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公交系统目标确定和规划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46.00 KB
- 文档页数:58
城市公交车辆GPS定位调度管理系统方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严重影响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许多大中城市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改善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国家已将智能交通建设列入“十五”科技规划予以重点支持。
许多大中城市都在陆续申请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示范基地。
据了解,国家已批准,2个城市首批建立此种示范基地。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少、占有资源少、效率高、污染相对较少、人均占用道路少等优点。
据有关专家测算:“城市中公共交通的载客量为小汽车的30倍,承载着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
“以常规公交运输占用道路面积为1计算,则运输同样多的乘客,自行车占用的道路面积为5,小汽车为15”;“按单位载客量计,它的公里耗油量、尾汽排放量等指标与小汽车相比。
均优于小汽车10倍左右”。
因此,近年来,各地政府领导及交通管理部门都逐渐形成这样一些共识:“发展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的战略选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体现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原则”。
显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公文管理,努力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现已成为摆在各城市主管领导及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交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呢?公交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关键技术问题分析1、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乘客对城市公交系统的基本要求:安全、舒适、方便、迅速、准点,及时了解所乘车辆何时到站。
·管理部门对公交管理的基本要求:自动、准确、方便。
·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现代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运动中的不断变化的公交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掌握和调度能力。
·建立一体化、数字化的先进管理系统将大大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好的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
·建立有效的、准确的与广告牌相结合的电子站牌系统,将大大有利于乘客及时了解本线路车辆离到站的情况,缩短乘客与公交系统的“距离”。
.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 12 物联网工程学号: 1201141057姓名:郑秀成日期:2014 年 12 月 15 日.引言随着因特网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协同工作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潮流,使用各种网上的软件方便生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
以此设计题目为目的,选择市作为实践对象,以市公交系统为基础,再利用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开发工具后,开发一个市手机公交线路查询软件,并且尽可能将其开发为一个方便大众使用的公交线路查询软件。
而且在当今公交出行线路多数是通过PC 机查询获得的,但是假想一下在公交出行线路走到一半的时候计划有所变化,公交出行线路需要有所调整,那么如何能够动态掌握线路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来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仅仅是百姓致富安居乐业就足以,而是逐渐趋向于一个更人性化的服务。
城市交通服务以及附属的一些服务一直都在不断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这些服务从最开始的直接人力服务转向技术型服务,如询问,路牌等,然而这些服务总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纵然你知道了这条路该怎么走,下条路线该通到哪却不知,于是开发这个手机公交线路查询软件,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对公交线路进行查询,对用户将要出行的路线了如指掌,这对用户来说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节省不少时间。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市公交线路系统开发一个公交线路手机查询软件,服务于大众。
.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1)1.1可行性分析 (1)1.2需求分析 (2)1.2.1 系统功能需求 (2)1.2.2服务器端需求分析 (3)1.2.3客户端需求分析 (4)1.2.4开发环境及工具需求分析 (5)1.3概要设计 (6)1.3.1开发流程 (6)1.3.2系统数据流图 (6)1.3.3系统整体结构说明 (7)1.3.4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8)第二章模式设计 (12)2.1C/S 模式简介 (12)2.2B/S 模式简介 (12)2.3B/S-C/S 模式 (13)2.3.1B/S-C/S模式定义 (13)2.3.2B/S-C/S模式特点 (15)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16)3.1数据库结构 (16)3.2服务器数据库设计: (16)3.3客户端数据库设计: (20)3.3.1SQLite 简介 (20)3.3.2数据库设计 (21)第四章系统测试 (24)4.1系统测试方案 (24)4.2性能分析 (24)总结 (26).第一章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1.1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规划和优化公交线路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策略,以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提供参考。
一、市区内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市区内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应综合考虑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枢纽、区域间的联系和现有道路网络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划与优化策略:1. 路线优化: 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常规数据分析,合理设计线路,避免过度重叠和空白覆盖。
同时,应将线路与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相连,以提高通行效率。
2. 路段分流: 针对拥堵路段,可以考虑引导部分公交线路绕行,以减少交通拥堵瓶颈,提高线路通行速度和稳定性。
3. 定期调整: 市区内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客流变化和城市道路网络改造等情况,定期进行线路的调整和优化。
二、城市郊区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城市郊区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更需要考虑城市扩张、人口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1. 扩大覆盖范围: 郊区的居民出行需求通常更为分散,因此应根据郊区居民的出行特点,合理增加线路覆盖范围,提供更便利的公交服务。
2. 加强与地铁的衔接: 完善郊区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的衔接,提高交通的无缝对接性,方便市民出行。
3. 考虑换乘方便性: 对于特定区域和新开发区,可以设计建设换乘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换乘服务,减少市民出行的时间和成本。
三、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支持措施除了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技术手段外,合理的支持措施也是十分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持措施:1. 优先通行政策: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考虑为公交车辆设置专用车道,或者优化信号配时,以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2. 信息化支持: 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公交线路查询、实时公交到站信息和交通拥堵提示等服务,方便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3. 绿色环保: 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出行的可持续性。
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20-2033年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19-2033年)为全面合理规划布局我镇综合交通系统,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清溪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原则规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个个击破。
在落实好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为清溪镇谋划交通发展新思路。
二、行动策略(一)以轨道交通为载体,推进莞深惠交通一体化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与周边城市轨道对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强化镇域与东莞市中心以及周边城市客运联系,促进清溪镇人才、资源、信息流动。
(二)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契机,优化道路交通网络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强与深圳、惠州、东莞主城联系,特别是与深圳实现快速对接。
加强与龙岗中心区、坪地国际低碳城以及塘厦、凤岗、樟木头等周边路网衔接。
结合干道路网,依地就势,围绕镇界基本呈辐射环形,规整内部道路布局。
加密次支路网,增强生活、生产、自然景观等组团间的联通性。
(三)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引导,构筑高品质公交社区加快推进清溪跨市、跨镇轨道交通联系,加强与东莞市区、深圳市及周边镇界的公交建设。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同时,做好与东莞市新型公交规划的对接,提高清溪公交服务水平,依托公交打造高品质公交都市。
推动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完善公交最后1公里有效接驳;依托山水自然基底,打造连山通水休闲慢行网络;结合商业街区次支路网,规划休闲步行道路;通过精细化设计,优化现有道路慢行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
(四)以“三分离”措施为原则,完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做好内部路网和对外联系道路的有效衔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结合商业街区、居住区、产业区、生态保育区等不同环境,打造疏密有致、级配合理的差异化路网体系。
基于TransCAD的常规公交规划实验教学设计冯焕焕;邓建华【摘要】随着TransCAD交通规划系统在企业应用日益普及,公交规划的实验教学手段及内容需要更新.结合多年城市客运交通课程及相关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构建出基于TransCAD的常规公交规划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详细阐述了其构建思想与方法,内容上涵盖了从常规公交调查开始的实验准备、实验流程的设计及实验结果的表达.旨在以此促进城市客运交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With more popularity of TransCAD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application,conventional transit plan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means and content need to be updated.Based on years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course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ransCAD for conventional transit planning,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thods in detail.It covered from the traffic survey to experimental proces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It aim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experimental teaching.【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3页(P221-223)【关键词】常规公交规划;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作者】冯焕焕;邓建华【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0 引言“城市客运交通”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类型: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1214646022 授课对象:20交通运输专业学分:3.0 先修课:学时:32 后续课:制定人:刘建辉制定时间:2020年9 月二、课程性质《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难度。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组织、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侧重于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
《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包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特性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及评价指标、常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出租车的客运管理、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旨在对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能使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悉公共交通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客流调查和预测,并进行线网评价;能够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规划额设计;能够编制系统评价指标及分析运输生产率;能够编制行车作业计划和站务作业;能够掌握快速公交的运营管理中的几项主要技术;能够掌握城市出租车运营管理体系;能够进行轨道交通的车辆调度和管理;(2)知识目标1)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性292)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543)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74)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及运输生产率分析105 5)理解常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1316)掌握快速公共交通系统1627)理解城市出租车的客运管理2048)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2279)掌握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26710)掌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298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四、教材、资料教材:《城市公共交通概论》,闫平、宋瑞,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第三版)》,裘瑜、吴霖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以)赛德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平时成绩占 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巴士规划方案设计为了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城市交通系统不断地推陈出新。
除了地铁和轻轨等交通设施以外,公交车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推进绿色低碳出行的理念,巴士规划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巴士规划方案设计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巴士路线规划在巴士路线规划中,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1.需求调查:在进行路线规划之前,应该对市民的出行需求进行调查。
通过市民需要的主要出行方向和时间来确定规划的路线。
这样能够确保路线的定位更准确、更贴合市民的出行需求。
2.线路分析:在路线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图,结合市民需求和巴士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合理规划巴士线路,选择经过城市繁华商圈、便利设施的线路,减少冗余的线路,优化线路的出行时间和车辆的数量,并考虑巴士的运行密度和时刻表的设置,在保证方便市民的同时,实现路线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3.站点布局:巴士站点布局包括站点数量、站点设置等。
站点数量应该适中,站点之间的距离尽量均衡。
站点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出行特点,如有商圈、公共设施、学校等就应该设置相应的站点,同时也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确保巴士行驶安全。
二、巴士调度管理巴士调度管理是巴士规划方案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路线的调度、车辆的管理和维护方案的设计。
1.路线的调度:在路线的调度中,根据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车辆路线分配一定数量的车辆,同时也要考虑到市民出行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进行适当的配车。
通过增加车辆密度,适时进行车辆换线等措施,将巴士行驶的速度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
2.车辆的管理:巴士规划方案中,车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运输车辆一定要保持原始状态,定期进行维护。
设置原则是:时间不超过1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的车辆属于高运输出行车辆,一年里面应该尽量选择2月、7月这样的时间点进行检修,避免车辆发生故障。
3.维护方案的设计:在巴士规划方案中,维护方案的设计同样重要。
公交站点布局和规划管理制度公交站点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布局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交站点布局和规划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
一、公交站点布局的重要性合理的公交站点布局可以提升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首先,合理的站点间距和站点容量能够保证公交车辆的有序进出和顺畅的乘降客流,减少拥堵现象,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速度。
其次,布局合理的公交站点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乘客的需求,实现公交网络的全覆盖,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
最后,合理布局的公交站点能够与其他交通模式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换乘接驳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二、公交站点布局和规划的原则1. 区域平衡原则: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划分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规划适量的公交站点。
2. 功能合理原则:根据该站点所在区域的功能特点和交通需求,确定站点类型和布局。
例如,商业区应设置大型综合性公交枢纽站,居住区和学校周边应设置分布均匀的常规公交站点。
3. 车辆运行效率原则:合理确定站点间距,以确保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高效性。
大型公交枢纽站的站点间距可适当拉长,常规公交站点的间距则应适中,便于乘客出行和车辆进出。
4. 无障碍原则:公交站点的设计应考虑到所有人群的出行需求,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和婴幼儿乘客。
站点应设有坡道、无障碍电梯和导盲线等设施,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5. 换乘接驳原则:公交站点应与其他交通模式紧密结合,方便乘客进行顺畅的换乘接驳。
例如,在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周边设置的公交站点应与其他交通工具的站点紧密连接,并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
三、公交站点规划管理制度1. 强化站点规划管理: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确保公交站点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
对于新建公交站点,应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实地勘察,并制定详细的站点规划方案。
公共交通公司线路规划及运营优化方案第一章线路规划背景分析 (2)1.1 公共交通现状概述 (3)1.2 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3)1.3 线路规划目标设定 (3)第二章线路规划方法与原则 (4)2.1 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4)2.2 线路规划的技术方法 (4)2.3 线路规划的评价指标 (5)第三章线路规划方案设计 (5)3.1 线路规划方案设计流程 (5)3.2 线路规划方案设计要点 (6)3.3 线路规划方案比选 (6)第四章运营优化策略 (7)4.1 运营优化的基本原则 (7)4.1.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7)4.1.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7)4.1.3 动态调整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原则 (7)4.2 运营优化的主要方法 (7)4.2.1 数据分析与挖掘 (7)4.2.2 模型构建与优化 (7)4.2.3 信息技术应用 (7)4.2.4 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 (7)4.3 运营优化方案设计 (7)4.3.1 线路优化 (7)4.3.2 车辆调度优化 (8)4.3.3 乘客服务优化 (8)4.3.4 管理与监督优化 (8)第五章车辆调度与配置 (8)5.1 车辆调度原则与方法 (8)5.1.1 原则 (8)5.1.2 方法 (8)5.2 车辆配置策略 (9)5.2.1 车辆类型选择 (9)5.2.2 车辆数量配置 (9)5.2.3 座位数配置 (9)5.3 车辆调度与配置的优化 (9)5.3.1 数据挖掘与分析 (9)5.3.2 智能调度系统 (9)5.3.3 多元化服务 (9)5.3.4 政策引导与支持 (9)第六章乘客服务与信息反馈 (10)6.1 乘客服务质量评价 (10)6.1.1 评价体系构建 (10)6.1.2 评价方法及周期 (10)6.2 乘客信息服务体系 (10)6.2.1 信息服务内容 (10)6.2.2 信息服务渠道 (10)6.3 乘客意见反馈与处理 (10)6.3.1 反馈渠道 (11)6.3.2 处理流程 (11)第七章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11)7.1 安全管理原则与措施 (11)7.1.1 安全管理原则 (11)7.1.2 安全管理措施 (11)7.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2)7.2.1 风险识别 (12)7.2.2 风险评估 (12)7.3 风险防控策略 (12)7.3.1 风险预防 (12)7.3.2 风险应对 (12)第八章节能与环保 (13)8.1 节能措施与技术 (13)8.2 环保政策与法规 (13)8.3 环保型公共交通发展 (13)第九章财务分析与成本控制 (14)9.1 财务分析指标与方法 (14)9.2 成本控制策略 (14)9.3 财务分析与成本控制的优化 (14)第十章实施与监测 (15)10.1 实施方案与步骤 (15)10.1.1 前期准备 (15)10.1.2 实施阶段 (15)10.1.3 后期跟进 (15)10.2 监测与评估体系 (15)10.2.1 监测指标 (16)10.2.2 监测方法 (16)10.2.3 评估周期 (16)10.3 持续改进与调整 (16)10.3.1 改进策略 (16)10.3.2 调整措施 (16)第一章线路规划背景分析1.1 公共交通现状概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太原市公交发展规划为了贯彻公交优先的政策,优化广大市民出行环境,促进我市城市交通发展,太原市规划局委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与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规划》。
现面向社会各界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以便更好地完善规划方案太原公交现状简介:太原公交现状情况:截至2008年初,太原市主城区共有122条公交线路。
太原公交线路运营总长度1808 km ,线路平均长度14.8km,公交线网长度431.7 km,主城区线网密度1.82 km/km2 ,未达到中心城3-4 km/km2,边缘区2-2.5 km/km2的国家标准。
1、太原公交分担比例现状公交分担比例是指在居民出行总量中,采用公交方式的出行量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比例,公交分担比例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公交的发展水平和公交对居民吸引力的关键性指标。
2、公交配车规模太原城市公交拥有量1936台,每万人公交车拥有率7.7标台,在所有16个城市中,太原人均拥有的公交车规模排在第15位。
通过以上图表以及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太原公交发展水平低于大多数省会城市,这说明太原公交发展尚待提高。
•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专用道保障了公交车在主要道路上的行车速度。
通过对现状及未来的公交客流走廊进行分析,确定2020年太原市公交专用道17条,网络总规模为206.6km。
具体为:兴华街/北大街、漪汾街/府东街/府西街、迎泽大街、南内环、长风街、学府街、中心街、康宁街、和平北路/和平南路、西干渠路/晋祠路、新建路/平阳路/太茅路、太兰路/恒山路/涧河路/享堂路/五一路/并州路/坞城路、建设路/太榆路、化章街、十号线新店路/涧河路/太行路、大昌路。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快速公交规划快速公交通过承担大容量的公交客流,为各客运走廊提供快速、准时、可靠的公交服务,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快速公交与公交专用道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整合了专用道路上的所有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