决定大力发展常州快速公交系统。
一、我市发展快速公交的战略选择(一)发展快速公交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有效措施2007年初,王伟成市长带队考察北京、天津优先发展公交情况,并迅速推出了《常州市2007年优先发展公交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惠民、便捷、舒适、准点”的公交优先总目标,提出了公交优先发展“六大举措”,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开工建设快速公交。
(二)发展快速公交是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常州已由原来的十几万人的小城市发展成为超百万的大城市。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的形势下,依托公交线网,建设快速公交走廊,方便市民在常州市区自由出行非常必要。
(三)发展快速公交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州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我市在高峰时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交通拥堵状况,逐渐形成了市区13个交通堵点,通过建设快速公交走廊来缩短居民出行时间,打通交通瓶颈已经非常紧迫。
(四)发展快速公交是打造绿色生态常州的一张名片城市化的推进伴随着机动化的发展,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的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汽车尾气、交通噪音污染。
发展快速公交吸引市民放弃私人机动化出行,能够高效利用道路资源、节约能源、减轻尾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民生质量。
二、常州快速公交的规划与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是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初,我市组织编制了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确定了由5条走廊组成的方格放射式快速公交线网,总长122.7公里,换乘站11座。
2007年5月24日,常州快速公交一号线工程率先开工建设,2008年元旦开通运营;2009年5月1日,快速公交二号线开通运营;2010年元旦,常州快速公交配套环线开通;9月28日,配套环线H1线、H2线全线环通,常州“十字加环”的快速公交骨架网络基本建成;2011年,结合京沪高铁常州北站的开通,优化了快速公交线网,与京沪高铁进行无缝换乘。
常州公交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苏锡常等发展较快的城市,购买私家车的欲望不断高涨,导致了“车在爬行,人在郁闷,宽阔的道路成了流动的停车场。
汽车尾气的不断增加,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退化,公交车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替代品。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更好的发展城市公交一体化,需要政府部门大力发展公交建设与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雾霾天气。
我小组希望通过绵薄之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于是我小组便于4月17日走访了常州的各个公交站台进行调查问卷。
一、调查概括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常州公交收费,发展前景,安全设施,服务态度等问题进行调查问卷。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对常州各类人群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占37%,女生占63%。
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常州公交发展的现状。
二、调查背景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那么我们就以公交建设作为美丽中国的第一步。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交车是城市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优良舒适乘车环境也是一张城市名片,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鉴于常州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及当地人口的增加,对公共交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一)关于常州市民对常州公交建设的看法80%的人选择了很满意选项,说明了常州公交的建设的整体情况还是很健全的。
极少的一部分人选择了不太满意。
(二)关于常州市民对公交车上卫生的满意程度65%的市民选择了较满意,30%的市民选择了一般,只有5%的市民选择了不满意。
交通标准化·2010年11月上半月刊(总第232期)图1大容量公交作为城市主轴模式1公共交通与城市用地整合模式分析公共交通与城市用地整合,就是明确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公共交通走廊和车站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以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城市活动的需求,以高密度的城市活动带动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实现集约化用地开发与高效率交通的相互促进。
根据现有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在公共交通与城市用地整合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
1.1形式1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轴线,沿线车站周边积聚主要活动中心、公共设施和高密度住宅,城市以该线路为轴呈带状发展(见图1)。
形式及适应性:大容量公交以相对较短的间距设置车站,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线。
在用地规划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轴线两侧用地的密度,鼓励多种用途土地的混合开发,同时将主要行政机构和公共设施布置在走廊沿线。
该模式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引导中、高密度的有序发展,但需要有完善的大容量公交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土地开发方案支公共交通与城市用地整合分析———以常州市为例唐立波1,徐康明2,何民1(1.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美国3E 交通系统咨询机构,佛罗里达迈阿密FL33029)摘要:根据现有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归纳总结公共交通与城市用地整合的常见模式,并结合常州市快速公交与城市用地整合所采取的模式进行详细叙述与评价,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公交与用地整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交通;城市用地;整合;快速公交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10)11-0156-05DOI :10.3869/j.issn.1002-4786.2010.11.057Integration of Public Transit with Urban Land Use—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CityTANG Li-bo 1,XU Kang-ming 2,HE Min 1(1.Facult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Kunming 650224,China ;2.3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iami FL33029,USA )Abstract :Based on exis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 common integration pat -terns of public transit with urban land use are summarized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n combined with the integration pattern of public transit with urban land use in Chang-zhou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cities in China.Key words :public transit ;urban land use ;integration ;Bus Rapid Transit STRATEGY &PLANNING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156交通标准化·2010年11月上半月刊(总第232期)图2团状发展模式图3枢纽设置在区域中心模式图4枢纽设置在区域边缘模式图5大容量公交改变模式(延伸进入城区)持。
常州运营方案一、市场分析常州是江苏省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优越。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较快,市民对于出行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自驾游、旅游观光等休闲旅行也成为市民群体的日常需求之一。
因此,在常州市建立一个高效运营的交通系统,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二、目标市场1.常州市市民:常州市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出行群体,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大。
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频率较高、线路较多的公交系统,以便能够满足他们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出行需求。
2.周边城市的市民:常州市周边的一些城市市民,如无锡、苏州等,也会来常州市购物、旅游等,提供跨城市的公交服务,能够方便他们的出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
3.游客:常州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很多游客。
给予游客良好的交通出行体验,将能够提升他们对常州的印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运营方案1.公交线路优化针对常州市的市民出行需求,通过市民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
增加频率较高的线路,使市民等待时间更短,提高出行的便捷性。
同时,增设夜间公交线路,方便夜晚出行的市民。
在线路规划上,还应考虑到主要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园区等地点,以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乘车需求。
2.公交站点优化在公交站点的设置上,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性。
公交站点数量应适度增加,方便市民步行到达。
同时,在公交站点的设置上,还应设置候车亭、座椅等设施,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在站点信息上,应提供实时公交到站的信息,方便市民及时掌握公交车的准确到达时间。
3.车辆管理和调度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车辆管理和调度系统,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通过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情况,能够及时安排车辆的调度,减少空驶率,提高公交运营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设备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方便市民查询公交车的运营情况和实时位置。
四、运营措施1.提高服务品质在公交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