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电磁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37.12 KB
- 文档页数:2
军事日常电磁环境监测的目的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中各种电磁波源越来越多,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家庭用的微波炉、工业用的高频炉等;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和电晕放电引起的高频电磁场等。
电磁辐射过强时,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干扰其他电子设备和通信。
尤其是对于现代战争中,采取的都是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
战争指挥中心,对己方的作战部署,命令传达,都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电磁环境为基础。
只需要人为的再造干扰源,就可能导致整个指挥系统的瘫痪。
战场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系统地研究复杂电磁环境对于军事行动所有相关因素作用和影响的规律,包括对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作战人员、后勤物资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作用与危害。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场上各种雷达、通信、导航、敌我识别等电磁辐射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庞大,辐射功率越来越强,部署范围越来越广,加上电子对抗的强针对性和高效能等因素,形成了在时域、空域、频域重叠交又的复杂电磁环境,对处于高强度电磁辐射中的军事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作战行动和作战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军事日常电磁环境监测是重要环节。
战场电磁环境下的电磁频谱管控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电磁频谱进行有效的管控,以保证电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对战场电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电磁频谱管控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电磁频谱分配、共享与协调、干扰管理等方面的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电磁频谱的使用情况。
通过对电磁频谱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电磁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电磁战的指导和控制能力。
关键词:电磁频谱;管控指标体系;战场电磁环境;电磁资源利用1.引言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电磁频谱的合理利用对于军事行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电磁频谱资源有限且需求复杂多变,常常出现频谱分配不均、共享与协调困难、干扰管理不够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的电磁频谱管控指标体系对于提高电磁战指导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问题分析2.1频谱分配不均传统战争中通常将电磁频谱划分为不同的频段,按照军事需求进行分配。
然而,现代战争中电磁频谱的使用场景复杂多样,而传统的频段划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频谱资源的合理分配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共享与协调困难2.3干扰管理不够3.指标体系建立3.1电磁频谱分配指标电磁频谱分配指标是评估频谱使用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该指标主要包括频谱分配的合理性、频段利用率和频谱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判断频谱分配的合理性,进而优化频谱利用。
3.2共享与协调指标共享与协调指标是评估频谱共享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该指标主要包括频谱冲突的概率、冲突解决的速度和共享效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控,可以实时评估频谱共享的有效性,并及时解决冲突。
3.3干扰管理指标干扰管理指标是评估干扰控制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该指标主要包括干扰幅度、干扰频率和干扰范围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判断干扰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4.研究成果与应用通过对战场电磁环境下的电磁频谱管控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目标:4.1电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电磁频谱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磁资源的利用效率。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研究战场复杂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研究0引言现代高科技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立体的、多维的战争,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信息、技术、通信、侦察、网络、高级决策能力之间的较量。
在此条件下,人们使用了种类繁多,参数多变的电子辐射武器,导致了战场空间的电磁环境空前复杂、密集、交迭。
面对如此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进行相关的数字建模和仿真,对分析战场电磁环境和加快电子战系统的研制进程,以及对电子战性能做出有效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战场仿真研究的热点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适应多武器平台攻防对抗作战的仿真要求进行高逼真度的视景仿真,把未来数字化战场环境贴近真实地模拟再现。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是指运用计算机仿真、可视化计算、多媒体、图形图像等技术,实现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战场的逼真呈现,并为作战模拟、分布交互仿真等提供虚拟的战场环境。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就是以电磁辐射仿真为核心,为作战仿真系统提供环境支撑的应用系统。
1系统总体设计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系统,生成虚拟战场电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实验,使其作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电子战演练等军事仿真的参考依据。
根据战场中射频电子武器装备的布局态势,综合分析和预测不同工作频率的各辐射源在战场空间某点的频率和场强,用于生成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仿真计算所需的作战想定和虚拟战场电磁环境。
系统采用视景仿真形式,形象直观地显示辐射源的布局设置,获得虚拟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综合电子沙盘。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具备电子战驱动能力,可以从电磁辐射角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演,提供一定方案的电子战驱动能力。
同时,系统得出的相关数据,可提供策略方案判断,如:通信网络规划、雷达与干扰威力估算、测向估计、辐射源与测向台布置辅助、航路规划辅助等实际应用功能。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是多系统、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应用体系。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虚拟场景仿真、电磁模型建立、电子兵力生成和综合计算与分析。
所谓战场电磁环境,是指战场空间内对作战有重大影响的电磁活动和现象。
信息化战场,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
这些电磁辐射体的共同作用,将给战场空间状态、时间分布、频谱范围和能量密度带来巨大影响,使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化。
“空域”上纵横交错。
信息化战场,来自陆海空天不同作战平台的电磁辐射,交织作用于敌对双方展开激战的区域,形成了重叠交叉的电磁辐射态势,使该区域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被多种电磁辐射笼罩。
“时域”上持续不断。
信息化战场,围绕着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对抗持续进行,作战双方的电磁辐射活动持续来断,致战场电磁环境始终处于剧烈的动态变化之中。
“频域”上密集重叠。
受电磁波传播特性的限制,信息化战场,交战双方都将高密度地使用有限的频谱片断,这就使密集的电磁波拥挤在狭窄的频谱之中,大大增加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
“能域”上复杂多变。
在作战的全过程,敌对双方都会根据作战目的和毁伤要求,频繁调控变换辐射能量的强弱及形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更多、更远、更快地探测和传递电磁信息,还可以形成干扰、压制与欺骗,甚至达成毁伤效果。
复杂电磁环境如何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复杂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或生物体的作用效果称作电磁环境效应,国外一般称为E3问题。
信息化战争是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进行的,战场的电磁环境效应直接影响着武器装备战斗效能的发挥,决定着战场的生存能力。
从作用机理上看,复杂的电磁环境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影响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热效应。
静电放电和高功率电磁脉冲产生的热效应一般是在纳秒或微秒量级完成的,是一种绝热过程。
这种效应可作为点火源和引爆源,瞬时引起易燃、易爆气体燃烧爆炸;也可以使武器装备中的微电子器件、电磁敏感电路过热,造成局部热损伤,导致电路性能失效。
射频干扰和“浪涌”效应。
战场电磁环境
在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军事作战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磁环境包括电磁频谱、通信系统、电子战、雷达、卫星通信等各种电子元素,这些元素在战场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战场电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应对这一环境。
1. 电磁环境的重要性
电磁环境是现代战争的关键元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通信、导航、情报收集和战斗行动。
在现代军事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允许部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指挥控制。
此外,电磁环境也用于情报搜集,包括监听、侦察和雷达监视。
电子战系统则允许部队干扰敌方通信和雷达系统,从而削弱其作战能力。
卫星通信在远程军事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定位和通信功能。
2. 电磁环境管理
为了有效应对电磁环境的挑战,军队需要积极管理电磁频谱。
这包括频谱监测、频谱分配和频谱规划。
频谱监测是指对电磁频谱的实时监测,以便了解电磁干扰和电子战行动。
频谱分配是指确保不同军事部队和平民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不会发生冲突。
频谱规划涉及决定哪些频段分配给不同的军事和民用用途。
3. 电磁环境应对
军队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电磁环境中的威胁。
这包括发展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用于干扰敌方通信和雷达系统。
此外,军队还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其通信系统不易受到干扰。
这可以包括加密通信、频谱分散和使用抗干扰技术。
4. 电磁环境的未来趋势
电磁环境在未来仍将持续演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系统和电子战技术将不断出现。
卫星通信系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们提供全球通信覆盖。
此外,无人系统(如无人机和自动驾驶车辆)也将成为电磁环境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依赖于电子通信和导航。
5. 结论
战场电磁环境是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有效管理和应对这一环境对于军事作战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军队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其通信系统,并发展先进的电子战技术。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将继续演变,军队必须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以确保其作战能力。
电磁环境的重要性将在未来继续增加,因此对其管理和应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