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说课比赛评价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达浒镇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评课记录授课教师:黄培禄授课地点:长益完小教学楼四楼录播室授课内容:《时间在流逝》(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评课时间:2018年4月25日星期三第六节评课地点:长益完小教学楼二楼会议室评课人员:达浒镇小学全体科学教师以及听课领导评课纪要:一、主持:杨玲老师我们本着“学习借鉴、反思感悟、总结提升”的宗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希望大家从各自感受最深的和认为需要修改提高的等诸多方面谈感受体会。
二、评课(一)、自评:《时间在流逝》有三个教学点: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了多长时间。
我将重点放在“一分钟有多长”的体验活动上,通过学生看钟表图片以及课本上的文字介绍来说说钟表上的时、分、秒针,以此导出时间的相关概念。
整堂课体验了四次“一分钟”。
在导入时第一次体验一分钟,不做其他要求,学生重在参与,旨在导入课题及激发学习兴趣。
备课时参考过很多教案,如谚语、谜语导入,考虑再三,希望能够做到全员参与课程导入,最终选定体验导入。
课堂用时最长的重点“一分钟体验活动”以三种不同方式进行。
第一次即在习得概念“一分钟有60秒”的前提下进行的体验活动,部分学生比导入时的体验估计更准,从个别同学的回答中总结正确的估计方法。
习得好方法后再次进行体验活动,此次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更为准确的估时,由于时间有限,仅能听取几位学生的回答。
最后要求同学再次用习得的方法进行第三次体验,从学生的体验结果可以看出“一分钟体验活动”成功了。
第二个教学内容“时间是没有快慢的”做了两次体验活动,在老师不作要求的前提下感知时间。
一为观看小视频《中华小孝子》,二是平举右手动作,保持不动。
原计划播放一段音乐和噪音,考虑到噪音会使学生烦躁,又希望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度过,最终选择了平伸右手的动作。
此动作可能涉及“体罚”问题,但活动着重于参与体验,不能坚持的学生可随时放弃。
体验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快与慢,由心里感受时间过得快与慢,来引导出时间没有快慢,最终得出结论:时间以不变的速度流逝。
《水沸腾了》说课文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水沸腾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使用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一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二、实验教学目标水沸腾实验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五年级乃至初中科学的重点实验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就观察过水沸腾,知道沸腾的温度是100℃,但沸腾的条件并不清楚,热量的变化也比较模糊,需要开展实验探究。
该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一)在水的加热实验中,记录和综合分析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
(二)能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推理出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三)能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再继续加热过程观察到的一些列现象。
(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三、教材实验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原型是用酒精灯作为热源,用烧杯作为盛水容器,用红液温度计测温。
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在实验室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图3-1 教材《水沸腾》实验原型(一)实验时间不易把控教材中使用酒精灯作为热源,加热时还隔着一层石棉网,水受热较慢,导致加热时间过长。
(二)沸腾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小组烧杯中只有一小串气泡,而有些组根本看不到气泡。
(三)温度计的误差过大有的小组水沸腾测得温度不到100℃,有的却显示110℃以上,给学生的概念建构造成很大的干扰和混淆;而且长时间手持温度计,学生的手臂比较容易累。
(四)教学难点难以突破热量变化太过抽象,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因此,有些老师可能会作出如下改进:比如换用更小的烧杯、或用更少的水量、或将冷水替换成热水,或在烧杯上方加一个盖子……但是,即便这样改进之后,我们发现该实验仍需十几、二十分钟乃至更久,而且对第三、第四点教学困惑没有任何帮助。
四、实验装置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右图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2011.10中旬宜都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标准说课教师学科说课年级说课内容项目评分要点分值得分说教材(12分)1、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正确,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扣主题)4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据,说出各个环节落实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落实。
(见主题)4 3、说出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
4说学情(8分)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8说教法和学法(25分)1、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符合教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突出,符合教学要求。
5 2、所选教法和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5 3、说出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措施和方法,说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方法。
5 4、教学设计中有学法内容,学法与教法能相互配合。
选用的学法理论依据清楚、明确。
说明了在本节课中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法,怎样指导。
(体现课文例子的功能)55、学法要体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善于思考;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着力于会学)5说教学过程(35分)1、教学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紧。
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能真切落实设计意图。
10 2、学习难度安排适当、重点突出。
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说出了重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用,重要环节间的联系、过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主题,说有重点,导有策略)103、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显。
讲课和练习时间安排合理。
《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引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冲力等物理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与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方面展开说课。
二、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物理学的反冲力原理。
实验通过利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来驱动小车运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
本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冲力原理,知道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可以驱动小车运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正确组装气球驱动小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反冲力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气球驱动小车的组装与实验。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反冲力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及实验数据的分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物理原理,并激发他们对新课题的兴趣。
2. 讲解示范:向学生讲解反冲力原理及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示范如何组装小车,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4.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总结: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创新精神。
六、实验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小车模型、气球、打气筒等。
2. 原理讲解:向学生讲解反冲力原理及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3.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组装小车,并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试验打分表与打分规定
1. 背景
小学科学试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规范小学科学试验的评分过程,制定本打分表与打分规定。
2. 打分表
3. 打分规定
- 打分按照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符合标准则给满分,不符合则适当扣分。
- 打分时要公平公正,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际表现。
- 评分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等因素。
4. 注意事项
- 评分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不仅看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 评分时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合理解释。
- 评分时要鼓励学生总结和思考,关注学生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和对实验结果的思考。
- 评分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以上是小学科学试验打分表与打分规定,希望通过此文档能够规范小学科学试验的评分过程,促进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1篇一、说教材本次综合实践实验课的主题是“探索水的秘密”,选自小学科学课程《科学》教材。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2)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滴管取液、观察液体颜色变化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的特性。
(2)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性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2)演示实验:滴管取液、观察液体颜色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3)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4. 交流展示(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实验中的亮点和不足。
(3)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特性,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发现。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落实国家加快转变技术指导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参赛者应严格按照大赛组织部门制定的参赛规定,围绕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报告上机说课,请教师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说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基本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所带来的好处,以期让广大学生受益。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正式开赛,首先由竞赛评审团进行评审,由审核专家组成,由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实验室的专家和教授以及中小学的实验教师组成。
评委在进行审批前需要对参赛者的小组答题进行考核,对参赛者的选择与论述和报告进行考核,把握基本要点,例如思想、理论、比较熟悉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参赛者提出的各类问题等,确定评委评出的最佳实验教学说课者,以及最佳说课实验教师。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之所以得以举办,是为了推动学校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赛者应严格按照大赛组织机构的要求,进行报告上机说课,充分展示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基本内容,为参赛者提供充足的实验知识和技术,从而能帮助参赛者更好地认识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参赛者的实验技能,进行有效、有益的实验教学实践。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的冠军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同时,为了激励参赛者,还将颁发参赛证书。
此外,组织者将为参赛者刊登参赛作品,对优秀参赛者进行表彰,并对参赛者进行专业晋升培训,以期使参赛者在实验教学方面受到专业指导。
附件一:2016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省一等奖:周剑宜昌市东山中学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初中生物应贞贞宜昌市夷陵中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高中生物罗小艺宜昌市一中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高中生物万宗琼宜昌市三峡高中定量实验探究通电导线匀强磁场中受力的因素高中物理韩兴华宜昌市金东方初级中学大气压强初中物理张健宜昌市夷陵中学基于数字化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高中化学刘西婷宜昌市十中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初中化学艾良平宜都市清江小学空气占据空间吗小学科学孙晓平枝江市丹阳小学抵抗弯曲小学科学省二等奖:秦丹宜昌市天问初中大气压强初中物理周攀宜昌市一中光的偏振高中物理王诗韵宜昌市葛洲坝中学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高中物理罗妍夷陵区邓村中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初中化学蔡阅宜昌市三峡高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高中生物刘婷婷宜昌市金东方初级中学血流的管道-血管初中生物胡海燕当阳市太子桥小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小学科学周昌胜宜都市杨守敬小学日食的成因小学科学省三等奖: 陈园当阳市二高单摆的周期高中物理赵雯雯夷陵区实验中学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初中物理黄金莲秭归县梅家河中学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初中物理郭道松宜昌市一中探究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高中化学黄瑶宜昌市第十一中学常见的碱初中化学姬延珍远安县旧县镇中学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初中化学袁昌秀宜都市一中硫酸高中化学罗静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高中生物高庆华长阳县资丘中学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初中生物宋剑当阳市双莲中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初中生物屈舒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物质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熊莹宜昌市东方红小学光是怎样传播的小学科学张军华高新区白洋小学机械摆钟小学科学李红毅长阳县枝柘坪小学磁铁玩具小学科学市一等奖: (同以上获省奖名单)市二等奖: 阮菁菁远安县外国语学校观察动物细胞初中生物温晴青远安县栖凤小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小学科学鲍爱华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初中生物蔡晶钰猇亭区高家店小学测量水的温度小学科学王伟宜昌市伍家岗小学做框架小学科学何叶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力在哪里小学科学金安梅宜昌市第二十八中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初中生物郑玉琴当阳市实验小学空气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龚启飞长阳县教育技术装备站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高中物理杜成斌秭归县茅坪中学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付明瑶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空气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龚韦韦宜昌市七中铁的重要化合物高中化学李自群宜昌市七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高中生物杨威宜昌市七中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高中物理杨梅知夷陵区小溪塔三中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中生物王晓红夷陵区三斗坪小学谁先迎来黎明小学科学周密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空气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高雄军宜都市一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高中物理李莉莉宜都市一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高中生物闫青五峰县实验小学液体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张芳宜昌市实验小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学科学万松青高新区实验小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小学科学李书梅宜昌市第四中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初中物理代雪晴宜昌市第四中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陈爱童兴山县实验中学液体压强实验初中物理彭开容兴山县古夫中学观察种子的构造初中生物市三等奖:黄咏梅远安县外国语学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初中物理熊从华远安县鸣凤中心小学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小学小科路年斌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初中物理冯丽猇亭区实验小学月相变化小学科学郑超虎当阳市两河中学《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初中化学赵宜宜当阳市双莲中学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张艳当阳市王店中学摩擦力初中物理严伶俐当阳市东门小学磁铁有磁性小学科学郑东华长阳高家堰中心学校杠杆的秘密初中物理胡迪长阳县榔坪镇乐园中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初中化学梅鹏程秭归县郭家坝中学铁丝燃烧改进实验初中化学李运清秭归县郭家坝中学植物的无性生殖-—扦插、嫁接初中生物吴前兴秭归县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水结冰了小学科学吴翠萍秭归县实验小学用橡皮筋作动力小学科学林建华枝江市顾家店小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小学科学龚海华枝江市百里洲小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学科学张斌枝江市刘巷中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物理曹畅枝江市二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张海波夷陵区赵勉河小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小学科学毛亚敏宜都市枝城中学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中物理曹晓莉宜都市实验小学空气占据空间吗小学科学文静宜都市陆城一小空气的热胀冷缩小学科学潘小红宜都市王家畈中心小学磁铁有磁性小学科学罗宏卫五峰县采花中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物理蒋晓霞宜昌市第九中学质量初中物理刘国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白鼠走迷宫学习行为初中生物代奇六宜昌市八中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李兴根兴山县外国语小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小学科学黄廷辉夷陵区小溪塔三中平面镜成像初中物理余彩玲当阳市二高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吸热反应高中化学实验改进胡小娟点军区点军小学水的循环小学科学附件二:2016年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宜昌市夷陵中学宜昌市第一中学伍家岗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夷陵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宜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当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站。
一、说教材本次综合实践实验的主题为“探究光的折射现象”,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学基础知识后,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探究的一次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 能够观察并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 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
2.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学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光的折射规律。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光的折射现象?2. 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放大镜成像等。
3. 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什么规律?(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